这就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小康社会阶段,是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两个具体发展阶段构成的。这是一个从温饱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间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在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明确提出一个以20年为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符合邓小平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宏观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具体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发展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具体地说,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明显地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和提高目前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所必经的发展阶段。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的小康是有重大区别的,我国当前所进入的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十六大报告对目前全国小康总体状况作出了判断:“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是从人均水平看,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用国际标准来衡量,只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所谓不全面,是从实现小康的层面上看,目前的小康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很薄弱,不少地方几乎是空白。环境质量也有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要丰富,教育、文化娱乐和道德等方面的精神生活满足程度还相对较低,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仍停留在总体小康之前的状态,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文化体育、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还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从地区、城乡间的发展水平看,目前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民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2001年,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而排在最后的一个西部省份,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39亿元。此外,到2000年,我国还有近600万人没有达到温饱,还有近3000万人刚刚达到温饱,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达到小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这些情况表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需要有一个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雄厚基础的必经阶段。现代化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表明进入一定发展阶段的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客观的国际性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其中主要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和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10项指标(详见附录),来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既要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其他相关的指标,特别是城市化水平、服务业比重、教育水平;既要看社会平均数,还要看工农、城乡和地区差别的大小,等等。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远达不到实现现代化的程度。所以,我国需要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来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雄厚的基础,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够顺利地进入现代化的门槛。
再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指向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078元,折合855美元),基本上是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起点(756美元);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即进入现代化的门槛,则是目前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900美元)。这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是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为起点,而逐步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目前平均水平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再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必须有一个全面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阶段,通过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逐步走近现代化的门槛。这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具体地说,就是上承上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阶段,下启本世纪第三个10年开始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从温饱到总体上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运行轨迹。审视这一轨迹,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还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新世纪之初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就是为以后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建设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是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具体发展阶段最终要达到的总体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是一个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具体地说,要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要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具体表述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显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涉及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最大特点是着眼子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不仅规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而且也规定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总的要求,提出了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这个奋斗目标还表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
从根本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健身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等。而所有这些任务和要求,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和目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既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宏伟目标,又是一个必须经过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能逐步实现的目标。对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付出艰巨的努力。
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据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之时,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点,对于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积累了相当的物质基础;我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这些因素决定我国经济在未来20年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实现预定的目标是很有希望的。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有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第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抓住重点、明确难点、整体推进
怎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勇于创新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具体地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明确难点,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实行整体推进,努力建成使全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法制健全、制度完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重要标志。在小康社会里绝大多数的干部和公民应该能够做到一切都按法律和制度行事,使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主和专政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各种制度。而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和权限,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建成真正有序与和谐的高水平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