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个古老的吉祥话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同志灵活地加以改造和运用,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在《******文选》第2、第3卷中,一共有40处使用了“小康”一词,从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所说的小康社会,不是从社会形态的意义上说的,而是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目标。尽管把这个目标称做“社会”,但是这并非要在未来20年内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以“小康”命名的社会形态。作为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并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的设想,在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我国将进入小康社会。江****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他在******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可见,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还表现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是经过我们的进一步努力,它们将比现在发达,也更加完善。
有人问:小康社会既然不是从社会形态的意义上讲的。为什么不沿用20世纪50年代“四个现代化”的提法?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在他撰写的《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一文中这样说,小康的概念是******首先提出来的。******提出小康概念,是为了纠正过去我们在建设现代化问题上的急于求成的倾向。
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的愿望。由于缺乏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还没有作出科学的界定,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对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估计方面超越了实际的可能。
不论是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实现工业化,还是后来党的八大和几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毫无例外地认为可以在一二十年、最多三四十年内实现这个目标。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时候,还提出过用10年左右时间赶超英国的问题。虽然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经提出过需要50年到100年的时光才能使中国变成富强国家,但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一贯的正式提法还是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个短时期内,我们党仍然沿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例如粉碎“******”以后,1978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就再一次提出要在本世纪末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离20世纪末的时间越来越近,而“**********”使我国同发达国家原来已经缩小了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现实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距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水平甚远,届时能否实现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当时******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进程问题。1978年10月,他就提出了“实事求是问题涉及四个现代化”
的论断。1979年3月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强调,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要搞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为此他使用了一个新的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10月,他在谈到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时说,“我们开了一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些。”(《******文选》第2卷第194页)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就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同上,第237页)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文选》第3卷第77页)这个战略构想后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和党的十二大得到肯定。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即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经济发展战略。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又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从而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提出小康的目标,一方面肯定了建国以来一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规划了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进程,为脚踏实地地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所说的小康社会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二是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并不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得益,老百姓的日子普遍好过。三是小康社会不仅要搞好物质文明,而且要搞好精神文明。“真正到了小康的时候,人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文选》第3卷第89页)四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不高,但是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到2000年,我们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总体进入小康。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使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后,怎样确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早在1997年当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时,十五大就提出以新世纪头10年、建党100年、建国10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即: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江****在党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指出:“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今天,我们走进“小康之家”的大门,这是一个胜利;明天,当我们走出“小康之家”的大门时,将会是一个更大的胜利。******曾经说过:如果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真正达到丰衣足食的小康水平,那么我们国家就对人类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样,我们实现了******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必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