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1~23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1979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出席了这个会议,并在23日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他再次说到:“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思想年谱》,第112页)
经过政治局的讨论,******于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郑重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概念。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文选》第2卷,第163页)
如果说四个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设计,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关于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道路抉择和指导原则,所以,它不是对四个现代化的否定,而是在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实践进程进行新的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从******当初的思想看,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说法”,就是在发展水平的要求上,实际上降低了20世纪末要达到的现代化水准。那么,这种现代化的具体发展蓝图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当时正在思考的问题。
1979年7月,他在接见****山东省委常委时第一次提出:“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还可以增加外援。”(《******思想年谱》,第126页)
10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简要叙述了现代化战略目标调整及其依据。他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文选》第2卷,第194页)
根据现在已经发表的文献,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当时,大平委婉而明确地问到:中国的现代化规划确实是十分宏伟动人,但是我想知道,你们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思的?******沉思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才缓缓地说道:“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只是一个小隶的国家”。(《******文选》第2卷,第237、238页)
1979年12月29日,他在会见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时又重申这一设想。他说,“所谓四个现代化,只能搞个‘小康之家’,比如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即使我们的经济指标超过所有国家,人均收入仍不会很大。总之,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思想年谱》,第140页)
******的设想首次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以定量化、形象化,提出具体设想,从此,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这里提出的小康概念,用了几种表述方式:“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后来,******在提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时。还使用了“小康水平”、“小康生活”的表述方式,最重要的是明确提出和使用了“小康社会”这一新概念。
1981年4月,在会见由古井喜实为团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讲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时,他说:“1979年我跟大平首相说到,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这一表述告诉我们,作为世纪末奋斗目标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社会,这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的。他接着说:“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1000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800、900,就算800,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思想年谱》,第187页)
这里,******又使用了小康生活的概念,把它包括到小康社会的概念之中,这是从人民生活的角度来讲的。
1982年9月,******所设计的20世纪末达到小康标准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二大上被全党所接受,十二大报告把“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确定为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1984年3月25日,******在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文选》第3卷,第54页)
******使用的关于小康目标的多种说法,虽然着重的方面有时有所不同,却大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在******看来,小康生活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或者说基本标志,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备条件,没有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就不可能过上小康生活。******所说的小康,不仅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念,也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它还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状态的概念。他所说的“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小康社会”就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提出的小康概念,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有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双重内涵,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作为小康生活,它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作为小康社会,从后来******的有关论述来看,它是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后期发展阶段,从2000年底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是小康历史阶段。小康生活是小康社会中广大群众的生活状态,是包含在小康社会总概念中的一个概念,其他关于小康的种种提法和表述,只是用语或重点有所不同,都是小康社会这个总概念中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方面的表述。从******理论来说,小康社会是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
二、指出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是同“翻两番”相联系的。
1981年4月14****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指出:“1979年我跟大平首相说到,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由此可见,小康社会的概念发端于******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目标。“翻两番”则是把一个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的途径。
******不仅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围绕小康社会构想,提出了跨世纪的“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1987年,******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4月30日,他会见外国客人时第一次就此做了完整阐述。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
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文选》第3卷,第226页)
党的十三大确认了这一跨世纪的战略构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央文件选编》第367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确地反映了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进程。
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三步走”战略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战略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出发点。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和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加上建国后经济发展战略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关键,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台阶。在这一阶段,人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要脱离低收入水平阶段而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现在,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三步要用50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那时,就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步走”战略是能够凝聚人心、引导全民族前进的伟大战略。按照“三步走”战略,我国在20世纪实现人均800~1000美元到21世纪中叶达到人均约4000美元。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低的,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则是了不起的。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我们就能够真正摆脱贫困落后状况,那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将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极大改善。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有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具体说来:第一,可以使我国逐渐摆脱贫穷,逐渐富裕。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旧中国历代政府都未曾解决的问题。解放后几十年也未曾解决好。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可以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人民就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过上富裕生活。第二,将大大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翻两番,能够极大地增强我国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将使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长,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能进一步稳定社会,使人民安居乐业。由于经济好起来了,人们物质生活好起来了,精神面貌也会发生变化,社会也就比较安定。
三、赋予小康社会新的时代内容
******在提出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对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小康这个概念由于******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1.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与历史上的小康思想相比较,******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从经济基础看,它不是建立在“天下为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如康有为所设计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社会,而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的。
从指导思想看,它既不是以儒家文化的礼治为特征,也不是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价值取向为特征,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这一历史时期,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小康社会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从社会形态看,它不是小农经济社会,也不是单纯的“大工”社会、“大商”社会,而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社会,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