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26367400000019

第19章 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1)

(一)剧本(影卷)的创作

唐山皮影的剧本,大量使用了民间谣谚的词汇和句子。尤其是那些俏皮话、幽默的情趣,无处不显示着民间谣谚的光彩。

(二)皮影的唱调、间奏多来自于民歌俚曲。其中影响皮影唱腔最直接的,要算“叫卖调”和“哭丧调”。间奏音乐更直接吸取了俚曲民歌的某些段落。

(三)皮影表演中的即兴语言和噱头,大都来自民间谣谚。由于民间谣谚生动、简练,又富有哲理性,所以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民间谣谚、民歌俚曲给皮影艺术提供了营养。反过来,皮影艺术又推动和发扬了民间谣谚、民歌俚曲的张力和穿透力。

第七节 唐山皮影的行规与唇典

一、唐山皮影的行规

什么行业有什么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行规就是为了把行业办好。这些行规也不是一下子制定出来的,而是经过若干年的实践,规范成条文的,有的多是约定俗成,一代代沿袭下来的。

皮影的行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坐科拜师

坐科拜师有两种缘由,一是爱好皮影,认准了崇拜者,主动登门求拜。经师傅试验,可以深造便可以收下。二是平时爱唱影,被师傅发现了,主动收徒。不管什么缘由,都要经过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一般是师傅请来同辈艺人在场,并有引师和保师。先拜唐明皇牌位,后拜师傅,然后写上牛皮文书。坐科时间一般是三年,三年里徒弟向师傅学艺,要伺候师傅,铺床、拿尿罐等。三年坐科期满,还要回敬师傅,将自己的收入一半归师傅,逢年过节都要拿重礼去拜师傅。

有的超级影班,专门建立子弟班,一个师傅要教几个徒弟,徒弟与养影班的东家签定契约。一般学制为三年,也有二年、四年不等。学员期满,要给班主白唱一年,叫做效力。生活待遇各不一样,一般班主只供学员伙食,不管衣服穿戴。班主每年给学员家中一些生活补助。这要看契约怎么定。

契约规定,学员在学习期限内,班主有辞退权,学员没有自退权。中问学员退学,要包赔班主损失费。牛皮文书还规定:学员在学习期间,台上台下,车前马后,投河觅井,走死逃亡,均与班主无关,班主不负任何责任。

(二)押班费

旧社会大型班社的箱东都是有权势的乡绅和有钱的财主。他们有钱有势,都攀比着延请好影匠。为了防止别人“挖角”,稳住名艺人,防止“跳槽”,逐渐形成了押班费制度。说白了就是班主先花钱稳住名艺人,名艺人一进班,班主就以借的形式给名艺人多少钱,不计利息,离班时只还本。

押班费有多有少,这要看艺人的名气而定。少到十几元多到上千元不等。民国初年,一百元大洋放债,一年可得利息三十元。那时一个好长工,一年的活价也超不过三十元。在昌滦乐地面当时一千大洋可买好地三十亩。由此可见艺人的身价。押班费越高,诱惑力越大,越能招来名艺人。

(三)开箱

皮影演出,每年正月开箱。开箱便是开始演出。开箱之前要拜观世音菩萨。每个班社的影箱箱盖上都贴有观世音菩萨像,还有不同的对联。民间流传的关于皮影戏的对联很多。略举数联如下:

三五人千军万马,

不大地四海九洲。

一口叙述千古事,

双手操纵百万兵。

悲欢离合无非借光树影,

衣冠人物俱是依皮成形。

快老实些自古暗图功名怎样看看,

别耍奸了于今公取富贵何如听听。

不论什么对联,横批都是“开箱大吉”四个字。

拜完了观世音菩萨,便燃香放鞭炮。表示开箱了,就可以向外“写影”了。

皮影燃香的用具很特殊,它有专门的香墩儿。香墩上有三个孔,每个孔插一枝香。这个香墩儿是什么呢?它是影窗前的案板上摆的惊堂木。这就是它特殊的地方。一物两用,可以做道具,又可以做开箱祭祀之用。

(四)走箱

有主顾“写影”,定好日子,由主顾来请,或自己去演唱的地点,就叫“走箱”。旧社会多用马车,也有用牛车的。影匠们先把箱具装在一辆车上,再把棚帐装在另一辆车上。然后影匠们上车。影班不论人员多少,都有固定的位置。贴(下线)、打(轰子)、拿(上线)三个人坐在车箱里,唱工演员坐在其后。琴师多为盲人,专门坐在车尾,防止路上有什么惊动,容易下车。

走箱时,皮影艺人穿戴要整齐,不能敞怀露肚。民国时期,要讲究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箱车经过村子,在村头都要下车,排队而行,丑角在前,目不斜视,互不交谈,更不准和妇女交谈。即便是遇上熟人,也不准搭腔。

(五)住宿

演出地点早就准备了“下处”(住宿点),艺人们按规定将行李搬进屋。贴、打、拿、拉住在一个屋子里。拿上线的住炕头,接着是拿下线的,再次是打轰子的,靠墙边的是琴师,以便挂乐器。影卷箱和影人箱都放在这个屋子里。

其他唱工演员住另一屋。

旧社会,一般不排练,只是上台照卷演唱。

拿上线的负责安影人的头茬,还要和拿下线的负责排列影人上下场和武打场面以及切末的使用顺序。

打轰子的和琴师要熟悉剧情,研究互相配合的事情。

(六)搭台

旧社会皮影影人一般是七寸戳(人物身子),不包括头茬(人物头冠),所以影窗户也小。一副棺材板和几根椽子就可以搭个台子。台子周围架帷帐,摆好影案子,扯好挂影人和挂油灯的绳子,就可以了。

搭台子的工作,由影匠自己来做。箱车一到,马上搭台,能起到“幌子”的作用。赶集上店路过的人,看见了影台,便知道了影讯,于是到处宣扬。所以影台早早搭起,也是很好的宣传。

影台上人员各有位置。影窗左边是拿上线的位置,拿下线的在灯下,打轰子的在右边,琴师在后边,唱工演员在影窗的后边、影台的中后位置。

(七)开台

皮影上台之前,拿下线的,要向演出的东家要细棉花,做好油灯捻儿。

在灯碗里加上黑油。每个台上,都要细棉花,用不了的是拿下线的“体己”。

上台时,拿上线的背着影人箱子和当夜演出的影卷,打轰子的带好响器,琴师背着四根弦和喇叭。拿下线的头前引路,其余人员相随在后,登着梯子上台。上台后将梯子抽上来,放在台后边。

开台前先“打通儿”。打“通儿”有专门的锣鼓经。头一宿打“三旋”,第二宿打“一封书”,第三宿打“急急风”。一台影一般唱三宿,如果延长时间,锣鼓经要从头换着来。

在“打通儿”的同时,拿上线的要把当夜所用的影人选好,搭在吊绳上。

桌椅等切末要按序摆在影窗两边。

拿下线的要把影卷摆在窗案上,用卷键子压好。

影台“打通儿”时,观众逐渐集中于台下,等待开影。

拿下线的负责剔灯捻、添灯油。唱影时负责掀影卷。如果拿下线的忘了这些活计,打轰子的用鼓键敲打鼓边,便是提醒。在演唱时,有的影匠在后边坐着,拿下线的便用压影卷的书键敲案板,影匠便立刻上前接唱。

黑油灯不仅是为了照明,还有帮助“造气氛”的作用。情节到了高潮的唱腔,闲着的影匠便帮着用嘴吹灯捻,使其唿唿发响,借以造势,增强影人的“活力”。

现今的照明设备变成了“荧光灯”,显然失去了这种“活火”的功效。

散影时,拿下线的把影卷往影窗一戳,锣鼓敲起来,看影的陆续散去。

(八)影班定员

旧社会的影班,定员为七、八、九人不等。民间有“七忙八闲九消停”之说。一般影班都希望人少,可以多分份子。但超级影班讲究艺术质量,演员配备就多,一般不兼唱。有的甚至配到十二人,唱工演员都是双角。

(九)演出规矩

皮影艺人不仅要技艺好,还要个人品质好,为人正派。天热时唱影,不能脱外衣,如果实在热,必须在影窗户挂起来、影围子围起来以后。

唱庙会影,或是唱喜影的时候,因为台下热闹,男女混杂,影匠不能在人群中拥挤,更不准东张西望看青年妇女。

每上台之前,要先把大小便打扫干净。一晚唱四个钟头,不准下台去厕所,以免引起怀疑,招人非议。

演唱中,演员要全力以赴,严肃认真,不准交头接耳,暗暗说事,谁也不跟谁说话,以免误了演唱。

到“下处”吃饭,影匠们不准坦胸露肚,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浪费饭菜。

(十)手包、夹篇和装箱规矩

拿上线、下线,在皮影戏中负责操纵影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一台影如有好的操纵,可以赢得观众的赞扬。唐山皮影艺术从古至今出了许多姣姣者,被人誉为“箭杆王”。

操纵艺人都有绝活儿,他们自己都有独特的切末。,如影人梳头洗脸,刮胡子,换帽子,脱衣服洗澡,会打滚能备鞍子的战马等等,这些切末都要自己保存,不往影箱里装,以防丢失和别人偷艺。装这些切末的影包就叫手包。

一个卷唱熟了,聪明的艺人自己捉摸出来好道白、好唱词,不写在影卷上,而是记在心里。别人是学不去的。俗谓之“宁舍千顷地,不舍半句春”。

艺人们自己暗暗在影卷里加的道白和唱词,称为夹篇。许多名艺人都有自己的夹篇,往往一鸣惊人,成为传世绝唱。这些夹篇,一般不外传,聪明的影匠只靠偷听,自己揣摸,叫偷艺。

每夜散了影,影人要装箱。戳子(身子)分把入箱,头茬按行当入包。

如旦行包,分文小包、巾子包、帅盔包、黑头包等。影班的规矩是,散了影,拿上线的要负责把全部影人头茬摘下来,怕影人不摘头成精,黑夜出来耍枪弄刀吓人。但惟有大手厮和小球厮的头茬不摘。因为历代相传,皮影乃圣佛所留,大手厮是韦驮的化身,小球厮是红孩儿的化身,他们是影匠们的师兄和师弟。师兄和师弟怎么会坑影匠们呢?不但不坑他们,还要保护他们,所以大手厮和小球厮要放在所有影人的最上边,以看守着别的影人不使其作怪吓人。

(十一)烦场和翻场

前一晚演出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要求今晚再重演这个节目,这叫“烦场”。观众要求烦场,要得到“写影”东家的同意,影班说了不算。

到了散场的时间,影窗户上也戳起了影卷,锣鼓也响了,但是观众不走,接连鼓掌叫好,影匠们得到班主的同意,撤掉影卷,重新接唱,这叫“翻场”。翻场最多不能超过三次。

(十二)正口和认皮子

正口这种规矩,在影戏中只有唐山的皮影戏。因为在历史上,唐山的皮影之源在乐亭,形成了“乐亭方言模式”。有许多名影匠祖籍不在乐亭,要想使语音规范,就必须学会乐亭口音。不然不是“影味儿”。当时的外籍影匠只有学好了乐亭话,才能够出名成家。这样的例子很多。

“认皮子”这个词,在戏曲中也是皮影戏的专用名称。艺人们所谓的“认皮子”,确切地说,就是你的唱腔和道白要准确地把握人物。把你的情绪贯充到驴皮影人里去,’使它活灵活现,感染观众,这就叫“认皮子”,或叫“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