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装有75毫米炮的中型坦克方面,美国陆军部和石岛公司由于一时没有能安装75毫米炮的炮塔,就想起了T-5的那个装有75毫米炮的试验车,决定先采用这种车,作为过渡车型并装备部队,同时研制炮塔。这个过渡型定型为M3型,被英国人大量购买,在英国被称为“格兰特”式。克莱斯勒公司又抢先一步,改造了原来的“底特律坦克工厂”并兴建了新的工厂,又获得一大批合同。不过其他大公司也有相似的举措,也获得M3型坦克的订货。M3“格兰特”式坦克重26.8吨,装甲厚度51毫米,采用220马力的卡迪拉克发动机,乘员5人,装有1门75毫米炮和1门37毫米炮,最大时速56公里,是英军主力中型坦克,参加了1941年末的“十字军”战役和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在M4“谢尔曼”式坦克大量装备后,又被送到缅甸,同坦克技术不佳的日本陆军作战。
“格兰特”式坦克投入大批量生产后不久,M4型坦克也出厂了。M4中型坦克的底盘与M3相同,所不同的是M3那个右前部的75毫米炮被安装在新研制的炮塔上,37毫米炮被拆掉,发动机换成340马力的大陆汽油机,重量增至29.7吨,速度降至41.6公里/小时。后来又换装上英国的77毫米坦克炮。
M4型对付德国重型和IV型坦克绰绰有余,但同苏联的T-34型、德国的“豹”式中型坦克相比,M4型坦克谈不上是优秀坦克。它车体高大,装甲太薄,一中弹就爆炸,被德国人嘲笑为“火把”。但M4型却有其他同级坦克都没有的优点——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故障率奇低,几乎不用保养,就是履带磨烂了,机件仍然完好。由于结构简单,M4型坦克便于大批量生产。所以美国陆军采用了以数量抵质量的办法,生产了4.8万辆,是“豹”式产量的10倍,这还不包括用M4车体制造的大量其他武器,如自行火炮等。这是除战争结束前夕M26“潘兴”式坦克以外美国威力最大的坦克,被英国称为“谢尔曼”式。在战场上美国和英国军队采用了以多辆M4围捕德国坦克的方法,其方式同德国用Ⅲ型、Ⅳ型坦克对付T-34型的方法如出一辙。不过,M4高大的车体有个意外的战术优势:俯射角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起伏的地形。由于上述原因,许多人仍视M4为优良的坦克。以色列长期使用M4,重新设计了炮塔,换装了功率更大的柴油机,改进了悬挂系统,安装了法制75毫米炮或英制105毫米坦克炮和新式火控系统,成为“超级谢尔曼”,M4E8直到1973年阿以战争中还在使用,与苏制T-54/55型、T-62型坦克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对阵。由于M4车体高大,火炮的俯射角低,加之以色列坦克手训练有素,T-54/55型和T-62型坦克总被这个“老爷爷”坦克杀下阵来。M4“谢尔曼”式坦克享有大战时期所有其他武器都没有的殊荣。
美国陆军采取了以M4的数量优势对付德国坦克质量优势的方法,但崇拜技术的美国人当然不能容忍技术上的劣势。早在M4型“谢尔曼”式坦克问世前,美国当时的步兵总部在1940年就要求研制80吨以下、装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重型坦克。1941年年底美国陆军研制出重56.5吨的M6重型坦克。M6也采用“立簧”式悬挂装置,装甲厚度82毫米,安装有1门76.2毫米炮、1门37毫米炮。4挺机枪,采用1台800马力气冷航空发动机为动力,时速35.2公里。M6型的性能比KB型重型坦克强,也超过了德国“豹”式和“虎”式坦克,美国报界对这种坦克大吹大擂,美国军方也准备订货5500辆,但M6型生产了40辆后就停产了。其原因不是M6型技术上有问题,而是美国军方觉得M6型的体积太大,装船运输时所占的船舱容积是M4型的2倍,更重要的是装不进美国根据M4型体积而大批量建造的坦克登陆舰,这样就无法用登陆舰送上海滩,因此放弃了重型坦克的生产。
美国陆军不再研制重型坦克,而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能安装90毫米炮的中型坦克上,终于在1944年1月研制成M26型坦克。M26型重41.5吨,最大装甲厚度102毫米,装有1门90毫米带制动器的火炮,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和470马力福特液冷8缸汽油机,时速可达46公里。1945年1月,M26型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大批量投入生产。首批装备了美国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3、第9装甲师,被称为“潘兴”式,在1945年3月7日夺占莱茵河雷马根鲁登道夫大桥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
在英国美国改进、研制、生产新型坦克的同时,其陆军装甲部队的编制也逐渐均衡、合理。英军装甲部队根据1942年的作战经验,认为其装甲师内步兵、炮兵、工程兵不足,就减少了装甲师内的坦克,增加步兵、炮兵和工程兵。到1944年,英军装甲师下辖1个装甲旅(下设3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旅、1个装甲侦察团、2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自行反坦克炮团。全师有307辆坦克——包括“克伦威尔”式、“谢尔曼”式和“挑战者”式等“巡洋舰”坦克,各式装甲车辆和轮式车辆4500辆,人员14964人。英军共有8个装甲师。驻英的波兰第1装甲师、加拿大第5装甲师也由英军指挥,其编制与英军相同。英军的步兵师内亦有1个坦克旅,装备的是“丘吉尔”式步兵坦克。除上述装甲部队外,英国陆军为适应诺曼底登陆的特殊需要,于1943年组建了第79装甲师,装备有各种专用登陆坦克、车辆1566辆,人员达2.1万人。
美军装甲师编制与英军、德军、苏军完全不同,无旅一级编制,下设A战斗群司令部和B战斗群司令部,辖有3个装甲步兵营、3个装甲营、1个侦察团、1个工兵营、1个通讯连、1个师属炮群(下辖3个炮营)、勤务分队(负责补给、运输、医疗,共1372人),全师共10668人,159辆中型坦克。作战时根据所受领的任务,灵活给A、B两个战斗群搭配兵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有16个现役装甲师,其中在西欧战场有15个。美军第1集团军还指挥法军第2装甲师。法军装甲师与英军装甲师的编制相似。美军的步兵师与德军的相似,没有坦克,全师为15289人。
从编制上看,盟军的陆军没有苏军、德军那样的装甲(坦克)集团军和装甲(坦克)军,迄今其装甲兵最大编制是师,似乎远逊于苏军和德军。其实不然,盟军陆军在1943年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其战斗部队没有一匹马,而德军和苏军只有其装甲(坦克)兵才是机械化部队,因此盟军陆军没有必要组建装甲军和装甲集团军,其任何一个军和集团军与装甲师混编就是装甲军和装甲集团军。美国陆军在大战中没有改编其装甲师,而是根据需要临时把军以上的兵团编组,灵活方便,适于美国人的性格和特点。除上述特点外,盟军陆军还具有东线苏德两军都没有的优势——绝对的制空权、庞大的空中再补给能力,和极为畅通的通信网络,空军与陆军融为一体。所以盟军对付德军不是靠单一的陆军,而是发挥其武装力量优越的整体力量。靠着这种令人羡慕的整体打击力量,盟军在诺曼底大败德军,解放了西欧诸国,迅速进抵德国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