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26368000000001

第1章 不要让别人的眼光累着自己

董建昌

徐帆的父母是楚剧演员,她从小就是他们的观众。父母谢幕时,观众鼓掌的那一刻总是让小小的她很崇拜。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五六岁的时候,徐帆就有了当演员的想法。

可父母却不希望徐帆将来当演员,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学戏太苦,而且路子也窄,但这对一个从小就生活在舞台周围的孩子来说是毫无说服力的。1979年,年仅11岁的徐帆瞒着父亲考取了湖北省戏剧学校京剧科。母亲虽然反对,但还是有点高兴的,因为那毕竟是徐帆靠实力,过五关斩六将考取的。上学时,徐帆学的是青衣,表现也不错,但就是没有人看好她这个行当,包括她的父亲。他们固执地认为,即使你演得再好,充其量也是一个“戏子”,而真正有志的孩子应该走考大学这条路。可徐帆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不管学什么,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然而,仅仅学了三年半,徐帆所在的京剧科就莫名其妙地被解散了。“睡觉时,大家都在偷着练功,一条腿在下面,一条腿在头顶,成了一字型睡。”同学们那么苦地练功,学校怎么就不要我们了呢?徐帆想不明白。

那时,恰逢武汉话剧团公开招聘演员,不甘心的徐帆毫不犹豫地赶过去报考,并顺利过关。当时剧团正排演莎士比亚的话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因为刚进剧团,没有安排重要的角色给她,最终,徐帆只好当了娘儿们的女儿。不过,徐帆并不在意演配角,相反,她为有机会继续演艺事业而开心不已。

后来,直到1986年底,人艺演员杨立新到武汉演戏,徐帆才熬成女主角。1987年的春节,杨立新给徐帆寄了一张贺卡,里面夹着一张纸条,告诉她北京人艺和北京戏剧学院合办了一个表演班,正在招插班生……

之前,徐帆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上大学,但由于她的坚持,她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她被北京人艺录取了,并最终留在了北京。

成名前,徐帆穿着上一直很朴素,可成名后,她依旧不会穿得花枝招展,只要不参加活动,她甚至连妆都不化。朋友们半真半假地笑她抠门。每当此时,徐帆总是一笑,“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所以我每天才活得很开心。”

冯小刚也说,“生活中的徐帆一直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因为她不物质、不虚荣。许多人走红后,喜欢买品牌,讲排场,而她对这些一点都提不起兴趣,虚荣的那套你培养她也培养不出来。生活中是这样,工作中的徐帆同样也是喜欢我行我素。比如说角色的服装,别人可能说,穿得好看就可以了,而她却坚持自己的穿着要与戏中的人物吻合,哪怕穿得丑点也没关系。”

确实,徐帆的性格好,演戏好,顾家,不买名牌,不乱花钱,不求名利。这么多优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完美”这个词送给她呢?

“我告诉你,我不会承认的,我可不想为了别人的眼光累着自己。”徐帆说。

纵观徐帆的演艺之路,我们不难看出,率性的徐帆无论是小时候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坚持自己的演艺之路,还是成名后继续着我行我素的处事风格,她始终都是将“每天活得很开心”放在第一位的。或许,这正是她在演艺界和生活上都取得成功的秘诀吧。

是的,许多时候,我们总抱怨自己生活得太累,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了。事实上,别人的眼光只是代表了别人的观点,而最终判定事物的好与坏,喜与乐,还得由我们自己来把握和承担,因为“所有的一切,别人是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