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26368000000020

第20章 坚持一个正直的自己

□英涛

1901年,海森堡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他的父亲精通古希腊语,是慕尼黑大学的古文史教授。父亲一生推崇正直。在20世纪20年代,正值反犹浪潮汹涌之时,有一位名叫勒维的邻居,因为是犹太人,在这种恐慌之中,就把一个装有贵重物品的包裹交给海森堡的父亲保管。海森堡的父亲叫勒维开一个清单,而勒维马上说,“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相信你!”等到反犹浪潮终于平息了一些,勒维就取回了这个包裹,靠着这些财物逃到了国外。

父亲对希特勒反犹排犹的行为有着自己的清醒思考,因此保持坚决的反对态度,他的正直深深影响了海森堡兄弟。父亲对他们说:“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看过才能相信,不要被流行的、权威的见识所左右,要有自己的严格判断,并且只对这种判断负责。”

海森堡一直记着父亲的话。天性聪颖的他在考进了慕尼黑大学后,投在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长于理论物理的世界级大师索末菲的门下,索末菲对他非常欣赏。1922年6月,索末菲把海森堡带到格丁根去听物理学大师玻尔的有关量子论和原子结构的讲座。玻尔风度翩翩,思维敏捷深邃,挤满了大厅的人们都着了迷地听着他的演讲,坐在大厅后面的海森堡也因为见到了这位伟大的丹麦物理学家而激动,又因为听到了他许多涉及了本质的新颖的论点而心驰神往。但是,在激动之中,他还保留有一份清醒,并因为这点清醒,听出了玻尔的见解包含着很大的直觉成分,并不完全是源于精确的计算。于是,在玻尔第三次演讲完之后的讨论时间里,海森堡突然就从后排站起来,对玻尔的一个见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大家都知道,玻尔的理论是很不容易找出漏洞的,而且,在这样级别的会场上,能对玻尔的讲演发表不同看法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但站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位才21岁的年轻人。

听了海森堡的发言,玻尔也很意外。其实海森堡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一直在思考却一时不得要领,说不清楚的,谁知道这个“马脚”却一下被海森堡看出来了。要不是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自信,是不敢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玻尔对海森堡十分佩服,于是在会后,邀请海森堡一起去散步。在这次散步中,他们进行了关于原子物理学的深入交谈。海森堡说:“我在科学上的成长,是从这次散步开始的。”

然而,海森堡这次在格丁根收获的还不止这些。格丁根大学物理学研究所的权威玻恩看到他的发言后,回想起自己曾经到慕尼黑大学讲学时,海森堡曾在课后,递了一张纸条给他,谦逊地说这是听了他的研究后写的心得。他当时没把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只是随手把纸条一折放进口袋。直到后来他回了格丁根,无意中掏到口袋中的这张纸条,随意一看,不由得大为后悔当时没有在慕尼黑与这位年轻人好好切磋,因为他在纸条上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见解,所说的正是他一直没研究明白的原理。于是,不久后,玻恩就邀请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海森堡去担任自己的助教,并且破格在到格丁根不到3个月后就把海森堡提升为讲师,按格丁根大学的规矩,助教至少要当满3年才能晋升讲师的。

在格丁根,海森堡如鱼得水,先是他的论文《论解释运动学和力学相互关系的量子理论》完成,确定了矩阵形式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石。1927年,他又发现了测不准关系。为了表彰他对量子力学及其应用上的重大贡献,他荣获了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海森堡还得应付除了科学工作之外的烦恼。当时正逢二战期间,他被任命为德国物理研究学院院长,希特勒把研究原子弹的任务交给了他和同事们,他也因此受到了所有正直的科学家和公众的非议和指责。但海森堡却认认真真地开始了铀核反应堆与铀弹之间的区别的理论计算,最后,他向希特勒政府报告“目前,在战争的条件下,只用德国当时的有限资源,我们尚不能找到制造原子弹的实际方法。”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在计算中早已认识到铀弹内不受控制的大量中子会增加到爆炸点,但他却和同事们统一口径,封锁了这个消息。他说,“在****的条件下,只有在表面上愿意和当时制度合作的人,才能进行积极的反抗。谁要想公开地反对,毫无疑问,就连极微小的反抗也做不到……”

知道了真相的人们感慨,要不是海森堡的消极怠工,二战的历史也许将要改写。而海森堡对这些是非功过的评说并不关心,他只是牢牢记得父亲的家训:做一个有自己的见解,并且为这个见解坚持、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