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内幕篇
26369200000016

第16章 “超级机密”的价值

1.英国遭纳粹空军轰炸

1940年11月14日,晚上7时05分时,英国考文垂市的上空突然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5分钟后,德国“海因克尔”飞机在月光皎洁的城市上空拉开了死亡的黑幕,飞蝗般的炸弹铺天盖地地落入楼区、房屋,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

德国在考文垂市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轰炸。城市被一片火海淹没。巨大的爆炸声震动得该市地动山摇,城市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报告,满脸愤怒,却一声不响。他在心里说,这个仇一定会报的。人们不会想到,丘吉尔事先已经知道了这次德国准备空袭考文垂市的计划,但他却没有采取任何的防御和转移措施。事后当人们得知这一真相时无不目瞪口呆,丘吉尔为何这样做?他究竟是怎样想的呢?

原来,在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德国的实力一直令邻国担忧不已,邻国也都在为能搞到德国的情报而绞尽脑汁。如果作出一点牺牲能获取其军事机密,那么是在所不惜的。考文垂就是这种现状下的牺牲品。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纳粹头子希特勒就向全国宣布,要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帝国。这对于他的邻国来说就意味着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而一旦战争爆发,对方的实力如何?有多少坦克?多少飞机?多少潜艇?它的石油和钢铁的生产能力怎样?……这些都是英国人急于想得到的情报。

而作为一个大国,机密一旦为人所窃而泄露出去,它的结局必将是处处被动挨打,接受失败的结果了。希特勒非常懂得严守秘密的重要性。德国政府早在1934年就开始了更换密码系统的工作。在极其保密的条件下,德国研制出了一种被称做“哑谜”的密码机。

这种机器具有很多优点,它的价格十分低廉,且结实耐用,操作和保养也十分简便,携带方便。更为神奇的是,对方是否能得到这种机器相对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如果不知道编码的程序,这种机器对于缴获者来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此,希特勒十分重视“哑谜”,对它的相信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他认为任何国家不可能破译它的密码。正是处于心理上的强烈的依赖和自负心,希特勒毫不犹豫地让德国国防三军部队全部采用了“哑谜”。

“哑谜”问世后,的确给其他国家的情报部门带来了困难。英国人为了破译“哑谜”的密码绞尽了脑汁。他们非常清楚,一旦破译了德国的密码,就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希特勒的一切决策和军事行动计划,这对于夺取战场上乃至整个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局部战役来说,有了它就可以争得主动、抢先突击、事先布防等等。

英国人学着德国人的样子也制造出了一种与德国的“哑谜”一样的机器。可是,光有机器是没有用的,首先要了解编码系统的程序。但是,想要从德国人手中得到编码系统和编码程序是非常困难的。德国人极其小心谨慎地将它们保护了起来,即使英国人把它们弄到了手里,德国人知道后也会很快并且轻而易举地更换它们,使英国人到手的程序和编码毫无用处。

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所谓超级机密并不是绝对安全。英国人在研究“哑谜”的密码和系统上所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首先,它们从研制能模仿或能解释德国国防军每一个“哑谜”方式的机器入手,从而能推出所有德军主要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发布命令时经常变换的编码程序。经过艰难的攻关,英国人终于制成了具有上述功能的机器。英国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炸弹”。

1939年底,“炸弹”破译出了德国的密码,英国人因此感到欣喜若狂,并把这种破译视为“超级机密”,千方百计地防止德国人知道这一“超级机密”。德国人自然不会知道,因为他们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心态,依然是那么自负。对英国人已经窃取了他们的密码系统一无所知。这样,英国人就掌握了主动权。“炸弹”所破译的“超级机密”第一次用在战场上是英国粉碎德国的“海狮计划”。1940年7月2日,希特勒发布了第一组“海狮”作战计划,即开始入侵英国的命令。战役一开始,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空军参谋部就通过“超级机密”了解到德国空军的大部分——有时甚至全部的计划。针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要求德国空军要争取控制英国的上空这样一个命令,英国皇家空军制定了集中优兵力打击敌人的方案。因为英国空军的飞机数量没有德国多,所以只能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高度,集中战斗机中队和主要防御力量,对付敌人的主攻力量。而不能也不需要为驱逐漫天数不清的德国飞机,消耗本来就弱小的皇家空军。

8月13日,苏塞克斯和肯特上空,浓云密布。由80架“道尼尔—17”飞机组成的庞大的轰炸机群起飞执行轰炸东彻奇机场和希尔内斯港口的任务,相等数量的“容克—88”飞机飞向奥迪汉和法恩巴勒,一大群“施图卡”飞机则沿着汉普都海岸线飞行。由于天气的原因,护航的战斗机没有按计划同时起飞,德国轰炸机只好在几乎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单独出击。

英国空军司令部在雷达上很快就发现了德军的飞机,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计划,第8战斗机大队司令派克命令两个“喷火”式战斗机飞行中队和两个“旋风”式飞行中队前去保护泰晤士河口的一支船队以及霍金吉、罗斯汤两地的前进机场。并派出一个机群在坎特伯雷上空巡逻。他把2/3的“喷火”式飞机和一半的“旋风”式飞机留在手头,以便对敌机实施集中攻击。与此同时,第10战斗机大队司令布兰德也派出了两个中队的“旋风”式飞机到多塞特上空巡逻。

德国最先出击的是第一飞行训练团第5驱逐机大队。23架双引擎驱逐机在大队长林斯贝尔格上尉的带领下,进入苏格兰南岸地区。当林斯贝尔格越过英国海岸线时,处在编队最后的一架飞机发出后方出现“喷火”式飞机的警报。

这一警报使德国飞行员们惊慌失措,因为事实上他们知道,“梅塞施米特”飞机的性能不如英国的“喷火”。林斯贝尔格立即命令全队排成圆形的防御阵形,相互掩护尾部。林斯贝尔格率先按编队部署开始转弯。在他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弯的时候,飞在高空的英国歼击机突然高速从后面追上来。林斯贝尔格的飞机马上向右一拐,巧妙地避开了“喷火”式飞机的火力。子弹从旁边擦过,而另一架德机想用俯冲的动作来躲避,但是却被英国飞机击中,一会儿就有两架德国飞机被击落了。

这次交锋,德国空军共损失飞机47架,另有80多架被击伤,而英国空军仅损失飞机13架。戈林夸下的海口被击碎了。因为他曾经向希特勒夸下海口说,英国南部的空中防御将在4天内土崩瓦解,而英国空军则将在4周内被逐出英国上空。他的嚣张气焰受到了沉重打击。

尽管德国在后来的几次轰炸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戈林却始终没有取得英国的制空权,这是导致希特勒不得不暂时放弃入侵英国计划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人已经掌握了德国人通过“哑谜”发出的信息,而德国却一点也不知道此事。对于上一次空军的失利,德国并没有发现这是因为“哑谜”已经被英国人所掌握。因此他们仍然继续使用着这个系统。

2.物有所值的“交换”

1940年11月12日,德国空军司令部向驻扎在西欧的德国空军机群的司令部发出一批指示。英国的“炸弹”很快就破译了这些指示。这就是被德国人称为“月光奏鸣曲”的作战计划,即1940年11月14日~15日德国空军将对英国的考文垂大教堂和工业区进行大规模猛烈轰炸。

根据“炸弹”截获的信号,英国人详细地掌握了德国空军空袭考文垂的战术。这一情况马上报到首相丘吉尔这里。丘吉尔接到这一情报后,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对策。在会上许多人建议采取措施保卫考文垂。因为考文垂位于英格兰的内陆中心,距离伦敦仅有90英里。这里有古老的教堂,最美丽的哥特式建筑,又是英国的主要军火库之一。当时英国有410门机动高炮可供使用,当然可以把这些高炮火速调来加强考文垂的对空防御。

但是,丘吉尔却做了个大胆的行动,就是任德国人来炸。他认为,如果英国加强了考文垂的防御,德国人就会怀疑英国人已经得到了空袭的警告,这样,就会危及“超级机密”的安全。

是“超级机密”重要,还是一座工业城市重要,这一点,在英国人的会议上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一时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最后,丘吉尔决定,放弃考文垂,保护“超级机密”。因为“超级机密”的价值不止一个城市,它将是整个战争胜利的保障。

有人在会议上提出应该在考文垂市内发布这个城市即将遭到大规模空袭的秘密警告,并事先撤离市内居民和在医院里能挪动的病人。丘吉尔听了后,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做不但会泄漏“超级机密”,而且会在居民中造成混乱,而混乱比实际轰炸造成的伤亡还要大。

最终,英国政府没有将这样一个消息传给任何人,而只是默默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德国的“月光奏鸣曲”奏效了,考文垂市成了一片废墟。德国人看到这一计划的实现得意忘形了。他们怎能想到这是丘吉尔为了保护“超级机密”而主动付出的代价呢?

虽然事后证明丘吉尔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当时的丘吉尔也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文垂被炸成一片废墟,给英国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但是,和整个战争来作比较,考文垂的代价还是很值得,也是相对较小的。

丘吉尔为了保护“炸弹”而付出的代价得到了回报。

英国通过“超级机密”提供的情报,一举击沉了比任何英国战舰都要强大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头子希特勒非常重视和倾心的一艘战舰。“俾斯麦”是以普鲁士著名“铁血”首相的名字命名的战列舰,它是德国海军的骄傲。希特勒为了实现称霸欧洲的梦想,重建大德意志帝国,便无视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协定》和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建造了它,“俾斯麦”号排水量达53000吨,航速达30节,装有381毫米主炮8门,中小口径高平两用炮40余门,并搭有4架水上飞机,而舷装甲最厚处有320毫米,被誉为“不沉的海上堡垒”。

“俾斯麦”号建成后,希特勒就曾经到这艘战舰上去参观,给了这艘战舰很大的荣誉。

自从法国败降以来,英国处境危急,它赖以生存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极为脆弱,被德国击沉的英国商船无数,每月以50万吨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像英国这样的岛国一旦失去外部的物资供给,等待它的惟有毁灭!

丘吉尔十分清楚希特勒是想在他的脖子上勒上统索,然后再勒紧一扣,直到扼死英国。对付大西洋上那些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已经使英国人焦头烂额。英国的造船速度,尚不足以弥补每月的海上损失,如果“俾斯麦”号再出现在大西洋,英国的海上生命线无疑将面临被切断的危险。“大西洋”这个英国海上生命线绝不能让德国人切断!一定要不惜代价在“俾斯麦”号到达大西洋前将其击毁。

“炸弹”不断地收到德国方面发给“俾斯麦”号的信息。终于,英国人等到了这一天。

在明确了“俾斯麦”号的行动计划后,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快速舰只组成了突击编队,立即从英国北部的斯卡帕湾基地出发,取捷径直插丹麦海峡南端,截击“俾斯麦”号。

“俾斯麦”号的这一次航行,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秘密进入大西洋,给英国运输船队狠狠打击,以彻底切断英国的海上生命线。由于德国没有航空母舰,因此,“俾斯麦”号战对舰还是很忌讳在途中撞上英国的海军舰队,特别是航空母舰。行进途中,尽管“俾斯麦”号战列舰实行了灯火管制,但却始终没有逃出英国舰队的追踪、德国人并下知道,从“俾斯麦”号上发出的任何“保密”的电文,英国人都已经知晓。所以,“俾斯麦”号在沉入大西洋的一刹那,德国人始终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英国会将那么多的战舰迅速地集结到它的周围,给了它致命的打击。

后来,英国又摧毁了德军“埃塔普”舰队。虽然德国在英国摧毁“埃塔普”舰队后一度怀疑是否是海军的密码被破获,但是一个负责调查此事的委员会,几次调查的结果,都排除了“哑谜”已经被泄露的事实。

可见,丘吉尔忍痛牺牲考文垂,保护“炸弹”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值得的,他奠定了英国在二战中胜利的基础。没有“炸弹”带给英国人的信息,就不会有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也不会有摧毁德国舰队从而保障英国战争物资的运输。丘吉尔以小忍换取大胜局的决定是很有魄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