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经营知识
26370300000035

第35章 管理创新(3)

模仿成立的依据在于:有些技术是体现在商品上的,如产品的设计、工作原理等。有些技术不是体现在商品上,如一些难以用文字描述的诀窍,一些工艺知识及一些仅有少数人知道、流传不广的科学、技术原理。那些体现在商品上的技术,大多可以通过解剖、逆向工程而了解到。而有些技术,却可能借助文献(如专利说明书)、借助专家之间的交流等途径而得到。像我国这样一个原来技术基础很差的国家,借助模仿人家的先进技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工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无论如何,就掌握一项技术而言,有样品可以模仿,比自己从零做起,在经济上、时间上要合算得多,它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以较快的速度掌握许多技术。

进行模仿基础上的创新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围绕他人的专利搞再开发,切不可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创新。日本佳能公司在进入复印机行业时,就是围绕施乐的专利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技术而进入复印机市场的。当然,有时也可在购买他人专利的基础上创新。

(2)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

在本身技术水平较低的时候,采用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可以说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创新方式。

所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第一,学习。所谓学习,与我们常说的消化吸收既相同也不相同。消化吸收被看作是引进技术后的事,而我们所说的学习则包括以下内容:①在所引进的技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跟踪。这种研究、跟踪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引进技术的原理的理解。②在引进之中,对技术供给方进行访问、参观、学习,以掌握技术的秘诀、运作环境。③在技术引进后,不断地通过从干中学、从用中学的方法以尽快掌握引进技术。

第二,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为了使引进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基础,必须首先要做到使引进技术适应于本土情形。这既可使引进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又能使引进技术成为再创新的基础。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都要花大量经费用在使引讲技术适应本国的情况上。

第三,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创新。一旦我们走过了前两个阶段,就为创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意味着我们已较好地掌握了国外技术。

4.技术创新的策略

对每个企业来讲,技术创新策略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策略,就是指企业对内外环境因素和竞争力量的消长趋势进行分析,以找出适合本企业创新最佳对策的方法,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主要有以下5种:

(1)全新型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着眼于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通过不断推出独家新产品和新技术来占领市场,对付竞争对手,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但这种策略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企业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强大力量和后盾;二是有人、财、物的大量投人;三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才能,能够把握住市场变化的趋势,并能将市场要求及时转化为新的构想,使之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四是企业能够承受失败的考验和冲击,敢于冒大险,图大利。这种策略适应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

(2)延伸型策略

这种策略在于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增加功能来使企业的产品得到持续的发展并占领市场,增加利润,也属于防卫型技术创新策略。采用这种策略,就必须运用产品生命周期原理,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和开发,尽可能延伸产品优势,保持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还必须有较强的技术改造能力,有相对健全的营销机构和力量。

(3)补缺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寻求市场的空隙和发挥企业的专长,推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来占领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补缺型策略不失为某些小企业应该采用的主要策略,以避强手锋芒,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4)委托研究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由于企业本身缺乏研究开发的力量,所以将有关研究开发项目委托给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科技开发机构,这样做可以克服企业研究开发力量的不足和缺陷,及时推进技术创新。要选择这种策略,则要求企业和科研机构必须形成配套的研制、开发、实验和生产条件,并有能力将设计出的产品工业化、商品化。

(5)合作开发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企业集团与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就是这一策略的体现。所谓合作开发策略,就是选择同类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以加快各联合企业的技术创新,其特点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当然,采取这种策略的主导企业应具有驾驭企业集团或联合体的能力,否则只能作为参与合作的成员而已。

5.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

技术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以归结为逻辑性方法和经验性方法。

(1)技术创新的逻辑性方法

①联想法。联想是一种思维过程。当人们由一事物回忆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事物进而想起另一相关事物,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联想。联想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联想有三种形式:接近联想,这是由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而形成的联想;类似联想,即由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而形成的联想;对比联想,这是由具有对立关系的事物而形成的联想。此外,还有由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而形成的因果联想;由具有对称关系的事物而形成的对称联想等等。

②类比法。类比推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类研究对象具有部分相同的属性,从而推测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也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有助于人们建立科学假说和技术设想,它包括简单类比、因果类比、综合类比、定性类比、定量类比等。

③分析法。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达到认识客观事物本质或基础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技术创新中大致采取如下步骤:把技术创新的对象加以分析解剖,将各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中分割出来;然后,深入分析各个组成部分的特殊本质和机能,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与归纳,引导创新思想,进行创新或改进。

④综合法。它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把事物视为一个统一体的思维方法。运用综合法进行技术创新,通常是把两项或多项现有技术结合起来,由此创造或发明出新产品或新工艺。

综合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综合的内容分类,有零部件综合法、原材料综合法、功能综合法等。按综合的难度与层次分类,有组配、渗透、多学科综合等。

例如,我国武汉钢铁公司从国外引进的1.7米轧钢机组,就是由机械制造、金相热处理、陶瓷化工、电气液压传动、监测手段、信息传递、能源介质及环境保护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

(2)技术创新的经验性方法

①移植法。移植法是通过变换研究对象所处的时空位置,从而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移植法通常包括:①技术原理的移植,即移植后的新产品、新工艺在原理上与原有产品或原有工艺相同,但在外形、规格等方面有所变化,比如核聚变原理从军工部门移植到民用部门,用于建立核电站。②技术方法的移植,即一个领域的工艺移植到另一领域中,如将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工艺移植到饮料工业。③技术手段的移植,即一个领域的技术手段移植到另一领域。④技术功能的移植,如将激光技术移植到医疗卫生、机械钻孔等方面。

②提问清单法。这种方法是设计出一些问题,形成一份问题清单,根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③设问法。设问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是5W2H法,它由7个问题组成:创新或发明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创新或发明?创新或发明从哪儿人手?谁来承担创新任务?何时完成任务?创新应如何进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

6.技术创新的成功因素

技术创新的成功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又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包括高层领导、技术带头人和高水平人才。

(1)内部因素

经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可以从统计结果中看出,在决定创新成功的内部因素中,个人因素对创新成功的作用更大些,个人因素排在第1,3,4位,组织因素排在第2,5位(表8—2)。由此说明,重视并发挥个人因素的作用对创新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不能忽视企业各部门间合作对创新成功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的调查结果所揭示的创新成功内部因素排序与上节英国学者的研究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处。尽管存在体制上的差别,但就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而言,决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相同的,都认为高层领导支持和企业内研究开发、市场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合作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接着需要进一步弄清的问题是高层领导如何有效地支持创新,从原则上讲,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支持应表现在企业规划、战略、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而企业各部门间的合作应依靠建立企业的创新管理体制来实现。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支持因素;一类是互惠因素。支持因素包括政府支持、咨询服务。互惠因素包括消费者、供应者的合作与支持、与研究机构合作、与大学合作、与其他公司合作。

统计结果表明,企业对支持因素的选择集中度高于互惠因素,有更多的企业认为支持因素对创新成功起决定作用。首先,支持因素中各项目的作用极为不同,政府支持对创新成功的作用远远大于咨询服务。其次,互惠因素中消费者、供应者的合作与支持最重要。该结果与技术创新的本质相一致。

互惠因素中包括的合作区分为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与研究机构合作、与大学合作和与其他公司合作属于横向合作,在创新链上处于同一环节,例如集中于R&;D环节。与消费者、供应者合作属于纵向合作,在创新上属于供求关系。这类创新活动直接与本企业和合作方的市场地位、竞争地位有关。与消费者合作或与用户合作,企业自然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需求而创新。与供应者合作时企业成为用户,企业让供应者明确创新需求,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创新从而使创新带来预期利益。

在用户需求明确且能把这种需求转化为物化在产品中的功能时,创新取得成功较为容易。因为一项创新取得成功要经历三次考验,第一次是技术考验,即技术困难能否被攻克;在技术考验通过后,就是市场化考验,技术创新(尤指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在市场化考验通过后,第三次面l临的产业化考验,即新产品能否被市场广泛接受形成大批量生产规模。在与用户、供应者合作的方式下从事技术创新,主要风险在技术考验上,只要这一关通过,后面的考验已产生不了阻碍作用,技术创新便告成功。

第三节产品创新:企业发展的核心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着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产品贵在创新,模仿只能步人后尘,走不出新路。

1.产品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创新及新创意有目的地应用是赢家成功的基础。开发新产品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首攻任务。企业有关新产品的决策是总体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对企业将来的经营状况和前景有重大的影响。

(1)促进企业的成长

促进企业的成长是开发新产品最根本的意义所在。从投资的角度看,成长即意味着成功。所以,多数企业都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市场份额。某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成为可能;反过来,仅靠现有产品去提高这些衡量企业成长的比率,是很困难的,企业要负担更为繁重的市场营销费用。据统计,凡是经营得好的企业大多数都有能向市场推出更多新产品的能力。

(2)对竞争作出反应

开发新产品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由于最先向市场投放某项新产品的企业总是少数一两家,其他企业特别是同行企业往往要对此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如扩大同类产品系列或品种、模仿或改进竞争者已经上市的产品、推出本企业的类似新产品等。反过来,前者又会对自己的新产品实行改进。总之,竞争双方都力图通过新产品开发去取得对某一特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

(3)利用剩余的生产能力

开发适当的新产品可以使企业现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利用,同时实现更为均衡的生产。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这样开发的新产品可能使总成本降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4)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

当一种新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后,随着该新产品销量的增加,本企业其他相关产品的销量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工业品市场上。工业品用户需求的变化,比如设备更新、工艺换代,往往有向同一供货商或制造厂购进更高档产品的趋势,以便发挥他们已熟悉该类产品技术的优势。

因此,开发好新产品可以改善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