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24

第24章 及时充电,不做缺氧鱼(1)

鱼儿要想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水,但是如果水不够新鲜,氧气不足,鱼儿也一样会窒息而亡。

职场中人要想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永葆新鲜感,就要像鱼儿要好好生存一样,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增加“氧气”--通过不断的充电,汲取工作的动力。

职场中人一旦停止了学习,就会像鱼儿离开了水面一样危险。

当工作进入“缺氧”状态

刚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往往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好奇,他们上班时不会迟到也不会早退,会争抢着去干又脏又苦的活,他们拿最少的工资,却付出很多的精力,他们的态度永远是谦恭的、上进的,充满希望的。然而,几年后,待新员工进来之后,他们这些从前的新员工就会被取代。或者说他们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成为老员工,像原来的那些老员工一样,喝茶、看报、不急不慢地处理手头的公务。

于是,刚踏出校门时的满怀激情,渐渐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工作在人们眼中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情形有如登山,人爬到了“半山腰”,进入了空气稀薄的“缺氧区域”,就会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感到倦怠、疲惫。

人们在工作中“缺氧”,追根究底还是情绪懈怠、郁闷、失意的原因,是典型的工作亚健康状态。工作的“七年之痒”可谓人人都有过,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也不管什么样的身份与地位,都概莫能外。

杨小姐是做秘书工作的,她经常向朋友抱怨:“我做了七年的秘书。七年以来,我是除了经理以外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更换工作的人。当初与其说爱这个职业,不如说是爱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薪酬。但现在,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活,我没有勇气甩掉这样一份让我衣食无忧的工作。”

工作中“缺氧”看似无足轻重,其实对生活造成的影响非常大。长期的工作厌倦不及时调节,就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工作没劲,什么都懒得去做;为应付工作的压抑,大量饮酒、常感到头痛、全身无力;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多;刻意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就像长期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容易导致健康问题一样,职场的“缺氧”也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对身体也有危害,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由此可见,工作“缺氧”不及时解决,危害不可小视。但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只要对症下药,采取积极而主动的方法,什么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而要想对症下药,就要找到职场“缺氧”产生的根源所在!

怎么成了职场“缺氧鱼”?

人们在工作中产生“缺氧”的根源何在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导致职场缺氧,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能力强,挑战小

对于那些能力很强,但是实际工作并没有太多挑战的职场中人来说,工作无法带给他们足够多的成就感,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工作创新、自我挖潜的机会和可能,每天的劳作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而人们在心理上又本能地排斥机械和枯燥的东西,所以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倦怠感,出现缺氧状态。

缺氧对策:虽然工作本身无法给你提供更有意义的挑战,但是作为我们个人可以主动地给自己设定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自己走在公司发展的前面,也许未来的公司带头人就由此诞生了。

期望大,能力弱

有的人一直兢兢业业,但是因为能力一般,所以总也得不到期望中的肯定和回报,以至于积累了很强的挫败感,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

缺氧对策:首先,你要不断地自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能力慢慢跟上自己的心理预期。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成功=实际成绩/期望值,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但和他所做出的实际成绩有关,也和他的期望值有关。如果一个人的期望值过高,那么在许多人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作为,在他眼里也算不得什么,也没有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放低自己的期望值,这样我们的成就感也许就会多一些,不断地用成就感奖励自己,也许有一天真的能一飞冲天,实现预期中的目标。

工作中无法摆脱的挫折

人在路上走,没有不跌倒的。同样,我们在职场当中,很少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从不犯错。还有比之更甚的是,本来错不在己,但是却受到老板无端的指责和批评,感到莫大的委屈。有人因此而一蹶不振,开始厌倦工作。

缺氧对策:如果是能够解决的问题,能够解除的误会,那么就着手想办法解决掉,不要让它们成为一种困扰,消耗自己的热情与斗志。如果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那么就暂时忘记它,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与上司关系紧张

马楚成在同学眼中,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最近他又跳槽了,大学毕业才三年,这已经是他第10次跳槽了。面对如此频繁的跳槽,用他的话说:“那样的工作让人没有好心情,你叫我如何坚持得下去啊?”

马楚成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业务员,没工作多久,他非常反感老板肆意自夸的作派,很快辞职。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市场调研。同样,他又发现新老板个性过于固执,不能听取不同意见。结果又是一走了之。

就这样,每到一个公司,马楚成都觉得老板有这样、那样难以容忍的问题,自己往往很难适应,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频繁地更换工作。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影响马楚成工作心情的因素是对老板和上司为人处世的不认可。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棱角过于分明,不能迁就他人。

缺氧对策:摆正自己的位置,磨练一下自己的个性。遇事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检典自己的短处。要知道,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磨自己,学会接纳他人,学会共同合作的过程。

其实,影响职场“缺氧”的因素多如牛毛。薪资待遇不尽人意、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与主管或同事愉快共事、对行业前景及公司未来担忧,等等,都会成为消耗人们工作热情的因素。

对于工作倦怠、职场缺氧,我们应该有个好的心态来面对: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再好的工作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一味地任由这种坏心情蔓延开来只会对工作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它会进一步磨灭你的意志,让你完全丧失工作的激情。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跳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如果你的工作状态不能尽如人意,或者繁忙的工作搞得你手忙脚乱,往往并不是你的工作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你的心态需要调整。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只有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只有善于自我改进、自我超越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及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标迈进。只有在精神上获得了升华,你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提升。

满足现状你将停滞不前

一行人去玩赛车,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子大一些的人,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子小的,任由别人一再超过他也不紧不慢。尽兴而归的路上,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而另一位则叹道:“我怎么老觉得不够快。”

众人一听都笑了。原来说“不够快”的,乃是一行人中速度最快的人;而有了“风驰电掣感觉”的恰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粗一听这段对话的确非常好笑,仔细一想却别有深意。一个因为感觉“不够快”,所以就会越开越快;一个已感觉到“风驰电掣”,当然就不会再加速了。这恰恰说明一个道理:满足现状你将很难再有进步。

在职场当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原本有不赖的潜能和素质,但是却没有做出应有的成绩。因为一旦他们攀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躺在功劳簿上睡起了大觉,这样的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会调动一部分能量去工作,如果没有外在的推动力,他们就任由自己身上的潜力被埋没,这样的人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时难免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这些人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们满足于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实际上却是在日复一日地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当然还有大好前程。一旦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这种情绪,就不得不提高警惕了。

有一位哲学家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看到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抬了抬头说:“我正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听完三个人的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出这三个人的未来:第一个人心中眼中只有砖,他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可以肯定,他只要能把砖砌好就很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工资,他是为了赚钱而工作,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优秀的工匠或技术员;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为他有更高远的目标,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想追求更大的成就。

果不其然,前两个工人做了一辈子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却成了一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明白了寓言中的这个道理,也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不要再视工作为一种负担。这样,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分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积极主动地工作背后,需要你调动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像和创造力。而这正是一个人从人群当中脱颖而出的要素。

提高技能,经常给自己充电

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能及时充电学习,不出五年就会变成低薪人,甚至被淘汰!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来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来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单一型人才的地位眼看难保。

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开始感到了危机感,那是一种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不满意而产生的彻骨的危机感。于是,很多人开始走进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充电加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眼下市场竞争激烈,求职时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因素显然是不行的,在职充电已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预言: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忙于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因而整天闲得难受的人。

因此,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位,并谋取进一步的晋升,必须多争取一些培训机会。

而不少用人单位也把“培训机会”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写进了招聘信息,用来吸引人才。事实上,一些有长远眼光的员工在单位的培训不能满足职业需要时,他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跳槽者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增加学识,打造全新的自我。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场竞争力,最好尽快增加自己的学识,以便尽快达到职场精英的水平。但是,获得提高的最好方法未必是坐在教室里接受“正规”的培训。以下方法更值得你尝试。

在挑战中学习

独立式学习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独立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技能。这种方式听起来似乎不像是接受培训,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却很快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显露出来。

在整个工作中,你必须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步骤:什么时间达到怎样的目标;决定采取哪种工作方式、哪种技能;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得自己去想办法,拿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培养你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促进你为独立完成工作去学习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拜师学艺

这种培训使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跟随一位经验或技能丰富的“师傅”一起工作,观察“师傅”是如何工作的,从中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学习者要做到如同“师傅”的影子,并能够适时地向“师傅”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种培训方式往往在手工工作中较为常见,它不仅锻炼了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习者的观察能力,增加了学习者的学识。

自由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给接受培训的人以较大的自由,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习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是管理课程,也可以是专业的业务知识,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对他们在工作中有用的一些知识。他们可以到图书馆里去自修,还可以请公司的业务顾问帮忙。有的公司甚至要求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阅读一些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书籍,然后在公司的培训会上讲演。这些都能起到充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