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上九与九二的主旨爻辞“弗损益之”完全一致,就是说这两个爻所面临的形势是极其相似的。损的初爻要效仿泰之初爻损下益上,从下边移到上边来,大家都认为应当“遄往”。它若真是上升到上爻的地位,原来的上九就必然移至到五爻地位,阳爻移至到代表君王的五爻位子上,那将又是当位又是得中得正,必然是一位贤明的君王,这将是最圆满的结局了。如果再损下去,即继续将下边的第二个阳爻再移上去,那岂不是要将那位已登王位的明君赶下台去吗?这不符合损卦谦逊的美德,所以说“弗损益之”,应当让已得到中正地位的君王:继续当下去。有了这样好的君王和好的陪臣,上下都会得到好处,所以《卦象》中说“大得志也”。
至于说到“得臣无家”,则是指就从损卦初九提升上来到上九位子的那一爻而言的。它是从下面的内卦走到上边的外卦的,故而称作往。它这一往有没有利呢?有利。因为它的行为是损下益上、损私益公,已使原来的上九下移至五爻之位,登上了中正贤明的君王宝座,大家都有好处,它自己也会因此而得到君王的封赏,有了’自己大块的封地,现在它已经是以四海为家,得到一个更大的家了,不必再囿于自己一个小家了,故而日:“得臣无家”,所以《卦象》中也说“大得志也”。
在整部《易经》里,上爻是表示事物已经发展到过熟阶段,已经走下坡路,发展到它的对立面了,所以一般来说,它的爻辞都是不利的,甚至连“元亨利贞’’的乾卦都是如此。而独有这个损卦,却是一直有吉祥之辞,明显看出至圣大贤们是非常推崇谦逊礼让、损私益公的美德的。孔子在《系辞》中不断地称赞损的美德,称“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就是明显的例证。
下面,我们再导读一下益卦。
益的卦画是三,完全是损的倒象,由下艮下兑变成为上巽下震,其上互卦为艮三,下互卦为坤三三。正像损卦是由泰卦转化过来的一样,它是由泰的对立面否卦转换过来的。泰是损下益下,而否曼则是损上益下而成为益三,即将否三的最上边一个阳爻移至最下边,便变成了益卦三三。
文王观此卦画形象,写出卦辞日:“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孔子为此在《卦彖》中作了详细的诠释说:“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旋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孔子的这番诠释也完全是从八卦的符号语言中翻泽出来的。附带地说一句,孔子的这段《卦彖》写得多么优美动人,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呀,真是一篇绝妙的好文章!不过要谨记住一点,这里边的“行”字,都要读作h6ng,而不要读作xing。
现在,对这段话做些解释。益与损,是相反方向的行动,一个是损下益上,一个是损上益下,但这两种行动皆为善举,都应当提倡。能够损己益人、损私益公,自然是好事,是美德,对于整个社会有利;反之,损上益下,损公家而益天下百姓,自然也是一种善行,会使广大民众喜悦,故曰“民说无疆”。说,同于悦;无疆,是皆大欢喜,无止无休。
否卦变益,是上九阳爻走到下位变成初爻,故日“自上下下”。
第一个“下”,是动词,意为走下来;第二个“下”是名词,指下方的位子,下方百姓。这个卦象也体现着居于上位的君王能够体恤下民,为民众增利益,或者是走到下民中来,移樽就教,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这是一桩很大的义举,所以说“其道大光”。
此卦居中位的二、五爻皆得其位,六二属阴,居于阴位;九五属阳,居于阳位,不仅得位,而且皆得中、得正;而且,二者又是异性,上下互应,是极为难得之吉兆,所以出行远征和举事兴业都有利,因为它们都居于中正的好位子上,所以说,“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益卦是下震上巽,震代表足,代表行走;巽代表木,当然也代表船。能够行船,当然“利涉大川”;依靠舟船之利,故日“木道乃行”。下卦震又主动,上卦巽又主顺,一方是动而对方又能顺,内刚而外柔,这样的行动自然是~帆风顺,日行千里而不止,故日“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由泰卦变否卦,是天旋地转,天由下边转到上边,地由上边转到下边;同样,由损卦变益卦,也是通过天旋地转,取得了倒影般的倒象。这种大的变动,会产生无边的效益,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缘于这个道理,《卦彖》中才说:“天旋地生,其益无方。”
但是损益之道,必须应时,与天时同步,与地利协谐,损要损得其时,益也要益得其时,都要顺应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天冷时要增衣服,天热时要减衣服,灾荒时赈粮,市场疲软时增币,应时应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孔子又将这种天道运行之理,导入到人的道德修养方面,为益卦又补了一段《卦象》日:“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卦是上巽下震,有风有雷,故而说风雷之益。风雷动,意味着快速;即常言所说的“雷厉风行”。对于改过向善,见贤思齐,也一定要雷厉风行。那种心向善而足趔趄,目见过而步不移者,是要不得的。也不能“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疵而为之”。
益卦三三损上益下的发展过程详见其各爻。开章明义,我们先看看它的初爻,其爻辞是:“初;叱,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卦象》作诠释说:“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大作,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主要是指耕犁播种等农事。因为从卦画上看,损的下卦是震,震代表雷,代表蕃鲜,即农作物,这正是古诗中所说“细雨轻雷惊蛰后,和风动土”的好时候,有利于用来进行农事大作。当然推而广之,大作也包括大兴土木、兴举大的事业、开发大的项目等等。为什么这时大作元吉又无咎呢?因为“下不厚事也”。这里省略了一个“上”字,详细地说,应当是“下不厚事上也”,就是说上边放宽政策,轻取于民,让下边的民众奉事上边的税赋徭役等的负担减轻,民众再不用像从前那样厚奉上边的差事了。
从图象上看,也正是这个意思。否三变益三三就是将上边一个阳爻移到下边,意味着作为五爻的君王的上边的一些财物分赠给下边的民众。这是厚民省敛之举,对于鼓励民众用力农耕、兴办事业,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益卦二爻的爻辞是:“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孔子在《卦象》中作诠释说:“或益之,自外来也。”
益与损是倒象之卦,益的二爻就是损之五爻,故而益的六二爻辞与损的六五爻辞是一样的,都是讲别人送来一个十朋大龟,只是判断词吉的程度稍有不同。为什么会稍有不同呢?因为二爻与五爻的位子不同,五爻是君王之位,二爻是士大夫之位。君王兴大业、举大事,管理天下之民,士大夫的职责只是恪守本份职责,忠事国君帝王,所以损的六五的爻辞是“元吉”,益的六二爻辞只能是“永贞,吉”,意思是只有永远正固贞守自己职责,才能吉利。
“王用享于帝”,意为君王用来祭享天帝,同损卦卦辞中的“二簋可用享”是一个意思,只是这里换了个说法。从卦画图象上看,也有二簋之意,因为益的下卦震三,用朱熹的话说,像似个正放着的盂钵,上互卦艮兰,像是个倒扣着的碗,二者都是圆形之器,与簋同状,故日二簋用享,完全是取象而生义的。《卦象》中说的“自外来也”,也是取象生义的。因为,益卦中的龟,是取象初爻至五爻至为一个大离卦(即将中间三个阴爻简化为一个阴爻),离代表龟与甲壳,而这个大离卦至的取得,是因为损上益下(即将上卦中的一个阳爻移至下卦中来)的结果,上卦是外卦,所以说“自外来也”。
益卦三爻的爻辞是:“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卦象》为之诠释说:“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凶事,即灾荒。《孟子》中有“河内凶”的话。《周官》中也说:“凶事即荒政也。”圭,指的是救灾时用的官符凭据。《周礼·典瑞》中说:“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圭,是一种玉器,长条形,九寸长,各地方发生灾害,天子派出使臣持瑞圭作为印信去到各诸侯国,告诉诸侯国的公侯卿士,说天子派他赈济灾荒来了,“告公用圭”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就是说拿出公家的粮食财物赈济灾民,这是古来就有的制度。
从卦画的图象上来看,益之三爻原本是居于二爻的地位,是由否卦的上爻损上益下的结果而来的,是益下的结果,故而爻辞一开头就说“益之”。益之的结果使否的下卦坤三三的三爻推到上卦中去,代表土地的坤三三失去了一个阴爻,象征土地有损失,故而有灾荒。但因为这是损上益下的结果,因有上边赈济的厚益,虽然发生了灾荒也无多大损害,故而说“无咎”。三爻与四爻是重卦的中位,凡是中间皆为阴爻的,就称为中孚,中孚卦至的卦画就是这样明摆着的。孔子在这里作诠释说:“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意为中间的阴柔都是虚心的,有谦虚礼让之意,所以称有孚,即有诚信之义。益卦中间的三、四爻也是很虚心的两个阴爻,故而说“有孚中行”。让有诚信的使臣在中间行走,赈灾之事必然有成。至于“公告用圭”的圭,在卦画中也可以读到,六三的上下皆是阴爻,阴代表地与土,两个阴爻即是两个土叠罗在一起,岂不就是一个圭字。
下边,再看看益卦四爻,它的爻辞是:“****,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卦象》为之诠释说:“告公从,以益志也。”
这是前一爻的延续,故而爻辞多从前爻中来,如“中行…‘告公”等。从卦画的图象来看,也正是如此。四爻是由三爻推移上来的,与三爻并行于中间,成为有诚信的中间行走使者,所以爻辞开头就是“****,中行,告公从”。告公从,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各诸侯一旦有大事,例如遇灾求救、遭困求援等,都派出使臣持圭去到邻国告求。《国语·鲁语》中就有记载,鲁庄公二十八年鲁国发生灾荒时,贤大夫藏文仲说:“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于是,“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意思是说,鲁国发生大灾,藏文仲体恤民众挺身而出,拿着印信和礼品去齐国告急,请求齐国国君贱卖粮食过来。
迁国,就是搬迁国都,更是一件大事,更需要有周围一些强国的帮助。《左传》隐公六年就有记载说:“我周东迁,依靠晋、郑。”益卦****爻中讲到的迁国,从卦画中看也有其征候,因为****原是从三爻位子上迁移过来的,故而才联想到迁国之事。《卦象》中说“告公从,以益志也”,意思是说,像迁国等大事,如果能够得到邻国诸公侯表示襄助从事,就更加增强迁移的志向了。
益卦五爻的爻辞是:“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孔子作诠释说:“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五爻,是君王的位子,九五又是个阳爻,正得其位又得其中,是一个圣明的君王。他讲诚信,有施惠之心,愿意损上益下,这样做不用问,也知道是大吉大利的。九五是个阳爻,下面是三个阴爻,阳乘众阴,正得其位。众阴爻象征众臣民,上承君王恩惠,都感念君王的大德。我,是指本爻九五,即圣明君王而言的,我德,即君王的德惠;惠我德,即将我的德施惠与天下。由于众臣民都感受到了君王的德惠,使君王的大志得以更加弘扬光大,所以说“惠我德,大得志也”。
益卦上爻的爻辞是:“上九,奠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孔子在《卦象》中诠释说:“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损益两卦都是讲“益之”的,即都是讲给人以好处,从损的九二爻一直到益的上九爻,不断地提到益之,但益之的方式、方法、程度、时机、目的、手段、作用不同,因此起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所以有的是元吉、有的是贞吉,也有的是凶。损之九二是“弗损益之”,判断词是“利贞”;损之六五是“或益之”,判断词是“元吉”;损之上九是“弗损益之”,判断词是“无咎,贞吉”。因为那里面讲的都是损下益上、损私益公,有好的动机,是善行义举,故而判断词都是吉。益卦的六二爻是“或益之”,判断词是“永贞吉”;益的六三爻是“益之用凶事”,判断词是“无咎”;益的上九则是“莫益之”,判断词则是“凶”。所以发生这些重大的区别关键就在于,益卦的“益之”是损上益下,其动机是为了取得民心,巩固自己地位,有些策略性意义在内,因而判断词便不如损卦那么大吉。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益的上九是“莫益之”,与前面的“弗损益之”“或益之”的前置词大不一样,这里是自我意识的动作,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不要益下!就是说,他不想损上去益下,或者说,不想继续再损上益下了,所以爻辞说“立心勿恒”,损上益下的心不恒,其结果自然是“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