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滴水不漏的口才技巧
26379400000020

第20章 推销口才实用技巧(1)

1.推销从交谈开始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口才像一颗明星照耀着、守护着人们。作为推销员,如果拥有一副好的口才定可以为自己带来好的机遇和运气,从而造就自己的成功。贝吉尔是美国顶尖的保险推销员之一,而他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好,是因为他有一副很好的口才。

有一次,贝吉尔去见一位准顾客,这位准顾客正考虑买25万美元的保险。与此同时,有川家保险公司提出计划,角逐竞争,尚不知谁能成功。

贝吉尔见到他时,对方立即道:“我已麻烦一位好朋友处理,你把资料留下,好让我比较一下哪家便宜:”

贝吉尔说:“我有句话要真诚地告诉您,现在您可以把那些计划书都丢到垃圾桶里;因为保费的计划基础都是相同的起点,任何一家都是一样的:我来这里,就是帮助您作最后的决定:以银行贷款25万美元而言,受益人当然是银行。关心您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用担心,我已帮您约好的医生是公认最权威的,他的报告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接受,何况做25万美元保金的高额保险的体检,只有他才够资格。”

对方说:“我还需要考虑几天。”

贝吉尔说:“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您患了感冒,您可能会耽误3天,时间一拖,保险公司甚至会考虑再等三四个月才予以承保……”

对方说:“哦,原来这件事有这么重要!贝吉尔先生,我还不晓得你到底代表哪家保险公司?”

“我代表客户!”贝吉尔在迅雷不及掩耳的积极行动下,顺利地签下一张:5万美元的高额保险,他所凭借的利器就是他完美的口才。

乔?库尔曼,幼年丧父,18岁那年他成为一名职业球手,后来因手臂受伤,只得回到家中做了一名寿险推销员。 29岁那年,他成为美国薪水最高的推销员之一。到目前为止,在25年的推销生涯中,他销售了40000份寿险,平均每日5份,这使他成为美国金牌推销员。

他深知口才的魔力,就有意识地锻炼了一副好口才。 刚开始推销时,他遇见了罗斯,一家工厂的老板,工作繁忙。很多推销员都在他面前无功而返。

库尔曼:“您好。我叫乔·库尔曼,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罗斯:“又是一个推销员。你是今天第十个推销员,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时间听你说。别烦我了,我没时间。”

库尔曼:“请允许我做一个自我介绍,10分钟就够了。”

罗斯:“我根本没有时间。”

库尔曼低下头用了整整一分钟时间去看放在地板上的产品,然后,他问罗斯:“您做这一行多长时间了?”

罗斯回答道:“哦,22年了。”

库尔曼问:“您是怎么开始干迷一行的?”这句有魔力的话在罗斯身上发挥了效用。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来,从自己的早年不幸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一口气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罗斯还热情邀请库尔曼参观自己的工厂。那一次见面,库尔曼没有卖出保险,但却和罗斯成了朋友。接下来的三年里,罗斯从库尔曼那里买走了4份保险。

俗话说:君子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所以,作为推销员,最怕对方不开口。而库尔曼凭借自己的好口才打开了拒绝者的话匣。

库尔曼有位朋友是费城一家再生物资公司的老板。他是从库尔曼手中买下他人生第一份人寿保险的。他总结出了库尔曼的成功秘诀:“他对我说的那些话,别的推销员都说过。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跟我争辩,只是一个劲地问我 ‘why‘。他不停地问,我就不停地解释,结果把自己给卖了。我解释越多,就越意识到我的不利,防线最终被他的提问冲垮。不是他在向我卖保险,而是我自己‘主动’在买。”

还有,斯科特先生是一家食品店的老板。库尔曼通过一番提问,向他推销了自己所在保险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寿险:6672美元。下面是两人的对话记录。

库尔曼:“斯科特先生,您是否可以给我一点时间,为您讲一讲人寿保险?”

斯科特:“我很忙,跟我谈寿险是浪费时间。你看,我已经63岁,早几年我就不再买保险了。儿女已经成人,能够好好照顾自己,只有妻子和一个女儿和我一起住,即便我有什么不测,她们也有钱过舒适的生活。”

换了别人,斯科特这番合情合理的话,足以让他心灰意冷,但库尔曼不死心,仍然向他发问:“斯科特先生,像您这样成功的人,在事业或家度之外,肯定还有些别的兴趣,比如对医院、宗教、慈善事业的资助。您是否想过,您百年之后,它们就可能无法正常运转?”

见斯科特没说话,库尔曼意识到自己的提问问到了点子上,于是趁热打铁地说下去:“斯科特先生,购买我们的寿险,不论您是否健在,您资助的事业都会维持下去。7年之后,假如还在世的话,您每月将收到5000美元的支票,直到您去世。如果您用不着,您可以用来完成您的慈善事业。”

听了这番话,斯科特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他说:“不错,我资助了3名尼加拉瓜的传教士,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你刚才说如果我买了保险,那3名传教士在我死后仍能得到资助,那么,我总共要花多少钱?“库尔曼答:“6672荚元。”最终,斯科特先生购买了这份寿险。

一般而言,人们买保险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保障,而库尔曼通过不断追问,终于发现了连斯科特自己也段意识到的另一种强烈需要——慈善事业。当库尔曼帮助斯科特找到了这一深藏未露的需要之后,购买寿险来满足这一需要,对斯科特而言就成了主动而非被动的事。

可见好口才造就了库尔曼这位美国金牌推销员。

2.说好开场白

推销员与顾客面谈之前,需要适当的开场白,好的开场白是推销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推销工作中,推销员可以首先唤起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然后道出商品的利益,迅速转入面谈阶段。好奇心是人类所有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一种,唤起好奇心的具体办法则可以灵活多样,尽量做到得心应手,不留痕迹。

一位人寿保险代理商一接近准客户便问:“5公斤软木,您打算出多少钱?”

“如果您坐在一艘正在下沉的小船上,您愿意花多少钱呢?”

这个令人好奇的对话,可以引发顾客对保险的重视和购买的欲望。人寿保险代理商阐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人们必须在实际需要出现之前投保。为了接触并吸引客户的注意,有时,可用——句大胆陈述或强烈问句来开头。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非常成功的销售员乔?格兰德尔,他有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叫做“花招先生”。他拜访客户时,会把一个3分钟的蛋形计时器放在桌上,然后说:“请您给我3分钟,3分钟一过,当最后一粒沙穿过玻璃瓶之后,如果您不要我再继续讲下去,我就离开。”他会利用蛋形计时器、闹钟、20元面额的钞票及各式各样的花招,使他有足够的时间让顾客静静地坐着听他讲话,并对他所卖的产品产生兴趣。假如你总是可以把客户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提问题将特别有用。顾客是向你购买想法、观念、物品、服务或产品的人,所以你的问题应带领潜在客户,帮助他选择最佳利益。

美国某图书公司的——位女推销员总是从容不迫、平心静气地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接近顾客。“如果我送给您一小套有关个人效率的书籍,您打开书发现内容十分有趣,您会读一读吗?”“如果您读了之后非常喜欢这套书,您会买下吗?”“如果您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您把书重新塞进这个包里给我寄回,行吗?”这位女推销员的开场白简单明了,使客户几乎找不到说“不”的理由。后来,这三个问题被该公司的全体推销员所采用,成为标准的接近顾客的方式。

另外,好的开场白应该会引发客户的第二个问题,当你花了30秒的时间说完你的开场白以后,最佳的结果是让客户问你,你的东西是什么?每当客户问你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就表示客户已经对你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如果你花了30秒的时间说完开场白,并没有让客户对你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好奇或兴趣,而他们仍然告诉你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那就表示你这个30秒的开场白是无效的,你应该赶快设计另外一个更好的开场白来替代。如果你卖的是电脑,你就不应该问客户有没有兴趣买一台电脑,或者闽他们是不是需要一台电脑,你应该问:“您想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让你们公司每个月节省5凹。元钱的营销费用吗?”这一类型的问题可能比较容易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您知道一年只花几块钱就可以防止火灾、水灾和失窃吗?”保险公司推销员开口便问顾客,对方一时无以应对,但又表现出很想得知详细介绍的样子。推销员赶紧补上一句:“您有兴趣了解我们公司的保险吗?我这儿有20多个险种可以选择。”下面,是一些强力有效的开场白:

——“我需要您的帮忙。”

——“我知道您是这里当家做主的大老板,可是我Q8不能找那些认为自己是当家做主的人谈谈?”

——“我想借5万元,不知道您能不能帮我?”

——“我刚刚在隔壁跟某某在一起,她觉得我能对贵公司有所帮助,就像我对他们公司一样。”

——我刚刚在隔壁跟某某在一起,她建议我顺道过来找某某再谈谈。请问她在吗?

——“我是某某,您不认识我?”

——“我刚在车上煎了一个蛋,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盐和胡椒?”

——“我的老板说,如果我做不出业绩来,就要叫我卷铺盖走人。所以如果您不想买东西,说不定你们这儿缺人。”

——“大部分和我们合作的机构都希望职员在出差时有更好的飞:作效率。我们的电脑设有内置打印机,能为外出工作的员工节省金钱和时间。”

——“你们这一类的业务经理,总想取得最新的竞争情报。我们的竞争分析服务能让客户随时知道对手的最新情况。”

3.循循善诱

人的各种态度、心理的变{匕都是慢慢来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弹性,弹性的幅度大小是因地、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的。

——佚名

在我们促成交易的时候,不要采取剧变的形式,而应使用渐进的方式,一面顺应顾客心理使其安心,一面又创造条件使其心理上发生变化,以期达到促成的目的。

假如有人进我们店来参观电冰箱,当我们向他做了详尽的说明并发现他已有购买意向后,猛然问一句:“先生您想要(切忌用买字)158升无霜的,还是 155升有霜的?”

这时顾客很容易产生“兹事体大”、“难以决定”的想法,于是说:“我只是来看一下,以后考虑”,然后摇头走出店门。

因为我们让他选择的事情太大了。其一是“买”与“不买”;其二是“有霜”与“无霜”,要知道差价好几百元呢!设身处地,如果我们是顾客的话,有多少人在这样的“二择一”面前能当即下定决心而付诸行动呢?

同样是卖电冰箱,一对夫妻正在参观电冰箱,售货小姐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做了恰当的说明后,发现这对夫妻已有购买意向。于是她便抓住时机进行促成。

小姐一开始是这样问的:“先生府上有几口人?”先生回答说有5个人。

小姐再转过身来问太太:“太太是隔日买菜呢,还是每天都上市场?”

太太笑而未答。

小姐再问:“听说有人每星期买一次,有人3天买一次,太太您喜欢哪一种买法呢?”

太太说:“我想3天买一次较好些。”

小姐又问:“府上常来客人吗?”

太太答道:“有时候。”

这时先生一面蹲下来查看冰箱门下方放啤酒的地方,一面估算大致可放多少瓶。

小姐随机应变,马上对先生说:“先生,听说爱喝啤酒的人是这样的,一次买上一打,早上摆进一两瓶,晚上下班即可享受一番。嘿!男人们的福气可真不小!”

这时3个人已谈得很融洽。小姐又问太太:“太太,您看这个(指一个大型的255升的日立冰箱)可以容纳3天的鱼肉蔬菜吗?”

太太答道:“可以,可以,刚好。”

小姐又指着一个小型的问太太:“您看这个够不够。”

太太摇摇头(大小就是这样决定的)。

小姐又问:“太太,您打算把冰箱放在什么地方,是客厅还是厨房?”

太太说:“厨房太小,没地方。”

小姐附和道:“是啊!我也是这么想。”(这时已决定一半了)

于是小姐再说:“夏天的啤酒、西瓜、汽水解暑可口,就是冬天的冰淇淋,也别有一番风味,更不要说随时可取出又青又嫩的蔬菜和新鲜的鱼肉了。尤其是可以节约很多买菜的时间,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招待那些突然登门的客人,真是一举数得啊!”

正当夫妻俩为小姐这番动人的美景所陶醉时,小姐又问:“那么今天马上送到府上好呢,还是明天一早送去?”

太太抢着说:“还是明天好,我得先回去腾出一个地方。”

这位小姐应用易难渐进高超的说服艺术,做成了生意。

易难渐进法的中心是,将一个顾客一时难以决定的大问题,转换成一连串对于顾客来说易于选择的小问题。

要避免直接让顾客思考,如买还是不买。甚至买的字眼都不要提及。在推销员的心目中,应保持一个清晰的概念,即顾客是会买的,问题是买这种还是那种。

因为只有这样,推销员说起话来才能充满信心;否则,如果推销员本身所说的话给人一种犹犹豫豫信心不足的感觉,那就无异于打消了顾客的购买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