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26380600000005

第5章 科学技术概论(4)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高技术,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其主要特点是:第一,高技术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科学化的技术。它的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之上。这样,高技术就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上的技术。

所以,其研究和开发的难度也高。它不仅要以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为依托;而且其研究和开发工作必须由高智能的科学技术革新人员、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高文化的技术工人所组成的人才群体来承担。

第二,高技术是具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一旦取得成功,就可以大幅度地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性能,显著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并能向社会各个技术、经济领域广泛渗透和扩散,以及导致新的产业部门的开辟,因而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难度高、成功率相对较低,所以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特别是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因而才出现了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它们对高技术革新的发展具有突出作用。

第三,高技术是对于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战略价值的技术。在当代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高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其技术的开拓力量、经济的竞争力量、军事的威慑力量、政治的影响力量的增强。因而各国间的高技术竞争十分激烈,谁能取得高技术发展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现在,世界各大国都在竞相制定自己的高技术发展规划,都把开发高技术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1984年日本制定的“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1985年欧洲共同体制定的“欧洲研究协调机构”方案(“尤里卡”计划)、1985年前苏联和经互会国家签署的“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东方尤里卡”计划),都是发展高技术的计划,都是面向21世纪国内科技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战略。

1986年,我国也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为我国的长远战略发展准备条件。

正因为高技术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所以它在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二、大科学与大科学观的形成

当代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不仅产生了高技术,而且改变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形象,使之无论作为一种社会系统还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都以大科学的崭新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1961年,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最先指出当代科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1963年美国科学家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又指出,由于现代科学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科学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现代科学的规模是如此之大,社会对科学的投入是如此之巨,以致我们不能不用“大科学”一词来称呼它。

大科学,显然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所谓小科学,是指历史上那种传统的以增长人类知识为主要目的,以个人的自由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大科学则具有与此不同的鲜明特点:第一,大科学是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是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过去的科学研究,主要以个人自由研究为主,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其规模越来越大,已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科学技术的社会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它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日益扩大和完备。从1942年开始的美国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可以看作是大科学开始出现的标志。它动员15万科技人员,耗资逾20亿美元,第一次显示了大科学的浩大规模和社会化协作的特点。大科学不仅规模大、建制大、而且需要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大,其经济、社会的效益和战略意义更大。因此可以说,大科学是科学、技术、经济、高度协同的科学。

第二,大科学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科学,是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相结合的产物。当代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已经汇合到一起,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技术为它提供的研究手段;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科学为它提供的理论基础。而且,由于作为科学认识对象的自然界已从人化自然扩大到迅速发展的人工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对象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互相交叉,已很难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划出一条截然的界限。科学技术一体化,还表现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更加集约化及其周期的日益缩短上,几乎是与应用研究课题、发展研究课题同时并进的。

第三,大科学是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是科学整体化和技术群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作为对自然界的认识,本来就应该是内在统一的。它之所以被分为各门学科,是人类认识上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相互渗透,一系列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的涌现又加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现代科学已越来越整体化了。同样地,现代技术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亦日趋密切。每项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其他技术的支持并构成对其它技术发展的支持。每项技术的应用,都不是某种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群相关技术协同的综合应用。因而,现代技术的突破很少只限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相关的一群技术的突破,现代技术的发展常常表现为一个技术群或几个技术群的发展。譬如信息技术就是一个技术群,并且是正在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的主导技术群。

既然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大科学时代相适应的观念,即大科学观。

建立大科学观,首先,是建立大科学的系统观念。每个时代都有成为该时代的特征的主导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常常是同当时的科学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与古代自然哲学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是朴素的“整体论”,与近代小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是传统的“分析论”;与现代大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则是科学的“系统论”。所谓大科学的系统观念,就是要用系统的观念去看待大科学时代的科学和技术——不仅要把科学技术本身,包括它的知识体系、社会组织、认识过程和实践活动,都如实地当作系统来看;而且要把科学技术系统如实地放在社会大系统中,把它看成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次,是要建立大科学的经济观念。面向社会经济,是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过去小科学时代那种把科学仅仅视为对知识的追求的“为科学而科学”的观念已经变得陈旧了。现代社会的经济,也已发展为现代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和世界市场相联系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大经济。大经济与大科学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儿。要振兴大经济,必须依靠大科学为它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要发展大科学,也必须依靠大经济对它的推动和支持,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大科学与大经济相互促进,它们才能共存共荣。

再次,是要建立大科学的战略观念。所谓大科学的战略观念,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从科学技术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来看,要把科学技术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二是就科学技术系统本身而言,也必须把它当作一个复杂的系统从战略上来统筹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的竞争和角逐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任何一个不甘心落后的国家和民族,都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置于关系国家、民族荣辱存亡的战略位置上。为此,也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规划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这就要着眼于世界和国情,着眼于近期和中长期的未来,从全局出发,研究经济、社会的需求和条件,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分析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部机制,预测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生长点和突破口,以便选择战略目标,确立主攻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同时对科学技术体制作必要的调整。

思考题

1.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3.技术革命与科学发现的关系。

4.大科学有哪些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