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26380600000053

第53章 知识经济(3)

第三节迈向知识经济的当代中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即将在21世纪成为全球主导性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趋势,摆在当代中国面前的任务是,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条件,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制定正确的方针与对策,迎接与把握这一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

一、知识经济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江****同志曾经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经济的到来,既为我国提供了加快发展、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难得历史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国情出发,在把握好机遇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的道路。

(一)知识经济赋予中国的机遇

两百多年前,中国失去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步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机遇,使得我们的发展在工业化时代与西方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今天,面对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我们再一次失去知识经济提供的机遇,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将会拉得更大。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知识经济的重大意义,来把握知识经济带给我们的历史机遇。

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要素和战略资源,具有无限可复制性、可再生性、共享性等特征,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具有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特征,各种先进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可以比较快捷而容易地实现流通、传播、扩散和使用。这就决定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化的基础,完全可以在现有技术和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引进最先进的知识经济成果,来改造本国的传统产业,促进本国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本国先进的生产力形式,降低本国现代化发展的机会成本,从而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最终在后发效应的支撑下迅速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迈向工业化与知识化的双重过渡。

(二)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挑战

知识经济在给中国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将更加迅猛,从科学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过渡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而实现赶超与跨越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后发优势的作用效果将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同一些已经率先进入知识经济的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能力与效率还不高,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还未能完整而有效地建立起来,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上还缺乏国际竞争力,甚至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还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比如,在1996年,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和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均列世界前4名,但同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指标与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却排名世界第32位和第21位;同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世界第7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排世界第1位,但科技竞争力却排世界第28位,比1994年的第23位下降了5位,是我国国家竞争力八大类指标中唯一连续下滑的指标。而在实现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能力与规模等方面,我们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在1992一1997年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为27%,但总量还不及美国IBM公司(785亿美元)的60%,行业利润不及英特尔公司(69亿美元)的1/4。这些差距提醒我们,知识经济对于中国并不是一场可以轻松参与的“发展游戏”。

二、中国迎接知识经济的实际条件与基本态度

(一)中国迎接知识经济的国情条件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科技创新能力。所有这一切,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抓住知识经济赋予的历史机遇,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已经作了思想上、制度上、技术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第一,******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正日益深人人心,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较之以往已有显著增强,这无疑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条件和观念准备。

第二,我国经济总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经济增长潜力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

1978—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居同期世界各国增长速度之首;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054亿元人民币,名列世界第七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年均增长27.6%,居世界各国同期之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提高到2210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提高到5854元。

第三,对外经济关系有了很大提高。199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607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1991~1999年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949亿美元,为世界第10位。2000年底外汇储备达到1950亿美元,列世界第2位。

第四,科学技术事业进展迅速,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较好的体制条件。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科技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术成果商品化机制开始形成,科技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组织机构的布局和所有制形式有了较大改变,科研机构与经济组织相结合的形式与途径日益灵活而多样化。

第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科技工业园区得到较大的发展,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打下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自1986年3月设立“863计划”以来,在10多年时间中已经在生物、信息、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激光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前五个领域共取得研究成果1200多项,5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85年7月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深圳科学工业园”成立至今,全国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53个。自1991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指标以大约每两年翻两番的高速度增长。

第六,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开始启动,为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多项科技与教育的计划与工程,在先后启动和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以及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的同时,正在大力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

上述所有这些方面的战略部署与成就,不仅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具备了把握知识经济赋予的历史性机遇的能力,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成功地迈向知识经济的信心。

(二)中国迎接知识经济的基本态度

知识经济对当代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二重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既要高瞻远瞩,努力实现跨越,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遇,对于这样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当仁不让,紧紧地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界潮流之中,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反之,如果我们采取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故步自封的态度,将会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实现与时俱进,最终只能不断远离世界发展的大环境,处于更加落后和被动的地位。

其次,知识经济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些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在发展知识经济的时候,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冷静地分析问题,采取对策。

一方面要在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充分发掘潜力迎头赶上,另一方面则要抓紧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从总体上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发展知识经济。

三、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与对策

(一)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

知识经济的二重性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知识经济的时候,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并举战略方针。具体来讲,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坚持物质经济与知识经济并举;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坚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量的扩展与整体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质的提高并举;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坚持积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并举;在技术发展模式上,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举;在城乡发展模式上,坚持提高城市化水平与发展农村城镇化、大力建设小城镇并举;在市场发展模式上,坚持全方位开辟国际市场与促进国内市场成长、大力扩大内需并举;在对外开放上,坚持努力加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和国际经济接轨与注意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并举;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坚持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与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促进经济增长重心向中西部推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举;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布局上,坚持大力支持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少数科技实力强、高技术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和地区优先发展知识经济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经济观念传播和更新并举;在宏观经济管理上,悭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与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举。

(二)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具体对策

在具体的政策层面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具体而实际地推进和发展中国的知识经济:

第一,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和其他高技术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之所在。在硬件的开发和生产上,应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切忌不顾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去发展不具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上,应加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文软件和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深入应用和相关的系统集成软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第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成功发展的现实来看,其主要的经验不仅在于发展了高科技,而且更在于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应用,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含量。因此,我们必须在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上的技术跨越的同时,更多地把高新技术和相关知识与信息注入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在利用知识和信息包括管理知识以及新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和效益,以求得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第三,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增加科技的投入。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为了更好地发展知识经济,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中还要强调适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此,一方面要精简政府机构、压缩重复建设项目以减少财政支出,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税收政策等途径来扩大财力,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资金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推动企业逐步成为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把科技进步的中心从政府转到企业,推动大部分科技力量进入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之中,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融合以及官产学研的联合。

第四,大力实施引进吸收的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导向能力。发展知识经济,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一条捷径,因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把自己有限的科技资源全都用在高新技术的全方位研究与开发上,既不明智也非力之能及。

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开发,通过高技术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广泛应用,来促进我国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而国家在制定引进政策方面,必须准确评估自己的技术创新与吸收能力,防止盲目引进搞低水平的设备复制和技术仿照,尤其要注意把污染转移项目和产品附加值低的项目拒于国门之外。

第五,重视人在知识生产、分配和应用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素质。发展知识经济,首先必须从改造我们落后的国情状况开始,而教育落后尤其是教育观念落后,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建立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终身接受教育的开放式、多渠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措施,促使大学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泉和主要阵地。

第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沿阵地。应该在继续发展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网络,完善有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使各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合力,优势互补,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产品互相“残杀”。与此同时,还应该尽快制定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法规,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方面的法规,从根本上改善开发区的融资条件。

第七,重建国家创新系统,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引擎。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包括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子系统,其骨干成分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重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目标,是要在2010年前后使我国的综合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此必须对国家创新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组成要素进行统筹协调,确保各个子系统和要素在整体目标的要求下获得行动和发展上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第八,加强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相关知识的供给与支撑。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的现实成果是其综合国力的推动所致,这种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强大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上,也体现在强大的社会科学知识供给和软科学研究的支撑能力上。因此,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对整个国家的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协调和扩展,而在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协调等方面,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无疑可以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知识经济兴起的过程。

2.简述知识经济的要素及其特征。

3.阐述知识经济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