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塔里木河传
26381600000004

第4章 古貌沧然塔里木(1)

美丽的九叉鹿角

塔里木盆地茫茫沙海,在古生代是真正意义上的汪洋大海。只不过塔里木当时是一块台地,神奇地高踞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随着强列的地壳运动,海水逐渐退去,海底骤然隆起,形成巨大雄伟的山体,而塔里木陆台反而成为为群山包围的盆地。经过海相沉积,变质岩构成盆地基底,又由于数千万年的沧桑演变,岩石分化剥蚀,造成塔里木盆地干旱沙漠环境。最后形成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距今至少也有十多万年了。

拥有3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坐落在塔里木这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盆地里。只有星星点点的绿洲,散落在沙漠边缘。古代西域数十个城廓王国,也都掩埋在沙海之中。

然而,塔克拉玛干这延伸无尽、无边无垠的不毛之地,却似波涛万倾的茫茫瀚海,引发起人们对水的无穷幻想。

其实,塔里木盆地的干旱也不是绝对的。昆仑山北坡和天山南坡所有水系的近百条大大小小的河流,从四面八方汇流到塔里木盆地的大沙漠中。注入塔里木河的源流,也不止现在的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三条,而有约数十条之多。

人们常说,“水流千转归大海”。而在这里,却是“千转百回入沙漠”,没有一条走出沙漠,通向大海。

世界上所有的河流,几乎都源于崇山峻岭的雪峰冰川。塔里。

木的河流也不例外,当它们自源头出发时,都是激情汹涌,豪壮无比。但一进入沙漠,就被无情地吞噬了。更有的河流像刚刚自昆仑而降的新生儿,还没来得及睁眼看看眼前的世界,就被巨大的沙漠扼杀在摇篮里。

塔里木河迎着沙漠的肆虐,总算浩浩荡荡、狂放不羁地流淌了两千多公里,流经之处一片绿荫、鸟兽欢叫。

一提起塔里木河,就让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感到亲切和兴奋。因为它流经的不是江南水乡,而是被人类视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凡是到达过沙漠的人,看到那浩淼激荡的塔里木河水,又有谁的心不随着河水的波涛而汹涌激荡呢?

特别是塔里木河形成前的形状,支支叉叉如同九叉鹿角,美丽得仿佛是一个童话,美丽得让人心花怒放。

塔里木河由天山南坡的阿克苏河、喀喇昆仑山北坡的叶尔羌河和昆仑山北坡的和田河汇流而成。三河汇流处在阿瓦提县肖夹克地方,从这里到库车和轮台交界的英巴札大桥为上游;东流到尉犁县和卡拉水库为中游;铁干里克折向东南,最后有微微余波注入若羌县境内的台特马湖,是为下游。如果从叶尔羌河源头算起,至台特马湖全程是2137公里;若从三河汇流处的肖夹克至台特马湖即塔里木河的干流段,长度也有1320公里。

塔里木河汇流前的形状,的确恰似一只鹿的九叉鹿角。

流入塔里木河的阿克苏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源流,占塔里木河水量的70%。阿克苏河是由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从温宿县入境的库马力克河、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从天山南坡乌什谷地入境的托什干河,在阿克苏境内汇合而成。这就在塔里木河的源流上,形成了一支和二叉。

流入塔里木河的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它本身也是由乔戈里峰的两条河流汇成;另外还有一条源自帕米尔高原的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融合一起,成为塔里木河的源流。这样,塔里木河汇流处的上面又有了一支和三叉。

还有流人塔里木河的和田河,它又是由昆仑山北坡七千米以上的冰川中发源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汇流而成。于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上又出现了一支二叉。

真是造化天成,巧夺天工,在塔里木河环流的塔里木盆地这只鹿头上,就构成了蛛网交织的九叉鹿角,巧妙如花冠,纯洁如珊瑚,奥秘如神话。

还真有一个神话故事,这故事叫人感动得欲哭无泪。

远古时从昆仑山上跑下一只九叉角的公鹿,遇到猎人的追赶,它拼命地跑,当它跑得精疲力尽感到绝望时,就把头撞向山岩或树木,把头上的茸角碰掉,以求一生。它似乎猜到猎人的目的,就把珍贵而美丽的九叉鹿角留给猎人,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后来,公鹿不堪人类的屡屡追捕,就无奈地逃入罗布泊,变成一条大鱼。每到春天,它又悄悄地爬上岸来,幻化成鹿身。公鹿依然是头顶九叉鹿角,凡遇到敌害时,就以自己微弱之力进行抵抗,以保护仔鹿和母鹿。如抵挡不过,就撞落鹿角以脱身。到了秋天,它又潜入罗布泊,变成一条大鱼。

这神话故事中的鹿,实在是太美丽、太善良而又太无奈了。,作为万灵之长的人类,却成为这故事中的不光彩角色,成为美丽善良物种的代表——鹿的对立面。

凌弱逞强,难道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立命的本性?

在大自然中本来有鹿赖以生存的楱息地,有各种动物的家园。但它们却不得不时刻躲避人类的捕杀,如那可怜的公鹿,时而为鹿时而为鱼,时而挺起骄傲的九叉鹿角,时而又被迫将那引以自豪的帜幡撞落。

这神话故事的确大有深意,只是叫人感到太沉重了。

据说,塔里木河源流上的那些支支叉叉,就是那只公鹿跌落的九叉鹿角变成的。

难怪,塔里木河上的条条源流,汇成美丽如九叉鹿角般的景象。

沉重的故事变得轻快起来。

九叉鹿角变成了河流,变成了孕育生命的乳汁。

那条条源流奔腾不息,生机勃勃。

美丽的九叉鹿角复活了。

山野林苑又响起了动听的鹿鸣声,这声音是遥远历史的回声。

历史是今天的镜子、路标和格言。

现在,让我们遵循历史的脉络,来勾画一下塔里木河的全貌。

在古代,有数十条河流从四面八方的崇山峻岭中奔流而下,汇成塔里木河,最后流入罗布泊。从塔里木河最长的源流叶尔羌河源头算起,塔里木河到终点湖罗布泊的距离是2617公里。到公元四世纪塔里木河改道,流到台特马湖就是终点了,这以后塔里木河的长度是2437公里。到了现代,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河流汇入塔里木河,后来塔里木河缩短至大西海子水库,总长度就只有2137公里了。

乱河——元缰之马

塔里木河的改道,河床的游移摆动,这是它的天性。

塔里木河的长度变短、河水减少、逐渐萎缩,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结果。

这两种因素,就注定了塔里木河动荡不定的个性。

智慧的古人,只用两个字就把塔里木河的习性状貌描写得惟妙惟肖、透彻淋漓。

这两个字就是“乱河”。

成书于西周的《山海经》说:“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渤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

“敦薨之水”指今日孔雀河水系。“渤泽”又称“盐泽”、“蒲昌海”、“牢兰海”,即今日之罗布泊。“乱河”,自然是指塔里木河了。

《山海经》十几个字的记述,就在后人面前呈现出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河网交错、纵横贯通,特别是塔里木河自西南闯来,野性十足地涌入罗布泊的情景。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塔里木河为“北河”,从该河自“疏勒迳流南河之北”,又“东迳莎车国南”、“东南迳温宿国”、“东迳姑墨国南”后,东注蒲昌海(罗布泊)的路线看,显然指的是以叶尔羌河为河源的塔里木河。《魏书》、《周书·异域传》、《北史·西域传》等,又称塔里木河为计戊水、计式水或葱岭河。直至清代,才正式定名为塔里木河。

“塔里木”在古突厥语中的意思是“注入湖泊沙漠之水”,而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塔里木”则是“田地”或“耕种”的意思。

塔里木河穿流在天山南麓缓斜冲平原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抵御沙漠侵袭的天然屏障,是一条植被生长旺盛的绿色通道。这里有世界上最集中最完整的胡杨林区,还有大面积的不断滋生的胡杨幼林和一片片新开垦的农田绿洲,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但是,一旦塔里木河泛滥,就把胡杨林和农田庄稼连根拔起,冲得七零八落。

因为它是一条“乱河”,有着西域豪壮粗放的性格。它在无垠的沙漠瀚海和农田绿洲中横冲直撞、任意流淌,就像一匹暴烈的野马。特别是到了夏季冰川雪山融化的洪汛期,河水就狂涛奔腾、浊浪滔天。因河道两旁全是几十米深的流沙,经不起洪水的冲涮,所以河道主流就要移动,造成塔里木河频频改道。古代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和城镇,也随着河流改道而发生变迁。新的绿洲城镇的兴起,就意味着旧的绿洲和城镇已变成废墟。

至今,人们还无奈地把塔里木河称为难以驯服的“无缰野马”。

让人无法说起的是,从开天辟地的洪荒时代以来,塔里木河上就从来没有修建过桥梁。人们在河中一直靠的是“卡盆”,即把一截胡杨木中间掏空,就成了舟。这种最原始的航运工具从古代到现代,使用了几千年。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跃进”的时候,人们才在塔里木河上破天荒地建了一座木桥。这座木桥的建造,从1958年冬天开始备料,次年开春枯水期施工,粗大的胡杨圆木一排排打进河床下的流沙之中,再用大抓钉把圆木连结固定,形成桥墩。

这样的桥墩在300米宽的河道里排列了20多座,还从阿拉尔北岸到南岸给桥墩架了圆木做成的桁梁。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作业,塔里木河历史上第一座木结构大桥终于建成了。那横跨河面的大桥,好似长虹卧波,蔚为壮观。

无缰野马终于被戴上了笼头。

然而,塔里木河这匹野马太暴烈,野陛十足,桀傲不驯。

阿拉尔的塔里木河大桥建成不到三个月,就被一场骤然而至的汛期洪峰冲垮了。那粗壮的圆木在河水中打着转儿,就像一根根小木棍儿似地,在波涛中忽上忽下,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塔里木河的狂涛急流,把木桩底下的流沙掏空,大桥成了空中楼阁。很快就被一个又一个巨浪冲垮击碎,最后连大桥的一点影子都不曾留下。

此后20年中,再也没有听到关于重建塔里木河大桥的事。

塔里木河是任性的,而人类是不屈不挠的。

1982年,又有一座大桥坐落在塔里木河滚滚波涛之上。新桥全长1600米,是一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在阿拉尔的这座新桥建成之后,人们又在塔里木河上相继建成了英巴札大桥、乌斯曼大桥。

从此,塔里木河上无桥过河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但是,人们仍在担心某一天大桥的隐患暴露,会重演1959年的悲剧。而专家们则另有忧虑,他们害怕有一天塔里木河又要改道,新桥即使侥幸逃脱被洪水冲垮的噩运,也将会成为一座只具象征意义的旱桥。塔里木河忽左忽右,想往哪流就往哪流,它不会永远委身于人造的大桥之下。因为,塔里木河自古以来就是“乱河”,本性难改。

其实,这也由不了塔里木河。兴风作浪的主宰还在于它的源头。每年秋冬之际的枯水期,河水流量只有每秒50立方米左右。但到了夏季,雪山冰峰在强烈日光照射下迅速融化,涓涓细流汇成洪波狂涛,以横扫千军之势呼啸奔腾而下,泛滥成灾。这期间塔里木河的流量就猛增到每秒1200立方米以上。1959年冲垮阿拉尔塔里木河大桥的那次洪峰,流量竞高达每秒1800立方米。这个流量对黄河、长江来说是个小数字,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塔里木河这样一条动荡不定、行进在沙漠上的河流来说,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每当洪水期河道充满河水,泥沙俱下,沉积作用就特别强烈。河床淤塞渐高,河水动荡加剧。因主要河道都是自然河道,容纳不了全部水量,水流便将堤岸扩大或冲决,甚至放弃原来河道,冲溢出一段新的河道。这就注定了塔里木河摇摆不定、随意任性、狂放不羁的特殊性格。

塔里木河除了本身夹带大量泥沙,还在洪水期发生巨大的侧蚀活动,由此引起河岸崩陷,使河水的含沙量更加增大。这又是造成河道弯曲或河流改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道深处全由细沙组成,就如同是一张千孑L百眼的沙网,这就为塔里木河水惊人的渗漏损失留下了隐患,也为河床的塌陷和下游河流的频繁改道埋下了伏笔。

塔里木河摆动游移的幅度竞在130公里以上,世界上有比它更宽阔的河床吗?

历史上塔里木河改道的次数多得难以统计,有的有记载,多数改道文献无记载。仅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塔里木河有案可查的摆动游移就多达10次。

幸好,无边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为塔里木河这匹无缰野马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如果让这匹无缰野马闯进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它对人类命运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堪设想的。

无缰野马塔里木河的狂放举动,特别是河流下游的不稳定性,使这条内陆河流的终点发生多次变化,从过去的终点湖罗布泊到后来的喀拉和顺湖、再后来的台特马湖以至于现在的大西海子水库,它到达的流程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拮据。塔里木河的变迁,尤其给罗布泊造成许多千古之谜,使关心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命运的各国专家学者们争论不休,你来我往的笔仗从20世纪初一直打到今天。

争论的焦点:罗布泊是不是“游移湖”。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哪种权威理论一锤定音。但是由于塔里木河的改道和萎缩,使河流到达的终点,在不同的时期特别是近现代,有了多次明显的改变,这一点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已成为解开罗布泊之谜的一个热点环节。

昆仑之水

世界的屋脊,冰雪的巨龙,神话仙境的所在。

茫茫昆仑,横空出世,冰川纵横,雪峰林立。慕士塔格山雄跨于昆仑之间,终年积雪,银冠巍峨,一片晶莹剔透又有薄雾缭绕的天宫般的梦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