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上游过度开发、不断修建水利工程、天然的渗漏蒸发、人为的截流浪费,使流向中下游的塔里木河水越来越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的矿化度上升,这种种原因造成大片胡杨林和灌草植被的干枯死亡。生命的绿色在萎缩,并逐渐被骇人听闻的风暴流沙无情地吞噬。
本该对濒临崩溃的生态环境解危抢救的人们,却仍在私欲的驱使下对森林狠下黑手,大肆砍伐。就在最近,库尔勒和尉犁处在风沙前沿的人们,还在开荒造田,扩种棉花。由于急功近利,他们只开荒不种树,更有甚者,尉犁有的乡村还大面积毁林开荒,伐木出售和自用。这种现象绝不是个别的,它对岌岌可危的衰败林木又雪上加霜,给了致命的一击。
位于巴楚县境内的53团,原先四周布满胡杨、红柳,形成天然的“避风港”。由于人口增加,扩大开发,周围的胡杨、红柳被砍伐殆尽。结果沙借风势,逐渐向条田和团部逼近,在一次大沙暴降临后,数千亩麦地被流沙淹埋,颗粒无收。人们在惨痛的现实面前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从此,他们才在风沙的猖獗逼迫下,奋起抵抗,创造了退耕还林、绿化治沙的惊人成果。
位于塔里木河下游一带的农二师五个农垦团场,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风灾霜冻连连打击下,大片良田荒芜,沙漠占领了农田。不能种植水稻,就改种小麦,小麦种不成又改种棉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农垦团场,却从外面购粮解决职工口粮问题。棉花因灌溉得不到保障,又加上干旱风灾,产量也大幅度减少。最后的退路就是种植少量的经济果木,以维持团场职工的生存。
60年代有两位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某农垦团场,他们结婚时栽下了两棵胡杨树,以表示扎根边疆的决心。后来因为干旱缺水,那两棵胡杨树已经枯死,夫妻俩也远离塔里木河而去。临行前,两位曾经雄心勃勃立志建设边疆的大学生,一人抱一棵死去的胡杨树,痛心疾首,为壮志未酬而流泪不止。
自从1997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几个团场,弃耕农田20多万亩,数千名职工自动离岗,放弃承包的土地远走他乡。从内地前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上千名各地民工,眼看大片土地荒芜,收获无望,也都纷纷离开团场,返回故里。
上游对塔里木河水的无度使用、大量浪费、严重污染,给下游造成了莫大的历史悲剧。人们面对现实,作出如下无可奈何地概括:
“上游防洪抢险一片汪洋,下游缺水受旱被迫弃耕”。
“六十年代开荒防洪,七十年代压缩调整,八十年代节水抗旱,九十年代搬迁弃耕”。
新闻媒体公布的一些数字,更令人触目惊心。据不久前公布的材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章恒指出,荒漠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问题。新疆土地已有半数以上荒漠化了,而绿洲面积只占3.5%,耕地面积仅占2%,每年约有近七十万公顷的农田受到流沙的危害。流沙吞没铁路、公路、农田、草场、果园和水利设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
新疆农业厅厅长买合木提买买提说:“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从1958年的52万公顷减少到1978年的35万公顷,现存的林木中还有10%是衰败林。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以及和田河下游地区,林木面积普遍减少45%~70%,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和担心。”
新疆防沙治沙协调办公室主任李万成说:“全世界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四千多万平方公里,我国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而新疆就有八十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近三十年来,新疆被流沙吞没的农田达两万公顷,沙漠化的土地和草场就达到三百万公顷。”
策勒县农林局局长阿布都热合曼说:“在历史上,策勒县城已有三次因风沙袭击而搬迁。近50年来,县城西北的流沙以每年一百米的速度前移。1957年至1980年的23年间,沙漠就前移了五公里。当年遭沙漠侵袭严重的托帕村~带,就有60户农民被迫搬迁。”
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数字,但它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不仅是乡村的农民被迫搬迁,就连现代化国营农场也被肆虐的风沙逼得进退维谷。和田绿洲的第四十七团中学,当年有上千名学生,到处龙腾虎跃,歌声读书声不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好景不长,沙暴掀掉了教室的窗户,流沙堵住了教室的门,沙丘占据了校园,渠道被风沙淹埋,树木干枯而死,学校被迫搬迁。
人们泪洒故土,被风沙逼得背井离乡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古代,也是今日的现实。
一场风暴呼啸而来,飞沙走石,昏天黑地,顷刻问果木被吹得七零八落,棉花被连根拔掉,小麦枯死,绝苗绝收。仅塔里河下游地区的几个农垦团场,就有20多万亩耕地被撂荒。因为这样的沙暴常常随风而起,肆意发作,所以农田也常常是被毁了再补种,种了又被毁掉。弃耕的土地越来越多,沙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据统计,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的土地,已占到这一地区耕地面积的70%。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姆鲁克大沙漠,在30年间向前推进了60公里,两大沙漠在阿拉干一些地段已经连结起来,并呈现出长线合拢的趋势。
新疆通往青海的218国道,被沙漠淹没的路段竞多达160多处。如果两大沙漠合拢,这条连结新疆和内地的第二条生命线,就面临被切断或被从地图上抹掉的危险。
兵团几个农垦团场经营多年的巨大条田,也一块一块地被沙漠吞没。随着农田的消失.农庄、房舍、学校、工厂在沙漠的步步紧逼下,也不得不沦为新的J发墟,成为后世人们考古发掘的遗迹。
塔里木河下游的荒漠化,势必影响到中游和上游,使已经取得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塔里木河下游接近中原地区,这里荒漠化的进程,还直接影响到甘肃河西走廊甚至华北平原的生态环境。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学者亨廷顿经过实地考察,就提出华北渐趋干旱,盖因西部沙漠南侵之说,此说正在或已经被严酷的事实所验证。当然,风起流沙动,首当其冲的还是河西走廊,这里的田地、农庄受到流沙的威胁更大。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为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化推波助澜,如同风助火势,侵袭中原。
新闻媒体不止一次报道过这样的消息:河西走廊的中、小学生,屡屡因遭遇黑风暴的袭击而失踪和遇难。
据专家测算,每年飞进北京城的黄沙多达百万吨。这些本不产于华北平原和海域的黄沙,除来自内蒙古沙漠以外,就有相当数量是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飞流而至的。造成的危害,已被越来越多的北京人所亲身经历。
塔里木盆地已经装不下那么多沙子,它不仅把人们逼到昆仑山和天山脚下,把原有的绿洲抹掉或分割成一个个孤岛,而且它还想翻山越岭,向外扩张。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往往是眼光短浅、贪得无厌的。大自然在历尽沧桑、数遭劫难之后,必然要作出相应报复,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残肢断臂、林木枯萎、水道凝绝、黄沙猖獗的画面。这耐人寻味的警世画面,正是疯狂沙漠的杰作。
被沙漠赶出绿洲的人们,照旧心安理得地去开发新的绿洲。人们抱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信条不放,盲目地认为土地是用之不尽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的,因而在沙漠发出的狂妄通牒面前茫然不觉、麻木不仁。
在塔里木河两岸广阔的沙漠上,一个个牧羊人、采樵者,显得那样渺小和微不足道。但他们有力气,他们手中有锋利的锯,于是他们又变得强大起来,无所畏惧,无坚不摧。生长了数百年的参天大树,眨眼之间就轰然倒下。而那些有组织有实力的团体行为,在“战胜大自然”的搏斗中更是力大无比,经历了千万年岁月进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在他们无度开发下顷刻瓦解,分崩离析。
人们把森林变成荒漠,是一种强大而狂热的蛮力。而生态灾难又使人沦为生态难民,这种结局将十分可怜。达尔文穷尽智力发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本应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到了近代却变成了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伪装,成为一种带着道德与正义光环的屠刀。
人们早该意识到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它既是一个拯救大自然的问题,更是一个拯救人类自身的问题,但首先是一个唤醒人类良知的问题。无视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必将受到更严厉地惩罚并祸及子孙后代。
全球性危机
生态环境问题不光是塔里木河流域独有,它遍及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甚至整个中国和全世界,它是全球性危机,它给全人类带来灾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美丽的边城乌鲁木齐,其实就是全国名列前茅的缺水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生态用水赤字46.9亿立方米,若不能弥补短缺的生态用水,新疆全境的荒漠化和环境恶化还会更加严重。
与新疆同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虽然分别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或黄河流域上游地区,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仍然不足,有些地方由于缺水而使人们无法生存。与此同时,这些地方又在大量地浪费水,如河套地区对水资源的消耗就十分惊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位于长江、黄河源头的青海也缺水。大部分地方见不到绿色,满目是干燥的黄土地,旱情逐年加重。更可怕的是旱灾和洪水灾害交替出现。干旱和高寒使林木难以成活,绿色植被稀疏,无法抵挡洪水和风力的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据调查资料,青海水土流失的面积,几乎占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长江和黄河上游的输沙量不断增加,泥沙淤塞河道,使江河的入水量逐年减少,给中下游地区带来很大危害。
甘肃的干旱更是闻名世界。黄沙滚滚,土地干裂,植被稀少,贫穷落后,几乎成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典型风光。人们排着长队在半干的涝坝中一勺勺舀水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
内蒙古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大草原,还有茫茫一片、寸草不生的大沙漠。这里的沙漠面积仅次于塔克拉玛于大沙漠,后者被称为“死亡之海”,而内蒙古有个沙漠则被称为“地狱之沙”,恰巧对应成双,却毫无美感和诗意。有位著名诗人深知“沙漠”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一次又一次痛心疾首地呼吁:“不要再歌颂沙漠瀚海了!”
黄河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但她的子孙后代给了她太多太重的负担,因而使母亲河显得过于衰弱和苍老。中上游的水资源你争我夺,所剩无几,造成下游断流。自1972年首次出现黄河断流以来,几乎每年的断流时间都在延长。如果长此以往,黄河的子孙后代还能继续得到母亲河的惠泽吗?
长江是长流不息的生命之水,淡水资源过剩,又加上近年来连续发生特大洪水,人们很难把长江和缺水联系起来。其实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长江流域同样存在水利资源锐减的险情。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从历史上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下降到现在的不足百分之二十。泥沙淤积逐年增加,湖泊蓄水面积迅速减少,长江支流濒临干涸。长江发出的警号是不容忽视的。
北京和上海,被联合国列入面临缺水的城市的名单。特别是北京,水荒危机迫在眉睫,全市水资源和人均占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密云、官厅两大水库来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1999年京城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旱,连盛夏的空气都仿佛带着火,使早已潜在的旱情终于大暴露。其实,有关部门对缺水险情的出现早有准备,连续几年来,采用人工增雨和人工降雪的办法,缓解旱情。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只靠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来维持北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那京城出现真正的水荒就是迟早的事了。
全国农村的水利问题比城市更大。2000年1月,水利部官员就指出农村水利困难不可低估,全国灌区每年缺水高达300亿立方米,近十年来每年受旱面积多达三亿亩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许多地区。如果不及时解决水利问题,不仅会制约农村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中国占有的水量在世界上不算少,占第六位,但因为人口众多,人均占水量就少,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位居全球第88位,所以被列入贫水国家。
水资源缺乏等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有些发达国家,表现得更为严重。
全球总水量中主要是海水,占97.3%,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而淡水中的2%存在于难以利用的冰川和永久的雪盖中,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却对水资源管理不善、利用不合理,造成大量浪费和污染,所以水就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据美国《世界新闻》报道,世界银行负责环境的副行长萨拉杰丁说,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存在着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缺水问题。另外,有20多亿人(占全球人口近百分之四十)缺乏饮用水和卫生设备。萨拉杰丁还推测说:“21世纪如果爆发战争,其起因可能是水,而不再是石油。”西班牙《改革十六》周刊发表题为《水之战》的文章,指出饮用水之所以成为21世纪引起战争的原因,是由于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存在着“粮食、土地和能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