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按摩大全
26381700000022

第22章 头部按摩为什么受欢迎(2)

【位置】 眼睛平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图4-14)。

【主治】 上眼皮跳,面瘫,牙痛,颊肿,鼻出血等病症。

【手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4.地仓

【位置】 口角旁0.4寸,即口角旁开半横指,四白直下(图4-15)。

【主治】 声音嘶哑,失语,面瘫,流口水,牙痛等病症。

【手法】 口闭合,牙齿微咬紧,食指螺纹面按于穴位上,向内揉按21~36次。

5.大迎

【位置】 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于凹陷下端取该穴(图4-16)。

【主治】 牙痛,头痛,面瘫,面颊肿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螺纹面或大鱼际按揉30~50次。

6.颊车

【位置】 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1-16)。

【主治】 牙痛,面肿,口,言语不清,面瘫,颊肿等病症。

【手法】 中指或食指按穴,向内揉按21~36次。

7.下关

【位置】 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际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图4-16)。

【主治】 耳聋,耳鸣,牙痛,张口不利,口眼斜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或点揉30~50次。

8.头维

【位置】 耳前鬓角前缘垂直向上与前发际交点上半横指处,即为该穴(图4-16)。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等病症。

【手法】 按揉30~50次。

※手太阳小肠经

1.颧髎

【位置】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图4-17)。

【主治】 口眼斜,牙痛,颊肿等病症。

【手法】 按揉30~50次。

2.听宫

【位置】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图4-17)。

【主治】 耳鸣,耳聋,牙痛,癫狂等病症。

【手法】 分别用两手中指按于同侧耳前听宫,同时由轻渐重地向前方揉按36~66次。

※ 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

【位置】 仰卧,闭目,眼内眦的上方0.1寸处取穴(图4-18)。

【主治】 近视,远视,目眩,夜盲,色盲,视神经萎缩,急、慢性结膜炎,流泪,目赤肿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向眼眶内上方按压10~30次。

2.攒竹

【位置】 眉毛内侧端(图4-18)。

【主治】 头痛,近视,流泪,急性结膜炎,目眩,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等病症。

【手法】 两手食指或中指螺纹面按于穴位上,向内揉按36~66次。

3.眉冲

【位置】 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图4-18)。

【主治】 眩晕,头痛,鼻塞,癫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4.曲差

【位置】 神庭旁边1.5寸,当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外2/3交界处(图4-19)。

【主治】 鼻塞,鼻出血,头痛,视物不清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者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5.五处

【位置】 曲差上0.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4-19)。

【主治】 目眩,头痛,癫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者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6.承光

【位置】 五处后1.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4-19)。

【主治】 鼻塞,目眩,头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7.通天

【位置】 承光后1.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4-19)。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鼻流稠涕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8.络却

【位置】 通天后1.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4-19)。

【主治】 头晕,视物不清,耳鸣,癫狂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9.玉枕

【位置】 后发际直上2.5寸,旁开1.3寸(图4-20)。

【主治】 头项疼痛,目痛,鼻塞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0~50次。

10.天柱

【位置】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图4-20)。

【主治】 后头痛,颈项转侧不利,项肌强痛,咽喉痛,鼻塞,咽肿,目疾,神经衰弱等病症。经常揉按能增强记忆。

【手法】 两手中指各按于同侧穴位,向内揉按36~66次。

※手少阳三焦经

1.翳风

【位置】 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图4-21)。

【主治】 耳聋,耳鸣,中耳炎,面神经麻痹,颞颌关节炎,齿痛,颊肿等病症。

【手法】 用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

2.瘈脉

【位置】 乳突中央,当翳风与角孙沿耳轮连线下1/3与上2/3交界处(图4-21)。

【主治】 耳聋,耳鸣,偏头痛,小儿惊风等病症。

【手法】 用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或弹击10~30次。

3.颅息

【位置】 耳后,当翳风与角孙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图4-21)。

【主治】 耳聋,耳鸣,小儿惊风,偏头痛等病症。

【手法】 用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用拇指指甲掐5~10次,或弹击10~30次。

4.角孙

【位置】 当耳尖处的发际(图4-21)。

【主治】 牙痛,视物模糊,颊肿,颈项强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或用拇指桡侧向后直推30~50次。

5.耳门

【位置】 耳屏上切际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图4-22)。

【主治】 耳鸣,耳聋,牙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6.耳和髎

【位置】 鬓后发缘,平耳郭根前,当颞浅动脉后缘(图4-22)。

【主治】 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鼻塞,牙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

7.丝竹空

【位置】 眉梢骨的凹陷中(图4-22)。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青光眼,齿痛,癫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 足少阳胆经

1.瞳子髎

【位置】 目外眦旁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图4-23)。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模糊,青光眼,近视,斜视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2.听会

【位置】 耳屏间切际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图4-24)。

【主治】 耳鸣,耳聋,牙痛,口渴,面痛,烦躁等病症。

【手法】 张口位,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3.上关

【位置】 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图4-24)。

【主治】 耳聋,耳鸣,偏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斜,面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4.颔厌

【位置】 头维至曲鬓弧形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图4-25)。

【主治】 牙痛,目眩,偏头痛,耳鸣,癫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5.悬颅

【位置】 头维至曲鬓弧形线的中点(图4-25)。

【主治】 牙痛,偏头痛,头昏,目赤肿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6.悬厘

【位置】 头维至曲鬓弧形线的下1/4与上3/4交界处(图4-25)。

【主治】 耳鸣,眩晕,偏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7.曲鬓

【位置】 耳前鬓后发缘直上,平角孙处(图4-25)。

【主治】 牙痛,头痛,暴音,牙关紧闭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8.率谷

【位置】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图4-26)。

【主治】 烦躁,失眠,眩晕,高血压,偏头痛,小儿惊风,急性腰扭伤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或用拇指桡侧缘前后推擦30~50次。

9.天冲

【位置】 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图4-26)。

【主治】 头痛,癫痫,牙龈肿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0.浮白

【位置】 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横量1寸(图4-26)。

【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甲状腺肿大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1.头窍阴

【位置】 浮白直下,乳突根部(图4-26)。

【主治】 耳聋,耳鸣,头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2.完骨

【位置】 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图4-27)。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牙痛,口,癫痫,疟疾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按揉30~50次。

13.本神

【位置】 在额角入发际0.5寸处(图4-28)。

【主治】 目眩,头痛,偏瘫,颈项强痛,癫痫等病症。

【手法】 双手中指分别按于同侧穴位上按揉30~60次。

14.阳白

【位置】 眼睛平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图4-29)。

【主治】 眼睛痛,上眼皮跳,头痛,视物模糊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螺纹面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15.头临泣

【位置】 阳白直上,入发际0.5寸(图4-29)。

【主治】 鼻塞,目眩,头痛,流泪,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6.目窗

【位置】 头临泣后1寸(图4-30)。

【主治】 鼻塞,头痛,青光眼,面浮肿,目赤肿痛,癫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7.正营

【位置】 头临泣后2寸(图4-30)。

【主治】 牙痛,面瘫,目眩,头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8.承灵

【位置】 头临泣后3.5寸,即正营后1.5寸(图4-30)。

【主治】 鼻塞,鼻出血,头痛,目痛,眩晕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9.脑空

【位置】 风池直上1.5寸(图4-30)。

【主治】 眩晕,颈项强痛,头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20.风池

【位置】 俯头,枕骨下项肌外侧凹陷中(图4-31)。

【主治】 头项强痛,流行性感冒,脑部疾患,目疾,鼻疾,耳鸣,头痛,眩晕,失眠,中风不语,腰背痛等病症。

【手法】 两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其余手指附于头上后侧,由轻而重地向外按揉36~66次,或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揉同侧穴位。

头部经外奇穴的位置及功能

※四神聪

【位置】 正坐位,以两耳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以一横指为半径作一圆,该圆周与两耳尖连线和前后发际正中线的4个交点即是此穴。共有4个穴(图4-32)。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脑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

※ 太阳

【位置】 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中(图4-33)。

【主治】 眼疾,眩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或大鱼际按揉30~50次。

※ 印堂

【位置】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图4-33)。

【主治】 头痛,眩晕,鼻出血,鼻渊,小儿惊风,失眠,烦躁,眼病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 鼻通

【位置】 鼻唇沟上端尽处(图4-34)。

【主治】 鼻炎,鼻出血,流鼻涕,鼻塞不通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牵正

【位置】 耳垂前1寸凹陷处(图4-34)。

【主治】 口舌生疮,腮腺炎,口,牙痛,面部神经麻痹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新设

【位置】 后发际下1寸,斜方肌外缘处即是此穴(图4-34)。

【主治】 颈痛,落枕。

【手法】 用拇指指端掐5~10次,或按揉50~100次。

※ 鱼腰

【位置】 眉毛正中(图4-35)。

【主治】 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面神经麻痹,眶上神经痛,近视等病症。

【手法】 双手拇指附于下关穴,中指按于鱼腰,反复揉按26~36次。

※ 安眠

【位置】 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图4-36)。

【主治】 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癔病,精神病等病症。

【手法】 双手中指同时揉按同侧安眠36~66次。

※翳明

【位置】 耳后,乳突下凹陷中(图4-37)。

【主治】 失眠,耳鸣,耳聋,眼睛疾病等病症。

【手法】 两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于同侧穴位,向后揉按21~36次。

※桥弓

【位置】 耳后翳风至锁骨上窝成一直线(图4-38)。

【主治】 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螺纹面从上向下直推10~20遍。推桥弓只能单侧交替进行,不可两侧同时进行。

※耳尖

【位置】 耳壳上尖端(图4-38)。

【主治】 耳聋,耳鸣,眼疾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 夹承浆

【位置】 承浆(任脉)旁开1寸(图4-38)。

【主治】 齿龈肿痛,口,流口水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拇指指甲掐按5~10次。

※ 百劳

【位置】 后发际下1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图4-39)。

【主治】 枕神经痛,咳嗽,颈椎病,斜方肌劳损,小儿肌性斜颈,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上肢麻木,腰腿痛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和食、中指螺纹面相对用力拿捏10~20次,或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按揉10~30次。

※ 风岩

【位置】 胸锁乳突肌后缘,耳垂与后发际正中点连线的中点之前0.5厘米处(图4-40)。

【主治】 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失眠,头痛,眩晕,神经衰弱,高血压,颈椎病,落枕,三叉神经痛,面瘫等病症。

【手法】 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 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