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6381800000017

第17章 有脊椎动物(3)

斑马纹海鳗 和大部分有长长的尖利牙齿的海鳗种类不同,斑马纹海鳗和许多它的热带亲戚都有平平的硬硬的牙齿以适用于磨碎所捕食的硬体生物。海鳗躲藏在水下岩石和珊瑚礁的缝隙及洞穴中。如果被激怒,它们能狠咬侵者予以反击。斑马纹海鳗醒目的黑白花纹使其有别于鱼类的外形。

8、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别名“大麻哈”。生殖洄游性鱼类,每年9~10月溯游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中产卵,故又名“秋蛙”。在洄游过程中,每昼夜可游30~50千米,并能越过河流中的障碍,顺利到达产卵场所。每尾怀卵量3000~4000粒,雌鱼产卵后死亡。受精卵次年春秋季孵化,待幼鱼长到5厘米时开始降河入海,3~5年后达到性成熟。幼鱼常以两栖动物以及河中的水生昆虫为食。大麻哈鱼是名贵的鱼类之一。

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也称大马哈鱼,它的学名叫“海鲑鱼”,以味道鲜美著称,以善游而闻名。善游,是指它在同类中谁也没有它游的远,它是洄游路程最长的鱼。

春天一到,在海洋里生活了5年的小鲑鱼已长大“成人”。这时,它们就成群结队地返回故乡。它们的故乡就是它们的出生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它们从太平洋起步,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再奔家乡。这段落程有多远呢?好几千公里!它们是“海外赤子”,回故乡心切,乘风破浪,昼夜兼程。一般每昼夜游40公里,到顺流时每昼夜可游100公里以上。

传宗接代

它们返回故乡,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到每年的八、九月份,它们便在黑龙江、乌苏里江里追逐、交尾。这时,雌鱼选择温暖、洁净的水流处,用尾巴清除掉水底的杂物,然后头迎着水流的方向,伏在江底的沙面上,身子剧烈的摆动着,把砂砾分向两边掘出一个比自己的身子大的椭圆形小坑。雄鱼看到后,就游向它“求婚”。雄鱼常常为争夺“新娘”而爆发“战争”。战败者逃之夭夭,战胜者就守候在雌鱼身边。雌鱼做好“育婴的摇篮”后,就愉快地靠在雄鱼身边,而后并肩而行。雌鱼一阵痉挛,把一粒粒黄豆般大小的、黄澄澄的、晶莹的卵粒排在坑里。这时,雄鱼便立即向卵上受精,而后又去追别的雌鱼。

雌鱼见雄鱼去了,急忙用尾巴拨动坑边的砂砾,将授精后的卵粒掩盖起来,筑成了卵窝,保护未出世的“儿女们”。四、五个月过后,春风又回到北方。小鲑鱼便迎着温暖的春风出世了。刚出世的小鲑鱼身体只有4厘米长,长到6厘米时,就身强力壮了。这样小小的“个子”,便开始从出生地远游他乡,游向大海。

它们在海洋里生活5年以后,就准时返回故乡,而且能准确地寻找到它们的出生地。大马哈鱼为什么有这种本领,这全靠它有一只神奇的鼻子。

原来,大马哈鱼的鼻子的内部是一个长满褶皱的嗅囊,嗅囔的表面是无数个灵敏的感受器,它能嗅到水里化学成分其微小的变化,因而接收到远方的信息。

催心劳力

有人目睹了大麻哈鱼的集体“北上”的精彩镜头:大麻哈鱼从海里出发,一路历尽艰辛。它们即使遇到浅滩、瀑布或急流,也会拿出百折不挠的精神,一冲而过。它们一路上不进食,不休息,顶风破浪,一鼓作气地前进,前进!

行程几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它们还要忙着自己“动手”筑巢。因为雌鱼已经大腹便便,本来行动就很不方便了,再加上长途旅行,已消耗了不少精力,建巢的工作就由雄鱼担任了。这时成双成对的大麻哈鱼已面目皆非。原来俊美的雄鱼这时背部高高隆起,上下颔也弯成了钩状,牙齿变得又大又长,简直变成一条丑鱼了。

在产卵区,有些雄鱼还要护理着雌鱼,不时地和其他雄鱼进行搏斗,从而又加倍地消耗了自己的体力。

挖好“新房”后,雌、雄鱼双双进入,过一会雌鱼便产下一堆亮晶晶的卵粒。

雌鱼由于过于劳累,还来不及多看几眼自己的小宝宝,就结束了生命。雄鱼因为疲倦不堪,加上进行“护妻”搏斗,精力已全部耗尽,不久也死了。

9、锯齿鲑

这是一种扁形小鱼,背部深褐色,腹部银白色,夹杂着黑色斑点。它头大背高,下颌突出,长着三棱形的尖齿。锯齿鲑总是成群结队地游戈,搜寻猎物。

虎鱼

在南美的一些河流中,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水中恶魔”的动物。这不是鲨鱼和鳄鱼,而是一种特别凶猛的锯齿鲑。西班牙人叫它“皮拉纳鱼”,印第安人称它“皮拉尼亚”,意思是牙齿锋利的鱼;也有人因为它凶猛如虎,就叫它“虎鱼”。

嗜杀成性

亚马孙河是南美的第一大河,在那儿锯齿鲑最为多见。1914年,巴西有位村民骑着骡子过一座窄桥,突然骡子失控,带着村民一起落人水中。还不到半个小时,人和骡子已被蜂拥而来的锯齿鲑啃食殆尽。

有人曾目睹锯齿鲑吞食骏马的悲惨场面:一匹高大的雄马在渡河时,被锯齿鲑团团围住了,马儿挣扎着逃上了岸,但它的下半身已被啃得露出了骨头,最后它倒地死去了。

1976年11月,当地发生了一起锯齿鲑吃人的惨剧。这是一天中午,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正在亚马孙河的支流乌鲁布河上摆渡,由于风很大,水面激起阵阵波涛,摆渡船剧烈摇晃起来,结果这辆公共汽车连人带车滑入河中。9个小时后,救援人员赶到出事现场,发现车中38人全部遇难,他们被锯齿鲑啃食得只剩下累累白骨。

有锯齿鲑出没的河流,已成为****涉水渡河的禁区。当地认为了把牛群赶过河去,别出心裁地想了个办法:先将一头老病牛一连砍上几刀,然后赶入水中,锯齿鲑闻到血腥味便飞速赶来,围着老病牛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时,人们马上把牛群赶到上游处抢渡过河。

恐怖的牙齿

锯齿鱼为什么这么厉害?这是因为它的头骨,特别是颚骨十分坚硬,上下额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可以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其他鱼类当然就不愿遇到它们了。平时在水中称王称霸的鳄鱼,一旦遇到了锯齿鲑,也会吓得缩成一团,翻转身体,仰面朝天,把坚硬的面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锯齿鞋无法咬到腹部,这才救了自己的命。

优待后代

然而,嗜杀成性的锯齿鲑,对于自己的后代却是非常慈祥的。雌鱼在水草中产卵后,雄鱼便在鱼卵周围游来游去。小鱼孵化出来后,它们还守候在旁边,唯恐发生什么意外。直到小锯齿鲑学会了游泳,并有一定攻击能力时,它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食之有用

尽管锯齿鲑凶暴残忍,敢于袭击人和牲畜,使人闻风丧胆,不寒而栗,但是聪明的印第安人仍然有办法对付它们。他们把一种毒藤皮捣碎,撒到锯齿鲑栖息的河中,锯齿鲑吃了它,就会因中毒而昏死过去。这时印第安人就划着小船把这些半死不活的鱼统统捞上来,烤而食之,剩下的鱼颚骨也可以利用一番,用来当梳子或制成剪刀,剪树枝,裁兽皮。至于锋利的牙齿,还可以装在箭杆上做箭镞呢!

10、剑鱼

剑鱼属于剑鱼科,它的身体呈棱形,体表呈深蓝色,背部深褐色,腹部纯蓝色,这种体色在一般沿海鱼类中是很少见的,显然是大洋性鱼类的主要特征。成年剑鱼体4~5米,最长可达6米,体重约300余千克,为大型凶猛鱼类之一。它的两个背鳍长得很奇怪,一个是又长又尖,另一个短得让人看不出来,尾鳍像一弯新月。剑鱼游动的速度相当惊人,时速可达119千米,为一般火车速度的两位左右。还可以潜入水中500~800米深处,追捕鱼群和其他水生动物。

凶猛的剑鱼

剑鱼属于海洋中的凶猛鱼类,它的上颚延长,形成了一支“宝剑”,这支“宝剑”可厉害了,就像最凶猛的长尾鲨的尾巴一样。剑鱼平时生活在大洋深处,挺安分守己的,如果招惹了它,那么它就会不顾一切地向着“来犯之敌”猛冲过去,有时会因剑鱼的猛烈冲撞,弄得船毁人亡。

流线型身躯

剑鱼在鱼类的大家族中算得上是引人注目的,它那纺锤形的身体行动起来异常敏捷。两个背鳍长得也很奇怪,一个是又长又尖,另一个则短得让人看不出来。剑鱼的尾鳍又像一弯新月。剑鱼的身体表面为深蓝色,腹部浅蓝色,这种体色在一般沿海鱼类中是很少见的。

食物

剑鱼的食物是一些小型鱼类。它们经常闯进鲭鱼群中,追捕猎物。因为鲭鱼喜欢群居扎堆,这正合剑鱼的心意。剑鱼闯进鱼群,并不马上追捕它们。剑鱼先是将身体放平,然后忽然从水中跃起,落下来,再跃起,又落下来,就这样几跃之后,一些靖鱼已被震昏。就在此时,剑鱼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在鱼群中横冲直撞,它的“宝剑”大显了威风,不一会儿,十多条鲭鱼死在它的“剑”下。然后,剑鱼便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

活鱼雷

有时,剑鱼还会在海上给正在航行的船只开一个不寻常的“玩笑”。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艘轮船正在大西洋作定期航行。突然,值班水手发出一声绝望的惊叫:“鱼雷!左弦发现鱼雷!”随后响起警报,船员们慌作一团。舵手转舵,改变航向,躲避射来的鱼雷。只见一个黑色的东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轮船冲过来。随之,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可是,轮船并没有发生爆炸。这时,人们发现,船体破了一个窟窿。原来,那不是什么“鱼雷”,而是一条大剑鱼和这只轮船开了一个玩笑。

一次,一艘军舰正在海上训练。突然一声巨响,水兵们一时不知出了什么事。经仔细检查,原来在船尾侧面的抛锚处有一尾剑鱼刺入船板。眼看着这条剑鱼正在挣脱欲逃,说时迟,那时快,也不知是谁用一根粗大的绳子准确无误地套住了它的尾部,大剑鱼被吊上了甲板。经测量,这尾剑鱼全长5.28米,其中“剑”长就有1.54米。体重为660千克。

助鲨猎鲸

有时在海上可以看到这种情景:一群鲨鱼把一头巨鲸围困在中间,它们用锐利的牙齿在鲸身上撕咬,不一会儿鲸鱼就昏迷过去。这时剑鱼也赶来了,用自己的“长剑”在鲸鱼身上左右乱拨,奇怪的是它却一口不吃,看样子它是专门为鲨鱼服务的。剑鱼的这种举动,至今令人捉摸不透。

11、海马

海马是浅海生活的一种小鱼类,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特种鱼类,头形象马头,尾部很长,由许多节组成,能灵活伸屈和弹跳,背鳍象一面绵扇,摇动着维持身体平衡,作直立游泳,动作优美。

初生的危险

那温暖的浅海底,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海底植物,活动着各种各样的浅海动物。但是浅海的情况也是复杂凶险的。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游到浅海里来,生儿育女。寂静的浅海区,火热起来了,各种族都在繁殖自己后代的同时,进行着种间的或种内的相互残杀,弱肉强食。尤其是刚产下的大量动物卵子,则成了一般动物互相争食的美味。海马在生殖期,能产不少卵,这些卵也面临着被其他动物吃掉的危险。但是海马却能利用特殊的生殖方法,巧妙地进行保种。

怀孕的父亲

以世界各地浅海海域中的海言,长相独特的海马以及它们的亲戚尖嘴鱼有着非同寻常的繁殖方式。雌海马一次可产400多颗卵子在雄海马身体前部的肚囊中。雄海马有一个由身体两侧腹壁皱褶在腹部中间合成的宽大“育儿袋”,而雌海马却没有这种结构,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之后就把生儿育女的事全部交给了雄海马。受精卵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是从育儿袋结构中的毛细血管网那里得到的,胚胎发育成的小海马就从它父亲的育儿袋里出生了。这样,海马全部的卵和小海马在雄海马的保护下就不怕其他动物伤害了。所以,小海马是由父亲“生”的。当它们准备孵化时,它的身体痉挛,幼仔“砰”地一声冲出袋囊,一批5个左右。

12、多姿多彩的鱼

大自然千奇百怪,鱼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独具个性的异类。

会“走路”的鱼

有人发现,鲶鱼能在路上“行走”。奇怪,鲶鱼不长脚,靠鳃在水里呼吸,怎么能在陆地上行走呢?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原来这种鱼的胸鳍特别发达,鳍上还有坚硬的棘,在向前“行走”时,靠强有力的尾部拍打地面,产生一种后助力量,同时以鳍棘挖掘地面,维持鱼体平衡和推进身体向前移动。又因为它的鳃后具有类似陆生动物肺的复杂器官,有助于它在陆地上“行走”时进行呼吸。据测定。这种大鲶鱼可以离水在陆地上生活几个小时,“行走”400米,甚至更多一些路程。

大鲶鱼生活在河流或池塘里,它们爬上岸来,主要是因为水质污染使它们难于生活,想寻找清洁水域居住,所以它还是一种监测淡水水质污染的指示动物。

会“爬墙”的鱼

此外,有人在某地一条小河边抓到几条河鳗攀爬砖墙,其状犹如壁虎一样。它们的攀爬技巧十分高明,先是将头部伸到两块墙砖之间的凹陷处作为支撑点,然后曳动尾巴触及另一个凹陷处。大约在10分钟内,可爬3米多高,河鳗是鱼类,用鳃在水中呼吸,为什么能离水?河鳗为什么要离河爬墙?了解河鳗的人知道,河鳗身上的鳞片已经退化,皮肤特别薄,且布满微血管,血液中的废气与外界新鲜空气可以通过皮肤表现进行新陈代谢,这叫做“皮肤呼吸”。当它们返回水里后,又可恢复用鳃呼吸。至于河鳗为什么要离河爬墙?可能是河水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