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6381800000019

第19章 有脊椎动物(5)

3、蝾螈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皮肤光滑而有黏性。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蝌蚪、蛙和小鱼等。蝾螈的四肢不发达,但可以用前足或趾尖在池塘底部泥泞不堪的表面上行走,靠摆动尾巴来加快行走的速度。蝾螈的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蝾螈,分布于各地的潮湿环境中。

蝾螈和水蜥

蝾螈是极小的、长尾巴的、居住在各种湿地的两栖动物,一些蝾螈长期居住在水中,另一些完全居住在陆地——其中一些种类甚至选择阴暗、湿润的洞穴。无论是陆栖或水栖,它们均在水中繁殖。它们带有光滑、黏黏的皮肤,沿尾巴边缘有鳍帮助它们游水。为适应居住的寒冷区域,蝾螈在冬天要冬眠。在温暖地区的旱、热季,它们要夏眠。蝾螈和水蜥在从动态发展为成年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蜕变的过程。

求偶和交配

大多数雄蝾螈能排出一包****,称之为精囊,在陆地上雌蝾螈张开泄殖腔获得它,体内卵子被受精并产于陆地。雄水蜥在水中排出它的精囊。雄性用它可以显著的冠毛吸引雌性,它或许可以表演求偶舞蹈或释放特别的气味,称为信息素,它通过轻推雌性侧面引导雌性覆于精囊之上。

产卵和发育

蝾螈和水蜥经历一系列幼态发育过程称为蜕变陆栖蝾螈在陆地产卵,幼虫的发育发生在卵内。当幼仔孵化出来后,看上去就像成年的微缩版。水栖蝾螈和水蜥在水中产卵,卵子孵化后成为像蝌蚪样的幼虫,最终它们失去鳃。有些蝾螈不产卵,但是生下完全成形的幼仔。

进食

蝾螈和水蜥是食肉动物,以行动缓慢动物为食,如蜗牛、蛞蝓和蠕虫。它们慢慢移向猎物,接着快速地用它们尖利的牙去猎取食物。有些种类轻弹舌头希望捕获小猎物。蝾螈需要很少食物因为它们行动缓慢。当它们进食时,它们能贮藏大量食物,身体长胖。大蝾螈主要在夜晚觅食,依靠嗅觉去捕获猎物。

防卫

蝾螈无论在地表、树上,或是地下都能用它们短短的四足十分缓慢地爬行。蝾螈大多体色鲜明美丽,因为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避而远之了。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部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

居住地

蝾螈有多孔的皮肤让水和空气通过。在热天干燥的条件下,皮肤必须保持湿润避免变干。当天气变冷、湿的时候,大多数种类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或仅在夜晚爬出。水栖的种类住在小溪、湖泊、池塘和洞穴。陆栖种类躲藏在岩石、圆木下或穴居土里,有些会爬树。

中国瘰螈

有尾目瘰螈科,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显著侧扁,尾梢钝圆。四肢较长,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基部无蹼。皮肤极为粗糙,背面和两侧布满大小分散的黑褐色疣粒,腹面疣粗细小,有不规则的橘红色斑。

中国瘰螈常生活在山区溪流中或潮湿的水草和石缝中,以蚯蚓、小虾和昆虫的幼体为食。

4、大鲵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身体扁圆,头宽而扁,它的嘴巴特别宽大,有四条短小的腿。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

身体形态

体形较大,头宽扁,眼小,无眼睑。鼻间距远小于眼间距。躯体扁平,上面长有粗大的纵行皮肤褶皱。背面棕褐色,具不规则黑斑,腹面色淡。尾侧扁,四肢甚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具微蹼。分布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北及南方各地。目前数量已十分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虾、蟹、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夜间静匿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上门,便突然发起攻击,将猎物吞食。大鲵的消化能力很强,但能耐饥饿,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一次产卵300多枚,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到孵化出幼鲵,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凶猛的动物

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有尾两栖动物,学名叫大鲵或鲵鱼,娃娃鱼是它的俗称。它一般体长60~70厘米,体重几十斤。1971年,在湖北省神农架溪流里,曾捕到体长2.4米,体重60公斤的大鲵。

大鲵叫声似婴儿啼哭,因此得名叫娃娃鱼。它运动器官不是鳍,而是短小的四肢,体表皮肤裸露而没有鳞片。全身棕褐色,背面有深色斑纹,腹面色较浅,头扁圆而宽,口很大,有许多细齿排列在上下颚上;眼睛很小,位于头部背后,还有一条左右侧扁的大尾巴,看上去有点像墙上爬着的壁虎。大鲵的幼体完全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经常露出水面,主要用肺呼吸,也能爬到陆地生活。它在水中游泳时,四肢紧贴身体的两侧,以减少水的阻力,主要依靠尾巴和躯干的不停地摆动使身体前进;在水底运动时,腹部贴在溪底地面上,以后肢推动身体前进,前肢用于变换身体运动的方向。

大鲵生活在山区水质清澈而湍急的溪流中,一般匿居于山溪的石隙或洞穴里,头向外,尾朝里,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食物和敌害。大鲵以小鱼、蟹类、蚯蚓为食,也能捕食蛙、蛇等动物,这在两栖类动物中是很少见的。因此,它算是两栖类中最凶猛的一员。因为大鲵的眼睛不发达,怕光,一般白天躲在洞穴中,夜间出来寻找食物。为了获得食物,它有时爬上岸,一动不动地等待着。这时候,如果有青蛙过来,大鲵立即猛扑过去,一眨眼功夫就把猎物吞食掉,美餐一顿。另外,它常常在滩口的流水处觅食,展开大嘴巴等候,吞食随水下来的小动物。

大鲵的性成熟年龄为5年,每年繁殖一次。到了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就是大鲵的产卵期,产卵量为300枚以上,最多达2100枚。大鲵的卵呈圆形,卵外有腹膜连成卵带,受精卵在水温18~22℃条件下,经过45天左右,就能孵化出鲵苗了。

大鲵还是一种可食用的动物,它的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肉及皮都能入药,可治疗贫血和疯癫病。大鲵的分布较广,我国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四川、河北、陕西和山西等省区都可以找到。但是,由于大量滥捕,大鲵也有濒于灭绝的风险。近年来,在湖南、陕西等地建立了大鲵自然保护区,使大鲵的数量开始增多。

5、其它有尾动物

有尾目动物多生活在环境良好的地区,随着人类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尾动物越来越稀少。

火蝾螈

这种陆栖蝾螈身上有明亮色彩的斑点或斑纹,这种标记警告潜在的捕食者,如果它们试图吃它,这种蝾螈皮肤腺能产生分泌物刺激它们的嘴和眼。这种毒性甚至大到能杀死小的哺乳动物。火蝾螈捕获猎物在夜晚和阴暗白天。

红瘰疣螈

有尾目瘰螈目,头部平扁,躯干圆而发尾部侧扁。皮肤粗糙,头上嵴棱隆起明显。背部和体侧棕黄色。腹部颜色变异较大,有的以棕黑色为主,有的颜色较浅。繁殖季节为每年5~6月,雌雄性进入平静的水塘或稻田内交配产卵,卵大多黏附于水塘边的草丛或岩石上,有的连成一串或成片。分布于我国云南。数量十分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瘰庑螈大多栖息于山林及稻田附近,过陆地生活。受惊扰时,常迅速钻入池塘底部淤泥中隐藏。

细痣疣螈

有尾目蝾螈科,头部平扁,躯体浑圆或稍侧扁,尾末端稍钝尖。周身满布瘰粒和疣粒,头侧嵴棱极其显著。体侧各有13~16枚排列规则的圆形瘰粒。雌性略大,卵产于塘边地上腐烂的落叶之中,每堆卵约30~52粒。分布于我国广西、贵州和湖南等地。目前数量较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细痣疣螈常栖息在海拔500~1500米的密林地带。繁殖期间多栖息于平静水塘及其附近潮湿的腐叶中或树根下的土洞中。繁殖过后,它们则离开塘,以陆栖为主。主食昆虫、蛞蝓和蚯蚓等。

红蝾螈

对红蝾螈来说,不管在水中,还是离开水,它们都很自在。在泉水、林区和潮湿的草地上,都能见到它们。当它们成熟后,身体是鲜艳的红色,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颜色会暗淡一些。成年后没有肺的两栖动物大约有200个属种,红蝾螈是其中之一。无肺的蝾螈依靠皮肤或者嘴的黏膜呼吸。世界上所有的无肺蝾螈几乎都生活在美洲。

鸡冠蝾螈

鸡冠蝾螈皮肤粗糙。在繁殖期,有的雄性鸡冠蝾螈背上会出现鸡冠状的突起,有的则趾头变得粗大。鸡冠蝾螈以捕食陆地上的蚯蚓或昆虫为生。冬天则躲在地底下的洞穴或树根下冬眠。

黑斑肥螈

有尾目蝾螈科,体形肥壮,头部扁平,躯干至尾基部浑圆,尾后端侧扁。前肢4指,后肢5趾。全身皮肤光滑或背部略有细粒。背部和体侧青灰带黑,散布深色小圆斑点。腹面橘黄或橘红色,有的具稀少的棕黑色斑纹。5~6月产卵,成堆的卵黏附于石块下,卵乳白色。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

黑斑肥螈多栖息于山区海拔800~1700米的山溪之石隙中。主要以蜉蝣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为食,对农林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体色鲜艳,易于饲养,可作为观赏动物。

东方蝾螈

有尾目蝾螈科,体形较小,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四肢较长,前肢4肢,后肢5趾。皮肤光滑,具小痣粒,背部嵴棱微显。背面及体侧黑色,腹面朱红色缀以不规则的黑斑,变异颇大。4~5月间繁殖,产卵时雌雄性上升到水面,用后肢抱着水草的叶片,产卵于其间,每只雌性可产卵百余粒,经15~25天孵化出壳。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东方蝾螈生活在清澈的池塘内和小溪流等处。主要捕食水生昆虫、昆虫卵及幼虫等。东方蝾螈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且容易捕捉和饲养,可作为观赏动物。

6、无尾目

无尾目包括现代两栖动物中绝大多数的种类,也是唯一分布广泛的一类,除了两极地区外,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无尾目的成员统称蛙和蟾蜍,它们体型大体相似,而与其他动物相差甚远。它们的幼体和成体区别很大,幼体即蝌蚪,有尾无足,成体无尾而有四肢,后肢比前肢长。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的称为蟾蜍。

蛙和蟾蜍

蛙和蟾蜍在两栖动物中是最大且最多的一群。它们有3900多种不同种类,其中许多生活在热带雨林。它们多种不同的形状、尺寸和颜色帮助它们适应不同栖息地,范围包括沙漠、草地和山地。蛙和蟾蜍都既能生活在陆地又能生活在水中,有些以水栖为主的蛙和蟾蜍,趋向于有细长的身体,而那些绝大部分时间居住在陆地的有圆圆的身体和短腿。几乎所有蛙和蟾蜍都是食肉的,且用大嘴就完整吞下食物。

蛙体形较小,后腿有力,没有尾巴,后脚趾之间有蹼相连,既可以用来跳跃,也可以用来游泳。蛙通常靠跳跃行进,它们既可以生活在地面上,也可以生活在树木中。蛙成年后,能吞下昆虫或蛞蝓之类的小动物。蛙必须使皮肤保持湿润,所以它们很少离开湿润的地方。通常,它们会在产卵时间到水中。

蛙和蟾蜍共享许多特征,要区分它们常常比较困难,许多生活学家运用“蛙”这个词同时指蛙和蟾蜍。蛙和蟾蜍已经演化了不同的特征以适应环境。通常来讲。蛙有光滑的皮肤,长长的后腿,有蹼的脚,生活在水里或接近水。蟾蜍有干燥、似疣的皮肤,趾间没有或几乎没有蹼,并乐意居住陆地。

蟾蜍

蟾蜍又名癞蛤蟆。它们的皮肤表面有疣,疙疙瘩瘩,厚而干燥,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长久地居住在陆地上,只有在产卵时才会回到水里。它们的卵很长,通常缠在水生植物上面。蟾蜍是爬行前进,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每当冬季到来,它便用发达的后肢掘土,潜入烂泥,在洞穴内冬眠。它们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7、树蛙

树蛙主要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温暖地区,它们一生都在树上度过。树蛙后腿比前腿长,富有弹跳力。脚趾长得既短又粗,趾间有趾膜相连,脚趾上长有许多尖细的毛,能分泌一种黏性的物质。因为有这样宽大的足垫,所以在它们能稳稳地把自己固定在大树的任何部位。树蛙体形的小,雌性比雄性长,体表颜色鲜艳,看上去很招人喜欢。它们的皮肤光滑而有光泽,可迅速改变颜色,以保护自己不被敌害发现。

“变色树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