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6381800000042

第42章 有脊椎动物(28)

36、熊科 北极熊和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熊家族中共有6个种类。大多数熊都生活在北半球,但也有一些,如懒熊和马来棕熊,生活在南半球。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熊,冬天都在穴中睡觉,而生活在温暖地区的熊,一年四季都十分活跃。但是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又被捕杀,熊的数量与日俱减。现在它们主要都生活在较偏远的地方。

熊的生理构造

熊都具有简单的相同特征。它们有强壮的身体,有力的腿,每只脚上都有五只锋利的爪子用来挖掘、撕开食物和爬树。有力的下颚上长着一排锋利的牙齿,适合于吃很多食物。熊平时用脚掌慢吞吞、四平八稳地行走,但是当追赶猎物时,速度就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站立起来。

杂食性动物

大多数熊都是白天活动的,以植物和肉类为食,它们是机会主义者,无论碰到什么东西,植物、水果、蜂蜜、昆虫、鱼、腐肉,都不放过。熊的视力和听力很差,主要靠嗅觉来追寻猎物。生活在旅游地区的熊食常以游人剩下的食物为食,因此对游人是很危险的。美洲的黑熊生活在森林中,主要以水果和昆虫为食。

熊的拥抱

熊是非常好斗的动物,在交配季节,公熊为了争夺母熊而战,熊打斗起来十分凶狠,有些甚至会因此而送命。年轻的公熊时常打着玩,这就有助于提高它们的打斗技巧。母熊和小熊常常避开大公熊和其它潜在的危险,比如人类。

家庭生活

公熊和母熊仅在交配季节才在一起,来年春天,母熊就会在一个隐藏的地方生下小熊,小型熊生下的幼熊一般都十分小,没有毛又十分无助,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冬天内,幼熊常常和母熊呆在一起,由母熊保护它们。同时它们自己也学着如何保护自己,公熊不担负任何抚养责任。

黑熊

食肉目熊科,吻部较短,耳朵大而圆。全身毛色纯黑,胸前有1道弯月形的白斑,颈和肩毛特别长。尾短小,四肢短而粗,掌跖粗大,前后肢均具5趾,爪强而弯曲。妊娠期6~7个月,每胎多为产2仔,幼仔娩出1周后睁眼,幼仔随雌性生活2~3年后独立生活。我国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南、西南的大部分地区。目前数量锐减,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别名“狗熊”、“黑瞎子”。常栖息于深山老林中,因性情孤僻,往往单独活动。它会游泳,也能爬树,有时能直立行走。动作笨拙,行动较为缓慢。冬季从高山处迁至低山处,入冬后使进入冬眠期,这段时间,它什么也不吃,只是睡觉,到了来年春天才出洞觅食。杂食性,以植物的嫩芽、草、树根、野果、种子及昆虫、鸟、狍和野猪幼仔为食,熊胆是名贵的药材,熊掌是餐桌上的佳肴,同时黑熊也是著名的观赏动物。

北极熊

食肉目熊科,北极熊头小,颈长,体大。全身披着又厚又密的长毛。毛白色,但到了夏季转为淡黄色。四肢粗壮,脚掌力大无穷。前足大,呈桨状,适于游泳,足垫有毛,利于御寒和在冰上活动。妊娠期195~265天,每2~4年产1胎、每胎多为2仔。分布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丹麦和挪威的北冰洋周边区域。目前数量急剧减少,有关国家已采取限制狩猎的措施。

北极熊别名“白熊”,是海洋动物,栖息于北冰洋的浮冰与岛屿上。它极善于游泳,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漂流的浮冰上度过,它能在严寒中横渡30千米宽的洋面。在冰上的行走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游泳速度9.5千米/小时。主要捕食海豹、海鸟和鱼类,也食植物的浆果等。北极熊的毛皮特别厚而密,是北美洲哺乳动物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之一。

37、浣熊科

浣熊和大熊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过去是被归在同一类的。如今,科学家把浣熊又分成两类:一类包括通常所见到的浣熊,尾部有环纹的浣熊和蜜熊;另一类则包括红熊猫。除红熊猫和大熊猫生活在亚洲的偏远地区外,其它的浣熊都生活在美洲。科学家认为由于两种熊猫是在相同的栖息地进化而来的,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浣熊和它的亲戚

浣熊家族的成员,都长着狐狸一样的脸,柔软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有些尾巴上还有环状的条纹,短短的腿,每只脚上有五只脚趾,可以用来爬树,捕捉猎物,大多数种类都在晚上成群地在地面或树上捕食。除了蜜熊,大多数种类都长着棕色、红色、灰色或白色的毛。

红熊猫

和大熊猫一样,红熊猫以竹子为食,虽然脚上也多长了一个脚趾,但却发育得不如大熊猫好。红熊猫也吃些水果、植物和昆虫,它们是一种群居性地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生活在尼泊尔、缅甸和中国的森林中。它们十分灵活,能用锋利的爪子爬上很高的树枝。

成功的生存

浣熊成功地在中美和北美扎了根,它们几乎什么都吃,什么地方都能居住,甚至离人们居地的地方很近,或索性就住在人们的屋子里面。在原始生存环境中,它们通常单个出去觅食。它们用灵活的前爪捕捉猎物,如沼泽地里的小龙虾和青蛙,它们惊人的生存能力表明它们栖息地的范围正在进一步的扩大。

浣熊

食肉目浣熊科,雄性体形大于雌性。体灰色或近于黑色,有的个体带棕色和红色。尾有5~10个黑色与褐色相间的环纹。面部有黑色“蒙眼面罩”标志。面宽而吻尖,吻不能收缩。妊娠期60~73天,每胎产1~7仔,大多为3~4仔,1岁时性成熟。分布于加拿大南部、美国,南至巴拿马。

浣熊栖息于近水源的森林和灌木丛地区。多在夜间活动,善于在树上攀爬和游泳。浣熊的触觉非常灵敏,特别是鼻部和前掌。食物一般用前肢抓住后,放入嘴中。它的食性较杂,常在岸边或浅水中捕食鱼、虾、蟹和节肢动物以及昆虫等。浣熊的毛长而密,且耐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会洗菜的熊

浣熊喜欢选择附近有水有树、可以做窝的地方居住。它们夜间出外捕食小龙虾、蛤蜊、鱼和青蛙等水中动物。在秋季,它们也吃坚果、浆果等植物的果实,尤其喜欢吃嫩玉米。

多数浣熊有清洗食物的习惯。当附近没有水时,浣熊就不肯进食。但是,如果浣熊在离水很远的地方,需要食物时,它们也会不洗就吃,只是它们不大喜欢这种吃法罢了。浣熊清洗食物绝不是为了讲求干净、讲卫生,因为有时候清洗食物的水比食物本身还脏!而且,即使是从水中捕捉到的猎物,浣熊仍会放回水中清洗一番,在我们看来就多此一举了。看来,浣熊只是喜欢食物在水中泡一泡的感觉,大概它认为那样味道才鲜美吧!

浣熊终年定居的家,通常建筑在空中的树干里,小浣熊便出生在这里。浣熊每年只生产一次,每次四胎或五胎。

小熊猫

食肉目浣熊科,头短而宽,颜面近圆形。下唇和颊部白色,眼的两侧及眉嵴有乳白色色斑。颈部和背部深红棕色,腹部及四肢粗壮,呈褐色。尾长而粗大,有棕红色与沙黄色相间的9个环纹,雌雄毛色相似。妊娠期60~150天,每胎产1~2仔,偶有3仔。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和缅甸北部。我国云南和四川也有分布,但数量很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熊猫别名“小猫熊”、“九节狼”。栖息于海拔1400~4000米的高山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喜在晨昏活动,常2~5头成群。性温顺、胆怯,善于攀爬。遇敌时,常迅速爬上高树躲避。怕热、畏寒,冬季迁至低山处晒太阳,夏季移到高山处。以植物的根茎、嫩叶、果实和竹笋等为食。是珍贵的观赏动物。

38、大熊猫

大熊猫外形很像熊,并且身子上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花纹,这使人们很容易就认出它。它们生活在中国中部偏远竹林中,它们坐着吃竹子的嫩芽和根,这样可以腾出手来拧下竹子。由于竹子没有什么营养,大熊猫总是十分悠闲,以节省能量。大熊猫是濒临绝种的动物。

缓慢的繁殖

大熊猫一生才生几个后代,雌熊猫一般每两年才生一次,通常一胎会生两只,但是雌熊猫没有能力全部养活它们。缓慢的繁殖,再加上日益减少的居住地和人类的残害,都导致了野生大熊猫数量的减少。动物园中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也只取得了很有限的成效。

多出来的“大拇指”

大熊猫的前爪与众不同,有一只多长出来的“拇指”。其实这是突出来的腕骨,可以触摸到其它各个脚趾,这个拇指可以使大熊猫在进食的时候能抓住竹子。

大熊猫

食肉目熊猫科,头圆体壮,尾短似熊,颜面似猫。全身毛色大部分呈白色,唯眼圈、耳壳、喉、胸、肩部和四肢呈黑色。整体毛色黑白分明。妊娠期97~163天,通常在岩洞中产仔,一般每胎产1仔,偶有2仔。在全世界范围内,仅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人迹罕至的高山竹林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国宝

大熊猫别名“大猫熊”、“竹熊”。主要栖息于海拔1400~3500米的落叶林、针阔混交林的山地竹林中。平时单独活动,行动缓慢,听觉、视觉较差,自卫能力较弱。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和嫩竹尖为食,也食一些野果和一些动物食物。大熊猫性情温顺,举止文雅,容貌奇特,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的动物,为我国的特产,被人们誉为“国宝”。

39、鼬科

鼬科动物,包括獾、黄鼠狼和水獭,是八大食肉动物家族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它们生活范围很广,包括河流、湖泊、海洋,除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其余各洲都可找到它们的踪影。这个家族中有最小的食肉动物。有一些鼬科动物长着圆圆的长身子、短短的腿,十分适于在树上、洞中或水下捕食。獾、黄鼠狼和狼獾则都有更大强壮的身体。鼬科动物在它们****附近都长着可以分泌刺鼻气味的腺体,这些气味用来确定领地,相互沟通或防御敌人。

臭名昭著的小动物

黄鼠狼和它的亲戚,如鼬、貂鼠、臭鼬、貂和狼獾,都臭名昭著。大多数是食肉动物,可以用牙齿咬死和咬碎猎物,如老鼠。所有都依靠自己独个捕食,可以把比它们大许多的动物在脖上一口咬死。黄鼠狼和臭鼬在地面和地洞中追捕猎物,貂则在陆地上和水中进行捕食,大一点的狼獾则既是捕猎者又以腐物为食。

白鼬

食肉目鼬科,体形细长,耳小,四肢短。毛色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冬季除尾尖为黑色外,全身白色。夏毛背部及体侧棕色,腹部白色,尾尖黑色。雌性有4对****。每年春末夏初产仔,每年产1胎。每胎产3~9仔。分布于欧洲、美洲北部及亚洲的中部和北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地。

白鼬别名“扫雪”,它是鼬属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栖息范围很广,从森林到草原、沼泽地及农田,特别是河谷附近。过地栖生活,多在夜间活动,善于攀爬及游泳,能在雪地上奔跑,遇敌时,能在积雪下活动,行动十分敏捷。常抬起头和前肢站立,观察周围动物的情况。主要捕食鼩鼱和田鼠等啮齿动物,也食鸟类、鸟卵以及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等。冬季毛皮质量较好,可制作上好的裘衣。

黄鼬

食肉目鼬科,身体细长,四肢短,冬季尾毛篷松。全身毛浅棕色或棕色,背部较深,腹部稍浅。冬毛稍浅,而夏毛颜色略深。巢多筑于田间、村边的草垛中,或居民堆放柴草的空房内等处。妊娠期一般为33~37天,每胎产2~8仔,最多可达12仔。我国除新疆和海南外,几乎遍布全国,但主要产于长江下游的平原地区。

黄鼬别名“黄鼠狼”、“黄狼”。主要栖息于平原耕作区、村落附近、林区的河谷、土坡、小草丘及灌木丛等处。多在晨昏活动,但白天偶尔也出来活动。性情凶猛,遇到敌害时,会从****部的臭腺放出臭气自卫。主要捕食啮齿动物,也吃鸟、蛋卵、蛙、蛇和昆虫等,有时也盗吃家禽。黄鼬毛皮细密,颜色美观,是我国珍贵的毛皮兽之一,它的毛皮可制作成上等的裘皮,尾毛可制作毛笔和画笔。

艾鼬

食肉目鼬科,身体背面棕黄色,但后背及腰部的毛尖转为黑色,额部棕色杂有白毛。周围及两眼间为棕褐色,耳壳背面和前缘呈白色。胸部、四肢和鼠鼷部呈黑褐色。1年能繁殖2次,妊娠期38~41天,一般每胎产5~8仔。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四川、山东和河南等地。

艾鼬别名“艾虎”。栖息于开阔的山地和草原,常见于旱獭栖息的地方,穴居,大多数利用视觉和听觉敏锐。行动繁捷,会攀爬,善于游泳。主要捕食鼠兔、田鼠、旱獭等啮齿动物,也吃鱼类、蛙类和鸟类等,有储藏食物的习性。

蜜獾

食肉目鼬科,身体结实,四肢粗短,鼻面部较短,眼耳较小,前足有强爪。毛粗糙,腹毛稀少。背面从头顶至尾部的毛灰色至浅黄色或白色。腹面深棕色或黑色。妊娠期6个月,每胎一般产2仔。分布于摩洛哥南部至南非好望角、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印度西部。

蜜獾栖息于各种类型的地带——雨林、开阔的平原以至于沙漠。它们常单独或成对在黄昏和夜间外出活动,白天则在地洞中休息。主要过地栖生活,但能爬树。食性较杂,食各种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动物的腐肉,也食植物的浆果,特别喜食蜜蜂和蜂蜜,它与黑喉响蜜列鸟结成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黑喉响蜜列鸟喜食蜂蜜,蜜獾根据它的叫声来寻觅蜂巢,而后将蜂巢破坏,并舔食蜂蜜,黑喉响蜜列鸟也跟随其后分享美味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