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圆做人成功做事
26383600000045

第45章 处事变通之学(1)

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变通,不要死守一成不变的经验或模式,多一点灵活应变的准备,少一些生搬硬套的做法,一旦面临问题,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减少后悔。

一、独辟蹊径,弃道穿山术

不拘定法,以不变应变是变通学的精髓,或避其锋芒,或隐强示弱,独辟蹊径,出奇制胜,此为弃道穿山之术。

(一)因“隙”利导,不战自胜

安史之乱进入到第五个年头,史思明抢居了叛军头目的宝座。唐肃宗怕郭子仪功高震主,也把太平军从郭子仪手中交给了李光弼。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率数十万大军猛扑两京。李光弼见敌众我寡,为确保长安的安全,干脆让出空城洛阳,亲率5万人屯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北连泽、潞数州,依托黄河,虎视洛阳,控制安军侧背,从而使史思明不敢贸然西进。

史思明见无法西进。李光弼的防守又无隙可击,便屯兵河清(今河南孟县西南),企图切断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于是驻军野水渡(今河南济源、孟津二县之间的黄河上)加以抵制。

两军对峙一日,傍晚,李光弼自回河阳,留兵千人,命部将雍希颢留守。临走时李光弼告诫道:“贼将高庭晖、李日越均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来了,你们千万不要出战。如果他们投降,你们就与他们一道回来。”言罢即走。众将领却听得莫名其妙,暗暗发笑。

第二天大清早,果然有一贼将率领500骑兵来到野水。雍希颢见来势汹汹,知不可硬拼,便对军士们说:“来将不是高庭晖便是李日越,我们应听元帅告诫,不必出战,只须从容等待。看他如何行动。”于是裹甲息兵,吟笑静观。来将走到防御栅栏下,看到李光弼所带的军队竟会如此松散,不禁大为惊奇,于是喝问守将:“李光弼在吗?”

雍希颢道:“昨晚已回河阳?”

来将问:“留守的多少人马?”

雍希颢答:“千人。”

来将问:“统将是谁?”

雍希颢是无名小辈,来将显然从未听过,雍希颢见来将沉吟不答,左右徘徊,猛想起李光弼的话来,猜测来将莫非真是来投降的,赶紧发问:“来将姓李还是姓高?”

“姓李。”

“想必便是李日越将军了?”

“你怎么知道?”

“李光弼元帅早有吩咐,他说将军你对朝廷素抱忠心,不过一时为史思明逼迫才勉强跟从叛乱,今特地命我在此等候,迎接将军归唐呢。”

李日越踌躇了一会儿,对左右说:“今天无法抓捕李光弼,只有雍希颢,回去无法交账,不如归降唐朝吧!”众人均不答话。李日越便说要投降。

雍希颢赶紧开了栅门,即带着李日越一起去见李光弼。李光弼十分高兴,对李日越特别优待,并视为心腹猛将。李日越感激万分,请求写信去招降高庭晖。哪知李光弼却说:“不必不必,他自然会来投降,与公在此地相见的。”众将领听说,更觉奇怪,连李日越也被弄得糊涂,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哪知过了数日之后,高庭晖果然率所部前来投降。李光弼于是奏报朝廷,请求给李、高以官职。史思明失去了两员虎将,李光弼则转守为攻了。

手下因见李光弼如此轻而易举地降服两将,怀疑他们三人是否有约,便去问李光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光弼说:“我与两将素不相识,哪来密约?不过是因‘隙’利导,揆情度理罢了。史思明经常对部下说,李光弼只善于守城,却不会野战。我出城驻军野水渡,他当然视之为捕杀我的天赐良机,肯定要派猛将来袭击。史思明有个天大的毛病,就是残暴待下,对于败军之将无法容忍。如果哪位将军放过如此良机而让我生还,他还不把那将军生吞活剥?李日越奉命而来,却得不到与我作战的机会,势难回去见史思明,投降唐军岂不情理之中?高庭晖的才勇远在李日越之上,他见史思明残暴,而李日越却在唐军中得以宠任,自然也想到我这里来谋占一席之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光弼揆情度理,瞄准史思明酷待部下的“间隙”,有意制造李日越惧怕回去见史思明的情势,并安排优厚的待遇,从而使李日越、高庭晖自然地投降了唐朝。我们把这种根据对手之间的某种漏洞、缝隙或者各种离心力,并有意加以放大,顺势使对手放弃敌对态度的计策叫做“因‘隙’利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往往需要奋力拼搏,才能使船前行。“因‘隙’利导”则如顺水推舟,显得轻松自如。如果李光弼与李日越、高庭晖硬拼,且不说要损兵折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当时实际上处于不利地形,李光弼也无必胜的把握。李光弼妙用此计,则不费一枪一弹,不战而全胜了。商业经营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境况,“因‘隙’利导”之计自然也同样能取得这种奇效。

世界地产大王约瑟夫接受政府的委托,去斐尔法拍卖新泽西开末顿一带的1898栋房子。这一带的房子是战争时建给造船厂的工人居住的。但是到了拍卖时,真正的战时搬来居住的工人只剩下三家了,其余的早已不是故主。虽然如此,这些“屋主”却仍借着“从前政府命我们搬来住的,现在怎能把我们赶走”的理由,大声叫嚣,竭力反对。他们仗着人多心齐,决定不惜流血,坚持不肯搬迁。

面对这种情势,地产大王感到为难了。如果他在着手拍卖时处置失当,势必遭到他们的群起而攻,甚至连生命都会有危险。

那么,地产大王怎样对付这群随时有可能疯狂起来的住户呢?虽然他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他们并非战时原住户,使这些无理取闹的群众无言以对,但约瑟夫清楚,指责别人的错处,除了会使对方怒上加怒以外,别无效果。当时,他也可以来一次演讲,用最温和言语来清除他们的怒气。但是,他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揆情度理之后,采用了更高明的办法。

约瑟夫虽然早已宣布过拍卖的时间,但在拍卖时,他脑袋一转,却有意提前一小时开始了。这正如当时李光弼前一天晚上悄悄离开野水渡使李日越大吃一惊、不知所措一样。原本这些住户针对预定的拍卖时间,早已准备好了发泄的工具、措施,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拍卖提前开始,愤怒的锋芒一下子扎空,大家不知所措,精力全部集中到拍卖的进程之中了。

约瑟夫在调查中早已了解到,众多的住户也绝非铁板一块。其中有一家住户本就不主张无理取闹,住户知道政府是要收钱,并不是要收房,更不是要把这一带的人赶出家园,只是希望自己能出一笔钱买下已住的房子。

约瑟夫早把这家住户预算好的房钱数目记在他的笔记本里了。到了拍卖时,约瑟夫有意选定这户住户做第一桩交易。于是很快成交了。这位住户因如愿以偿而高兴得拍手称好。别的住户见这户成交了,户主还如此高兴,早已来不及愤怒,而赶紧盘算自己花多少钱才能购得自己的住房。

当第一笔交易成交之后,房子住户大声欢呼之际,约瑟夫竟也举起双手,大声呼喊起万岁来。那些本来预备来捣乱的人们因而受到感染,也跟着呼喊起来。隐藏着巨大怒火顷刻得到了无破坏性的发泄,大厅顿时恢复了热烈融洽的正常拍卖气氛。近2000套房子很快顺利拍卖成功了。

约瑟夫瞄准有人愿意花钱买房子这一点,竭力加以发掘诱导,从而使满场之愤怒得到了顺势有效地发泄,化危险的拍卖为融洽、成功的拍卖。地产大王约瑟夫不愧是脑筋灵活,巧用“因‘隙’利导”之计的高手。

(二)独辟蹊径,突入奇兵

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晏州少数民族首领卜漏反叛,并四处抢掠。于是朝廷诏令陕西军、义军、士军,保甲三万人开赴前线,命赵遹为泸南招讨使,统领大军。

赵遹领兵前进,一路上收复了许多村庄与部落。当赵遹领兵抵达晏州时,卜漏已撤出晏州城,占据了一个叫轮缚大囤的地方。这里山高数百丈,林木深密,被沿途击溃的夷人全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垒石为城,城外拉起了木栅,路上挖下陷阱,砍伐巨树,制作守城御敌的战具,居高临下抵御官兵。

赵遹的部队来到山脚下,正准备攻山时,山上滚木巨石纷涌而下,箭如飞蝗。官兵只好后退驻扎。

赵遹与部队无法进攻,便同种友直、田佑恭等偷偷察看地形,发现一旁的山崖特别陡峭,卜漏自恃天险,万无一失,没有派人守卫。赵遹通过详细观察,发现此处可以攀登,心中十分高兴。

回到军营后,赵遹立即命种友直和田佑恭带人从山崖处攀上,从背后猛击敌人。自己亲率部队从正面佯攻。

佯攻的官兵从早到晚,一刻不息地发起冲锋,卜漏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正面。

种友直的部队大多是西南高原地区的士兵,善于爬山。入夜后,士兵们背着绳子爬到崖顶,放下云梯,士兵们人人衔枚,悄悄地提着猴子攀登而上,这些猴子身上捆着油膏和蜡。

鸡叫时分,种友直与田佑恭的部队已全部爬上山顶。种友直一声令下,这些袭击部队拿着武器穿林而入,抵达敌营时,点燃猴子背上的火炬,几十只猴子狂跳着窜向敌营,那些用茅竹做成的房子很快被烧着,官军呐喊着冲向敌人。卜漏的人马未料到赵遹从背后发起进攻,顿时手足无措,乱作一团。

赵遹在山下望见火起,知道种友直已经得手,便指挥部队从正面进攻,两军夹击,敌人溃不成军,被火烧死和掉下山崖的不计其数,斩杀并俘虏了数千人。卜漏突围逃走,到轮博大囤时被获。

赵遹独辟蹊径,开创新路,终于平定了叛乱。

在现代社会,要参加经济竞争,最忌讳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随大流。大家干什么我干什么,人走我随,这将永无成功之日。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走他人没有走,也不敢走的路,这样才能达到他人达不到的目标,取得他人无法得到的巨大收获。

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上所列的全美500家大企业的名单上,赫然跃出了一名新秀,名不见经传的电子工业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这家名列第411家的大公司,年仅五岁,是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最年轻的公司。

一年之后,奇迹再次发生。当美国《幸福》杂志再次公布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的排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的苹果计算机公司青云直上,一举跃到了第291位,营业额达9.8亿美元,职工人数4600人。它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是谁采用了什么策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领导这家公司的主要是两位年轻人,他们叫史蒂夫?乔布斯、斯蒂芬?沃兹奈克。当时,在美国,许多计算机生产厂家,都把研制和生产的重点放在大型计算机上。如被誉为“巨人”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是世界上电子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制造厂商,也是最大的电脑生产厂商,其业务范围涉及政府、商业、国防、科学、宇航、教育、医学和日常生活研究的各个领域,产品销售至128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400多亿美元,就是这样一家久负盛名的大公司,竟然没有一台个人电脑上市。虽然当时微电脑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但大多是供工程师、科学家、电脑程序设计师使用,还相当不普及,普通家庭很少购买。

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决定另辟新路,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计算机上。

创业开始,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乔布斯卖掉自己的金龟牌汽车,沃兹奈克卖掉了心爱的计算机,凑了1300美元。没有工作场所,他们就在乔布斯父母的汽车库里工作。他们弄来廉价零件,利用业余时间在汽车库里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家用电脑,命名为“苹果1号”。当他们把这台电脑拿到俱乐部去展示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电脑迷,他们纷纷要掏钱购买,一下子就订购了50台。为了生产这50台电脑,他们跟几家电子供应商谈妥,以30天的期限,向电子供应商们赊了2.5万美元的零件,结果在29天之内就装配了100台家用电脑。他们用50台电脑换了现金,还将借款偿还了供应商。

从此,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订单源源不断。他们认定家用电脑的发展前景广阔,于是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家用电脑。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投资家马克拉的帮助,他愿意投资9.1万美元,美国商业银行也贷给了他们25万美元贷款。然后,他俩又开始了游说活动,募集到60万美元的资金。这样,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宣告正式成立。马克拉担任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任副董事长,斯科特任总经理,沃兹奈克任副总经理。

他们将办公地点从汽车库里搬了出去,又网罗各方面人才,共同进一步研制和改良家用电脑。不久,他们向市场推出了“苹果Ⅱ号”、“苹果Ⅲ号”和“里萨”等个人电脑新产品。

苹果计算机公司独辟蹊径,瞄准别家计算机公司遗漏的“盲区”,闪电般向市场推出的家用电脑,迎合了美国大众的需要,销路非常好。人们迫不及待地想买到一部苹果计算机,形成了苹果计算机销量与日俱增的大好形势。到1981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生产的个人计算机占据了美国市场上个人电脑总销售量的41.2%。难怪在纽约基础书籍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畅销书《硅谷热》中,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发迹和崛起的速度极为赞叹,认为“一家公司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有资格进入美国最大500家企业公司之列,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在苹果计算机占据了美国市场上个人电脑总销售量的41.2%时,全球闻名的大计算机公司IBM对它尚有不屑一顾之意。直至苹果计算机公司又推出了个人电脑网络系统时,IBM才大梦惊醒、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资金和技术,“镇压”计算机界的后起之秀,但良机已过,此时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已是今非昔比,羽毛已丰了。

后起之秀苹果计算机公司之所以能飞跃发展,其原因在于它采取了独辟蹊径、瞄准市场“盲区”,奇兵突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