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从来至道无多事,自是时人识不全
——道教的精髓
道教义理中关于道的理论,毫无疑问是道教的精髓。从形而上的道落实到形而下的实践中,道教的诸多思想和价值观也是值得现代人继承的。
“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教的道论贯彻到形而下的实践中的人的行为准则。无为,是指凡事“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无不为”同样不是指人可以胡作非为,而是在无为的历炼之后从对象中,从生存环境中争得的自由。
但是,道教又高唱“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似乎与“无为而无不为”相矛盾,其实,“我命在我不在天”是相对于得道成仙之后而言的,是从最高境界出发鼓舞人发愤图强、张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不是说人可以不遵循天道。在道教看来,修道有一个由天与凡人不相胜到成仙后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过程。明代程以宁提出:“天定胜人,此凡夫也。人定亦能胜天,则仙佛也。”在道教看来,通过修道,人可以使自己的生命在宇宙大化中如同道生化万物一样,生生不息,畅通无阻,游韧有余。道教对天上的神仙世界、地上的洞天福地极尽铺陈描叙之能事,不就表明它是为了争取人在环境中的自由吗?
道教的自由,首先是人对于自然界的自由,即力求掌握自然规律而改造自然,战天斗地的自由。道教的外丹术虽然总体上来说是失败了,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始化学的成果,从自然界中为人类争得了一分自由。其它法术同样也在总体失败的同时为后人的发展留下了可贵的知识财富,如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医药等方面。
道教的自由,其次是人相对于社会的自由,即力求使得社会关系宽松活泼,个体在其中和畅自如、逍遥舒适。“欲访先生问经诀,世间难得自由身。”为此,道教的王道之术确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旧王朝行将崩溃开始,到新王朝巩固的初期,道教珍惜生命、以民为本、休养生息、清静无为、追求太平盛世的政治主张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在王朝正常发展的过程中,道教的王道之术往往被统治者作为调节、统御、解决各种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