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人性优弱点
26384400000024

第24章 忧虑的良药(1)

一、良药苦口 “肤浅的哲学,把人心导向无神论;深奥的哲学,却将人心导向宗教里去。”

卡耐基生长于密苏苏里农场,和当时的农民一样,他们生活贫困,母亲是乡下的穷教员,父亲受雇于每月十二美元的体力劳作。卡耐基的衣服理所当然是母亲亲手缝制的。甚至连肥皂也是母亲自己亲手做的!

家里除了一年一次卖猪所得外,毫无出路。常要拿着奶油或蛋到杂货店换回麦粉、砂糖、咖啡……卡耐基十二岁时一年的零用钱不到五十分钱,记得有一年国庆,爸爸给卡耐基一角钱,让他随心所欲地尽情花时,他简直觉得自己像一个“百万富翁”,顿感幸福之极。

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奥]犾威格那时,他要走一点六公里的路到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去。大雪纷飞的严寒日子,即使零下二十八摄氏度,也要步行上学。没有橡皮鞋或长靴可穿,在严寒漫长的冬季里。脚丫常是潮湿冰冷的。小小的心灵竟认为在冬天里,没有人的脚是干燥温暖的。

双亲每天要拼命工作十六个钟头,然而,他家仍债台高筑,无法存身,不幸的事接二连三而来。还记得有一次洪水,田园牧草都被冲没,有五六年谷物都无法收成。同时,每年猪都会遭霍乱瘟疫死亡。至今想起仍不免难过!

有一年没有水灾,谷物丰收。于是买一些家畜,用玉米喂得肥肥胖胖的。然而偏偏那一年价格大跌,出售所得扣掉饲养费用,只剩下三十美元,是工作整整一年的代价。

不管做什么只是损失!后来父亲买了骡子养了三年并雇人驯服它,可是养了三年之后卖给人家时,却陪钱。

十年来的辛勤,却无法积蓄分文,仍要借贷过活,田地都抵押了。努力的工作似乎只为借贷还钱。父亲含辛茹苦工作了三十年,却落得负债累累与满怀忧虑的结局。父亲苦恼、食欲不振、身体也弄坏了,以致无法做田里的工作。日渐消瘦的父亲最后不得已只好借助药物促进食欲。医生告诉母亲,长此以往,会有危害的。而父亲已逐渐对生存感到厌倦,每当他去饮马或挤牛奶太晚回家时,母亲便担心他会不会在库房上吊自杀,匆忙前去看望。威胁父亲交出田地所有权的银行,在孟阿利比鲁城。有天父亲从那个城镇回来,过桥时将马车停下来,凝视着川流不息的河水,倒想干脆投河自尽算了。

后来父亲说,当初之所以没有自尽是由于母亲的信念鼓舞了他。母亲信神,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相信努力必有成果,她一直都善待这个世界。母亲是对的,只要忍耐,一切都会好转的。最后父亲过了四十二年幸福的生活,享年八十九岁。

这样充满艰苦的奋斗与悲伤的岁月,母亲却一点也不悲观,她把一切痛苦寄托给神,每晚临睡前,她把一切痛苦全盘寄托给神,每晚临睡前,她必吟一段经文,其中一段最温馨的话:“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须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他们也在那里。”

卡耐基说:“治疗烦恼的最佳良药,就是虔诚的宗教信仰。”

尽管没到哈佛大学修心理学,然而,卡耐基的母亲在密苏苏里农场找到了这个真理,不论洪水、渍务、灾难都无法屈服她、使她悲观。母亲唯有的信念,就是默默祈祷神,并且,唯有神在她的心中。

和平呀和平,温馨的和平,

神所赐予我们的和平,

在无尽的爱的大海中,

永远的满足了我们的心灵!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英]托·富勒母亲一直希望卡耐基的一生能奉献给宗教事业,卡耐基也曾认真考虑过成为一个神职人员,但进了大学,卡耐基研究生物、科学、宗教、哲学与宗教方面的知识后,逐渐怀疑家乡小镇中的一些残缺观念与极端观念内心许多奇怪的疑问,顿时出奇不意地抬起头。该相信什么呢?人生的漫无目的使卡耐基停止了祷告的习惯,完全变成一个无神论者。卡耐基说,人类并不比地球上两亿年前爬行着的恐龙进化到哪儿去,不认为人类还有比恐龙要神圣的目标,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也要和恐龙一样也必绝迹。科学研究指出,太阳逐渐冷却,假如温度降低到百分之十,地球上的生命恐怕无法生存。同时,他还嘲笑神依其形象创造人类的观念,而坚信在黑冷的太空运转不辍的恒星,是超乎人类智慧所理解的力量所制造出来的。不,也许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许像时间和空间一样是宇宙沧桑巨变的产物。

这些顾虑,是卡耐基一直无法难解的神奇之谜。没有人能够理解宇宙与生命的奥秘。不解的事物太多了,人的身体机能、你家的电灯、墙缝挣扎的花、窗外的绿草地,都是十分奥妙无穷的,通用汽车公司研究所的天才指导者查理·F·凯特林格甚至搬出3万美元的奖金,征求“为什么草是绿色?”的研究课题。他认为如果知道草是如何将日光、水二氧化碳转换成养分的话,人类文明就能更进一步。

人们不能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电力及瓦斯能源的奥秘,就无法有效的利用它。即使不理解祈祷及宗教的神秘,也能因信仰而过着愉快的、丰富的、幸福的生活。卡耐基对此说:“人类不是为了理解人生而来的,而是为了享受人生而来的。”

目前,新的宗教观念在不断发展,但卡耐基对宗教的区别却不感兴趣;他只关心:“宗教能给我什么”,就如同给我电、给我美食、给我水一样的浓厚激情。这些东西固然带给卡耐基充实、满足的人生,但是宗教可以给卡耐基更多的幸福,可以给他人生的热诚,而且是更充实、更伟大、更丰富、更满足的人生热诚。显然,宗教可以给他信心、希望和勇气,让他消除心头的紧张、不安、恐惧、烦恼,也可以带给他人生的启示,也能指引他进取的方向。由于宗教的存在,他就像“在人生的沙漠中,找到一块平安的绿洲。”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一些东西来。

卡耐基说:“肤浅的哲学,把人心导向无神论;深奥的哲学,却将人心导向宗教里去。”

以往,宗教和科学往往针锋相对,发生冲突。但是,如今精神医学——这门最新科学所宣扬的,不正是当年耶稣用以昭告世人的教义吗?为什么呢?因为祷告和坚定的宗教信仰。可以消除精神的紧张不安与恐惧。卡耐基说:“虔诚信仰宗教的人,不会患精神病。”

如果否定宗教,人生就毫无价值可言,只不过是场悲哀闹剧罢了。

享利·福特逝世前,卡耐基曾拜访过他。在卡耐基想像中,他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家,必定饱尝含辛茹苦的岁月沧桑,已是老态龙钟了。但是令卡耐基惊讶的,七十八岁的他依然沉着、硬朗及温和。卡耐基问他难道不曾烦恼吗?他回答:“没有呀!什么事都有神在安排着,自己毫无顾虑,自由自在,它使一切平安无事,一帆风顺,只要敬仰它,一切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我又何必杞人忧天!”

目前,精神医学家可以说成了新的宗教传道者了。他们不是劝我们善用今生、避免来世的审判,而是劝我们享受今生,而避免这辈子的地狱之苦——胃溃疡、狭心症、神经哀弱、疯狂,因此唯有信仰宗教。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捷]夸美纽斯诚然,基督教使人积极与健康,自己生存是为了让羔羊得到生命,得到丰富的生活。当时基督教被责难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徒具形式的仪式。而基督是个叛逆者,他游走各国倡导新宗教——孕育推翻危险的宗教。他最后也因此被钉在十字架上。基督认为,宗教是为了人类而设立的,而非人类为安息而被创造。基督认为,错误的恐怖是罪恶,也就是违反健康的罪,违反基督教极力强调更丰富、更幸福、更有勇气的人生的罪。爱默生自称是“懂得快乐”的专家,那么基督也该被称为“快乐科学”的教师。基督能让人“快乐及满心喜悦。”

基督教主要有两个大教义:一个是全心爱主,另一个则是爱人如己。能这样实践的便是宗教家。像卡耐基的岳父亨利·普莱斯便是这样的人。他尽管不进教堂,自称是无神论者,但他奉基督教的金科玉律为生活信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那么,到底所谓基督徒又是如何呢?卡耐基说:“所谓基督徒,并不是接受某一个知性的观念,或信奉某一个规律,而是保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状态’及一种同样形态的‘生活’。”

如果这是作为基督徒的条件,那么亨利·普莱斯无疑是个了不起的基督徒了!尽管他没去教堂,但他已被基督教所潜移默化了。

虔诚的基督徒们说:“如果世间没有了神,日子将会很难过!”

这里,卡耐基就遇到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讲了如何令生活化险为夷,走向幸福。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丈夫每周的薪水才不过是十八美元。又因为丈夫常常生病以甚至连十八元都拿不到。一连串的不幸,不是头痛就是流行性感冒等等,最后连自己亲手盖的房子也抵押掉了。为了抚养五个孩子,她不得不帮附近人家洗衣熨衣,从海军救济总署买来廉价衣物,修改后给孩子们穿。后来,由于困惑而忧虑成疾,损害了身体。有一天,十一岁的儿子哭着告诉她,他被我们所赊账的食品店老板责问是否偷了两支铅笔。这个孩子一向老实又敏感,在众人面前受辱,对此,她更觉得难以压抑自己的情感,回顾以往诸多不幸的遭遇,未来也毫无希望。我大概因忧虑而一时精神错乱,竟关掉洗衣机带着五岁女儿到寝室,锁紧了所有的窗户,缝隙也都用纸塞起来。女儿好奇地问她:“妈妈,你要做什么呀?”她回答:“空隙会使风进来,所以把它塞了!”然后把瓦斯打开,抱着女儿躺在床上。女儿说:“妈妈好奇怪,不是才刚刚起床吗?”她闭着眼睛说:“没关系,再睡一会儿。”她听到渗透出来的瓦斯,这辈子她永远也忘不了那时的瓦斯气味。

那时意外地觉得好像听到音乐声,侧耳倾听,原来是厨房的收音机仍在响着。然而,一切都不再重要了,但音乐却一再回旋耳际,那是一曲基督赞歌:我们最亲切的朋友基督

它包容了我们的罪恶与忧伤

帮我们承担重负

怜爱我们的朋友基督

知道我们的懦弱而怜悯我们

在我们烦恼及意志消沉时

何不祈祷基督给我们安慰

听了这一首赞美歌,她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刚才的确是多么愚蠢和呆傻啊!于是,飞快地跳了起来关掉瓦斯,打开所有窗户。

后来,她不断地流泪祷告,并非求助基督,而是感谢基督所赐予的五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她立志决不再干这样的蠢事。

对玩笑话认真,是不公平的。

——[古罗马]普拉图斯她在失去房子之后,便得付五美元的月租住在宿舍,那时她也感谢神给她遮风避雨的安身之处。她也能深感到基督能明白她挚诚的谢意。情况虽然不是马上好转,但渐渐景气复生了,也开始有了积蓄,后来她受雇于一个乡村俱乐部,目前,孩子已成家立业,也有三个可爱的孙子了。每当想起那次瓦斯自杀事件,总觉得有基督在保护她,关怀她。如果当初就那么离开了人世,怎能享受到今日的快乐。目前,她想大声劝告那些想自杀的人们说:“不要!绝对不要!毕竟苦难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则都是光明而美好的。”

在美国平均三十五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每一百二十秒就有人发狂。如果这些人能从宗教的信仰与祈祷中找到平安与慰藉,那么,人间定会减少悲剧重演。

现代最优秀的精神医学家杨格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三十年间,我诊察了来自世界各地文明国家的病人,他们大多超过三十五岁,可说是步上人生的第二阶段了。但依我的观察与经验来看,他们的问题是他们内心空虚,没有什么精神寄托与依赖,如果没有宗教的抚慰,病情恐怕永远也难以改善。”

释迦牟尼之后,印度最伟大的领袖甘地,也是借着祈祷的力量而鼓舞了自己。因为他自己曾说:“如果不是祷告给我的力量。我恐怕早就疯疯癫癫了。”

好多人都能印证这个事实。卡耐基说,家父也因母亲坚定的信仰与乐观的祈祷,而获得活下去的力量。目前,神经病院许多受苦哀号的灵魂,倘若诚心地交托给基督,那么,他们都会熄灭痛苦的哀号声。

被苦难逼得走投无路时,我们大多数绝望地依赖神,所谓“在战场的战壕中,没有无神论者。”但是,为什么要等到最后呢?为什么要拖延到星期日才与上帝接近,几年来卡耐基就经常利用周末午后到无人的教堂去反省、默祷。他往往将忍辱负重的困惑忧虑与烦恼焦躁,完完全全地交托给基督,让自己轻轻松松,如卸重负一样,潇洒快活。也许我们再过三十年便会死,然而宗教伟大的真理却永远不朽。合眼祈祷,情绪便渐渐稳定下来,思绪也慢慢条理分明,对于人生有了更明确的判断。

这里,有一位得克萨斯州律师约翰·安撒尼自述解除忧虑。走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二十年前他为了当美国法律业务书籍公司的销售代表,而终止了自己的法律服务社,任务是向律师们推荐一些法律必需的参考书。

事前他受过严格的训练,也熟谙推销的技巧与各种应付之道,访问中也运用了熟练的同话,然而令他莫名其妙的是,他连一张订单都收不到。

几个星期过去了,但仍是图劳无益,白费心机,此时此刻,他心灰意冷,无精打采。每当进一个律师办公室都会让他在门口徘徊一会儿,等鼓足勇气后才惶恐不安地扭开门把。而潜意识里甚至希望律师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