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26384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然而,作为知识体系的心理科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却未获得独立存在的形式,因为古代心理学一直从属于哲学,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1879年,由于冯特(W.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同时自觉运用实验法将心理现象置于受控条件下加以研究,心理学才完成了由纯粹思辨性研究到客观、具体研究的转变,心理学才真正脱离了哲学母体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可见,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尽管已存在了几千年,但以独立科学面貌呈现的现代心理学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百年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心理学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目前,现代心理学所引申的研究领域之广,涉及的探索对象之多,形成的分支学科之全是其他科学无法与之相比的。从总体上看,现代心理学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客观、正确地理解、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心理学应用研究的任务在于,将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社会各实践领域,掌握心理活动的各种特殊规律,从而改变、控制和预测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方式,提高活动效率。所以,现代心理学既是一门主要探索人类自身精神现象的理论性科学,又是一门与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极为密切的应用性科学。

有鉴于此,一个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大学生)如要科学地理解自身的精神现象,要熟练地掌握优化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要在各种实践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处理好自己所遇的种种问题,成为竞争社会的强者,就必须了解和掌握现代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知识。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为了使现代大学生都能建构起适应现代社会的知识结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十年前,复旦大学开设了“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课程,将其作为全校本科生的综合知识课。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非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现代心理学十分感兴趣,他们希望了解心理知识,渴望掌握心理规律。由于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就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少建议。这些建议多半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即如何使本课程体现实用性,以符合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要求,能对生活和学习有实际指导意义。

依据学生的建议和希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先后经过五次大的调整与充实,现已基本符合文理科学生的共同要求。所以,《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一书是在十年大学教学的基础上,经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充实和完善,才逐渐成形的。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上篇“个体心理原理与应用”(第1章至第7章)介绍了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部分内容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涉及与动机、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情感、能力、性格等有关的心理学原理与相应的应用性知识。诚然,此类应用性知识并非操作性技能,而是伴随着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良好方法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增长,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中篇“群体心理原理与应用”(第愿章至第10章)介绍了社会团体中存在的心理现象。群体由个体组成,因而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群体心理会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此外,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关系的建立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彼此之间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方式。这种复杂的群体心理历来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解和掌握本篇所涉及的群体心理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在人际互动中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组织团体。

下篇“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第8园章至第10章)分别介绍了应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犯罪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已在相应领域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或即将走上相应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会有所启发与帮助,有助于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本书主要为高校非心理学专业文理科学生所编。为适应他们的需要,本书具有三个特点:其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本书适用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对象,但通过本书的教学或自学,能使其对现代心理学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高深的心理学知识或专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奠定基础;其二,体现应用性。本书在体系的确立、内容的取舍方面,坚持了应用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地介绍心理学应用性知识,及其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相关内容。即使在阐述基本原理时,也十分注重原理的运用,引导读者运用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心理学的纯理论性研究成果或当前尚未明确其应用价值的心理学原理,诸如心理的生理机制、心理的本质和起源、感觉与知觉、表象与想象之类的内容,尽管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但为了顾及读者的兴趣,均未包括在本书之中;其三,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本书不是一本系统专论原理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也不是一本脱离原理而纯粹介绍应用知识的普及读物。而是一本立足原理,引申至应用,将原理与应用有机结合的通俗性教材。这样,能使读者既掌握原理,又懂得原理的具体应用,以便对现代心理学的两大研究领域有一种全面的了解。

教材应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据此,本书在编写中,吸收了许多著作中的有关资料,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出版中,又得到了出版社秦建洲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也表示真诚的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近期工作繁忙,撰书时间仓促,书中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朱宝荣

2001年8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