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26384800000034

第34章 性格与个性优化(1)

“性格”概述

一、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它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首先,性格反映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之中。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相对稳定和内化了的心理反应倾向,它是在社会环境中,随着意识的成熟、情感的丰富、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人对事物的态度一旦在生活经验中得以巩固,便成为人在一定场合中习惯了的行为方式。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便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见到一小孩溺水,有人勇敢、无畏、奋力抢救;有人却胆怯、退缩、犹豫不决,这就是人们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其中反映了人们的不同性格。

其次,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所谓独特,是指某种性格特征为某人所独有,而不为他人所具有。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即使两人的性格同为勇敢、鲁莽,但两者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所谓稳定,是指那些一时性的、偶然的、情景性的表现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只有当一个人的态度以及符合这些态度的行为方式是比较稳固的、经常的、能从本质方面表明一个人个性的,才具有性格的意义。正因为性格是稳定的,并体现在习惯的行为方式中,因此一个人的性格总要通过他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即使能作一时伪装,但总会在各种场合中有所流露。从这意义讲,只要了解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就能对他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倾向作出预测。此外,性格的稳定性也表现为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胆小鬼不会同时又是勇敢的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不会同时又是一个原则性强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有互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当然,性格的稳定性只具相对意义,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事物的影响下,性格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正是人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能得以改变的内在根据。

第三,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之所以在个性中占有核心地位,是因为性格与世界观和人生观密切相连。甚至可以说性格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它决定人对现实事物的基本态度及其行为反应,因而性格决定人的社会价值,性格的好坏具有社会意义。忠诚、坚定等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而虚伪、奸诈等性格对社会有消极影响。此外,性格还能规定气质、能力的发展方向。气质、能力如何表现及表现程度也以性格为转移。所以,人的个性差别主要不是表现在气质、能力方面,而表现在性格方面。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就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情绪与动作的反应快慢)、强度(如情绪强弱、意志的紧张度)、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倾向于外部事物、或倾向于自身的情绪、思想)等等。平时,我们说的“脾气”、“秉性”就是指气质。气质主要决定于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根据神经类型不同,可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人都能归入其中某一气质类型,除了少数人属于典型的气质类型外,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气质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一部分特点。但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才能,在自己的特定的工作范围内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气质没有好坏之区分。

性格不同于气质。它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性格产生的生理机制与气质不同。性格的产生并不单纯取决于神经活动类型,在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大脑皮层上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杂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更具主导作用。因为性格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人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受自身神经系统的特质(如稳定性、灵活性等)的影响,但主要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逐渐定型的。所以,巴甫洛夫把性格称为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与后天获得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金”;第二,性格具有社会性质,有好坏区分。性格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与世界观,并与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相联系,因而其态度与行为倾向涉及的具体内容反映不同的社会价值,表现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结果必然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诚然,性格与气质有内在联系。首先,性格与气质都以个体的神经活动类型为生理基础,因而两者都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独特性与稳定性。其次,性格与气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到气质的影响,气质使个体性格带上某种特色。例如,同是勤劳的人,由于气质不同,一个可能表现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另一个可能表现为踏实肯干、操作精细,气质的动力特点给两者的性格特征添上了独特的色彩。此外,特殊类型的气质也使个体容易形成某种特定的性格特征。一般认为,粘液质的人由于神经类型具有跟兴奋过程相均衡的强的抑制,行为不易冲动和勃发,因而容易形成忍耐、自制的性格特征;而胆汁质的人由于神经类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制过程,行为易于激动、反应迅速、敏捷,因而难以形成较强的自制力,但却容易形成临危果断的性格特征。相反,性格对业已形成的气质也有影响作用。表现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气质类型,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一个具有胆汁质的人,通常性急,易于爆发狂热而不能自制,但他如长期生活在一个恪守规则且有良好秩序的集体中,由于人际间的和谐与平静,迫使他控制自己情绪。久而久之,他就能改变原有气质的某些弱点,逐渐养成善于自控的个性特征。

三、性格的结构

性格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方式,而人所面对的事物千差万别,致使性格具有十分复杂的内部结构。一般认为,构成性格的心理特征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部分,即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与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表明对人对事对物的现实态度。根据对象不同,人的态度可分解为三个侧面:其一,是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对社会和集体有责任性、诚实、坦率、有同情心、善交际、有礼貌等,或对社会和集体漠不关心、虚伪、狡诈、冷酷、孤僻、粗野等;其二,是对劳动、劳动产品的态度。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勤奋、负责、创新、节俭、慷慨等,或懒惰、浮华、保守、浪费、吝啬等;其三,是对自己的态度。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谦虚、自尊、自信、严于律己等,或骄傲、自卑、放任自由等。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明对自身行为的调节、控制水平。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其一,是意志的自觉性。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主动性、目的性、独立性等,或被动性、盲目性、依从性等;其二,是意志的自制性。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自控、冷静、沉着等,或冲动、狂热、怯懦等;其三,是意志的果断性。属于这方面性格特征主要有坚决、敏捷等,或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其四,是意志的坚毅性。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等,或摇摆、脆弱、妥协等。

性格的情绪特征表明人的情绪活动特点。根据情绪的表现形式,性格的情绪特征反映在四个方面:其一,情绪的强度特征,是指个人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程度;其二,情绪的稳定特征,是指个人情绪起伏波动的程度;其三,情绪的持久性特征,是指个人受情绪影响的时间跨度;其四,情绪的主导心境特征,是指不同的主导心境对个人的影响程度。

性格的理智特征表明个人认识活动的特点与风格。在感知中,有人主动而有人被动、有人注意事物局部而有人关注事物整体。在记忆活动中,有人长于形象记忆,而有人善于逻辑记忆。在想象时,有人好幻想,而有人重现实,有人想象广阔,而有人想象狭窄。在思维时,有人深刻而有人肤浅,有人善于独立思考,而有人往往盲从依赖。这些都是与认识活动相联系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性格的结构非常复杂,它由多方面特征所组合。而且,组成性格的各种特征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性格特征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性格结构的动力性质”,它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性格各特征之间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因而一个人具有某种性格特征的同时,会具有其他一些性格特征。例如,勤奋的人往往比较朴素,而懒惰的人往往爱占小便宜。性格特征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结构;第二,性格的多侧面、多向度特征,往往使人在不同场合显露性格的不同侧面。同一个人有时表现为顽强、严厉,有时表现为温顺、慈爱。这种因情景不同而展现不同的性格特征,并不是性格结构的肢解与分裂,而是性格的丰富与统一。这说明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必须从多方面去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对人的性格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性格的可塑性。性格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其易变性更大,失足青少年的转变就是明证。性格的可塑性是改造与塑造性格的理论依据。

四、性格的类型

依据人所具有的性格特征的相似与差异,可以把人的性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在性格分类问题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依据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何者占优势,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将人的性格划分为三种,即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理智特征明显,通常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并理性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情绪型的人情绪特征明显,他们容易受情绪所支配,处事接物容易情绪化。意志型的人意志特征明显。他们往往能根据预定目的对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能刻苦努力,锐意进取。

依据文化生活形式,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将人的性格大致划分为六种类型,即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理论型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探求未知领域与未知现象为己任,善于冷静、客观地审视事物,并力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他们淡泊名利,重事业而轻生活,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经济型的人则相反,他们注意功利、追求利润,具有很强的经济意识,经常以经济价值标尺来评判事物、处事接物,以获取最大收益为生活目标。审美型的人多半为文艺创作家,他们往往从美的角度来评判事物的价值,他们看重美、珍惜美、创造美,以追求美为己任。社会型的人善交际、易合作,尊重友谊,乐于助人,有志于增进他人或社会的福利,热衷于从事珍爱他人的慈善事业及其教育、卫生工作。权力型的人有强烈的权力意识,看重权力,想方设法去争取权力,并有利用权力去支配他人的欲望。宗教型的人信仰宗教,有感于圣人(神、佛)相救之恩。生活中,他们以善良为本,以关爱为怀,富有同情之心。

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人的性格粗略地分为两种,即内倾型和外倾型。内倾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主观世界,表现为沉静、反应缓慢、适应环境的变化较为困难。外倾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客观世界,表现为开朗、活跃、善交际,能顺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依据个体独立性程度,还可以把人的性格粗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两种。顺从型的人能照章办事,按他人旨意勤奋工作,但独立性差,有盲目接受他人的暗示或影响的倾向,容易受人摆布,不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独立型的人不易接受暗示,凡事有主见,善于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能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

值得指出的是,性格的分类仅有相对意义,既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对号入坐似地归入某种典型的性格类型,也不可能刻板地划定各种类型所属的性格特征。理由很简单,事物千差万别,作为处事态度及其相应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必然多种多样,其内容极为丰富。因而除极少数人具有某类典型的性格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属混合型,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兼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特征,所以性格分类是粗略的,相对的。

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性格差别,主要由四个因素造就的,即遗传特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其中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起的作用最为关键。

一、遗传特质

如前所述,气质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即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性格与气质有一定联系,因此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质同样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如一个人接受能力、动作反应的速度与灵活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性格。属于高级神经活动活泼型的人,往往比较热情、开朗,善于交往。属于高级神经活动不可遏止型的人,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敢于冒险,更容易成为一个勇士。当然,遗传特质可能影响性格,但并不决定性格,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之间的遗传特质相近,而性格差异却可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