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好性格
26385500000016

第16章 坚强型性格——百折不挠的韧劲(3)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面对现实,勇敢地承担责任,自我反省,反败为胜。有道是“棋输还有棋盘在”。勇敢地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就是反败为胜的起点。很多成功者就是在反复的失败与挫折的教训下,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只要我们能冷静地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零开始的勇气,排除杂念,轻装上阵,重上战场进行拼搏,完全有可能反败为胜。

在几百年前,一位名叫罗伯特?布鲁斯的国王统治着苏格兰,而当时爱德华一世是英格兰的国王,他还想成为苏格兰的国王,但苏格兰人却认为英格兰人是外国人,他们不想接受一位外国国王的统治。因此,爱德华便派遣军队去进攻苏格兰,有许多仗都是英格兰获胜。罗伯特和他的士兵们虽然英勇作战,但最后还是被英格兰人打败了。英格兰人要抓罗伯特,他不得不逃离苏格兰,痛苦地躲在海岛上的一个山洞里。他完全丧失了打败敌人的信心。“再次尝试还有什么用呢?”他自言自语地说。

正在这时,他看到一只正在试图织网的蜘蛛。蜘蛛把丝的一头固定在洞顶,然后滑到丝的另一头,在空中荡起来,它试图用丝使自己挂到洞顶上,但丝断了,蜘蛛掉到地上。它随即又爬到了洞顶作再次尝试,丝又断了。蜘蛛就这样试了一次又一次,毫不气馁,最后终于成功了。

罗伯特想:“一只蜘蛛都能够坚持下去,直到胜利,我也能这么干。”他重新召集士兵,继续向英格兰人反击,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好比要完成一项牵涉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随时都有变化出现。因此,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计划百分之百地顺利实施,我们的目标能百分之百地达到。但是,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我们如果因此就放弃,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而如果继续坚持不懈,便有可能反败为胜。

1914年,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元。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大火烧得最凶的时候,爱迪生的儿子在浓烟和灰烬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终于找到了爱迪生,他正平静地看着火中的实验室,脸在摇曳的火光中闪着光。爱迪生看见儿子就大声嚷道:“查理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错误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67岁的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

留声机。

要是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要花极少的努力就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那我们将什么也学不到,而生活也将变得索然无味。

有些时候我们在做事情时,会遭遇巨大的困难或不幸,但这些困难和不幸却鼓舞着我们去夺取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因为困难和不幸激发了我们的斗志,使我们不但没有被打败,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从而取得新的成功。

1956年,石油大王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当时为控制油气资源而进行的竞争十分激烈,美国的产油区被大的石油公司瓜分殆尽,哈默一时无从插手。1960年他花费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却毫无所获。

这时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提出,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他建议哈默公司把它买下来。于是哈默重新筹集资金在被别人废弃的地方开始钻探,当钻到262米深时,发现了价值2亿美元的加州第二大天然气田。

在顺利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固然是一大幸事,但能有这种幸运的人却不是很多。大多数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经历许多的失败。平庸者面对挫折而气馁,面对失败而灰心,结果坐以待毙,成为失败的俘虏;杰出者则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获取智慧,最终反败为胜。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来改正自己的行为,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所进步。那些在失败面前只知道强调客观原因、抱怨他人的人,一生只能是一再地处在失败和不幸的旋涡当中。所以,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把失败的经验教训当成自己一生的财富,并在前进的道路中铸就坚强的好性格。

能够反败为胜,是一个人能成就大事业最直接、最鲜明的标志,也是成功者的最高境界。缺乏反败为胜的勇气,没有反败为胜的能力。

这种人是很难成大事的,即使偶尔侥幸获得成功,也是难以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者,大部分都是能够反败为胜的强者。

成功属于锲而不舍的人

水滴穿石,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成功。那些屡败屡战但从不放弃的人,最后往往会成为成功者。懂得失败才会明白成功的意义,人是在失败中不断成长的,只有在失败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才能等来成功。

日本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时代曾担任富国人寿熊本分公司的推销员。他每天到处奔波拜访,可是连一张合约都没签成,因为保险在当时是很不受欢迎的一种行业。

连续68天他都没有领到薪水,只有少数的车马费,就算他想节约一点儿过日子,也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到了最后,已经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妻子商量准备连夜赶回东京,不再继续拉保险了。此时他的妻子却含泪对他说:“一个星期,只要再努力一个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话……”

第二天,他又重新打起精神到某位校长家拜访,这次终于成功了。

后来他描述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按铃之际所以鼓不起勇气的原因是,已经来过七八次了,对方觉得很不耐烦,这次再打扰人家一定罕有好脸色让我看。哪知道对方这个时候已准备投保了,只差契约而已。假如在那一刻我过门不入,我的那张契约也就签不到了。”

在签了那张契约之后,又有不少契约接踵而来,而且投保的人也和以前完全不同,都主动表示愿意投保。许多人的自愿投保给市村清池带来了无人可比的勇气和力量,在一月内他就一跃成为富国人寿推销员中的佼佼者。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人对失败的结论下得太早,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半途而废,这样前面的努力也都白费了,只有那些经得起风雨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不到最后关头就绝不要放弃。

美国著名的电台广播员莎莉?拉斐尔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遭受过18次辞退,可是每次她都放眼高处,确定更远大的目标。

最初由于美国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佣莎莉。她好不容易在纽约一家电台谋到一份差事,不久又被辞退了,辞退她的理由是说她跟不上时代。

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曾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地去尝试了。由于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便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意义。另外,她还邀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

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奖。

在美国、加拿大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这个节目。她说:“我遭人辞退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甘愿放弃,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假如你曾经跌倒过一百次,那么,若你有一颗奔腾不息的雄心驱使你勇敢地用一百零一次的勇气站起来,那么你就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有位海军上尉叫史密斯,他发现他的队长用来打靶的新方法很好。他想,如果用这种方法训练炮手,一定能收到极好的效果,节省不少炮弹。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上司,但他的上司对这个建议毫无兴趣。没办法,他又大着胆子写信给更高的长官,可是他的提议仍被驳回。他还是没有退却,他深信自己的提案是一个好的提案,对军队是有好处的,他继续向上申请,直到海军部长,可还是到处碰壁,没有人相信他的建议。

最后,他索性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了。这样做是冒着风险的,因为依当时的军法,一切下级军官的公文,均须申交直属上级,然后由上级再依次转交上去。而史密斯为了自己的那个到处碰壁的建议,竟一炮轰到总统手里,犯下了严重的藐视上级罪。

史密斯冒死进谏,终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复,罗斯福总统郑重地同意考虑这个建议。他立即把上尉召来,给了他一次机会,当场试验他的建议是否正确。

他们在某处圈定了一个目标,先令军舰上的炮手用老式开炮法打靶,结果白白浪费了5个钟头的时间和大批炮弹,却一次也没有击中,而采用新方法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罗斯福总统因此对他大加赞赏。

史密斯对于他的建议有着充分的自信,碰壁而不退却,非一般人可比。他确信自己的方法正确后,能够坚持不懈地坚持自己的主张,遇挫折而不灰心,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圆满的结果。

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大胆进取、不怕艰险,既然下决心那么做,就要锲而不舍地做到底,想达到目标,没有一颗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能干古流传直到现在,定有它精妙之至的地方。没有毅力,就不会取得成功。凡是称得上伟大的事业,都是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拼搏之后才得以成功的。

人生之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我们都应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追求。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有恒心,就应该锲而不舍,懂得了坚持的道理,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