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好性格
26385500000018

第18章 严谨型性格——细致入微的作风(2)

注重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是一种眼光,同样也是一种智慧。只有保持这种处事习惯去工作,才能注意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做到为使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缜密思考,最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注重细节,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心去发现细节。

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所以也最能映射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状态。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美惠子在东京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专门负责为公司的重要客户购买车票。她常给美国一个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东京一大阪”的往返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口。

这位经理询问美惠子其中的缘故。美惠子微笑着答道:‘车开往大阪时,富士山在你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你的左边。不同的车票刚好能让你来回都能欣赏到富土山的美景。”这位经理听后非常感动,深深折服于这家公司职员注重细节的精神。他很快就提高了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美惠子也因此而得到了公司的嘉奖。

美惠子的成功就在于对细节的注重,这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大笔的生意,也为她自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但是,如果忽视了细节,将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造成重大的损失。

国内有家工厂,为了能从美国引进一条生产无菌输液软管的先进流水线,曾做了长期的艰苦努力,并终于说服了对方。可是,就在签字的那一天,在步入签字现场那一刹那,中方厂长突然咳嗽了一声,一口痰涌了上来,他看看四周,一时没能找到可供吐痰的痰盂,便随口将痰吐在了墙角,并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精细的美国人见此情景不由得皱了皱眉。

显然,这个随地吐痰的小小细节引起了他深深的忧虑,输液软管是专供病人输液用的,必须绝对无菌才能符合标准,可西装革履的中方厂长居然会随地吐痰,想必该厂工人素质不会太高,如此生产出的输液软管,怎么可能绝对无菌。于是美国人当即改弦更张,断然拒绝在合同上签字——中方将近一年的努力也便在转眼间前功尽弃。

这个细节上的失误给这个厂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可见,对细节的疏忽,往往会在不经意时埋下隐患,造成严重的后果。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弱的细节,在细节上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忽略细节的人生是失败的,明白人都会在细节处下工夫。

一件简单的小事,却能明显反映出不同人的做事态度,还可以预测出他们今后发展的前途。公司老板要出差,便安排两位员工去买车票。

一位员工将车票买来后杂乱无章地一把全交上去了,这使得车票易丢失也不利于查清时刻;而另一位员工却将车票装进一些大信封,并且在每个信封上都写明了列车的车次、号位以及启程、到达时刻。后一位员工是个细心的人,虽然只是注意了几个细节处,仅在信封上多写了几个字,却使人省事不少。

按上级要求去买车票,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工作,但是一个明白人,一定会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去完善任务,这也就是用心,注意细节的问题。

成功者都非常地重视做事的细节,善于从事物的细微之处做起。他们认为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成功者都乐意自觉地注重细节,从平凡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怕重复每一件事情,不怕枯燥无味的反复操作。在平凡中寻求乐趣,在无味地反复操作中寻求提高,最终成为行家里手,事业有成的人。在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和事,他们正是对注重细节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才练就了过人的技术和本领,受到大家的欢迎和信赖。

为了准备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前苏联宇航局从1960年3月开始招募宇航员,这期间训练的宇航员至少有20名,最终选中了加加林。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就是在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在尚未竣工的陈列厂内,受训的宇航员们第一次看到“东方号”宇宙飞船。

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这一举动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发现这名27岁的青年人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科罗廖夫认为,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最令他放心。

加加林脱鞋进舱这个细小的动作,为他赢得了“一步登天”的机遇。这也反映了加加林洁身自爱、尊重他人的品格。

“细微之处才能见到你的处事风格”、“一个行动抵一万句口号”,细节,微小而细微,在激烈的竞争中它从来不会叱咤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但细节的竞争,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要想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就必须注重细节,积极培养注重细节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因为小的失误而影响大局的成败。

哼古人说:“莫因善小而不为。”“不择小流无以成大海,不拒拯土无以成高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注重细节,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出色,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为人处事讲究个小心谨慎

世上的事情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有一分严谨就有一分收获,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丢失。十分严谨就完全成功,完全疏忽就会彻底失败。为人处事只在讲究一个小心谨慎。

许多人在办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了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就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

战国时,秦国国富民强,气势最盛。秦武王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便以骄色示人。一谋士见势不妙,便进言提醒武王道:“诗日,‘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把持到最后关头的困难。今天的霸业是否能成,还得看各方诸侯是否出力。然而大王现在就沾沾自喜,以骄色见人,而忽视图霸的准备,若让他国知道了,受诸侯攻击的恐怕非楚而秦了。”秦武王虽精于政治,其霸业也只维系了短短的4年。可见他没有听进谋士的忠言。

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无论做什么事,谨慎都是必要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谨慎会毁灭自己。三国时魏国大将张邰,智勇双全,但在追击蜀军的过程中,急功近利,孤军冒进,被伏兵用箭射成了刺猬。犯同样错误的还有刘璋手下大将王双、蜀国大将黄忠等等,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为自己的不谨慎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不谨慎也会害煞他人。“阿波罗号”飞船的坠毁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坠毁的原因竟是科技人员因粗心大意算错了一个数字。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前苏联等航天技术先进的国家,本来可以避免的灾难就因为科技人员不谨慎的行为而发生了,成为了遇难人员亲友的噩梦。

不谨慎甚至会弄垮整个国家。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国王要出征,为了赶时间,在马蹄铁上少钉了一个钉子,结果在战斗中,马蹄铁脱落,导致了整个王国的覆灭。三国时蜀国统率姜维,不顾蜀国国力的日益衰微,不顾一切地出兵北伐,尽管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却使蜀国更早地被魏国灭掉。

谨慎不仅要表现在办事方面,在做人方面,也要讲究小心谨慎,做一个言行谨慎的人,就会备受他人的青睐,对自己也是一种保全。

1995年,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了一个御用裁缝,他的名字叫拉涅罗?曼奇内利。当人们知道教皇身上那做工考究的长袍都是出自他的手时,对他充满了敬意。

其实,拉涅罗?曼奇内利不光手艺高超,为人也谦恭严谨,颇受教皇和红衣主教们的青睐。与新被任命的红衣主教们相比,他与教皇更熟。他常被召到教皇的私人寓所为其量体裁衣,而耶稣圣像所穿的黑袍也是出自他的巧手。

不过,曼奇内利却并没有因为认识众多的宗教名人而洋洋自得,他的言行相当谨慎,从不透露任何有关教皇和红衣主教的事情,正是慎言使他赢得了教皇和主教们的信赖。

曼奇内利唯一向外公开的就是自己多年来在裁剪上的心得,他认为自己能够发现客人体形上的不足,并想办法为他们弥补。比如,为一个略微驼背的人设计长袍,衣服的后襟就要稍长,前襟稍短,这样可令穿衣人看起来更挺拔。有人就此判断那个穿衣人是教皇本人,但曼奇内利拒绝证实。

明白人懂得说话和做事的分寸,该说话的时候,善于自我推销;该保密时,也能做到守口如瓶。所以,他们能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进退自如,深受他人喜欢。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佣人推荐给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滇,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就把他当做心腹使用。

王士俊任期结束准备回到京城去,这个佣人忽然要求告辞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好多天一想到这件事两腿就直发抖。幸亏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要是对他不好,命就没了。

有一段话说得很精辟:“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还是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要想办事顺利,就要小心谨慎,顺风满帆不掉以轻心,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把持最后关头。

对人不可轻易全抛一片心

在待人处世中,遇到摸不清底细的人,要切记做到“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否则,吃亏受伤害的将是自己。

张经理出差的时候,在火车上遇见一位“台商”,俩人一见如故,互换了名片。这位台商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一种贵族气质,这使张经理对其身份毫不怀疑。恰巧俩人的目的地相同,台商又对张经理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似有合作意向,便与他同住一个宾馆,吃饭、出行几乎都在一起。这一天,张经理与一位客户谈成了一笔生意,取出大量现金放在包里。午饭后张经理与台商在自己屋里聊天,不久去卫生间,回来时吓出一身冷汗,台商和那个装满钱的包都不见了。张经理赶紧报警,几天后案子破了,罪犯被抓后才知道,原来他并不是什么台商,而是一个职业骗子。这让张经理对自己轻易相信他人,交出个人底细的做法痛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