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好性格
26385500000002

第2章 中庸型性格——不偏不倚的哲学(1)

中庸型性格的绝妙之处一般人难以企及,但这种性格却是人人都可以塑造的。具备这种性格的人该仁慈时总是慈眉善目;身陷逆境时,却表现得韧劲十足;平时波澜不惊,该出手时却是毫不犹豫。

他们能把宽容、博大、仁爱、方圆全都交融在一起。因此,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

无论得失,都要坦然

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有许多的东西,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有些事情,就好比感情,是强求不来的,比如说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感情。徐志摩十分喜欢当时的才女林徽因,但最终林徽因嫁给了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为此,徐志摩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世上之事,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得与失是一对孪生兄弟。

也许有的人得到的多一些,因此就多了一些自信和满足;有的人得到的少一些,因此就少了一份自信与满足。面对得失,如果我们能多一份坦然,能够从大处着眼,为长远着想,那么个人得失相对于纷繁复杂的世界又算得了什么?是的,失去会让我们痛苦,但痛苦终究会成为过去,失而复得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没有失去只有获得,带给我们的快乐是短暂的;有失又有得,先失而后得,带给我们的快乐才是长久且珍贵的。

人生或得或失,事业或成或败,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能多一份坦然,只要我们能脚踏实地,只要我们无愧于自己和他人,我们就应该快乐而自信地生活。

古代官场黑暗,仕途艰险。尽管苏东坡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可由于官场的相互倾轧,他还是遭到贬黜。被贬之后,他一不怨天,二不尤人,始终保持旷达乐观的精神,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

他在遭贬的日子里,坚持勤耕苦读,四处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后来,得到朝廷重新启用的时候,他一如从前,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为民众谋利,可谓宠辱不惊。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也常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这两种心态会直接导致浮躁。人生不会总是得到,也不会总是失去,有得有失是一种规律,我们应该坦然面对。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了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却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把它扔下去却可能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他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这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屈萱大学毕业,刚进入某地最大的广告公司时,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既不够用也不管用,致使办事成功率很低、出错率很高。再加上有时同事的失误也算到她的头上,她为此常常受到责罚。

当时,屈萱并不想计较太多,也不想为自己争辩,只想用努力,用工作成果来证明一切。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慢慢地,屈萱遭老板训斥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再后来,老板对屈萱的态度越来越和善了。有几次屈萱因故迟到,老板居然不问也不恼,一副“只要把工作做好,有点小毛病不算什么”的宽容态度,对屈萱越来越器重。老板对屈萱态度的明显转变并不难理解,因为屈萱现在已经是公司的骨干。她在举办展览、策划、文案、平面设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还在专业领域获了很多奖,成了公司的台柱子和金字招牌。

当然屈萱有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她自己也获得了很多。屈萱之所以能有今天,与当初她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沉住气埋头苦干是分不开的。

面对失去,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承认失去,不能总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中。得到和失去是相对的。有时为了得到必须先失去一些东西。民间有句古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也正是如此,与其为了失去而懊恼,不如全力争取新的东西;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有时候失去不一定就意味着损失,也可能是大步跃进的前奏曲。

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会给人以斤斤计较的印象,这种人容易使自己处于孤家寡人的境地,结果因小失大,不仅在人际关系上陷入僵局,生活和事业也会因此而受困。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不计较得失,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修炼好自己的性情,才能真正有所得。

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业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处世箴言,有很多风云人物、英雄豪杰都因能屈能伸而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立大志,需以“屈”处世;成大业,需靠“伸”显才。

诸葛亮躬耕南阳,姜子牙渭河垂钓,可谓屈;而孔明一席“指点江山三分天下”之豪言,姜太公一竿“无钩钓鱼,愿者上钩”之猖态,可谓伸。

屈是遇锋芒时的“避让”,是居安思危的退让,处事让一分为大,忍辱退一步海阔天空。伸是相机而动的“趋进”,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气概。

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史蒂文?布朗18岁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每天必须联系一处待售的房地产并将其登记在册。有一天,经理知道布朗当月仅联系到两处房地产时说:“我真不理解,我想,我要是雇个傻子,在他背上挂一块牌子,那个傻子至少也能将两处房地产的售价带回来登记。”

面对这样的指责,布朗气愤难平,但他仍强压住怒火,静静地离开了办公室。他奔波了一天,在下班之前赶到经理办公室,将两处房地产待售登记表掷到经理办公桌上。这次经理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最好明天再联系两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史蒂文?布朗逐渐成熟起来。他这才明白,经理用的是“激将法”,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来说,激将法很有效。尽管布朗当时恨不得杀了这个可恶的上司,但他还是压住了暴躁,仍然十分敬重经理。

史蒂文?布朗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在工作上要能屈能伸。作业务员时,在为别人工作,所以虽然“恨不得杀了这个可恶的上司”,但仍然“压住了暴躁”,这是“屈”;这使得他逐步成熟并成为美国企业管理专家,这就是他的“伸”。

屈,无疑是一种保全自身的智慧;伸,当然也是一种光大自己的智慧。屈于当屈之时,伸于当伸之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应该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只有把握其中的分寸,才能不失软弱又不失狂傲。

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若去运用“屈、退”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该退时不退,则必然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那样,就没有什么资格再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

纵观历史,有很多像勾践一样的人物,为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了屈伸之术,从而保存自己,待时机一到,便东山再起。所以,历史同时也说明,善于使用屈伸之术,该屈则屈,该伸则伸,较好地掌握其分寸,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他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只好背上祖传宝剑,沿街讨饭。

有个财大气粗的恶少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叉开,摆好姿势。

众人一哄围上,想看韩信的笑话。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恶少,竟然弯腰趴在地上,从恶少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了反抗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终取得一番功业。假如当初不忍祷下之辱,恐怕一顿拳脚,韩信不死也得丢半条命,就不会有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的大将。

韩信的屈是为了更好的伸,是在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小屈求大全。一旦时机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虽然说屈也是做人的大智慧,但是过度的“屈让”只会让自己受气,也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在某大学的一个班集体里面,有一位同学比较胆小怕事,遇到什么事他都过分地忍让,虽然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他们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就应该“牺牲”他的利益的思想。由于他的过分软弱和极度地忍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原来一场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没有他的票,他脸色铁青,发言时激动的声音令在场的人都震撼了。爆发过后,他拿走了属于他的票,摔门而去。同学们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不再像从前那样了,再也没有谁敢未经他的同意而随便拿他的东西了。

所以说,只有把握好“屈伸”的分寸,不过分忍让,也不过于张扬,一切都应当“适中”、“与时屈伸”,才可以避免受人欺辱或遭人嫉恨。

叮自古以来,凡以弱胜强者,多是以智慧取胜。在什么情况下屈,在什么情况下伸,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原则性问题。该“屈”的时候“伸”,或者该“伸”的时候“屈”,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只有分清时机和形势,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强者。

得意不可忘形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取得一点成就便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危险的时候,许多人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随时准备拉他下水。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了解月盈月亏的道理,否则,所得到的东西也只是昙花一现。

“初唐四杰”中王勃可谓是有才能之人,年少时就因写了《滕王阁序》有很大的名气,所以唐高宗的几个儿子都争相礼聘,要网罗他进入自己的王府。后来,经唐高宗授意,他来到沛王李贤的府中做修撰,也就是充当谋士和指导李贤读书的角色。李贤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也十分信任他,交给他的事情他都能很妥善地完成。当时宫中盛行斗鸡,沛王也加入其中,每次都能大获全胜,唯独打不过英王李显的一只“骁勇善战”的公鸡,沛王很尴尬。这时王勃就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当场吟诵,大家都听得很开心,夸奖王勃,王勃也得意洋洋。谁想这件事被高宗知道了,大发雷霆,说这样庄重的文体竟用来写这样的文章,如此放肆。文章说是“檄鸡”,实际上是挑拨是非,真是可恶。

于是高宗下令,免除王勃的官职,并逐出王府。

后来,王勃在文章中说自己“命运多舛”,实际是他恃才傲物的关系。有才华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理应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但是王勃没有把握好分寸,炫耀自己的才华而得到贬黜,实在是可惜。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是衰败的开始。所以,同样的道理,得意时不要忘形。

在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在某方面稍稍突出,就忍不住夸示自己,认为自己的学识高人一等。每遇到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会令一旁的亲朋好友无所应对。

一位销售主管很有才华,他总是能摸透客户的心理,每个月都取得不错的业绩,他对此很是得意。有一个月,他主管的部门业绩突出,其他业务员的销售量也不错,整个部门销售总额超出了同级部门的两倍还多。老板很是为有这样一位得力助手而高兴,于是决定在公司开个例会,把他推为大家的榜样,以此激励其他员工,还在最后特意安排了这位主管作当众演讲。

这位主管非常得意,对于这次演讲,他准备得很充分,从自己调配、人员的技巧、处理大订单的果断到如何辛苦加班,他说得头头是道。虽说他说的这些确实属实,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但他唯一犯的错误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提及一句感激上司和同事、属下的话。这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随后的一个月,这位主管的调配工作似乎失灵了,订单也不再顺畅。最后,他不仅没能再拿到奖金,甚至还因为没能完成销售任务而被扣掉了当月奖金。更奇怪的是,他的下属越来越懒散,就连老板也对他冷淡了许多。

总结一下这个主管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得意之事少谈,才会受人欢迎。完全不谈自己得意之事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少谈,或者先感谢别人,再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样双方心理才不会失去平衡。

为人处世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事业有成时,也要表现出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而不是得意忘形。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能给人以好感,自己就也会少许多不必要的敌人,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人生得意时,最容易忘形,终致滋生败相,乐极生悲。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光是高兴,应该想想怎样才能维持好运,永葆成功。

用迂回代替硬碰硬

有些事情,与其硬碰硬搞砸了,还不如灵活一些,不从正面入手,试着采用迂回的策略,从侧面打开缺口,完成任务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