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好性格
26385500000027

第27章 宽容型性格——不计得失的襟怀(2)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心平气和地指出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

如果拿破仑不原谅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最终将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一个人的心境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指责别人的错误也许非常重要;然而,适时原谅别人的错误,才是更高一层的做人准则和宽容性格的有力体现。

有一天,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威尔逊得知之后,先是指示属下放走小孩,后来马上又叫住了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

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可能要处罚小孩子,开始有些骚动起来。这时,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虽然他的行为不对,但是身为一国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大臣注意栽培他,他将来也许能成为棒球选手,为国效力。”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接下来的演说更有亲和力了,大家也因此更加喜欢他。

威尔逊宽大的胸怀以及睿智的语言,轻易就化解了尴尬的场景,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可见,原谅他人永远比指责与嫉恨更有价值。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每个人也都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想想自己对不起他人的时候是多么希望对方能够原谅自己并且永远抹去这段不愉快的回忆。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当他人对不起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宽厚的心去谅解他人。

做人同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人对事太钻牛角尖,就会看不惯身边的一切,心中容不下任何人,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非常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大文豪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便获得了很大成功。

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

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并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衅。谁知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一场演出吗?”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面对那个人的无理取闹,萧伯纳并没有指责他,反而是以宽容的心原谅了他,使得自己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

“理解是原谅之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可有可无,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要经常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勉,遇到难解的矛盾要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要练就一颗容人之心,这样在我们的周围支持我们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很多事情,本来也都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每个人的身上也总有几处污点。心胸狭窄的人猛盯着那些地方看,心中充满了憎恶;有容乃大的人却假装看不到那些脏污的地方,设法往好处想,只要瑕不掩瑜,心中自然充满了喜乐。

有理也要让三分

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因为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

人们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他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为了以示惩戒,他只是让差役用蒲草鞭责,使之不再重犯,此举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在集体做事的时候捧出肉汤,故作不小心把肉汤洒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毒打一顿,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之宽容确实超乎一般人。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冲突都是由于一方或双方纠缠不清或得理不让人,一定要小事大闹,争个胜负,结果矛盾越闹越大,事情越搞越僵。这时应该学学“难得糊涂”的心态,在这些小事上,没有必要那么清楚明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妨糊涂一下,得理也要让三分,用宽容之心待人。所以说,“得理让人”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处世方式。

在一家餐馆里,一位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高声喊:“小姐!你过来!你过来!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一边赔着不是,一边微笑着说,“我立即给你换一下。”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子和杯子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你,如果放柠檬就不要放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那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走了出去。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他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颜色?”

“正是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每个人都点头笑了,对这家餐馆也增加了许多好感。往后的日子,他们每次见到这位服务小姐,都想到她“理直气和”的理论,也用他们的眼睛,见证这小姐的话有多么正确,他们常看到,那位曾经粗鲁的客人,和颜悦色、轻声细气地与服务小姐寒暄。

有理也让三分,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能够让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对于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摩擦,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在纠纷产生的时候是不是采取谦让的态度,是不是有理让三分,是检验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的一个标志。有理让三分,可以使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但如果自以为有理,对对方步步紧逼,厉声训斥,反而会导致纠纷的进一步激化。

现在,不少人在碰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都愿意采取有理让三分的态度,显出自己的宽容和大度。

在一辆公交车上,老张抓着扶手站着。车到了一个车站,车门一开,冲上来一个小伙子,可能是因为车不太挤,他想找一个座位。他从车头冲到车尾,在他经过老张时,他的背包在老张身上猛地一撞,老张觉得有点痛,小伙子也没有道歉,就站在老张的旁边。照某些修养差的人的脾气,早就骂人了,但是老张却是和颜悦色地对小伙子说:“小伙子,做事情不要太急,不要横冲直撞,弄得不好要闯祸的。你说对不对?”那小伙子转过脸来说:“大伯,对不起,我太莽撞了,我碰痛你了吗?”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变成了相互关心。

讲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接受。所以大家都讲理是一种前提,但有理也应该学会让人,在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上,批评应该委婉,应该能让人容易接受,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世界很大也很小,我们要知道地球是圆的,山不转水转,后会有期的事情常有发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哪知他日你们二人又会狭路相逢。若那时他处于优势,而你处于劣势,你就可能吃亏。有理也让三分,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路,实在是明智之举。

为自己的对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