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台湾通史
26426800000082

第82章 清代台湾炮台表

鹿耳门炮台:在安平镇之西,俯临大海。归清之后,建筑炮台。其后海水泛滥,台遂沉没。

安平小炮台:在安平镇南隅,旧时所建。及筑大炮台,遂废。

安平大炮台:在安平镇南隅,距台南府治六里。同治十三年,沈葆桢奏建,光绪元年十一月竣工。中凿大池,堑外有濠,海水入焉。置大炮五、小炮四,以水师副将率炮兵三百名守之,颜曰「亿载金城」。

打鼓炮台:在凤治之西山,临大海。其后增建旗后炮台,以为犄角。

旗后炮台:在凤治之西,与打鼓山对峙,为互市之口,中辟港道,轮船可入。光绪元年,聘英国工师筑之,结构宏壮,中置巨炮,以兵守焉。

东港炮台:在凤治西南,两岸相距三里许,水深丈余,闽粤商船时来贸易。同治十三年,沈葆桢奏建,置炮十尊,驻兵五百,已而撤去。法军之役,再驻二百,以防南犯。

青峰辟炮台:在嘉义西南,距治六十里,为蚊港之口,荷人所筑,久圮,炮亦为海水浸烂。嘉庆十年蔡牵之役,金门镇总兵王得录就附近再筑炮台三座、炮墩三、望楼一,以安平水师协营守备一员、千总把总各一员、兵一百八十名守之。今圮。

鹿港炮台:距彰治二十里,西临大海,乾隆五十四年所筑。今圮。

水里港炮台:距彰治西北二十里。昔为贸易之口,港道久淤,炮台亦圮。

三林港炮台:距彰治西南四十里。港道久淤,移汛番挖,炮台亦圮。

海丰港炮台:距彰治西南七十里。港道久淤,租汛宗元,炮台亦圮。

大安港炮台:在苗栗县治之西,旧属淡水,为贸易之口;港道已淤,炮台亦圮。

沪尾炮台:在台北府治之西,为互市之口,势控北鄙。光绪二年,始筑炮台。法军之役,扼险以守。及巡抚刘铭传修之,置炮十一,颜曰「北门锁钥」。

基隆炮台:基隆为互市之口,旧设炮垒。光绪二年,改筑炮台以守,法军之役被毁。光绪十四年,乃仿西式新筑,置钢铁炮。

妈宫炮台:在澎湖厅治之北。旧设炮垒,副以师船。光绪元年,改筑炮台。十三年,刘铭传檄吴宏洛修之,驻重兵以扼海道。

大城北炮台:在妈宫之西十里,光绪元年建,十三年修,驻兵千五百名,为妈宫犄角。

西屿炮台:在妈宫之西,旧建炮台于外埯,光绪十四年别建于内埯,俯瞰大海,驻兵干五百名。

桶盘澳炮台:旧时所建,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