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散户解套技巧
26455500000006

第6章 把握中国股市投资大环境(3)

中国股票市场的扩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在股票市场发行新股。总体上看,新股的发行速度有不断加快的趋势。从1997年起,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更多采用控制新股发行速度的方法。1997年起,中国股市开始实行大扩容,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从1996年的530家增加到745家,股票总市值由1996年的9842亿元增加到16000亿元,中国股市市值占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6年的11%增加到25%,可以说,1997年中国股市扩大近40%。

1998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夏季洪灾的原因,新股的上市速度稍稍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平均每周上市两只新股,上网发行两只新股的速度。2006年以来,新股的发行速度又明显加快。

1998年以前,一般每周发行1~2只新股,在证券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发行速度明显有所减慢。就是在1996年12月中下旬,为了防范市场过度投机所发行的新股也不过就是每周4只。但在2000年,发行速度曾经一度增加到每周4~6只,股票发行频率明显加快。这就是2000年股票指数不断上涨却有很多投资者仍然抱怨没有赚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资金被新股发行所抽走,在二级市场上的资金有限,难以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尤其是2000年3月以来,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据统计,在2000年:

3月共发行8只新股,平均发行价格每股4.76元,发行市盈率23.97倍,平均每家发行公司筹集资金4.6706亿元。

4月发行13只新股,平均发行价格每股6.65元,发行市盈率24.6倍,平均每家发行公司筹集资金6.2437亿元。

5月发行16只新股,平均发行价格每股8.374元,发行市盈率32.29倍,平均每家筹集资金4.588亿元。

6月发行11只新股,平均发行价格每股8.7元,发行市盈率33倍,平均每家发行公司筹集资金4.5751亿元。

7月上旬,只用7天时间就发行11只新股,平均发行价格每股9.46元,发行市盈率36.97倍,平均每家发行公司筹集资金高达9.595亿元。

中国投资者的手中,到底有多少资金承受得了这种抽血式的筹资?

新股发行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十分深刻。由于新股的发行价和上市交易价有较大的差别,大部分新股在上市的时候都有50%~100%甚至更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被少部分拥有新股的人所占有,其他人当然很难赚钱。2000年7月第一周,新股发行达到11只,再加上该周又有2.1亿股转配股上市,因此引发了大盘的跳水。2000年7月3日,深圳成分指数当天下跌91.30点,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2.46点,很多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受到打击,一度出现恐慌性抛盘。

同时可以看到,新股发行的数量规模也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以往,新股的流通股规模一般是5000万股以下居多,超过1亿股的流通股还比较少,但在2000年,这种类似于“航空母舰”的新股发行有明显的增加。据统计,截至2000年7月8日,沪深股市一共发行并上市的新股共计54只,其中流通股超过1亿股的就有4只,占总数的7.4%;大于5000万股小于1亿股的有24只,占总数的44.6%;低于5000万股的只有26只,占总数的48%。也就是说,现在发行的新股中,大于5000万股的同小于5000万股的相比较,已经略占上风。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新股上市交易后的盈利水平比往年还有所提高,这也是造成机构投资者和大量资金长期停滞在一级市场反复申购新股的重要原因。中国股票的一级市场含金量太高,股票二级市场当然要“贫血”。据统计,在上述54只上市新股当中,首日涨跌率超过100%以上的占总数的79.6%,也就是说共有43只新股在上市当天的盈利超过了100%。其中最高的是中科三环(000970),发行价每股7.5元,2000年4月20日上市交易,最高价曾达到每股48.00元,收盘在42.68元,如果按照收盘价计算,盈利高达469.07%。其他新股盈利在2~3倍的比比皆是。最低的新股盈利率是中化国际(600500),这只股票发行价每股8.00元,上市当天按照收盘价计算也有41.38%的涨幅。有人把中国股票的一级市场称之为淘金的最佳场所,并且风险最小,难怪有几千亿元的资金长期停留在这里吸收“阳光雨露”。这种扩容速度和扩容方式肯定会加大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投资二级市场的重要原因。

第二种方式是配股、增发新股。中国上市公司都有一种配股冲动,因为它能够最廉价地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这就是很多股份公司争取发行股票和争取成为上市公司的初衷。公司千方百计争取其股票上市,上市之后又想尽办法把自己的经营业绩做到能够配股的水平之上,甚至不惜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从股票市场榨取更多的油水。一般说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票的配股价都低于现时的市场价,配股之后,上市公司廉价筹集了一大批资金而不需要付出什么,获得配股资格的投资者从上市公司那里领到了一张凭据,由他们向二级市场去索取利润。股票市场的容量扩大了,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要想赚钱肯定非常困难。

从2000年开始,增发新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增发新股不仅门槛比较低,增发数量也不像配股那样有严格限制,使上市公司更容易圈到更多的钱。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巧立名目,欲分一杯羹,增发新股甚至有取代配股的趋势。

股票市场潜在的最大扩容压力来自国有股和法人股。当转配股问题刚刚开始解决的时候,中国的管理层又明显流露出要逐步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问题的意向。关于如何减持国有股的讨论已经公开进行。2000年6月下旬,财政部部长项怀成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国家将通过资本市场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用于社会保障开支,变现的数量和实施步骤国家将会慎重考虑。国有股减持付诸实施,中国的投资市场肯定将面临异常冲击。中国目前上市交易的股票,大多数公司的流通股本只占总股本的30%~40%,其余部分就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目前,沪深两个市场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共约30000亿股,约占总市价值的70%,如果国有资产每减少1%,大约需要有360亿元的市值套现,这种压力不容忽视。按照股份制改革的原则,实行同股同权,这部分股份的流通、转让和收益分配问题肯定要加以解决,但是,中国股票的二级市场现在肯定不具备这种条件。只有等待中国的投资市场不断扩大、参与投资的机构和人员不断增加,并且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创造出宽松的市场环境之后才能够逐步加以解决。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从2005年股改试点开始,在减持方式上做出了宽松的安排。无论怎样,这部分股票的流通已经是一种潜在的压力,它总有一天是要兑现的。对此,所有的投资者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增发目前成了市场的主流,中国平安(601318)、浦发银行(600000)的融资造成股市大跌,上证指数从6124.04点跌到2990.79点。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扩容压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其中所蕴藏的风险很大。投资者弄清楚这一点,对确立自己对大市的理解、理清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操作策略是大有好处的,以免在二级市场被套。

目前,证券市场股票的发行实行询价制,而让散户投资者参与股票的询价,目前来说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第四节怎样应对消息

只要有股票市场存在,有关股票的消息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盈利因素。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价格短期变动,都和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关。有人说:“信息(包括消息)是一种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资源。”这话一点不假。在股票市场如果能够率先得到消息,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就掌握了主动,这其中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除了考虑自己用于股票投资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的多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所获得的股票市场信息。投资者要分析这些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的真实性如何,信息量的大小和价值如何,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自己对于学习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反应速度如何。所以有人说:“在新世纪,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看他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

按照消息来源的规范性划分,股票市场消息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正式消息。这类消息主要是通过正规新闻媒体得到,如来自国务院的有关领导,中国证监会的主席、副主席,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领导,中国最著名的几位经济学家等。他们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文章,就表明了管理层对于股票市场的重大政策趋向和官方态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例如:梁定邦先生在2000年4、5月份关于A、B股合并的讲话,对此消息敏感的投资者,如果当时买了B股的话,到了2001年3月,不就获得了翻番的利润吗?

第二种是传闻传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消息披露的渠道不是公开的。比如,重要部门或者上市公司的领导在非正式场合的讲话所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些消息可能涉及到即将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上市公司重要的决策动向,对公司或整个股票市场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等。这些消息可能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为这些消息代表着股票市场,尤其是个股价格的未来变动趋势。

第三种是股票市场上的谣言。这些消息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小道消息进行“内部传递”的。这些消息似是而非、飘忽不定,来得快、去得也快。消息内容涉及到整个股票市场,也涉及到某些上市公司或者个股价格变动等,绝大多数谣言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编造的,目的是操纵市场,浑水摸鱼,为股票投机推波助澜。谣言所起的作用是蛊惑人心,对股票市场的正常发展危害极大。

从消息所涉及到的内容区分,消息可以分为宏观消息和微观消息两大类。

来自宏观方面的消息主要是左右股票市场的长期变动趋势的消息。有人说,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政策市”,这类消息影响面非常大。比如,有关股票发行规模和发行频率的变动、国民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利率政策、国债发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价格政策以及价格变动趋势等。这些消息会对整个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绝大多数股票价格的变动都与这些消息相关,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了解有关宏观股票市场消息,可以在股票大盘发生重大变动之前确定卖出还是买入,是满仓操作还是全部套现出局。这种操作一旦得到消息的证实,其收益可以说是非常丰厚的。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事先知道消息,能够在以前几次著名的大变动之前率先逃顶的话,每一次按最保守的估计,也会有30%~50%的价差收益。

另外一类消息是有关上市公司的微观方面的消息。这种消息某种意义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某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比如,国家或者地区对某一企业的优惠政策,上市公司经济指标的变动,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方面的协议、方案或者规划,企业投资方向的变动,重大的人事调整,企业违规行为被查处,企业债务纠纷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消息所起的作用更加直接和明显。比如:当年的四川制药——现在的全兴股份,1997年8~9月,市场传闻全兴酒厂收购四川制药厂的时候,其股价才6~9元。川长征——现在的托普软件,1997年7~8月份市场传闻托普收购川长征的时候,其股价才4~6元。哪一个不是因为有重大的消息而造成这些股票价格的超常暴涨。当时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就敢于大胆买进,就是得益于率先得到还处于朦胧状态的消息。很多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股票不断创造奇迹而不敢下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投资者心中无底,不知道这只股票到底是庄家拉高出货还是真的有重大的利好消息。凡是率先知道消息的投资者,无不充满信心,一路持有,甚至敢于大胆在高价位上不断买进,最后一个个收益丰厚。不了解消息的,一般绝对不敢去买那种已经大幅上涨的股票,即使手中握有股票的投资者,也往往在连续拉出两三个涨停之后就会套现卖出,根本憋不住,最后才发现自己只吃了一点“老鼠尾巴”,而放过了一头“肥牛”。

除了这些真实性的消息之外,股票市场还有一种和谣言混合在一起的虚假消息。这些虚假消息更是庄家盈利的工具。股票市场消息的复杂性来自消息的真假混杂,使投资者很难加以区分。假消息纯属捏造,如同陷阱,谁相信谁倒霉,按照假消息进行操作,实际上就是完全按照错误的方向操作,不赔钱才怪。只有众多的散户投资者操作出现错误,股票市场上的庄家和机构才能赚钱。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制造假消息,是一些人的惯用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