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力玩家赵匡胤
26463200000050

第50章 李氏兵法(1)

高兴了不到半年的李璟听到从中原传来的消息,刚刚平静下去的心又荡起涟漪,原来当年那个令南唐守军闻风丧胆的殿前都虞候赵匡胤竟然在柴荣死后当上了皇帝。

在李璟看来,柴荣、赵匡胤与昔日闽国、楚国的领导人的差别就像李光耀和卡扎菲的差别一样大,不敢马虎,所以接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就赶紧派人准备好礼物北上,终于赶在二月二十六号抵达开封,赶上赵匡胤的生日长春节,成为第一个从法理上承认北宋地位的国家,并且随后在南唐采用宋太祖的建隆年号。

去开封送礼的南唐使者同样碰到了吴越王钱俶派来拎着礼品的使者。

当新登大位、地位未稳的赵匡胤面对一帮未必听话的后周老臣和虎视眈眈的节度使,而突然想到钱俶、李璟在遥远的地方为给自己祝寿而忙碌的情景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跟这两家先搞好关系,于是徒步以为,他在这几天甚至请了一个姓孙的修好了百家姓,并且让这四家在百家姓上名列前茅。

然而李璟的日子并没有因为千里迢迢给太祖祝寿而变得好过一点,不久以后就发生了赵匡胤亲征扬州,李重进自焚的故事,并且李重进造反之前还向南唐发来求救信,请求共同出兵。当赵匡胤平定李重进之后因为此事向李璟派往江北的使者冯延鲁问罪“为何你们国主竟然勾结李重进造反”的时候,写完“小楼吹彻玉笙寒”的李璟身上一寒,他知道,自己美好的日子过不了很久了。

为避大宋锋芒,李璟在建隆二年(961年)初决定让太子李煜监国,自己则率领一帮老臣赶赴离宋唐接壤之地远一点的地方办公,打算迁都洪州(今南昌),孰料不久之后竟死在了那里。

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显德初年意气风发的李璟丝毫都不认为自己会在短短数年间就被打得灰头灰脸,割地求和,甚至被迫迁都,然后一命归天。

作为身上流淌着文化血脉的李昪传人,当李璟听说柴荣派了使者前来南京访问国事交流文化工作,突然心念一动,虽然在战场上的武斗咱们未曾交锋,我也不一定打得过你,但是在文斗方面,我得尽早占你一点便宜。

柴荣派来的使者,名叫陶谷。

若干年后的陶谷因为创造了两个著名的俗语而名留千古,其中一个是面对宋太祖的不提拔,郁闷而写在墙上的“依样画葫芦”,另一个是出使吴越期间留下的“一蟹不如一蟹”。然而出使南唐时的翰林学士陶谷并没想到此行除了会留下一段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并且经过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诗画相配,同样让“陶谷赠词”这一典故留传千年。

如下故事出自宋人文莹所撰《玉壶清话》,鉴于此书在南宋时已有《玉壶野史》的别称,并且在同样是宋人周辉所撰的《清波杂志》中已经认为这个故事可能不实,最重要的,是《宋史·陶谷列传》中并没有此段记载;并且经过本人的考证,本故事仅发生的年代就有多种说法,《玉壶清话》原文写作“先是,(周)朝廷遣陶谷使江南”,而流传下来的说法,有明确记载此事发生在显德五年的,也有说发生在北宋初年的;南唐的接待者,韩熙载倒是可以确定,合作者,却有说是李璟的,也有说李煜的——本人的看法是,虽然众说纷纭,但是稍加推敲,如果故事真的发生,那么时间应该是在柴荣攻打南唐的显德二年之前,因为日后被吓破胆子的李璟和新登帝位的李煜,就算会生出故事中奇崛的想象力,也未必有将其化为实践的勇气。

综上所述,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虽然徒步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文人李璟的治国方略而忍不住将它讲出来,但是遗憾的是,因为上述原因,本人不能对它的真实性负责。

李璟派出接待陶谷的是升州太守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青州(今山东)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博学善文,工书法。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受株连,遂于924年左右伪装成商贾,在好朋友李谷的帮助下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

偷渡成功的韩熙载在当时的吴国并未得到重用,但这个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在随后与老友的来往通信中仍然豪气勃发:江南若相我,长驱以定中原。李谷也是才子,给出的答复是:中原苟相我,下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后来投奔后周的李谷果然成为世宗手下重臣,韩熙载也在李璟手下混出了名堂,当上了升州太守。

看到周世宗马上要派陶谷南下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了,熟悉陶谷秉性的李谷赶紧写信告诉韩熙载,说陶谷“骄而喜奉,宜善待之”,意思是陶谷骄傲自大、喜欢被人奉迎,你可不能把他惹毛了。

此时还不会画葫芦的陶谷到了江南,果然是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作风,不但平时不苟言笑,就算是到了酒桌上也是摆出一副冷面孔。《玉壶清话》原文说陶谷“至,果尔容色凛然,崖岸高峻,燕席谈笑,未尝启齿”。虽然韩熙载事先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和李璟君臣面对这么一个糟老头还是觉得郁闷不已。

不过偷渡客韩熙载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看人还是有点火眼金睛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告诉亲朋:我看这个陶谷可不是什么好人,表面看上去是西门豹,其实内心就是个西门庆,你们看着,我有办法让他露出原型。随后韩熙载与李璟商议一番,只消如此如此,必可大功告成。

在徒步看来,接下来君臣二人采取的策略集三十六计中欲擒故纵、以逸待劳、反主为客、笑里藏刀、美人计、装纯计等高深计策于一炉,实在是居家旅行、坑蒙拐骗之必备良计,将孙子兵法发扬光大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可称“李氏兵法”。

于是当陶谷研究完了《六朝书》之后就被韩熙载安排住进了驿馆,除了偶尔韩熙载会派人过来问候一下,平时孤独的陶谷连个鸟影都见不到,无聊了只能听听窗外的夜莺啼鸣,看看地面的蚂蚁爬来爬去,甚至晚上还要忍受凄凉的猫的叫声,悲惨情状不见得好过一个和尚。

在北方当翰林学士的陶谷虽然不是柴荣跟前的红人,但是哪里有过这样漫长而孤单的独处生活,可是没有皇帝的诏令,陶谷就算寂寞得发芽也不敢说提前回去,再说交流文化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你看如今派出去游山玩水的官员就知一二,一千年前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两三个月是交流不到什么经验的。

于是陶谷在驿馆从春天呆到了夏天,甚至门前的葫芦秧子都长成了粗壮的葫芦藤,结出一个一个碧绿的葫芦。百无聊赖的陶谷就在纸上描出葫芦的形状,很快发现自己画出的葫芦无论是色彩,大小,形状都无比逼真。当五百年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一个名叫达芬奇的小孩在老师的要求下对着面前的鸡蛋一次一次描个不停时候,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老师在此前一天刚好看到《玉壶清话》中陶谷画葫芦的典故,并且觉得这是个培养小孩耐心的好办法。

可突然有一天和尚、画家陶谷的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