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2650700000039

第39章 治世与乱世·曲线救人与曲线救国

【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上无非就是义、利二字,不要小看了这两个字,如果将这两个字揣摩透了,那可真的就是无往而不胜了。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几大学派为例,儒家学派重义轻利;法家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唯利是图;至于纵横家,就更为露骨,时时以“动以利害”相标榜。然而,在现实中,儒家的“君子不言利”很难行得通,往往只能作为文化理想发挥潜在的作用,而“小人喻于利”,却容易成功。

【事典】

梁孝王(即刘武,文帝的次子,深受窦太后的宠爱)因为刺杀了汉景帝的得力大臣袁盎而触怒了汉景帝,汉景帝十分恼火,将要对他“采取措施”。他也感到很恐慌,于是想起了邹阳先前对他的忠告,就找他深入讨论,并且表达自己的歉意和谢意,又赠送了千金,请他谋求可以消解皇上怨怒的策略。

邹阳是当时的一位才子,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谋略的人。他曾经劝谏梁王不要谋反,被梁王下狱。他一向与王先生认识,王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奇计百出。于是,邹阳就拿这件事去求见他。

王先生说:“这种事情很难办啊!人主有很深的仇恨和愤怒,一定想杀了对方,来消解自己的愤恨。纵使以太后那样的尊崇,以及亲生骨肉、同胞兄弟的深厚情意,都难以制止,何况为人臣下的呢?你应该去求见王长君,以情感动他,他一定会为你想办法,替你出力的。”

邹阳领悟了王先生的意思,说:“非常感谢你,我遵照您的教诲。”于是辞别而去,直接到长安进见王长君。

王长君是王美人的兄长。邹阳在长安留了几天,趁着空闲的适当时机,就拜请说:“臣下并不是因为长君没有可供役使的人而来服侍您的。臣下愚憨粗鲁,有些自不量力,希望能告诉长君一些事情。”

王长君并没有拒绝,邹阳就继续说:“臣下听说长君的妹妹受皇上宠幸,没有人能比得上;而长君的行动作为,有些不依常理,这是人所共知的。如今袁盎被刺杀的事并没有了结,正要继续追查下去,梁王很可能因此被杀。这样的话,太后也只能将爱子被杀的悲痛,强压在心头,不能对皇上发泄她的怨怒,可是太后却可以迁怒皇上所亲近贵幸的妃子和臣子。臣下担心您的处境也是很不妙的。”

王长君听了他的这一番话,一时有些惊慌失措,说:“那要怎么办才好呢?还是要先生为我想办法。”

邹阳说:“长君若能劝皇上,不要再追查梁王涉嫌刺杀袁盎的事,必可以增强你和太后的关系。太后得到你的帮忙,内心必然深深地感激你,那么你的妹妹,就同时受到太后、皇上的宠幸,她的地位也就会越来越巩固了。但愿长君好好地为自己想一想。”

邹阳又对王长君说:“以前,舜的弟弟象,一天到晚所想的、所做的,就是要怎么把舜杀了;等到舜当上了天子,却将有卑之地封给他。一个仁者,对自己的兄弟是不会长久地怀恨在心的,不会长久记仇,只是更加亲善厚爱罢了,所以后世的人特别赞扬他们,舜也才能成为为后世所称颂的圣人。希望你用这些事例来说服天子,也许天子就不会查办梁王涉案的事情了。”

王长君依照他所教的方法,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向皇上进言,整个事件果然不了了之,而王美人也从此更加受到了太后的青睐。

我们常用“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却对“一言十城”的故事不够熟悉,“晓以利害”的原则在纵横家那里往往是屡试不爽的,只是看你是不是善于运用。

秦惠王将女儿嫁给了燕国的太子,这一年(公元前329年),恰好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成为燕易王。燕易王刚即位,国家尚未稳定,齐宣王便趁燕国国丧之际,出兵进攻燕国,攻下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燕易王对苏秦说:“当初你首先来到了燕国,是我父亲帮你,才使你见到了赵王,完成六国合纵的大业,成就了您的名声。如今,齐国却先攻打赵国,然后又打我们燕国。你主持了六国的合纵之事,现在却弄成了这个局面,天下都在笑你了。你能为燕国夺回被齐国侵略的土地吗?”

苏秦感到非常惭愧,说:“请让我为大王效劳。”

苏秦见到齐王以后,一拜再拜,先是低头庆贺,然后又仰头哀悼。齐王见苏秦这样一副怪样子,便对苏秦说:“您怎么一下子庆贺,一下子又哀悼呢?”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鸟儿一口就能吃掉的那一点儿食物,是因为吃了也无济于事,那与饿死没有什么两样。现在,燕国虽然弱小,却是秦国的女婿。大王贪图燕国的十座城,却没有想到与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怨仇,就好像燕国是雁阵,却没想到秦国躲在背后。您袭击了燕国,却会招来天下攻击;您这不等于是饥饿的人吃下了鸟食一般吗?燕国的那点儿土地对于齐国来说实在是无济于事,但却会给您带来灭顶之灾。”

齐王听了他的话,十分吃惊,连脸色都变了,说:“那该如何是好呢?”

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转祸为福、反败为胜。大王如果真能听我的话,就请您立刻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回了十座城,一定十分高兴;您再派使者告诉秦国,秦王如果知道是为与秦国的关系您才归还燕国的十座城,也一定十分高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齐国少了仇人却得到了两个国家的知交,而一旦燕国和秦国一同臣服于齐国,那么大王如果再号令天下,有谁敢不从?”

苏秦接着说:“大王让秦国得到了虚名,而大王却用十座城池取得了天下,这就能够完成称霸的大业了,您何乐而不为呢?”

齐王说:“好,您说得很有道理,就照您说的办。”

于是,齐国归还了燕国十座城池。

【评议】

对于这样的事情,直接进言是不行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只有采取迂回的策略。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选择谁作为进言之人,利害攸关,王长君既是汉景帝的宠幸之人,又是将来要遭殃的人,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他可谓是最佳人选了。而说服汉景帝的说辞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没有哪一个皇帝不想被别人说自己是圣人的,所以,以圣人相标榜,汉景帝就容易接受了。

如果细细品味王先生和邹阳的这一谋略,也无非是利用了“晓以利害”的原则,至于苏秦“一言十城”,更是自不待言。“晓以利害”的威力如此巨大,也真是令人感叹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