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丢掉负情绪,好好爱自己
26560400000001

第1章 正向思考自我,丢掉消极的负面情绪(一)

人并非生来就被定好了是积极向上还是消极倦怠。消极面世,根源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清楚自己的价值何在。所以,如果一个人想改变自我,那么就一定要从对自我重新认识和定位开始。

我是什么样的——发现潜在的自我,找到优势所在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以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工作不尽如人意、爱情不随心所想、家人不理解自己,等等。在这种思考之下,这些人背负的当然也就是负面的情绪。而当一个人经常被负面情绪包围,这种消极就会越发渗入他的人生,反过来加重他的消极思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会将人逐渐拉入消极的黑洞,使人偏离积极的生活轨道,与幸福的人生渐行渐远。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种消极的思考和情绪呢?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人对自我没有正确的认识。消极的自我认知,导致人原有的价值被降低、被否定,使人不知道自己所长,不懂挖掘自己的潜能,却总用自己不好的一面来打击自己、束缚自己。

可见,我们要想对人生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至关重要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认识自己,不仅仅是表面的,还要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潜能所在。只有将自己的长处找出来,才能为自己定位人生重心,这是我们获得积极思考的必须条件。

吕燕如今是国际上炙手可热的模特,可谓大红大紫。但吕燕的成功比一般人要来得困难得多,因为她就是在所有人都不认可自己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内心对自我的认知,才最终熬出一条成功之路。

她虽然身材还算高挑,但细眉、眯眯眼、宽鼻、厚嘴唇,和传统东方美女的长相有着天壤之别。但她却有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想法:自己应该去当模特。

她到处去面试,但却被所有的公司拒绝,认为她不适合做这一行。但她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因为她觉得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别人看到的都只是表面。于是,她继续努力,不断去参加各种时尚发布会,学习做模特的技能。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法国模特经纪公司发现了她。在欧洲人眼中,她长得有点像日本人,还有点像蒙古人,有一张非常典型的“东方面孔”。他们决定签下她试试。吕燕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十分珍惜,她格外努力,终于在四个月后,在北京举行的法国大都会国际模特大赛中一举夺得亚军。这是中国模特在该类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就这样,吕燕以开门红的姿态开始了自己的模特生涯,实现了自我价值。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头发很轻,即使是乌获(古代大力士)把它扔在石头上,也无法让它发出声响;果核较重,一个小孩子把它扔到石头上,也没办法让它不发出声音。”可见,一个人是“轻”是“重”,并不主要由外力决定,而是由自身的价值决定。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分辨自己的价值,并懂得捍卫自己的价值。

一对均在物理界有所建树的夫妇生下一个儿子,他们给他取名叫迈克。从迈克上小学开始,他们就非常注重对迈克进行物理方面的培养,希望他将来也能做物理界一颗闪耀的明星。

但令这对夫妇意外的是,迈克丝毫没有遗传他们的“物理基因”,他对物理毫无兴趣,反而逐渐显现出经商方面的爱好。他们不希望迈克经商,于是经常对他加以干预,不准他看这方面的书籍,也不许他看成功商人的报道和传记。

迈克无法违背父母的意愿,毕业后,他不得不在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教物理。但他知道,物理绝对不是他的所长,他仍然保持着内心深处对经商的热情。

父母看到迈克终日闷闷不乐,在物理上也没有太大的建树,于是放弃了对他的要求,但却不提供任何经商方面的帮助。迈克将自己积攒了多年的经商热情和管理知识全部用在了商界。虽然也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凭借自己对经商的一腔热情全都克服了过去。若干年后,迈克终于在商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块领地,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大亨。

迈克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参考,第一是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所在。其实我们最擅长的往往就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我们学到很多相关知识,克服很多困难。选择兴趣作为发展方向,比选择不喜欢的事情要顺利许多倍,也相对有更高的效率取得成就。因此,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质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大价值在哪儿时,不妨就顺应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最喜欢什么,也许这就是你最该挖掘的优势。

第二个参考就是,一定要坚持对自我的判断。也许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的期望非常不同,但别人的眼光是浮于表面的,更多的是他们站在自身角度的理解,是多变的、不可靠的;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才是最重要的、最真实可靠的。如果你坚信自己的选择正确、坚信自己能成功,那么即便全世界都向你投来不信任的眼光,也不足以阻挡你成功的道路。事例中的迈克,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自我,那么他可能就会少浪费很多年,早早成为商界的一个年轻精英。而再试想一下,假如他的父母在他顺从之后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要求,那么他是不是会永远失去向商界发展的机会呢,是不是要永远在自己并不擅长也不喜欢的物理界“混迹”一生?可见,我们不要过多地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当然,别人的意见一定要听、要思考,但千万不能顺着别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否则那将注定是一条“弯路”。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你真的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很渴望时,就一定要在这件事上努力。如果你只强调自己的爱好、特长,但却因为懒惰而始终没取得什么成就,你不仅浪费了自我价值,无法让自己从中获得自信,更难以让自己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积极的情绪的基础,不止是发现自我价值所在,还必须愿意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付出努力。在这种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个人的成就感和价值才会体现出来,自信心也才会增加,情绪和心态当然也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我为什么不快乐——看透世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乐观

“我为什么不快乐?”这可能是你最想问的一个问题。也许你总被一些烦心事绊住手脚,做什么都没有心情;也许你遭遇了一次伤害,好长时间都没办法愈合心灵创伤。总之,你经常莫名其妙地陷进悲观的情绪中。

谁都希望自己是个乐天派,可是似乎很难做到,因为人生常常有许多不如意的事,难免让自己沮丧不已。我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被上司批评,路上塞车,失恋,甚至是逛商场没买到满意的衣服,都会不开心好一阵子。当我们处于被动状态的时候,情绪难免有几分悲观。悲观不是完全不好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磨炼性情,但要记住,不要一味地消沉到底。

钱乐乐是个年轻的女孩,可她不像同龄人那么快乐。悲观的情绪总是在她身边围绕,使她感到生活没有目标。她很想改变自己,又感到能力不足,特别消极,越来越自卑,不喜欢讲话,性格变得很孤僻。

她从小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所以她的内心很封闭。她从来都交不到朋友,而别人看到她冷漠的样子,也不敢主动跟她交流。她长大之后有了一个男朋友,但她还是很悲观,想着他们迟早会分开。男朋友开始还能劝慰她,慢慢地忍受不了,经常因为这个和她吵架。钱乐乐也知道自己太过分了,可就是悲观。

悲观的人总是把失败看成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如果某个阶段目标失败,就认定在所有目标中都会失败。他们倾向于把失败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身原因所导致的。

人生都相同,心态却不尽相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比如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说:“可惜,没有这半杯水,杯子就完全空了。”乐观者则会说:“太好了,再有半杯水,杯子就满了!”虽然二者面对的都是一样的半杯水,但前者透露出了消极和茫然,后者则是满怀希望,透露出热情和安慰。在生活中,你所感受的痛苦或快乐,首先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一位父亲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在圣诞节前夕,父亲买了完全不同的礼物,并在夜里悄悄地把礼物挂在树上。第二天,两个儿子早早就起床了,迫不及待地去看圣诞老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哥哥的圣诞树上有很多礼物,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一个足球,还有一把气枪。他一件一件地取下自己的礼物,却显得并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父亲问:“这些礼物你都不喜欢吗?”他回答说:“这辆自行车很漂亮,但是如果撞到树上,就会把自己摔伤。这个足球,迟早会被我踢爆的。还有这支气枪,如果我拿出去玩,说不定会打碎邻居家的玻璃,招来一顿责骂。”父亲听后,什么都没说。

弟弟的圣诞树上只挂着一个纸包,当他打开时,竟然惊喜地叫了出来,而且一边笑,一边在屋子里四处寻找。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说:“你看啊,纸包里是一个马鞍,说明我们家里一定有一匹小马驹。”他找了好久,真的在屋后找到了那匹小马驹。

其实,每一种选择都反映了你的生活态度。你以什么样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么回报你。有时只要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收获很多快乐。我们不但要学会在开心的时候微笑,还要学会在困难面前微笑,告别悲观和凄凉,迎接灿烂阳光。

让你乐观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只要60秒就够了,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1.抬头挺胸

你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谁都懂吗?错,事实并非如此。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是息息相关的,相信你一定体验过,当心情低落的时候,你往往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当心情很好的时候,自然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另外,当你抬头挺胸的时候,呼吸会比较顺畅,而深呼吸正是压力管理的妙法。这样做,你会更好地应对压力,产生“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乐观态度。所以,这个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法,千万不要小看它,下次悲观的情绪冒出来时,赶快调整一下姿势吧!

2.使用愉快的声调交谈

说到交谈,有个道理十分重要:重点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在于我们怎么去说。“怎么说”的部分,包括声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我们的声音其实是有“表情”的,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说,传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比如,你很生气地吼着说:“你真讨人厌!”以及很撒娇地说:“你真讨人厌!”怎么样?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经意间泄露了心情。所以,如果想变得开心一点,请先假装你是个开心的人,用愉快的声调开始说话,试试看吧!

3.用正面积极的词语代替负面消极的说法

“失败”、“麻烦”、“紧张”等负面词语,如果你经常使用,那么恐慌和悲观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乐观的人很少用到这些负面的字眼儿,而是用正面的词汇代替,比如他们不说“我担心”,而说“我在乎”;不说“有问题”,而说“有机会”。这样一来,感觉是否完全不同了呢?除此之外,乐观的人也会把一些中性词变得更正面,比如,“改变”是个中性词,因为改变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越变越糟。如果把“我需要改变”换成“我需要进步”,这就暗示了自己是会越变越好的,自然能乐观起来。

4.不抱怨,只想着怎么解决

你相信吗?乐观者花在抱怨上的时间远远少于一般人。他们面对挫折的时候,不会花时间怪东怪西,或者咒骂个不停。他们没时间怨天尤人,因为正忙着解决问题。当你少了一分钟抱怨,就会多一分钟进步。

这也正是为什么乐观的人比较容易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们把精力用在了改善现状上。从现在开始,闭口不提“为什么总是我”,换成“现在怎么办能更好”。你也能很快乐观起来。面对不如意时,只要改变这一个重要的思考点,你就能增加抵抗悲观情绪的能力,更容易从逆境中走出来。

我厌恶周围的一切——改变不了环境,就积极改变自己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到东边一个遥远的地方去。途中,它在一棵树上休息。这时,旁边有一只也在休息的鸽子,和它交谈起来。鸽子见乌鸦一副非常劳累的样子,就问它:“你要飞到哪里去啊?”这一问,乌鸦立刻愤愤不平地说:“我要离开这里,去一个很远的地方!”顿了顿,它又说:“其实我也不想离开,但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经常讽刺我。所以我想飞走,换一个地方住着。”鸽子听了,对乌鸦说道:“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叫声,你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你只有努力改变自己,才能做到无论到哪里都受欢迎!”

读完这个小故事,仔细思考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跟乌鸦一样呢?我们总是抱怨环境不好、处境不佳,抱怨自己不受欢迎、人缘差,内心深处还总觉得,一切问题都应该归咎于目前的客观环境,如果换一个地方,自己一定不至于这么糟糕。于是,我们不断追寻另一种环境。但当我们真的到了另一个地方,时间一久,会发现自己仍然被同样的问题困扰,以前抱怨的内容如今也同样“适用”。于是,我们怨天尤人,怨恨自己的运气为什么一直这么差,但却不会反过来想:为什么我到哪里都遇到一样的烦恼?是不是我自身的问题?而当你非常客观地审视自我时,你会发现,如果自己改变姿态面对周围环境,那么得到的结果要远远好于现在。

有个马戏团为了演出需要,从山上捕获了一群猴子。但由于这群猴子在野外长大,脾气非常暴躁,所以驯兽师试了很多方法也没能将其驯服。驯兽师又试着将这些猴子与家猴关在一起,企图使其受家猴影响,变得温顺一些,但野猴子却将家猴抓得遍体鳞伤。

无奈,团长只好亲自去视察猴子的情况。他去了几次,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跟随自己前去的是一个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人,那些平时爱撒野的猴子,就会安静几分;如果是严厉的驯兽师跟自己一起去,那么猴子就会抓耳挠腮,露出一副焦躁的样子,甚至会龇牙咧嘴地面对来者。后来,团长就规定,驯兽师在训练猴子的过程中,必须面带笑容,亲切友好地与猴子沟通。于是,野猴子难驯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回应你的也是一张苦瓜脸。无论环境如何,我们的感受其实都取决于我们面对环境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即使处于非常糟糕的主观条件下,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自己,笑对人生,我们的人生一样会精彩无比。

有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出生后一个月就被确诊为重度先天愚型患儿,这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疾病。果然,一直到六岁,爱丽丝才能够从1数到5。因为这个疾病,爱丽丝经常受到小朋友的嘲笑。爱丽丝的父母非常心疼她,他们很少让爱丽丝出门,想用这种方式把她保护起来。但爱丽丝却说:“我不想做一个逃避的人,我想勇敢面对我自己。”

有一次,爱丽丝观看了一场交响乐队的演出,她对此深深着迷,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去看演出、学习乐谱。爱丽丝的父母惊喜地发现,她的逻辑思维虽然很差,但她的形象思维却出奇的好。面对一首曲子,她总是很快就能悟到指挥的要领。有一次,某个乐队排练的空隙,指挥家问小爱丽丝:“想不想当指挥?”爱丽丝几乎不假思索地答道:“想!”然后她竟然真的爬上了舞台,举起指挥棒指挥起来。起初乐队的成员都觉得这很有趣,但渐渐地,他们发现爱丽丝有很好的乐感,指挥得非常投入,于是大家纷纷跟着演奏起来……一首《卡门》演奏完毕,大家纷纷鼓起掌来,惊叹于爱丽丝有这样的才能!这时的爱丽丝只有十岁,这是她生平中第一次指挥。

后来,乐队的指挥总是非常认真地教爱丽丝指挥。爱丽丝靠着自己的热情和天分,很快就掌握了指挥的精髓。她每次站在舞台上,全身都散发出一种令人无法抵抗的魅力。她带领着每一位乐手,将一首首曲子推向高潮。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问她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她说:“我不想让客观条件束缚自己,我只想和你们一样生活在这个精彩的世界中!”

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有自己特定的环境,在很长时间以内,甚至这一生中,这个环境都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我们不想被糟糕的环境所影响,那么我们必须改变自身,适应环境、挑战环境,让环境成为自己发奋的一个动因,而不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接受环境。有些人之所以总被糟糕的环境所困扰,是因为他们内心对目前的环境充满了抵触情绪,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确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因此当然无法坦然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努力,而只能不断地抱怨环境。接受环境就是不再抱怨,不觉得这样的环境对自己不公平,而只是追求在此基础之上做出成绩。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人生最糟糕的事情,不是拿到一手烂牌;人生最棒的事情,是将一手烂牌打好。”

其次,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以改变自身为对自我的最高要求。因为要想改变环境,必须先由提升自我开始。当你自身的价值足够高,远远超出现有环境时,你自然有资本到更好的环境去,甚至凭借自己的本领创建更好的环境。反过来,假如你没有好的技能、足够的价值,即使偶然到一个优越的环境中,你的能力迟早也会导致自己失去它。因此可以说,将希望寄托于环境的改善之上是“治标”,致力于提升自我价值才是“治本”。如果我们改掉“本末倒置”的观念,踏实地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的环境就不愁不能改善。

我不喜欢我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接纳所有的自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周围的人喜欢,受人喜欢意味着有“好人缘”,不但在困难时刻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自己,平时也会因为交际的顺利而更容易拥有良好的、正面的情绪。如果一个人不受欢迎,那么他不但在事业上、生活上处处受阻,还会整日生活在苦闷、压抑之中,遭受负面情绪的不断滋扰。

那么,我们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呢?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必须要喜欢自己。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首先是难有自信的。不喜欢自己的身材,就无法拥有一个好的姿态,别人看到自然也不会觉得舒服;不喜欢自己的容貌,就无法展现出一副自然、亲切的面容,当然也难以让别人有沟通、亲近的欲望;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就无法以和蔼可亲的、舒服自然的、善解人意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当然也就难以得到他人的喜欢。总之,不喜欢自己的人,无法展现自我可爱的一面,当然也无法被别人所喜欢。而喜欢自己的人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自信,他们总是能非常自然且友好地与别人相处。而这样的人往往就是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人。

玛丽1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她跟着爸爸从乡村来到了大城市,进入当地一所中学读书。进入学校后,看着满校园都是漂亮、时尚的城市女孩子,玛丽立刻自卑起来。她看看自己:个头矮、身材胖,还长了一脸雀斑。她非常讨厌这样的自己,接着延伸到讨厌自己的家庭、讨厌自己的出身。她痛恨自己的处境,也恨自己没自信,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快乐地上学、交朋友。然而,在内心深处,她也很渴望能交到几个好朋友。

而在表面上呢?玛丽又表现得十分抗拒和排斥他人。每当有同学过来打招呼的时候,她甚至不愿意朝对方笑一笑,生怕自己笑起来太丑,吓跑跟自己打招呼的同学;每次老师请她回答问题,她也总是含糊了事,从不愿意多发表一些意见,担心自己说多了会显露出自己的无知;到了体育课上,同学都聚在一起玩,唯独她独自坐在角落里,害怕自己肥胖的身体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同学们每次谈到去谁家玩的话题,她也总是刻意避讳,害怕同学们看到她那脏乱、狭小的家之后,又会看不起她。

就这样,玛丽用自己对自己的不喜欢,将自己深深地封闭了起来。她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不受欢迎。这个学期结束时,她还没有交到一个朋友。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在对自己毫无保留的喜欢之中争取一点相对的完美。因为对自己喜欢,产生的那种自信和魅力,会掩盖掉我们身上很多的不完美,让我们始终处于正面的情绪之中。事例中的玛丽不受大家欢迎,其实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貌或者家境,而是她排斥、抗拒自我的心理,导致她总是呈现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还有无法融入他人的自卑。久而久之,玛丽在大家心中就会定格成一个“不可爱”的形象,导致没有人愿意与她亲近。而玛丽本人也在这种自我封闭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消极、负面。

可见,一个人要想变得积极,最大的原则和前提就是要喜欢自己。即使自己并不完美,也要抱着接纳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用积极、正向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样,我们身上的缺点就“瑕不掩瑜”,而我们迷人的气质、魅力则会给别人留下最深的印象。

苏珊所在的学校要在镇上的剧场表演一场话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苏珊很积极地报了名。通过初步的筛选之后,苏珊被留了下来。她十分高兴,再三请求老师让她出演话剧的主人公。但是,应征主人公的同学很多,其中不乏比苏珊优秀的,因此苏珊没能如愿以偿。但最令她接受不了的是,学校竟然安排她饰演主人公家的一只狗!苏珊不愿意,但她为了保住上台的机会,还是点点头接受了。

带着糟糕的心情回到家,苏珊不停地发牢骚,看哪里都觉得不顺眼。苏珊的爸爸静静地等她发完脾气,然后很认真地对她说:“如果你能爱上自己的角色,用演主角的心态去演,那么即使是狗也能成为主角!”

第二天,苏珊又恢复了往日快乐的样子。她认真地排练,还花了很多时间来观察邻居家的狗,模仿它的动作和叫声。到了演出那一天,苏珊投入极了,她甚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狗,在台上尽情地展现狗的姿态……演出结束的时候,令苏珊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小观众都跑过来要跟她合影,她的风头明显高过了主角!

喜欢自己,是我们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和欣赏。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欣赏自己,又怎么能让别人喜欢呢?不过,面对并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如何能做到无条件地喜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样事物是完美的。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做到对自己完全接受,即使是缺点也欣然接受,用宽容的态度来接纳自己,而不是对自己诸多挑剔,因为当你一旦对自己某个方面不满,那个方面就会变成更大的“弱项”,为自己减分。所以,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很重要,无论自己是什么样子,先全盘接收。

其次,我们应该致力于改善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只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去改正,那就是讳疾忌医、夜郎自大。这种对自我的接受和认知就是不理智的,也会导致我们的缺点扩大。所以,我们必须在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基础上,尽力去改善自己。将原本令自己难堪、自卑的地方,变成自己强大的武器,这不是更能令自己自信、喜欢自己吗?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喜欢自己并不代表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好。如果一个人有自恋情绪,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不会好。

可见,喜欢自己是一种理智的接受,而并非盲目的自我崇拜。合理的、正确地喜欢自己,会让你变得更好,变得更值得自己和别人喜欢。

我感觉活得很累——摘下面具,释放最真实的本质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觉得自己很累。这不仅指身体上的累,还有精神上的:每天要工作、要交际、要肩负不同的责任。当然,我们还要以健康的、积极的姿态面对别人,以免被疏远、被讨厌、被划入“异类”。这一切使得我们每天早上出门前虽然洗干净了脸,但却一定要戴上面具,甚至还不止一副。

每天将面具戴在脸上,无法畅快地呼吸,无法尽情地表现自己,这怎么能不累呢?也许你会回答:“很累,但我不能放下面具,一放下就会被社会淘汰。”其实,放下面具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这里说的放下面具,是指放下那些让我们过度劳累的心理负担,放下没有必要的欲望和高要求,让我们能够轻松上阵,做出更好的成绩。

放下面具的第一步是不逞强,承认自己是弱者,或者在某一方面比较弱。“强者面具”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很多人为了保持竞争力,或者为了争面子,总喜欢摆出一副“我是强者、无所不能”的姿态。人生很大一部分劳累都是从此而来的。时常摆出一副强者的姿态,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是强者,这种逞强反而可能让我们为之所累。而当我们的能力达不到预期或者对别人的承诺时,我们的自信心会遭受打击,甚至由此怀疑自我,不敢再去尝试和努力。可见,逞强无好处,适当示弱才是正确面对人生的方式。

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不把自己当作一个时刻都完美无缺的强者,就等于给自己卸下了一副重担。无累一身轻的人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上、生活上轻松前进,以积极的心态打造好的局面。

摘下面具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不把自己的“发条”上得太紧,不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中的事情,都要松紧适宜,劳逸结合,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总是处于劳累之中而产生负面情绪。

要想做到不戴面具生活,还要做到一点,那就是要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首先是事业上的成功,其次是人际上、生活上的成功,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个人功利心太强,不但对于获得成功没有帮助,还会让自己过分追求“虚幻的成功”,负担越来越沉重,面具越戴越厚。

比如,拥有100块的人,就想把它变成200块;有了200块,又想将它变成400块。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上的成功,会迫使我们不断压缩自己的时间,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也会疏远与身边人的距离,戴上一张隔开自己与他人的面具。

其实,人追求成功并没有错,错的是往往用了不正确的方式,久而久之让自己整个生活有些“变味儿”,成为了生活的追逐者,而不是享受者。

有位智者看到一个人匆匆忙忙在街上走,既不往左看,也不往右看。

这位智者问道:“你为什么这样着急?”

“我在追赶生计。”那人回答道。

“你怎么知道你的生计就一定站在你前面而你必须在后面追呢?它也许在你身后,你只需要安静地站着。”

是的,真正美好的生活往往是在我们淡泊的心境下产生的。如果你总给自己戴上一副追逐者的面具,那么你恐怕很难真正与美好的人生“亲密接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想获得快乐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都必须摘下面具,当一个真诚的人、洒脱的人、纯粹的人。要知道,有时候面具隔开的不是你和世界,而是你和真正的自己。

这种事我根本做不来——再坚持一下,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有这样一幅漫画:有一个人在努力挖隧道,目标是一个藏满了宝石的洞。他挖了很长,但就在离宝石只有薄薄几厘米的地方,他不堪劳累,放弃了,转身离去。

在付出诸多辛劳之后,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放弃,这是多么可惜和遗憾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这个人并不明智,同时也缺少了一份坚持。然而,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遗憾之举呢?很多时候,我们壮志雄心地想要做一件事情,但往往还没到达终点,就已经失去了开始时的热情。我们或许被劳累打败,或者因为时间的消磨而失去耐心,最终在到达成功顶峰之前放弃了。我们不知道的是,也许正像漫画中那个人一样,或许我们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俄国著名小说家果戈理曾经说:“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用了三个“勉为其难”告诉我们,成功就是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强迫自己坚持一下。只要坚持,你会发现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完全可以承受,经由它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坚持甚至可说比天分、资本、技能更加重要。坚持是使你所有的努力一点点兑现成现实的必要途径。很多成功人士,其实并非主观条件最优越的人,却能缔造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了一份坚持。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也能在这一方面为我们佐证。

某个村落举行了一场小型的“特卖会”,人们将一些闲置不用的旧物拿来拍卖。因为拍卖的东西中有几辆不错的自行车,因此吸引了村里很多小孩子来购买。

果然,第一辆自行车一展示出来,孩子们立刻开始争相竞价,最终一个提价到200美元的孩子买走了它。接着,第二辆、第三辆,也都卖出了不错的价钱。这时,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有一个年龄不大、穿着普通的男孩子,每次在看到“新车”登场的时候,都会大喊“十元”,被其他孩子高过后就不再加价。人们问他为什么不能多出一些,他挥挥自己的拳头,笑着说自己只有十美元。大家“哄”地笑了起来,心里都在想这个孩子太天真了。

拍卖会的最后,孩子们几乎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那个小男孩还两手空空站在那里。这时,台上又出现了一辆非常漂亮的自行车,并且看上去比原来那几辆都要值钱。这个小男孩又执着地抬起了手,大喊:“我出十美元!”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次他喊完后周围却异常安静——其他的孩子不是走了,就是已经花光了手里的钱,不能再出价了。于是,这个孩子仅凭十美元,就买到了当天最好的一辆自行车。

这个心理学小故事告诉我们,坚持有时候就是一场“心理战”,就是在比谁能在努力、等待的舞台上站得最稳、最久。很多时候,最终抱得“成就”归的是那个最有耐力的人,而并非最有才华的。

或许我们所有人都明白坚持的重要性,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服自己坚持下去,尤其是在极为枯燥或者超高难度的状况之下。那么,我们如何训练自己有极强的忍耐力,不管遇到什么境况都能坚持下去呢?

首先,要想坚持得长久,其实是有技巧的——给自己设定几个小目标,比设定一个大目标要更容易坚持。比如,如果你强迫自己每天必须阅读100页书,那么你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就会带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降低阅读带来的乐趣,而只会增加你想逃避的冲动。反过来,如果你给自己规定:我现在能读完十页就很满足。那么你会带着非常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去阅读,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自己读得已经超过了十页。接着,你再告诉自己:我可以再读十页。第一个小目标的完成,以及对阅读的兴趣,会使你非常快速地完成第二个小目标……这样一个接一个,你轻轻松松就能完成100页的阅读,并且会体会到阅读的愉快。

所以,当你想要完成一件大事时,先别把它整个摆出来“为难”自己。在这样的压力下,你甚至连开头都很难。聪明的做法是将它分解为多件小事,鼓励自己去完成第一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旦你开始做了,那么后面的事情就会相对顺利地完成。

其次,做一个有耐力的人,有丰富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当你对一件事情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做起来心中没底,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离成功还有多远,希望的渺茫就会让你更容易放弃。正如上述漫画中那个人一样,假如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挖到宝石,那么相信他是绝对不会掉头离开的。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当你胸中对事件的大局有把握,那么你在行动中就更加有底气、更容易坚持下去。

一位俄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小白鼠放进一个装有水的器皿中,它们拼命挣扎求生,能够维持八分钟左右的时间。后来,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两只小白鼠,并在它们挣扎五分钟之后放入一个跳板,让小白鼠跳上来获救。几天之后,他再将这两对曾经获救的小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中,观察它们挣扎求生的时间,结果令他非常意外:这对有逃生经验的小白鼠竟然维持了24分钟的挣扎!是一般情况下能坚持时间的三倍!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验会让人在做同样的事情时更沉得住气、更有耐心,从而更容易等到成功到来的那一刻。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即使没有经验,也要从前人或者同样的事例中先学习经验,让自己在心理上做好“坚持到底”的准备。

我忘记不了伤害——敞开心门,伤害不代表永远失意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各种各样的伤害,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有时是经济、能力上的。一些非常重大的伤害——我们可以称之为磨难,又是诸多伤害中最有“杀伤力”的,甚至可能给我们留下终生的创伤,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包括情绪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