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乱扯西游释厄传
26578100000079

第79章 双吴不两立 唯有轻叹息

西游记第五回就是大闹天宫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不用多说了。就是要注意一下,至少三个多月了,猴子整天没事干,其实很多仙人都有意见,当面和你猴儿玩的高兴,背后便说你坏话,就有许旌阳真人出头了。前面三位天师都出现了,也该这许真人露面了,他明显也是玉帝的铁杆儿,以忠孝闻名,那么多仙人背后议论,这对玉帝就会造成一定麻烦,用人不公啊什么的,那么老许责无旁贷啊,出来开个头儿,让玉帝随便找个差事给猴子干,也算堵住众仙之口。

(那么在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安抚旧元之降臣,并遣人给各地尚未归附大明的元臣陈述利害。同月,老朱派人前往高丽和安南,告知其主大明已经建立,正在北逐残元。那个,你们看着办吧。)

不想玉帝竟将看守蟠桃园的差事交给猴儿了,这孙悟空也高兴,其实这么些天光转悠也没意思了,该找个什么事儿充实一下了。这里为嘛让爱吃水果的猴儿看守蟠桃园呢,甭管什么原因,就是得这么写,猴儿现在到处都是狐朋狗友的,很难引发争斗呀,那下步怎么才能大闹天宫啊?

那么到底为嘛要孙猴儿看管果园哩?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派人占领了元大都啊。那么,这个“蟠桃园”就代表了元朝(大都),那么蟠桃肯定是代表了元朝原有的疆域组成。1368年我们认为元朝灭亡,下面就开始看明朝的了。

悟空偷吃了蟠桃不说,又听说蟠桃会没有请他参加,嘴上当着七位仙女面说的好听,立马就给她们定身了(1369年朱元璋命人进兵西北,继续收复河山,北元的南部控制区域逐渐归附明朝。但是元顺帝拒绝了老朱的好意,仍然要和大明为敌,甚至还要打算夺回大都)。平时跟天上神仙你们关系都挺好的啊,为啥有了好事儿想不起俺孙大圣呢,于是乎便心内不平。

路上遇上赤脚大仙,大圣骗了这老家伙。大仙挠头说道,“(蟠桃会)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拨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

这是什么意思?安南王陈日煃接到圣旨之后,经过一番思考,于是派人在1369年六月到南京朝贡,老朱封其为安南国王,赐驼纽涂金银印。安南先是元朝的藩国,现在又成了明朝的属国。赤脚大仙者,陈日煃也。

孙悟空之后就去了瑶池上偷吃偷喝一番,又任情乱撞到了兜率宫并偷吃了太上老君为丹元大会准备的九转金丹,却是给撑得醒了,闯大祸了,自己都知道这是要命的罪过啊,赶紧跑吧,还回去当自己的王去。

(1369年四月,西北部分地域平定;朱元璋送还高丽一些人员回国,并给王颛下诏书,承认其藩王地位。同时要求高丽将流亡在其土的前“幽燕之民”百六十余人送归华夏。八月,高丽王-王颛派遣大臣朝贡南京,奉大明为宗主。此时的太上老君者,王颛也。)

回去花果山和手下打了招呼,有福同享,这孙悟空还挺讲情谊呢,胆子就壮了,竟然又上天偷了些吃喝儿,回来和众猴儿做了个仙酒会。

天上很快就知道了怎么回事,被捉弄的神仙们都推墙儿,惹得玉帝大恼,派了李天王哪吒带了十万天兵,行师下界捉拿妖猴。

(前面已经说过,李思齐和朱元璋北伐大军已经产生冲突,现在还继续交战,1369年李思齐投降明朝。)

话不投机就动手,一天下来,孙悟空打的欢,可独角鬼王和友军都给天神捉拿去了,自己的猴儿们在狗头军师的带领下,深藏在水帘洞底,倒是一点儿也没事。(西元1367年和1371年,陈理和明升相继归顺大明。上回书说的独角鬼王是陈友谅和明玉珍,现在成了他们的儿子了。七十二洞妖王也就是些小的割据势力,牛魔王他们暂时都不提了,因为徐寿辉、方国珍他们都灭亡或投降了。)

自己根本不在乎结义兄弟们等人的死活,比四个健将还看得开,继续喝酒,安心睡觉,明天接着打。这猴儿的自私自大,盲目乐天精神表露无疑。但是孙悟空的这种态度很奇怪吗?不奇怪,凡人也大都如此,也没人教孙悟空接受仁义教育什么的,光是告诉了佛道两派的所谓修行,那樵夫的一番话粗理不糙的说教根本就听不出来,也无心听啊,你一个砍柴的算什么人物呀。

现在是西游记第六回,这个时候呢,观音菩萨带着惠岸行者也来参加蟠桃会了,知道了怎么回事以后,也瞎操心上劲了,便让木叉下去看看并帮忙。

这里很有点奇怪的,就是李天王的大儿子金吒,小儿子哪吒,怎么二儿子不叫木吒而是叫做“木叉”哩?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了,李思齐的大儿子李宗颜(金吒),小儿子叫做李世昌(哪吒),养子叫做赵琦(可不是“李赵琦”)。看来这个赵琦还是曾经和朱元璋大军交过手的,但是史载不详,从西游记书中来看,他或许叛逃至高丽境内。

这木叉还行,见了他爹挺懂礼貌,但也不忿那个大圣称号,便主动请缨,来战猴儿。当然这叫唤的凶的一般都本事不大,不是孙悟空的对手。来的人都不行,李天王便派人上天求援。

玉帝一听不由得乐了,哦,都是饭桶,连个猴儿也抓不上来啊。观音那就心里不高兴,哪吒算多半个佛家,木叉现在是正宗沙门呀,便抢了话茬,举荐你的外甥去,让你再笑。心里却是嘀咕,二郎神肯定也赢不了,就该俺们老一辈的出手了。

这二郎神也不愿意光闷在灌江口啊,一听旨意,便立马动心了,带着梅山六兄弟草头神就去花果山了。注意看,这小圣真君还真聪明谨慎考虑周全的,就是人现在也太骄傲了些。结果被玉帝等人给忽悠了,直到后来再次遇到孙悟空才改了不少毛病,自己和兄弟们加上猴儿跟猪八戒还喝了一顿解闷酒。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次马流崩芭四个健将也没辙,光顾着自己跑了,手下让给逮了两三千号。

这二郎神就和孙悟空大战起来,真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各种本事几乎都耍了个遍。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看,两人的七十二变都相当有一套,谁也无法用眼睛看穿,都是用脑袋分析,而且连蒙带猜认出对方的。孙悟空的隐身法和筋斗云更厉害一些儿,便后来跑了,二郎神只好去上天四处寻找。

李天王自以为是的还举着照妖镜在那瞎踅摸呢,一听之下才四处照着找猴儿,才知道去了灌江口,就高了兴了,上二郎神老窝了啊。这里告诉我们了,照妖镜是看不出来猴儿的变化的,只能在孙悟空没有变化的时候,才能发现的。其实老吴是在说,1366年朱元璋派军攻打平江城(也就是隆平,今苏州)。

二郎神追上继续打呀,天上的观音(此刻指的是高丽僧人后来还俗的权臣辛旽,“辛”有“立”字部首,“旽”有“日”字旁,立日者,音也)一看来劲了,怎么样怎么样,你的二郎神虽然在道佛小辈儿里面最厉害,可也拿不住那猴儿吧,还得老娘亲自出手帮忙啊。

太上老君一听,就不干了,这里可是凌霄宝殿,凭什么你一个番尼在这叫嚣呢,反客为主啊?便埋汰了观音几句,顺便揭了所谓的短儿,便将金刚镯抛了下去,凿在猴儿脑门上,让其跌了一跤。

孙悟空还能接着跑,但是这猴儿估计天生怕狗,没办法,让哮天犬咬了腿肚子,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只能骂那细犬,就让二郎神他们给逮住了,俗话说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啊。二郎神虽然骄傲,可在外人面前,倒很是给舅舅争光脸上贴金的,说明他现在对天庭还抱有高升的想法。

细犬者,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也。看来吴承恩先生这是在将历史往前翻,是在给张士诚偷偷立传,对其的英雄事迹大加赞赏。这一点无可厚非,张士诚发展江浙经济、力抗元朝,尤其是其手下害死了察罕帖木儿,对于朱元璋的“帮助”无论从何角度来看,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老吴对其也是有所批评,就是在提及他是玉帝的外甥。因为张士诚的确三番五次降元反元,虽说听调不停宣,但是也曾经在元廷的授意下,和红巾军、朱元璋交战过,而且刘福通就是死在了其细犬-吕珍手上。徐达和常遇春等人,在和张士诚交战初期,也是有胜有负。

太上老君用金刚镯击打了孙悟空是什么意思,又为何是在二郎神联手之下,他和观音是什么关系?原来这个时候的太上老君虽然还是王颛本人,但此时名叫王祺,是在1366年左右才改名王颛的。这个王祺,先是和蒙古人联姻,取得了支持,1352年被元朝任命为高丽国王。没过两年,因为张士诚(二郎神)攻占高邮,元朝大怒,向王祺要求出动部分兵马协同作战。于是高丽便派遣了两千多人到中原来,1355年因为元朝内讧,这些人死的死,逃的逃,但也有部分人留下来(直到前面提到的1369年,被朱元璋命人送还高丽)。

王祺认识到元朝大势已去,便开始清扫国内亲元势力,1356年恢复高丽旧制,收复了元朝以前的国土。元顺帝派人责难,王祺敷衍应付,就这么骑墙来着,双方谁也没有再真动手,都顾不上啊。

1359年,韩林儿给高丽传话,要求其归顺宋。但是,王祺还不敢和元朝翻脸,便没有搭理韩林儿。于是小明王便派遣毛居敬在1360年进攻高丽,曾一度占领平壤;1361年红巾军20万将士继续攻伐高丽,并攻克了其首府。1362年,高丽反击将红巾军逐出国境。1363年元顺帝下圣旨废除王祺,高丽反抗,并大败元军(仅万余人,实在拿不出更多的军队来了)。元朝没法,便继续承认王祺的国王地位。

1365年,王祺任用辛旽辅政,开始变革。这个辛旽(此时书中的观世音菩萨)其实先是个和尚,有才能但是也专横。辛旽小时候便入了佛门,法名遍照,1364年开始暗助王祺,号称清闲居士。1365年还俗,1366年大权在握,发动土地变革,赢得百姓给其“圣人”的称号(同年,王祺改名了,叫王颛)。后来因为过于留恋声色犬马、金银权势,逐渐和国王分庭抗礼起来,遂在1371年被王颛日益不满之下将其给诛杀了。

而王颛后来也由于一些后宫秩事打算杀了涉事人灭口,引发了和手下佞臣的矛盾冲突,被崔万生等人趁其酒醉之际,将王颛给杀死。

那么在西元1369年,王颛和辛旽(此时已经产生裂痕了)看到蒙古已经日落西山,便一方面答应朱元璋的招抚;一方面也挥师北上扩大地盘,争夺北元的土地。或许,这就是书中老君、观音出面镇压孙悟空的由来。

先不提孙悟空了,再瞎扯下子关于二郎神和哪吒父子还有龙王。

为什么提这几个呢,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他们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本书里面都有出场。

封神演义是什么态度呢,二郎神中规中矩的还行,哪吒有点个性但也挺好,李天王有点迂腐但知错还能改,龙王就是坏蛋几个呀。

西游记呢,是二郎神聪明本事大骄傲但能改进;哪吒认佛为父,对信佛的人照顾有加,别人则大打出手,尤其更是看牛魔王不顺眼的很;李天王胆小无能却很要面子的,对玉帝却是死心塌地的,对佛是表面恭敬心里意见挺大的;龙王呢,首尾两端,谁的话都听,谁的手下也不得罪,胆子不大,没有把握的时候是个妖怪也轻易不惹。

这二郎神大家都公认,是小辈里面的头一号,两本书的作者也都认可。为什么对哪吒父子还有龙王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前面凯撒也乱说了点子,这封神演义大约成书于1560年左右,是在嘉靖年间的书,作者不详,许仲琳应该不是该书的原作者。书里面对道教推崇有加,将释教给缩小化成西方教了,还将看不顺眼的道教分子给折腾补充到西方教内,顺便也将一些阐教的大仙们给坐镇到了西方教了,这西方教明显是针对经过汉化过的禅宗的,而不是原本的印度佛教了。那么这本书到底是谁写的,并不重要,明显是个道教中的人物给主谋撺掇成的,目的是鼓吹道教中的所谓正统帮助有道明君的,是让大家尤其是皇帝看的,所以其成书必然是在1560年左右。但是也有很多疑问,从书中的内容来分析,或许有极大可能,就是说这本书是后来有人又给修订过的,好让其能够继续流传下来。那么许仲琳先生就有可能是这位校对者了。

明朝嘉靖皇帝1521-1566年在位,信道儿。当时呢,先是那个邵元节影响挺大,正规出家道士,皇帝令其总领道教。但仙逝的早啊1539年,马上陶仲文就接了班了,1557年因病隐退1560年过世。两人皆做了礼部尚书,其他的各种虚衔都不少,弟子还有后代们也沾光不少。

这两个人还是朋友呢,邵元节临死前推荐的陶仲文接班。这两人还好,不怎么干预朝政,尤其陶仲文也领道教事宜,但更是小心谨慎,死后的下场要比邵元节强多了,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陶有老婆孩子,是个道人。

1566年隆庆皇帝上台,这个皇帝对道教是有点不感冒的,很快就将邵元节给批了一通儿,连写的书都给禁了,对陶仲文的态度还行,基本没搭理他。对道士方士们的打击很大,基本上都给撵出朝廷了,对道教就更不上心了。这个时候谁还敢大力鼓吹道教呢?

隆庆1566-1572年在位,时间不长,更是基本上都不上朝,就来说话也很少的。每天猫儿在皇宫大内不知道琢磨嘛呢,所以他的事迹不多,但都很重要,很关键,影响重大,跟黄老无为而治稍微有点儿类似。开海禁并改革发展经济,放弃道教重用儒家,平反大礼仪,任命戚继光等人消除海患,为万历初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佛教开始反击了,要趁机争夺扩大地盘啊。很不出意外的,后任的皇帝万历吸取了父亲还有爷爷的教训,慢慢转向佛儿了。

隆庆皇帝为什么打击道教人物?跟他父亲信道关系相当大,有可能隆庆认为嘉靖是吃硫化汞什么的所致,再加上父亲对自己挺有意见的,并不太喜欢自己,自己当了多年的窝囊“太子”啊。

所以凯撒断定这封神演义必然是在1560年左右,陶仲文过世前后写出来歌功颂德,宣扬道教,打击异己对道教中的不同派系也是如此,但就是不明着说道教,只说阐截姜子牙,因为老陶并没有出家啊。书里压制佛教儒家,但也不得已鼓吹三教共同发展。不过这三教指的却是阐释截,也就是正一道、佛教、全真道,根本就没有儒家的份。

其实这也好理解,释道儒三家其实都已经不是最初汉朝那个时候了,都吸取了另两家的一些所谓精华,也排除了自己的一些所谓糟粕。到了明朝的时候,国内的佛教主要是禅宗,和印度佛教、吐蕃佛教、唐代佛教已经大相径庭了,当然道教和儒家也是如此,都在持续改进并基本定型了。即使到了清朝,密宗虽然显赫一时,但也随着历史又退回到了老地方了,还得归位于禅宗。

但是封神演义的作者明显的更瞧不上儒家,写的是商末周初时期西元前1045年前后,那时候你老孔还远远没出生呢,这人道的事情归道家负责,嘿嘿。但是,老子才比老孔早出生了多少年?各种传说一块算,撑死了说,最多300年,灭商那个时候,老子至少也还得再过二百多年才出生,怎么着也没老子的份儿啊。所以儒家的人怎么可能会对封神演义有好的评价呢,写得再好也不认账,估计要是评选百大奇书什么的,也轮不到你封神演义入榜的,何况写的深度其实一般呢,当个单纯神魔小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民间流传口碑可以。当然了,佛家的人更是讨厌这本书,明显的对书中关于“西方教”的表现很是不满。

那么吴承恩老爷子,凯撒判断也是在1566年左右,开始准备写西游记了,甚至在这个时候,写了一些开头也说不定。书中第二回提到了性命双修,成仙成佛的,然而这个概念及其后来的成就金丹等等内容,应该老吴是参考了1564年问世的《金丹就正篇》,再者封神演义的手抄版本或是商业版本的出现,嘉靖皇帝让自己一再伤心,后来的隆庆皇帝也不上朝的,佛教的再度强势反击,官场中的林林,社会上的总总,这一切都严重的刺激老吴,便愤而执笔,西游记也写得更加隐晦了,发狠了,逗笑了,迷茫了,落泪了,是无声的呐喊,是儒之大家的教诲,是一本教科书,是给皇帝的警恒。甭管怎么着吧,为什么这看似除妖神话的书能吸引李渔的眼球进入四大奇书,后来亦能傲然于四大名著?它是神魔白话吗?它是浪漫抗争吗?它是矛盾百出吗?它是形同放屁吗?

大家看西游记,说实在的,不看上三五遍的,根本不知道说的嘛,每个人看了就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看了很多遍以后,感触也会越来越不同。老吴那时毕竟经历沧桑,各种教派医学玄学杂学方言等等的知识丰富无比,就连官场帝王的事情也知道不少,这西游记要是在嘉靖年间就写好了,那才叫见鬼了,那个时候佛教还在低谷徘徊呢,《金丹就正篇》的流传范围还很窄。而且西游记这本书从构思到定稿,根本在十年之内就完不成,估计着怎么也得十好几年的才行,其中光参考道家释家的各种理论就得研究大几年的。而且必然有个在朝廷当过大官的老朋友给提供信息才行,老吴才只不过也当了几年像弼马温一样的不入流的官儿呢。

凯撒这里多说一下,在1557年,陶仲文隐退的时候,相当不错的,向朝廷交还了二十来年的各种大的赏赐,当时有接收官员称了称,约总计13500斤重,这家伙,抗抬不动的。那么大家请在西游记里面找找看,看什么玩意儿跟这个能靠上边儿。

顺便说下子《金丹就正篇》,作者陆西星1520-1606年,道家内丹派其中的一家创始人,以前的道教内丹派也分了好几个小派,有主张先命后性的,有主张先性后命的,到了老陆这里惜修性命一块来。这本书是在1564年底才写完的,等大家都知道了的时候,估计嘉靖皇帝都归西了,老陆生不逢时,自己的那一套道家内修功法,一来不符合嘉靖的口味,第二成名晚了,偏又赶上隆庆1566-1572年在位的这个不信道的皇帝了,陆西星也只好与时俱进,转变了思想,后来也参禅学佛了一番,但也不忘本行,便主张道释仙佛一体思想,还有那个啥啥的,却是对万历皇帝的影响很大。

在宋朝或是以前的时候,道家的内丹派是这么描述的,功完可作道和仙。但到了元明的时候,就变成佛和仙了。这和元朝时期的两次大的灭道有很大关系,1256年的蒙哥和1281年的忽必烈几乎将道教的所谓经典给烧了个干净,老子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倒是没敢禁,呵呵,甭看人家老子说的最玄,最难以理解,但是有点头脑儿的人,除了部分儒家以外,谁也不敢惹老子。

但是凯撒多扯一句,这要说是陆西星写了这本西游记的话,虽然想笑,但还不是太意外,可要说他是封神演义的作者就坚决不认同了,因为老陆是金丹派的,跟符箓派的矛盾挺大。

最后说一说蟠桃会和丹元会,蟠桃会大家都熟悉,先不说了。太上老君曾经说到,自己专门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玉帝作丹元大会。

我们知道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和玉帝的丹元大会是同时同地点进行的,每年一度邀请群仙佛(凡是有俸禄的几乎全部参加)搓一顿,压轴内容就是蟠桃和金丹。以前的时候,是指蒙古部落的忽里台大会和元朝的帝位传承。

继续看书,蟠桃会被猴儿给搅和黄了,这个丹元大会自然也开不成了。后来佛祖将孙悟空镇压在五指山下,天庭召开了“安天大会”,还是如来给起的名呢,其实还是后续补上蟠桃会(丹元大会)罢了。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持续对北元用兵。1370年元顺帝驾崩;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继“大元”位,(他儿子曾经被老朱给逮住过,但是不久就放回去了)1378年四月去世,庙号“昭宗”;脱古思帖木儿是第三任北元皇帝,1388年捕鱼儿海战役中逃走,不久被孛儿只斤也速迭儿杀死。也速迭儿不是忽必烈的后人,而是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他因此即北元帝位,由于政见不同,拒绝给脱古思帖木儿上谥号,不再沿用汉族传统年号纪年法,只承认“大蒙古国”,1392年离世。(也速迭儿杀死脱古思帖木儿之后,蒙古各部落因此开始“离心离德”,纷纷壮大自己的力量,试图摆脱黄金家族的影响。)额勒伯克继位后,却在1399年,被乞儿吉斯部落首领鬼力赤杀死了。鬼力赤虽然取得了名义上蒙古各部的统治权,但还是先立了其儿子孛儿只斤坤帖木儿为北元(末代)皇帝,两年后于1402年,感觉到自己羽翼丰满了,便杀死坤帖木儿,自立为蒙古大汗。至此,明朝认为(北)元真正灭亡,便还沿用汉代称呼蒙古的说法,即鞑靼。可巧的是,西元1402年,朱棣战败朱允炆,建文帝不知所踪,明太宗(成祖)即位也就是永乐皇帝。

在1389年,明朝实现基本统一,北元被迫继续西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蒙古各部落的“野心”,为“北元”的彻底覆灭铺平了道路,对大明的威胁急剧削弱;而1402年“北元灭亡”和“朱棣即位”,老吴认为这才是最真正的“安天”!

但是在宴会上,如来还收了不少好玩意儿,比如王母的蟠桃、寿星的紫芝瑶草和碧藕金丹、赤脚大仙的交梨火枣。如来都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

此时很有内中意味,首先,西游记书里第五、六、七回中,王母娘娘的出场也是“散场”,此后均没有正面出现过(只在他人的口中提到过“王母娘娘”),玉帝仍然唱天庭主角。综合判断,就明白了,这个“王母娘娘”也就是西王母!和西游记前四回书中的玉帝一块儿,指的是元和北元时期的蒙古统治者;第五至七回书里面是个过渡,是大明朝和“元”朝共存时期;之后“王母娘娘”退到幕后,玉帝才彻底“变为”明朝的君主。那么“蟠桃会”必然是蒙古人的部落事务大会-“忽里台大会”,“丹元大会”却是元朝(含北元)的皇帝世袭制度。西游记第七回书以后,就没有再举行过“蟠桃会”和“丹元大会”了,也就是因为明朝已经大一统,蒙古人的“天命”已经结束。“安天大会”将其给取而代之了,此后书里悄悄给转成了“龙华会”。“龙华”者,中华之龙,中华真天子也。

什么是“丹”?想必大家已经一目了然,就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所谓帝王正统传承,此时特指明朝。那吴承恩先生肯定不敢写接下来应该是“丹明大会”,这不就露馅儿了么,于是以“龙华会”代之。

蟠桃者,朱元璋、朱棣北伐蒙古,当时占领的长城以北部分区域;紫芝瑶草、碧藕金丹者,高丽、兀良哈和女真所在地域也;交梨者,交阯、占城也;火枣者,河套、哈密也。

还有就是,“安天大会”的过程为什么描写的如此详细?原来这个在明朝也是有讲究的,很可能是庆成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叫做“怀归”会。也就是必须在宴会结束后,参加的官员还可以让自己的随从(最多俩,不能再多了,如来也是正好儿带了两个弟子)打包一些剩下来的吃食,带回家供家人(主要是以父母的名义)享用。

要不说老吴够坏哩,描述的很是平常,但内里损到家了。幸亏如来还是知道这个规矩的,收了礼物之后赶紧走。不然的话,还要是继续留下来聊天再吃喝点,会被纠察灵官(明朝的监察御史)给告一状的,让你真的“吃不了兜着走”。

那么书中,现在就开始过渡到了大明。朱元璋也经常举办宴会,君臣欣赏音乐歌舞,还做游戏,顺便大吃大喝。大的宴会有四种,在明太祖实录里面提及,“每岁圣节、正旦、冬至、郊祀庆成大宴皆书遇节赐宴”。也就是万寿圣节、元旦、冬至还有庆成大宴。

万寿圣节就是皇帝的生日,元旦和冬至不解释了,庆成宴规模最大,是指的每年一度在京城郊外祭祀天地之后,第二天晚上在奉先殿举办的大型宴会。在庆成宴上,不但邀请群臣,而且还有和尚道士哩。

祭祀天地,在明初是分开来的,夏至那天在北郊祭祀地,冬至那天在南郊祭祀天(就是主要祭祀昊天上帝也就是玉帝)。后来朱元璋觉得太麻烦也浪费钱,在1377年,就将祭祀天地给合并了,一般改在每年的正月某日。但是在嘉靖九年的二月,朱厚熜又给分开祭祀了,为此,还产生了夏言(拥护派)、张璁(反对派)等人的争议,甚至将强烈反对的霍韬给下了都察院大狱(关了俩月后交了些罚款才给放了出来)。

那么西游记现在举办的“安天大会”,就是在映射朱元璋洪武十年以后,合并祭祀天地再召开庆成宴了。

乱扯的又太多了,欲知齐天大圣被抓上天庭押至斩妖台,英雄遭遇何种刑宪,请听下回接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