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如何调节自己
26581400000016

第16章 调适社交烦恼,做一个快乐的男人(3)

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度,如果你越过了这个度,非但不能增进彼此的友谊,反而会伤害双方,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因为毫无间隙的距离,往往会降低彼此之间的尊重,反而会破坏彼此的友谊。

那么,与朋友相交,怎样才算是合适的距离呢?要避免哪些伤害朋友感情的做法呢?

(1)不要拿爱情的标准来衡量友谊。

你不要希望你的朋友像妻子一样专属于你,爱情是越专一就越甜蜜,友谊则不一样。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友谊本来就是很多人的事,朋友多了苦恼会少,朋友少了苦恼会多。你应该看到这一点。你是这样,你的朋友也是这样。

健全的和不健全的友谊之间有一条细微的几乎模糊不清的界限。有些人与朋友的关系恶化、令人失望或极其令人不满,他们往往无法区分健全的和非健全的友谊。过分的依赖会损害你和朋友的关系,而且是双方的。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指导和保护你的义务,他们能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他们只不过是朋友而已。如果你自己不能断然决定,缺乏主见,就会使你受到朋友正确或错误的意见的影响。为此,你应该立刻决定,摆脱对朋友的依赖。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如此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过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而朋友之间却可以做到,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2)想要控制朋友的想法是愚蠢的。

亲密的友谊,是在理解和赞扬声中不断成长的,是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维护、共同认可的。有些人,他们不可抗拒、盛气凌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总喜欢对朋友指手画脚,不管朋友的想法如何,都要求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不照顾朋友的面子和感情,虽然你是为朋友的利益着想的,但你的态度会让朋友不乐意接受。作为朋友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某一方面是被某种心理上的压力所迫、被控制去做某事的,他就感觉很不舒服、很不愉快,一旦有一天一方无法忍受,你们的友谊就有可能中断。

(3)与朋友该淡则淡,该浓则浓。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莫不是处世的学问,而距离就在淡与浓之间,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与朋友该淡则淡,该浓则浓,这才是与朋友交往的真谛。

何谓“浓淡相宜”?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双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4)好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

有个人家里出了一点麻烦,他并不想让别人介入这件事。可是,有个朋友一次到他家去,感觉气氛不对头,于是就不断问:“怎么回事?你家出什么事了?”

这种“无微不至”地关怀,让人不堪忍受!搞得朋友很厌烦。

朋友相交,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亲密过度,就可能发生质变,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过密的关系一旦破裂,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好友势必会成冤家仇敌。

而现实生活中,牢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以密友相称的人为了证明和朋友关系的亲密,把当众指责朋友、揭露朋友短处看作是一种证明的手段,往往导致友人的不满。“朋友的形象是你们共同的旗帜,不论关系多么亲密,请不要砍伐它。”

有些人自以为朋友和自己心心相印,说什么他都不会计较,就对他当面诉说你对他本人的不满。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度,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而伺机暗中布设圈套陷害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当你发现对方心胸比较狭窄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对方有没有实施报复行为的可能性。

距离并不是情感的隔阂,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让友谊获得新鲜的空气。交友时,要把握好交往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心里距离,要考虑到双方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因素,给对方一定的空间。

6.不要让“小人”伤害了你

很难说清什么是小人,这个小既不指年龄,也不指长相,小人和小人物是两回事。和“小人”的关系若没有处理好,任何人都要吃亏。

小王和小姜既是好朋友,又是相处不错的同事。他们公司的新经理制订了一个奖励措施,谁创效益最多将给一个特别奖,金额颇为可观。小王非常希望获得这笔钱,因为他的孩子上自费大学急需要一笔钱;小姜也对这笔钱看得很重,因为他爱人整天向他嘀咕谁的老公又挣了辆小车,谁的老公又升了职位……小姜极其希望借着新经理的改革举措,为自己在夫人面前扬眉吐气。小王疯狂地跑业务,绞尽脑汁地联系,有时,也将自己的情况诉说给小姜。小王不相信同事之间会失去真诚和友谊,他认为几年来他俩已相处得挺好了。忽然间,小王发现自己的一些客户都支支吾吾、言而无信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告诉他,他的客户听说他是品行恶劣的人,喜欢擅自将商品掺假,自己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总之,关于他的谣传很多。年底的时候,小姜获得了特别奖。小王从小姜的业绩单上顿悟过来了。他的嘴里不断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小王的失误在于他没有认清这种对立矛盾的现状,反而盲目信任同事。在没有竞争的日子,也许的确能做到大家彼此相悦,其乐融融,一旦进入角斗场,角色就变成了有“对立矛盾”的人。

伪善的面孔容易让人信服,有时我们还会去为一些虚伪的人尽心效力,这不能不说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啊!但是“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长得既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文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并且还很聪明。

不过,只要留心观察,用心研究,“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上分辨出来的。

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的特点:

①喜欢造谣生事。小人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说谎和造谣是小人的生存本能。

②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朋友间、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他在一边看热闹,好从中渔利。

③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这种人很容易因为受上司所宠而趾高气扬,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抬高自己。

④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行事风格,因此小人对任何人都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⑤喜欢追随权力。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这是小人的一大特点。

⑥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⑦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在小人眼里,看别人跌跤是最快乐的事。

⑧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顶罪。

事实上,“小人”的特色并不止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理、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那么,成功的男人该如何妥善处理和“小人”的关系?

以下几个原则可以供读者参考:

①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里也较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因此小人为恶,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②保持距离。别和小人们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同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楣了。

③小心说话。说些“今天天气很好”的话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谈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绝对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时的资料。

④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你千万不要想靠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就如鼻涕那般,粘上你不放,想脱身都不可能!

⑤吃些小亏无妨。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得罪小人,可是一件麻烦事,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攻击、阻挠你。因此,想成就事业的男人一定要记住:决不跟小人一般见识。

7.同陌生人保持好距离

亲近陌生人是不容置疑的,但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如果与陌生人过分亲近,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因为离得太近,使陌生人失去对我们的尊重。

人都有这样一种普遍的心理: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狮子般的人一旦与人过于亲近,便失去了威严,像老鼠般被轻视。

亲近陌生人的目的,是让他们尊重我们,服从我们,而不是与他们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否则,陌生人自认为与我们亲密无间,地位平等,便不会乐于服从我们的指挥。亲近对于陌生人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人,这一点我们必须好好把握。

与陌生人在工作中靠得太近,还会有其他的危险:你个人的威信可能大打折扣。一旦越过这一界线,会给陌生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就是当你做出一个困难的决定时,他们以为你会站在他们一边。如果你的决定与他们期望的相反,他们就会以为你背叛了他们。

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矛盾。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适当”,也就是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达不到亲近对方的效果,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难以挤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两人的关系等级会逐渐淡泊。

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人与人的性格、忌讳是各不相同的。作为男人,在亲近陌生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避免下面几种错误:

(1)揭露对方的错处或隐私。

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他人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自己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对他造成一种压力。但不要过分,只需点到为止。

有这样一个事例:在广州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听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说着,便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然后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2)张扬对方的失误。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和职务,或者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应被忽视的小过失,一下子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别人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其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反感或遭其报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容易给人留下为人刻薄印象,在今后的交往中他人可能会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如果把每个人的失误都当成笑柄,自己也就成了制造笑柄的人。

(3)让对方败得太惨。

在社交中,大家经常会进行一些带有竞赛性的文化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尽管这是一些文娱活动,但大家都希望成为胜利者。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能绝对取胜的情况下,往往不会使对方失败得太惨而狼狈不堪,反而会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这样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棋后,往往会有意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一两盘。与人处事正像下一盘象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小青年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其实,对社交活动中的非正式比赛,不必太计较输赢,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使对方心情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