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如何调节自己
26581400000021

第21章 调整事业心态,做一个积极的男人(2)

如果说人生、事业、财富,像一座座大山,那么高胆商人士就会不畏艰险,不断攀登,把每一次困难都当成一次挑战,把每一次挑战都当成一次机遇,并最后傲立巅峰!而缺乏行动力的高智商者,只能望洋兴叹。

3.男人要有干大事的“野心”

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成功男人和平庸男人心态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干大事的“野心”。

在这个平等的社会中,没有人生来就握着黄金权杖,也没有人不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该怎样去做,怎样去树立一个能够达到并值得达到的目标!

成功不是以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学历或家庭背景来衡量,而是以个人理想的“大小”来决定的。而理想的“大小”也决定成就的大小。

拿破伦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一个成功的人,没有“野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谓“野心”,即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功意愿。

一个没有“野心”的男人,他的精神品质或许是值得尊敬的,是高尚的、伟大的;但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巨大成功,没有“野心”,没有企图,没有谋略,会导致盲目;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讲回报,又何来前进和拼搏的动力?

其实,获得成功所要具备的品质是非常多的,比如勤奋、努力、好学、坚强、真诚、爱心、公正、有目标、心态良好、正确选择的能力、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尺度、发挥性格的正面力量、好的人际关系、奋斗不息,等等。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就好比一辆汽车,这些品质只是汽车的方向盘、大灯、轮胎、底盘、车身、车窗、座位等,而汽车最核心最重要的部位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机。“野心”就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北京王府井饭店公开招人,有一位叫段云松的年轻人幸运地得到了面试机会,当上了大厅服务员。由于缺乏英语基础,段云松在工作的第一天就出现了错误,被降职做行李员。

一天,香港首富李嘉诚下榻王府井饭店,由段云松给李嘉诚提包。王府井饭店特意举行了欢迎仪式,在簇拥人群的包围下,李嘉诚越走越快,段云松艰难地拎着沉重的两个大箱子,气喘吁吁地把箱子送到了房间,随从的人随手给了段云松几块钱的小费。身为最低层的行李员,为最上流的人拎包,段云松感到既自卑又自豪,但更多的是激励。“我进王府井饭店就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住这么好的饭店,为什么他们会住这么好的饭店,我们为什么不能?那些成功人士的气质和风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

有一天,段云松与一个同事为旅行团搬行李,两人都累坏了。段云松与那个同事跑到饭店的楼顶吸烟,他们的脚下是车水马龙的王府井大街,看着看着,段云松突然指着下头说:“将来,这里会有我的一辆车,会有我的一栋房。”那个同事对他的豪言壮语嗤之以鼻。

不久,隔壁饭店的经理看上了段云松,请他当经理助理,段云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份兼职。他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段云松在父母不解的眼光和叹息声中辞职了,并进了隔壁的餐厅,他在经理助理的职位上只干了几个月就失业了,因为上级主管把餐厅卖给了别人。

段云松知道,任何人都不会是一无是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只要自己努力不懈,命运是迟早会露出笑脸的。

下岗后,他到处寻找商机。不久,段云松在长安街民族饭店对面找了一家小饭馆。段云松接手的那家小饭馆非常破旧,于是他发动大家去附近的工地拣砖头等建筑材料。经过几天准备,他们重做了地面,店面全部刷白,35平方米的店,5张小桌,虽然简陋,但是很干净。小店就叫“民丰饺子馆”。

段云松用1000块钱起家了,自己调馅自己包饺子,一两五个饺子。来吃饺子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超过6000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段云松决定将每个星期六的营业额全部拿出来,当场分给大家。这样大家周周有薪水,多的一个月能拿到5000元,大家热情都很高。一年下来段云松挣了10多万元。

后来,段云松又与一家幼儿园洽谈。他以每年13万元的租金包下了这个幼儿园,他在院内拴了几只鹅,从农村搜罗来了篱笆、牛绳、辘轳、风车、风箱之类的东西,还砌了口灶。忆苦思甜大杂院开张营业了。开张以后的红火劲儿,是段云松始料不及的,吃饭的人得排三队,每天从中午到深夜,客人连续不断,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万元以上。三年下来段云松挣了1000万。

段云松不久就对餐厅里那种喧闹、嘈杂、虚伪、以钱为主色调的日子,开始厌倦了。他问自己:“明年的今天你还能干什么?”他一直也理不出头绪。1994年底,拥有1500万元家产的段云松要开茶馆了,刚开始生意却是异常清淡。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他告诉自己,挺过冬天,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大道。茶艺市场在1997年底开始启动了,段云松等到了这一天。

段云松又不断地做了几件大事:建起了第一家茶艺表演队,代培茶艺小姐,提供茶叶茶具批发,提供开茶艺店的种种服务,又筹办北京第一所茶艺学校……

段云松说,有一次他到王府井饭店办事,没想到前来给他拎包的竟是10年前嘲笑他的那个同事。

酣睡的巨人就像神灵一样,你必须用魔力来唤醒他,而且,你就具有这种魔力。在人生旅途上,没有心动就好像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往何处去。而所谓的心动,就是自己对未来成就的期望,确信自己能达到的一种高度的雄心。

这种心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目标。目标为我们带来期盼,刺激我们奋勇向上。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要有雄心,必要时还要敢于向人讲出来,以不断地让这个志向在心中生根发芽,然后让其结果。

澳洲有个基德曼爵士,1870年他还是个目不识丁的13岁小伙子时,就离开家穿越澳洲探险去了,然而,在10年前曾有两位探险家就杳无音讯地消失在那无人的蛮荒之地。

基德曼出身于一个大家庭,10岁开始帮家里养牛。有一天,他带着被赠得的一匹独眼龙母马名叫巨人,及少许的积蓄,离开家到全澳洲最大的牧牛场学习牧牛事业。基德曼有一个梦想,也是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到澳洲较荒芜、未开发的野地里繁殖牛群。他的计划,是顺着河流,从北到南,建立一个遍及全澳洲的牧牛基地。这样不但能够提供给新开发的殖民地一些工作机会,更将外销市场扩展到世界各处。他把握住了心动的想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基德曼变成了大英帝国拥有最多土地的地主,而且,毫无疑问地,也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牧牛成功人士”。基德曼也有了个众所周知的外号——“牧牛之王”。

“牧牛大王”在牧牛事业上成功了,相同的保罗·麦尔却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在成为世界出版界的权威。带着这个心动而美好的想法,他出版了许多关于某些成功人士看似不可能达成的人生目标故事,让你在阅读之间,心中充满振奋之情。最卓越成功的成功人士,都是成功的目标设定者。他们赋予自己的理想以无限发展的空间,不为其他目标或机会而延误!他们做长期的规划,检视自己的能力及进度,不时地进行修正与改进,以期能够制定符合自己人生目标的计划。找到你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很多种方法。有许多人知道那些方法,只是尚未将这些方法系统化,或将它们列在纸上,进行检视和比较判断,试着让你熟悉的目标书面化,用这种方式来理清自己的思绪,并赋予你的目标一个形式及主旨。

选定心动的目标,选定既定的目标,这就是你成功的起点,牢牢把握这个起点不断奋斗,成功永远属于怀有美好愿景的人。

4.敢想敢做,才能成就大事业

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有利的商机随时都可能变为不利的,不利的商机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为有利的机遇。关键在于,男人要有“敢想一尺,敢做一丈”的精神,敢想而不是妄想,敢做而不是无为,这个世界,只有你敢想敢做,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行业,也正因为最能赚钱,所以竞争尤为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临着极大的竞争风险。

首先碰到的是油源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8%的德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如何解决油源问题呢?1960年,当花费了100万美元勘探资金而毫无结果时,哈默再一次冒险地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并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哈默又千方百计从各方面筹集了一大笔钱,投入了这一冒险的投资。当钻到860英尺深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田。

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的竞赛时弃权,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当然,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应当胆识结合。

自古出售房子,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香港商界奇才霍英东却在20世纪中叶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一“先出售,后建筑”。这一打破常规的冒险行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使他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到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始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这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冒险高招。

霍英东做生意有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20世纪50年代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这无疑是比较大胆和冒险的行为,如果失败,他可能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但幸运的是,他赌对了。从1954年开始,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他以前经营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这种方法虽然稳妥踏实,但对于快速发展的事业却颇为不利。霍英东经过反复思考后想到了一个妙招,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房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

这种以现代的眼光看似稀松平常的手法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般的创新和冒险举动。霍英东的做法的确高明,他开创了大楼“先售后建”的先河,成就了房地产全新的经营模式。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营销模式,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年轻人在不长的时间里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元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百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的生意。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霍英东也成了声名显赫的楼宇大王。

霍英东的奇思妙想和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成就了他的大业,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经营模式后来成为各家建筑商争相模仿的对象,他开创了“先售后建”的先河,改变了房地产业原有的格局,成为后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