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如何调节自己
26581400000006

第6章 战胜逆境挫折,做一个坚强的男人(5)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实验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助手。五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实验。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大无畏的勇气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机遇——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生产的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单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获得成功的诺贝尔并没有摆脱灾难。

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全部葬身大海……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消息,再次使人们对诺贝尔望而生畏,甚至把他当成瘟神和灾星,如果说前次灾难还是小范围的话,那么,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经是世界性的诅咒和驱逐了。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不,应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灾难给了他一个人。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炸药的威力曾是那样不可一世,然而,大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最终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科学奖,被国际科学界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诺贝尔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恒心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恒心是发挥潜能的必要条件。恒心与追求结合之后,就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

恒心是每个成功男士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在人的一生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要树起恒心,拿起希望,放下悲伤,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9.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生难免遇到失败,失败会阻挡前进的脚步,使人的心灵遭受痛苦,可是,越是做大事的男人,就越容易遭遇失败。因为,难度越大的事情,它成功后给人带来的成就感也越大。

史泰龙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小时候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高中辍学,便在街头流浪。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史泰龙,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就会成为社会垃圾,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最后他想到了当演员,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一次次被拒绝,但他并不气馁,他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依然毫无收获。

史泰龙暗自垂泪,甚至失声痛哭。难道真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剧本一年后写出来了,史泰龙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开玩笑。导演们都这样说。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在拒绝中,他慢慢学会了一些表演的技巧,他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在他一共遭到了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史泰龙准备了三年多,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后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100%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失败乃成功之母”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失败;要善于从自己、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为下次拼搏做好充分准备。

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塔克马索桥建成,投入使用仅4个月,就毁于每秒19米的狂风引起的自感应震动。正是从塔克马索桥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日本建造的明石海峡索桥才能经受住每秒80米的狂风。

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正视失败,把失败中隐藏的教训发掘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解放号万吨运输船接连破损,经追查找到原因,原来钢在摄氏零度以下失去伸缩性,或者说是冷脆现象造成的。这一失败促进了轧钢技术的发展,也为焊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动力。

1952年英国哈维兰飞机公司造出彗星式喷气飞机,显示出世界一流的技术性能,令国外的同行惊诧不已。然而没过多久,彗星式飞机就连续坠毁。专家们查找事故的原因,才搞清楚是金属疲劳所致。美国波音公司从中获得启示,将这一知识应用到新型飞机的研发上,很快就把竞争对手甩到后面。

一个人之所以不怕失败,是因为他确信还有未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在宏伟事业中从不使自己有所失的人,也无从获取登峰造极的人生经验。只有在有所失的时候,他才会重新认识自己,进而发现自己不曾意识到的极大潜力。”

保罗有个朋友在公司当老板。一次两人碰巧相遇,保罗问道:“一切都不顺利吗?”朋友付之一笑说:“不好,也可以说糟极了。我经营的那些公司,有一家被银行逼进死角,有一家已出现赤字,还有一家连偿还债务的钱都拿不出。”

遇到这么多的麻烦,朋友还能处之泰然,让保罗感到有些意外:“看你的样子,好像并没有心慌意乱。”朋友回答说:“老实告诉你,我一点也不担心。有好长时间了,公司的一切都过于顺利,也需要出点问题让我打起精神。偶然遇到些挫折和麻烦,对生意人来说不是坏事,没有什么比处理偶发事件更好的了。”

对于被逼到死角的那家公司,朋友从开发新产品入手,建立了一套富有创意的销售计划,反而将竞争对手置于困境。对于出现赤字的那家公司,他出台了一套新的方案,着力降低成本和增加产量,使之很快实现扭亏为盈。对于还不起债的那家公司,他做出了必要的人事调动,使其走上正常运转的轨道,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赚了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