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黑客法则
26592200000361

第361章

“说?凭什么说?我没这个责任也没这个义务。”他不直接隶属调查组,对他们又有怨气当然不会上赶着给他们送功绩。

他摇了摇手上的报告,“看见没,我报告都打好了,一会儿就给头送上去。到时候调查组这帮孙子就等着吃瘪吧!”

胡乐在警局溜达了半天,再多的消息也没有打听到多少。他倒是遇见几个调查组的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显然是事情进展不顺利。

也是,这调查组成立仓促,主要的案件资料和证据,甚至是唯一重要嫌犯古夏,也就是阴影都是胡乐带着人弄到的。按理来说应该顺理成章由胡乐继续带领调查才对。

事实上本来确实如此,只不过到底还是有一些人被安排进来“锻炼”。恰好后来发生了秦书诚和钟锦逃走的变故,而胡乐则因为牵连被取消调查组职务。

事情接二连三,机缘巧合,演变成现在这样子。

不过胡乐这时候没心情理会调查组的人,他更关心如何才能接近陆雪峰,接近古夏,接近那传说中的智能系统,也就是阴影。

如果他们真的认识,又真的就是阴影背后的人,很可能从中找出他们陷害钟锦的证据。

而且胡乐也很担心,如果澄净继续落在陆勋的手里,会让阴影继续得利,事态会发展的更严重,直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但是胡乐想了半天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是他原来的身份想要去澄净也要经过手续审批,还要在秦书诚带领的情况下。

现在陆家兄弟俩知道他是秦书诚的兄弟,防他跟防贼似的。他被踢出调查组就有陆家出的一份力,否则以胡乐的身份,可没那么容易被请走。

胡乐只好先回家,又在网上闲逛起来,仍旧看那些评论讨论的帖子。

现在大规模大范围的讨论虽然没有了,但话题的热度还没有完全消退。在小范围内,尤其是IT行业,网络安全行业圈子里,钟锦和阴影仍然是被频繁提起的两个名字,各种分析讨论层出不穷。

虽然讨论范围小了,但是质量反而变高了。

胡乐看得比之前更加仔细,也更专注,从中也看出不少自己没注意到的东西。

他边看边琢磨,很快注意到一些事情——那就是风向似乎变了!

胡乐一开始以为自己看错了,又将各主要论坛上的讨论滤了一遍,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那就是网络上之前对钟锦的普遍声讨和愤怒的声音似乎平息,甚至消失,转而出现的是对她的好奇、理解、理性分析,乃至一些人的崇拜和支持。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给钟锦找了水军?

胡乐第一反应便是这个。

他又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对钟锦比较友好的声音都是从讨论论坛,微博,博客这种地方发出来的。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仍然是之前的论调,恐怕是被监察部门那边仍然控制着。

胡乐第一次觉得网上也挺没劲的。

都说是网络能让每个人畅所欲言,能反映人们的真实想法,可事实上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所谓的普通网民留言讨论,又或者是以数据说话的调查投票,哪一样都有可能本操作,并且越来越多的被操作。

只要有钱,有路子,有方法,什么样的结果是不能捏造出来的呢?想到这,他顿时有些兴致缺缺。

其实这是胡乐一时间钻进了牛角尖。他没有想到就算是没有网络的时候,这些东西也未必都真实。操作结果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不计其数。而关键是如何分辨其中真伪,又如何在分辨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判断。

真正的民心如何,真正的局势如何,从来都不是网上说说那么简单。可能在某个论坛上,东风压倒西风,然而在自它的地方,西风正自强劲。

胡乐在网上看得郁闷了,重又合上电脑开始琢磨之前的打算。他想来想去,还真就想出了一个法子——用苏裴把陆雪峰给引出来。

其实这也是从刚才他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找到的灵感。文章是围绕钟锦而作,提到了她不少的朋友和周围同事,包括李周周,徐子萱,贾小蕊等等。

文章主要总结他们在钟锦出事之后的反应和发表的回应,意在分析这些人说的是否是真实的,从而分析钟锦是否真是阴影。至于文章的结论,那就是没有结论——一切都不确定。

这种说了等于没说的屁文随处可见,也是没什么参考价值,倒是其中总结了钟锦周围人的发言和行动这部分,引起了胡乐的注意。

他主要是看着徐子萱所说的略有所感,再联想到之前苏裴提到陆雪峰也找过徐子萱,他忽然想到这些曾经被陆雪峰接触过的人,是不是可能握着他什么把柄?是不是有机会将他引出来?

澄净那边,他胡乐是难进去。但要是能把陆雪峰给吸引出来,想接近还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