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万里随波行
26603200000168

第168章

滕琰知道陆伯甫对陆家族里不少的人有着诸多不满,他少年丧父,家道中落,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在他中举人的时候,族里已经有人开始愿意与他交好了,可是他一直敬而远之,只与以前走得比较近的几家维持着往来,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经济援助,才出门经商的。

滕琰冷眼看着这些陆家族人纷纷表示出来的对陆伯甫的关心,心里不以为然,但也不愿意却点破,她也经过这些,捧高踩低,世态炎凉,也是司空见惯了。

接下来的话题慢慢转到了别处,大家谈起了犬戎人来的时候,陆家村因为不靠大路,离县城远,路又难走,没有大队的犬戎人过来,竟然保全下来了。但几次征税,几乎把各家都搜得一干二净,两年来,又因为犬戎人频繁地征调劳役,误了农时,地里的收成也没多少,原来还算富裕的村子现在也穷了下来。”

今年,很多家都没有明年耕种的种子,还好,九原郡最新的政令就有一条可以先借农民种子,秋收后再还,大家又纷纷叩谢燕王仁德。

到了中午,滕琰命人在陆家的院子里排上了酒席,算是为陆伯甫金榜题名补办的酒宴,请全村人来吃。

因为早有准备,所有需要的物品都事先备好了,院子时早就支起了大锅,开上了流水席。

屋子里也开了一席,几张炕桌拼在一起,菜肴摆在上面,每人面前放着酒杯、筷子。

滕琰看着盘腿坐在上座的燕王,他从来没见过农家这样围桌而坐的宴席,也是第一次盘腿坐着吧。不过别人从燕王面带微笑的脸上是什么也看不出来,滕琰与他接触时间长了,能感觉出他的几分不适。

但想到路上的好心引来的不快,她也没有多话,请了陆家的族长和一位年龄最高的长辈,坐在燕王对坐,自己与凤凰县县令县尉分两侧打横相陪。

陆伯甫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肯上来与大家同桌进餐,滕琰知道在这里的规距,就让人在里间设了一席,请族里几位老妇陪她。

最后又给陆家村的人发了赏赐下去,四分一个的银锞子,村子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每人两个。陆成甫一家自然不同,又加了两百两的银子,几匹布。又给族里捐了五百两银子。

滕琰这样做是为了村里的人能高看陆伯甫家,照顾好陆伯甫的母亲。

开席前她抽了个空,单独同陆伯甫的母亲聊了几句,对于滕琰邀请她到九原居住,并供养她的建议,陆母想也没想就回绝了。

滕琰见陆母态度坚决,就没有再劝。她已经将陆伯甫同滕家定亲的事情告诉了她,只是没有说明自己就是滕琰,而是还是自称滕琰的弟弟滕瑾,也不是她想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是怕陆母不能接受她现在的样子,还是将来对陆伯甫说好了。

陆母的态度并不奇怪,这里的人非常重视宗族观念,按这种观念,陆母是陆家的人,即使陆伯甫出了意外,她也得由陆家养老。如果去陆伯甫未来的岳家生活,那是相当没面子的,陆伯甫也会抬不起头来。

滕琰只好给陆母留下了一些钱帛,又定下来每隔一个月派人给陆母送一次衣食用品,直到陆伯甫回来为止。

陆母拿出了一篮子冻梨给她做回礼,说:“亲家公子,多谢你还来看我这个老婆子,还我带来了我儿的消息,等伯甫回来,让他再去道谢。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入贵人们的眼,只有这些冻梨是去年从山上摘的,准备过年吃,亲家公子不嫌弃,就带回去尝尝。”

滕琰前世就喜欢吃冻梨,也听陆伯甫说过他家乡的冻梨非常好吃,倒是高高兴地收下了,说带回去给大家。

陆母虽然性格有些柔弱,但还是很明事理,想想也是,如果没有一位这样的母亲,也不会培养出陆伯甫这样的儿子。滕琰偷偷地想,这个未来的婆婆还很好相处的。

燕地的冬天,白天格外的短,申时刚过,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滕琰与大家离开了陆家村。

回去的路上,大家轻骑简装,比来时要快了些,过凤凰县的时候也没有停留,直接向九原疾驰。

天渐渐全黑了下来,侍卫们打起了火把。

过了凤凰县没有多久,迎面路上过来了几个人,也打着火把赶路,见到大队的人马避到了路边。就在从他们身边一闪而过的时候滕琰看到了早上时见到了那对年青夫妻。

燕王突然勒住了马,大家也纷纷停下来,接着燕王拨转马头来到了路边的几个人面前。这时滕琰也跟着转了过来,这才看清那对夫妻被绳子绑着,脸上也有被打后的血痕。

燕王眼力好,一定是刚才就在马上看到了,这才停下来问上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