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并不理会滕琰客气地让他到庄子里休息一下的建议,而是直接就要进学校看一看。滕琰笑着拦在了燕王前面说:“这里是女学,除了老师,是不许男人随意进入的,燕王与王侍郎要想进去,也应该先由学校的管事进去让学生们做些准备再进。”
燕王脸上一滞,刘妈妈在后面拉了下滕琰的袖子,上前对滕琰说:“王妃说的规矩并不错,不过,过了初六,我们这里就正常上课了,并不用再准备些什么。”
滕琰知道刘妈妈怕自己的话让燕王不快,才上来打圆场,但刘妈妈既然这样说了,也就让她和几个婆子带路进了院子。燕王只带了几十名的侍卫,其余的与刘庄头、看门的杂役等在外面。
燕王和王沂看得很细,先进了门房,这里也分了里外两处,外面都是些男丁,应付外面来人的,里面是几个婆子,好与女眷们打交道,滕琰并没有想到这样详细的事,不用说是刘妈妈安排的,确实非常适合世俗人情。
一路上听刘妈妈介绍,孤儿院里一直没停地添人进口,隔上几天,就有孩子被放在学校的大门口,基本上都是女孩,都收到到了学校里。偶尔有几个男孩儿,暂且放在外面一个小院子里,等将来学校扩大时有了专门男孩学习的地方再安排。
就是现在的学校里,也是只完成了部份规划,因为到了冬季,只好停工了。而滕琰当初设计好的所有项目,没有两三年也不可能都实现。
大家看到的是按现代家庭设置的孤儿院兼学校,一个妈妈带着大小不一的十个孩子,组成一个家庭,实现家庭的功能。孩子们跟着妈妈生活,大的帮着做家务,带小的妹妹,白天在学校上学,从三岁起上幼儿园,六岁起上学,按年龄分班,每年升一次班,十六岁毕业,可以相亲后出嫁,滕琰还提供一份与普通百姓家差不多的嫁妆,不想出嫁也可以留在学校或出了学校做工。
幼儿园里以玩为主,有专门的妈妈带着,还有大些的女孩轮流过来帮忙。
学校课程的安排很符合实际,读书认字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课,女工、算学、记帐、厨艺、农活都是必修的,还有画画、乐器、棋类、茶艺等选修的课程。平时上课主要是在各自的班级,一些特殊的课程则在专门设置的教室里。
学校专门请了各科的老师,每一班的课程表就用大纸抄了贴在班里的墙上,按时辰上课,有专门负责时间的杂役按时敲钟提醒大家时间。只是老师也多为女子,少数的男老师也都是五十岁以上的。
燕王和王沂在学校里从头走到尾,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其实这里的很多思路用在官学上并不合适,但他们还是被滕琰的这样成系统的教育体系震惊了,而且可以借鉴的东西又太多。
滕琰也跟着细看了一遍,她的重点又与他们不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能够建成现在的模样也是相当地不错了,但要改进的地方还非常之多。但看着女孩子们都穿着过年的新衣,不同的年级不同花色的裙袄,精神十足的样子,心里也非常欣慰。
在学校里还遇到了在这里干活的大妞,滕琰让她上前给燕王行礼,当初还是燕王眼光锐利,在路上就看到她们小夫妻,才有了后来,滕琰将她们夫妻送到自己的田庄来的事。燕王受了礼后,问了一句:“张柱也在这里吗?”
滕琰没想到燕王还能叫出张柱的名字来,就示意大妞回答,大妞虽然不知道滕琰就是救了她的滕公子,但还是认识滕琰的,去年滕琰到庄子里,与大妞在一起还聊过天,在滕琰的鼓励下她回答说:“张柱也在庄子里,帮着种田,日子过得挺好,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不打算再回九原。”
燕王点了点头,不管怎样,燕王如今见大妞和张柱过得好好的,自然也是高兴的。让他的侍卫赏了几个金锞子,大妞磕了头谢过,滕琰笑着让她下去了。
一大早赶来,又转了一圈,午饭的时间就到了,滕琰他们又进了几家看看饭菜,因为都是统一发的食物,各家吃的都差不多,又赶上新年里,每家都有肉有菜的,还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