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万里随波行
26603200000045

第45章

头一件重要的就是祭祀,因为滕氏宗祠在昌平郡滕家宗房,要参加祭祖的活动得去昌平郡,父亲是世子,不能随意离京,前几年开国公府里也派不出主子去,家里没有其它成年男丁。今年滕珙也算大了,又中了秀才,倒是可以代替父亲去昌平郡祭祖,可是家里又有十几名考生,也需要滕珙出面照应着,所以父亲犹豫再三,还是象前几年一样派了体面的管家带着祭品去宗祠代祭。

但开国公府里也设了家祠,规模是小得多,但也是一个重头戏。父亲带了滕珙和滕玮,亲自动手打扫、梵香供奉。按照家规,这些事都是女人不能参与的,故而滕琰就没多管。

祖父今年又是没有回京,送往边关的东西一个半月前就送走了,按平时早就该到了,但今年雪下得又密又大,听说越往北越难走,很多地方道路已经阻断了,也就不好说送没送到了,反正是什么消息也没回来。这里交通和通信状况就是这样差,以前最多有过数月不通任何信息的时候,大家也都习惯了,并不特别的担心,就是担心也没用。

各处的年礼也得提前打点出来,到时候分送出去。府里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府里的几处产业年前都来送帐了。几处铺子都有专门的管事负责打理,具体经营的细节父亲是从不过问的,这也是权贵家的惯例,要说让他们看帐本简直就是在污辱他们,听管事汇报一下情况,把一年的盈利收下,就算完事了。麻烦的是田庄送来的各色物品,从各类粮食到鸡鸭鱼肉,从活猪活羊到腊肉熏肉,从家养动物到各种野味,还有干果、蘑菇、木耳、各种干菜,除了吃的还有用的,炭、皮毛、布匹、木材、饲料,总之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农业社会就是这样,什么都是自给自足。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中的一部分要送出去,但留下的还是大部分。

留下的东西自然要进库房,滕琰指挥大家先把库房清理一次,核对帐物,新送来的东西分别造册入库,忙了足足十多天才算把库房重新整理好。

事情就更杂了,全府打扫收拾,屋子里要一尘不染,就是园子里也收拾得异常整洁;所有陈铺织物,椅搭、床幔、帘子等,全部更换一新,到处挂上红灯笼;所有人换上新衣;厨房的灶火到晚上才熄,按这里的规矩做了无数的点心,准备过年时吃;粘贴各院子的门神、对联……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饶是滕琰干起活来很有一套,又有现成的例子,但还是忙得脚打后脑勺。

直到年三十,诸事齐备,府里内外焕然一新,到处张灯结彩。一早,府里从大门、仪门一直到正堂,路正门大开,父亲与王夫人身着朝服,坐上八抬大桥,进宫朝贺,直至午宴后方回。

家里滕琰与滕琳、弟妹们及姨娘们一处吃了饭,过年了,人又少,也不用太讲礼仪了,大家围桌而坐,倒也自在。大中午的,看戏觉得太闹,就叫了耍杂技的和唱小曲的进来,也显得热闹些。

滕珙去陪着府里的客人们,主要是考生们,还有几个没有回家的清客,滕琰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酒席,并一个戏班,在外院闹得锣鼓喧天,喜庆异常。

父亲和王夫人未初才从宫里回来,滕珙、滕琳、滕琰、滕珂、滕玮、滕环都在大门内迎接,直接进了家祠,先是祭拜祖先,然后是父亲的几位阵亡的兄弟,接着父亲和王夫人给先前的三位世子夫人上香行礼,最后小一辈的祭拜三位世子夫人。不同的辈份,不同的人行的礼也不同,也折腾了一个多时辰礼毕,回到荣喜堂。

先是父亲和王夫人带领大家向北给祖父行礼,然后父亲和王夫人上坐,滕珙带着滕玮,滕琳和滕琰带着滕珂、滕环给父母行礼,又有周姨娘和吴姨娘来给父亲和王夫人行礼。父亲和王夫人给大家每人一包压岁锞子。接着大家按年龄男东女西坐好,下人按顺序一起一起的上来行礼。给下人的压岁钱是滕琰准备的,早就摆在正堂一侧,让她手下的飞珠和轻霞两人,按着册子,给大家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