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其心无住
26642200000061

第61章 一切境界皆是沿途风光

问:有个学密宗的道友最近有些不正常,修偏了,旁边的人想帮助他,请问怎样才能帮助他?

师:让他的传法师父帮他解决。每个法门在修行途中都会有反应,他的师父应该知道如何对治。现在有的法师传法,自己本身都没有修完,就把法传给了下一个人。下一个人用心修,出现了境界回头问师父,师父就不知所措了。因为他师父自己都没有走完这个过程,怎么可能知道答案呢?过去传法的法师必须把所传的法门修完,才有资格把它传给下一个人。如果仅仅得法,没有修法,没有实践验证,是不允许把法传给下一个人的。如果你认为这个法好,但没有修,身边有人想修的话,你可以把他直接带给你师父,让你师父给他传法。

现在有的人自己并没有得法,只是从这本书上看一点,那本书上收集一点,加上累世的根器,就开始修练;一旦出现某种境界就不知所措,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对治。没有境界还好,一有境界便举步难行,根本无法走完整个过程。真正有传承的法门绝对不会让你出偏差,所谓的“走火入魔”。修行途中每个阶段出现的不同境界,师父都会告诉你如何对治,如何度过这个阶段。法脉传承本身具有保护的力量,法脉的护法神会保护每一个修法的人。任何一个咒语、一条戒律都有护法神。同样,你得到了师父的法脉,师父就有责任保护你修行。

师父给我们传法之前,会针对我们的身心进行严格的筛选。对于生理、心理不过关的人,师父是不会传法给他的,只会让他修一些基础的方法,所谓的“加行法”,通过修加行来调整身体,转变心态。因此,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修加行,无法得到真正的法脉传承。加行法不过关,身心的问题得不到对治,又如何接受法脉的传承呢?我始终强调对三种人不能传法,即便传了,他们也修不了:一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二是生理不健康的人;三是觉照功夫不够,进入状态出不了状态,活在自我状态里的人。要想得法修行,首先要把身心修健康。

你们坐了一个多小时,有几个人身体坐得热乎乎的了?没有热乎乎的感觉是因为前面的气没有沉下来。气浮则心燥,心浮则气躁。身心不沉下来,丹田的阳气就不会苏醒;阳气不苏醒,浑身上下就产生不了暖流;暖流不产生,气脉就会僵硬,骨骼就会发脆,三四十岁的人,骨骼的老化程度就像六七十岁的人。如果身体经常生起暖融融的感觉,即便八十岁,他的身体也会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当这股阳气一直处于苏醒状态,经络、骨膜、韧带就会很有弹性。检验的方法很简单,我们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你的双手交叉在一起,弯腰往下压,看能否压在地上,由此即可看出你身体的老化程度,你是否坐出了禅定功夫。身体的精气神漏掉了,阳气就苏醒不了;阳气苏醒不了,韧带就缺乏柔韧性;韧带不柔韧,经络就不会舒展、畅通;经络不畅通,又如何达到脉开心解?心轮、喉轮、顶轮又如何打开?三脉七轮能否打开,取决于精气神是否漏失。因此,只有身体的阳气苏醒了,才能使经络畅通,韧带富有弹性,脉结打开,身体的力量出去,与天地通灵。内在力量不出去,是无法与天地沟通的。

问:一个人的身体僵硬是否和他的心性有关?

师:肯定和心性有关。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呼吸沉不下去,体内的阳气就不会苏醒和发动,经络就不会畅通,身体必然僵硬。只有气沉丹田,体内的阳气才会苏醒,经络才会舒展,阳气才会从后背往上升。前面的气沉不下去,后面的气是无法上升的。如果前面的气往上行,后面的气必然往下沉。后面的气往下沉,就会产生生理的欲望。因此,只有把前面的气往下沉,让后面的气往上升,后脊背才会发热,从而达到还精补脑、增强记忆、开启智慧的效果,你才会有超人的胆识和魄力,身体也会变得很柔软。

为什么说修行人要少说话?一说话,前面的气就反弹上来。不说话,气就沉到丹田;气往下一沉,丹田的气就从脊柱往上升。健康的身体越在寒冷的时候,手脚越发热;越在天热的时候,手脚越发凉。这表明身体的阴阳处于苏醒和工作状态,能和外面的空气保持平衡。如果阳气没有苏醒,冬天手脚就冰凉。前面的气沉不下去,后面的气升不上来,你的眼前、额头就不会放光,耳朵就听不到仙乐,晚上一个人就不敢走夜路。阳气不旺怎么会有胆量呢?你的身体不健康,身边的人也会受你影响;你的身体很健康,阳气很足,病人靠近你也会不治而愈。为什么?身体有病是因为阳气不旺。当身体不好、阴气重的人一靠近你这个阳气重的人,你身体的阳气自然就释放出去(阳气的场具有辐射的功能),改变对方的磁场,对方的身体自然好转。你根本不需要刻意给他发功。

问:当脊柱的气往上走时,背胀得发痛,这是有问题还是正常现象?

师:正常现象。如果懂得对治很快就会过去;不懂对治,熬一段时间也会过去。如果想对治,练万行的七节动功就能把韧带拉开,促进阳气产生。不练动功,练“达摩易筋经”或道教的“八段锦”也行,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或者像禅堂里那样跑香,一天跑上两个小时也行。

问:弟子在九华山打坐时出现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头顶像顶个锅盖,顶了一段时间后,前面突然出现一个窟窿,弟子就往下掉,一睁眼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出现这个现象后弟子就不敢再打坐了。

师:好现象。你真用功了,身体的力量才会往上冲,冲到头顶时,就像碗扣在头上一样。继续用功把它突破,你的头顶就会像莲花一样绽开。

问:开始几天看见眼睛、鼻子里有光,出现这个现象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不敢用功了。请教师父,如果再感觉自己往下降,该怎么办?

师:还按你原来的方法继续用功,让身心放松。中脉在打开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你很恐惧,可以睁开眼睛完成这个过程。但是眼睛睁开,这个过程可能会停止。因为睁开眼睛,眼根就打开,力量就从眼根释放出去,这股力量就不能百分之百地从中脉出去。而闭着眼睛容易进入状态,力量就会百分之百地从中脉冲出去,只是这个现象会比较猛烈。眼睛睁开,或者六根之中任何一根打开,都会把这股力量消耗掉一部分,从而减弱它的气势,削弱这种境界。你还以为是缓解了,实际上是把一部分力量消耗掉,释放掉了。如果你有胆量,你的师父会告诉你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心理素质过关,仍旧关闭六根,力量就会全部处在中脉中,你就会很快完成这个过程。一般人前几次都没办法完成,要重复很多次,最终还是关闭六根才冲出去。

问:头顶像锅盖一样被冲开,这个问题大不大?

师:怎么会有问题呢!这是必经之路。

问:我感觉在太阳下面用功时境界来得特别快,这有危险吗?

师:哪里会有危险!怎么老想着有危险呢?只要修行就会有境界,境界就是现象,现象不是生理的反应就是心理的反应,总之一定会有反应,没有反应怎么证明你入道了?没有境界,怎么证明你与道相应,以什么来证明你已经“过五关斩六将”了?东华寺的常住都知道什么叫“过五关斩六将”,你刚来还不知道。如果有人说自己修行很高,但从未出现过任何境界,那说明他门都没有入。境界就是沿途风光。如果修行的历程要一百米才能达到目的地,那么一路都是沿途风光,过一米就有一米的沿途风光,过一百米就有一百米的沿途风光。只是其中有一个阶段没有沿途风光,但没有沿途风光正是这个阶段的沿途风光,你要坚信它只是修行的一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有些修行人不了解这一点,在身心没有出现反应的这个阶段感到前途渺茫,修行没有希望,因为心灰意冷,灰心散气而放弃了修行。殊不知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身心产生巨大变化,正处于蜕变之时。当走完这个过程,下一步就会柳暗花明,一切境界都会展开,智慧将会打开,一些小功能也会出现。

在此之前所见到、所感受到的,都是我们累劫积累的习气,是意识层次所录信息的重新播放,谈不上是灵体的境界。灵体的境界一旦出现,灵性的力量一旦释放,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无法再左右你。也许你还有世俗的种种习气和习惯,但它不会让你沉迷其中。由于我们迄今尚未体验和开发出灵性的力量,一点世俗的功名利禄、财色名利就可能让我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如果你见到了灵性的力量,世间再美好的事物都无法再诱惑你,更不要说左右你了。也许你会去尝试,去经历,去体验,但很快就会过去,绝不会沉迷、留恋。见道的人永远不会留恋红尘。之所以你还留恋红尘,是因为你只是相信道,还没有见道。但是,见道不等于超越轮回。

问:修行人少说话,包不包括诵经?

师:你可以观察一下,诵经多的人大多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因为他是用胸腔的气往上拔着诵经,只会越诵越累,气拔得难受。他不是用丹田的气来诵经,丹田的力量没有激活。真正的诵经是借助丹田往上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推着你不得不诵经,诵完之后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到上早殿如果张开口高声朗诵楞严咒,上完早课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如果站着不开口,下了殿就会很累,很昏沉,甚至想往床上躺?别以为光靠打坐那半个小时念念咒就有用了,没有用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走路,尤其是在说话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采用这种深呼深吸的方式,单靠每天打坐时练上半个小时远远不够。你的呼吸方式一旦改变,练上十口气,力量就会苏醒,马上就会感到浑身通畅,身体暖融融、热乎乎的,夏天则会全身清凉。这股力量一旦唤醒,任何时候眼前的光都不会消失。

问:一个好的音乐家能开悟吗?

师:好的音乐家身体素质肯定比常人好,他的元气已经唤醒并激活,否则他不可能有那么高的音,那种高音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因为他采用的呼吸方式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所以才会成为好的音乐家。包括那些运动员和练武的人,他们的这股力量都已经唤醒,所以他们有我们体验不到的东西。

问:念“嗡、嘎、吽”时感觉身体发烫、出汗,不念时就感觉很差,是内在的力量不足吗?

师:这是正常的,都会有这个过程。

问:目前我的状况是感到身体的经络不协调,比如伸胳膊,从左到右转,浑身就不舒服,好像不在一条线上,上下左右不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师:也属正常,你的阳气不足,阴阳不均衡。继续练下去。

问:我的体内就像有一个太阳,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隧道。

师:出现这种状态非常好,非常正确,正处在途中。继续修下去,很快就会走完这个过程。

问:这时候应该以动为主,还是以静为主?

师:以静为主,身心都要静。即便你的身体有时在动,心也要保持宁静。如果打完坐很疲劳,就让身体动一动。传统的“八段锦”或“易筋经”必须会。当内在经络的力量充足、舒展、上升时,如果你会八段锦或易筋经,就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否则就会感到身体困乏、僵硬、舒展不开。

201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