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26665600000014

第14章 性格决定命运,心态成就一生(5)

时隔不久,吏部尚书在一次战争中得到了很多稀世珍宝,回来之后,他便把这些全都拿出来同大家一起欣赏把玩,其中有一个玛瑙盘制作得十分精致,但是被一个下属不小心摔了个粉碎。这个下属自知闯了大祸,吓得马上跪下向他赔罪,吏部尚书则非常豁达地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你并没有错啊!”大家看着吏部尚书一脸轻松的神情,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是落了地,众人都更加敬佩他了。

对于一个人而言,豁达的心境不仅有助于提升他的魅力,还能发掘出无穷的智慧。在今天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种豁达的心境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能够让你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更会为你开启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罗素

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面对别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每个人都有十分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当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感觉很难堪,自我保护的本能会使我们下意识地采取一切防御性措施来保护自己,以至于失掉了自己应有的风度。这是平常人的心态,而心胸开阔的人都拥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积极心态。

有一次,齐景公大宴群臣。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便开始射箭比武。齐景公射出一支箭,没有射中靶子,但是,大臣们却还在那里大声地喝彩道:“好箭法!好箭法!”齐景公听后,感觉非常不痛快,他沉下脸来,将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到地上,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大臣弦章刚好从外面回来。齐景公十分悲伤地跟他说道:“弦章啊,大臣们全都不敢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明明没有射中,他们却仍然夸我射得好。现在我特别想念晏子,只有他敢于当面批评我。”

弦章听了,心中的感触也很深,回答道:“大臣们之所以不敢当面批评您,是因为他们不敢给您提意见,恐怕冒犯了您的威严;您好好想一下,自从晏子去世以后,您是不是不再喜欢听到别人批评您,而是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呢?如果听到他们批评您的话,您是不是会生气呢?”

这番话说到齐景公的心坎里了,他确实不喜欢听别人批评他,只是因为他十分敬重晏子,所以才会勉强地聆听他的批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别人对你提出批评建议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也许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不足。面对批评,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人们往往需要通过他人的批评了解到自己的缺点,从而督促自己改正。如果别人诚心诚意地向我们提出了批评,而我们盲目地加以反驳的话,不但会挫伤对方对你的感情和积极性,并且还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隔阂。

有时候,别人批评我们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出发点总是好的。因此,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这种有礼貌的行为通常会被别人认为是胸襟开阔,虚怀若谷,从而可以赢得对方的信任。

当然,有些人在提出批评的时候没有一点责任心,甚至是恶意的人身攻击。面对这种批评时,我们务必要保持冷静,因为对方就是想让你感到紧张,疲于应付,以此来扰乱你的思维。只有保持冷静,才不会中了对方的圈套。另外,我们要有一个客观评价自己的标准,否则就难以判别出他人的批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一个人面对批评的态度,最能反映出他的心态是否积极。例如在三国时期,蜀魏两军对垒,诸葛亮与魏国的大臣王朗展开了一番舌战。面对王朗的疾言厉语和劝降,诸葛亮仅仅是哈哈一笑。而对于诸葛亮的有力反击,王朗不但张口结舌,并且被气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吐血身亡。从这点便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心态有着天壤之别。

面对批评,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

——安东尼奥·波尔基亚(美)

戒急戒躁,呆若木鸡

当你获得耐性的时候,也就是收获的开始。

锋芒毕露往往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倒是那些能够耐住性子的人,往往具有更大的爆发力。

齐王非常喜欢观看斗鸡比赛,闲来无事时便以此为乐。当然,这些鸡并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那种专供人们食用的鸡,而是生性好斗的鸡。他到处寻找善于养斗鸡的人,打听到有一个纪先生是位深谙养斗鸡之道的高手,于是他就请来了这位纪先生,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养鸡的场所,并满足他所有的需要。齐王时常跑过去看看鸡究竟长得怎么样了。十天之后,齐王便感到有些不耐烦了:“到底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差得远呢!你看它活蹦乱跳的,骄傲十足,虽然它看起来十分厉害,但是现在还不能算是达到了最好的状态。”

齐王便耐着性子,又等了十天,纪先生那里还是没有什么好的消息传来。齐王又问:“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有养好呢?”

纪先生回答道:“它现在特别骄傲自大,动不动就想向其他的鸡挑衅。并且极易受到惊动,听不得一点动静,就如同置身于江湖中的人一样。但越是这样的话,对手就越容易找到你的突破口所在。”

眼看着斗鸡比赛一日日地逼近了,齐王感到特别着急。过了几日,他便满脸怒气地又来了。纪先生不为所动,仍然劝说道:“大王,您看它现在目露凶光,一派盛气凌人之相,这说明它的真实本领还是没有蕴蓄在体内。您就再等几天吧!”

几天之后,纪先生前来面见齐王,说:“您要的斗鸡现在已经喂好了,相信它能够很好地应对,并且一定能够把其他的鸡吓退。”齐王听罢,高兴万分,急忙跑过去看他期盼了许久的斗鸡。不看则已,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差一点没把纪先生拉出去斩首示众。只见那只斗鸡缩着脖子,目光呆滞,即便是有人靠近,也是纹丝不动,看不出它有丝毫的斗志。人们如果不注意观察,也许还真的会认为这是一只木头做成的鸡呢。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纪先生却是胸有成竹。他告诉齐王只管放心地参加比赛就行了。比赛开始之后,那些斗鸡故意向它挑衅几番,但是一看到这只目光呆滞、全然不为所动的“木鸡”就纷纷落荒而逃了。

纪先生最后总结了一下:“喂养斗鸡的最高境界:并非骄气,也不是盛气,而是最后那一分呆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人处世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人生的历练过程中只有收敛起锋芒和浮躁的情绪,让力量和真气汇聚于体内,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

不要心浮气躁

浮躁的人往往爱问:“我到底该学什么?”别问了,学就对了。

脚踏实地地走路,切勿心浮气躁,才能使生活变得宁静,才能使事业如日中天,才能使学识与日俱增。

陶渊明悟透人生得失之后,淡泊名利,遂辞官归隐田园,在一个非常幽静的小村庄里过着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生活。

有一群书生得知鼎鼎大名的陶渊明就住在这里附近时,一个个都兴奋极了,他们认为,陶渊明满腹才华,一定知道学习的技巧和捷径。于是,一群人结伴来找陶渊明,向他请教应该如何做学问。

见到陶渊明之后,他们恭恭敬敬地给他行了个师徒大礼,为首的那名书生十分谦虚地问道:“我们对您飞扬的文采,渊博的学识,早就有所耳闻了。我们都十分敬佩您,只是不知道您在学习上走了什么捷径,还希望您能给我们指点一二!”

陶渊明听罢,仰面哈哈大笑起来,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做学问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啊?我只知道古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由此可以看出,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勤学苦练。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书生们见此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都觉得陶渊明肯定还有所保留,不想让别人来分享他的成功经验,心中都有些不满,他们想:能够成为一代名士,在做学问方面怎么会没有技巧和捷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