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26665600000032

第32章 耐心经营你的人际关系(1)

家和万事兴

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整天生活在家庭纠纷的痛苦中,那么想必他一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相传在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孝慈礼敬,天下一片太平景象。但在历山这个地方,却住着一对出了名的坏夫妻。男的是个老糊涂,原配妻子死后又娶了后妻,对后妻生的儿子象和女儿嚣很好,却对前妻生的孩子舜很不好。

后母简直把舜看为眼中钉,一点都容不下舜,坏的给舜吃,烂的给舜穿,还让舜住在不避风雨的破烂小屋中。弟弟象是个粗野傲慢自私自利的家伙,只有小妹妹嚣多少还有点善良之心。舜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不但得不到温暖,还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心肠狠毒的后母,总想找机会杀死舜。但舜一点也不怨恨他的父母,反而依然态度恭顺,毫无怨言地侍奉着父亲和后母,爱护弟妹,每天都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由于舜始终谨守孝道,使得父母无法找到杀他的理由和机会,并且有事需要他来处理时,他又总是能随时来到父母身边。面对如此善良孝顺的孩子,父母却没有丝毫悔意,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实在无法继续呆在家里的舜只好一个人搬到了历山脚下,盖了一间草屋,开垦了一片荒地,一个人过日子。可是他依然惦记着父母和家庭,遭遇荒年时,他就会暗中拿些粮食去接济他的父母。

舜在耕地时,常常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心而发愁,经常责问自己有哪里没做好,有时候竟仰天大哭起来。乡里人都说舜是不堪父母的虐待才痛哭的,舜却说:“我不是为我的劳苦而哭的,我哭的是怎么我不能让父母为我高兴起来呢?”听了舜的回答,人们都夸奖他,说他是个天下少见的孝子。一传十,十传百,由近到远,舜的孝名被传到了四面八方。

在他德行的感化下,那些过去争夺地界的农民,都能够和睦相处了。后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那些为争夺渔场而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也都能和睦相处了。无论舜走到哪里,他崇高的德行都能感化他周围的人。大家都喜欢他,都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过了一年,他住的地方便成为一座村庄,到了第三年,那里就成了一个小镇。

当时,尧的年纪已经大了,正在天下寻找贤人,准备把帝位禅让给贤人。各地的族长们都推荐舜,说他既孝顺又有才干,可以做继承人。于是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她们谨守妇道,从不以自己尊贵的地位来傲慢地对待舜的家人。

舜做了国君以后,心系百姓疾苦,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最后,舜死在出巡的路上,噩耗传来,人们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失声痛哭。舜的两个妻子更是悲痛欲绝,天天望着舜死的地方哭泣,滴滴泪水洒在竹林里,竹子上从此留下了斑斑泪痕,后人便称这些竹子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后来她们在悲痛之下一起投湘水自尽了。

尽管生父和后母对舜百般虐待,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动摇舜恪守孝道,疼爱弟妹的信念,并且总是为自己不能让父母高兴而愧疚地痛哭不止。故事里没有告诉我们舜的做法是否感动了父母,但我们知道他感动了天下人,并影响着他们。舜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领袖,受到万古后人的顶礼膜拜。君子美德的发扬,应当以维护家庭的和睦为先,总是先让身边的家人受益,然后才能渐渐光大推及到大众。

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也会存在诸多分歧,然而,分歧却不应成为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的诱因。所谓求同存异,每个人在保持自我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家庭和睦这个大前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时刻维护家庭的和谐,因为家庭的和谐会使我们生活更轻松,使我们学习、工作更投入。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歌德

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一个人修养和善意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心灵鸡汤。

每个人都离不开工作、生活,谁都得接触家庭与社会。在居家过日子以及烦琐的工作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矛盾产生后,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则家庭矛盾或同事之间的争斗势必会爆发。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或他人的失误与差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与工作。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不仅是美德,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它能够减少人与人交往中的摩擦。

孔子有个学生叫闵子骞。在很小的时候,闵子骞的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刚开始的时候,继母对闵子骞还可以,可是自从她生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后,就对闵子骞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闵子骞常被继母虐待,他不但吃不到好东西,很多时候甚至根本吃不饱。但是闵子骞这个孩子非常孝顺,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的事向父亲汇报,原本马虎的父亲当然也就不知道儿子每天所受的委屈。

一年冬天,继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絮做了新棉衣,穿在身上非常暖和,但是给闵子骞做的棉衣,虽然从外表上看也同两个弟弟的一样是新布,可是里面填充的却是芦花,根本不保暖,穿上后闵子骞还是被冻得直哆嗦。

一天,父亲带着他们兄弟三人外出干活拉车。天寒地冻使得闵子骞发抖不止,而两个弟弟由于身上穿的棉衣暖和,所以两个人的脸都红扑扑的直冒汗。见此情形,父亲连夸两个弟弟干活卖力,并认为子骞在耍滑偷懒。一气之下,父亲竟然用鞭子抽打子骞。由于用力过猛,子骞的棉衣被抽破了,结果棉衣里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感到有些奇怪,当他从地上拾起芦花时,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父亲自责道:“原来是子骞在受冻啊,看看我都干了些什么!”子骞连忙安慰父亲说:“父亲别生气了,都是孩儿不好!”父亲没再说什么,只命令三兄弟都回家去!到了家中,父亲把继母叫来,指着子骞身上的破芦花棉衣说:“你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来呢?像你这样不仁不贤,让子骞天天受冻的人,怎么配做孩子们的母亲呢?”继母羞得满脸通红,她连忙认错,请求丈夫和孩子的宽恕。

可是正在火头上的子骞父亲,哪里肯依,坚决要把妻子赶走。眼前的一切让闵子骞心中很不安,他连忙跪在地上对父亲苦苦哀求:“母亲在您身边,就我一个人寒冷,倘若您把母亲赶走了,我们弟兄三人就都变得孤苦伶仃、受苦挨冻了!那不是更糟吗?”

父亲听后叹气说:“唉!我的子骞怎么如此心地善良啊!”

两个弟弟也苦苦哀求父亲,气急败坏的父亲半晌都没有说话。子骞又哭拜在父亲面前,他说:“倘若父亲不肯原谅母亲,那就是子骞造成了父亲嫌弃母亲,终归都是子骞不好,子骞向父亲请罪了!”听了子骞的话,继母更加羞惭,她连忙说:“我以后再也不会那样对子骞了。”这时,父亲才收回了成命,原谅了妻子。

此后,子骞的继母果然变好了,她待闵子骞甚至比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

真正具备宽容之心的人,不仅仅是在别人对自己慷慨或公平的时候才表现出这种品质,而是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很多事情,当你准备用愤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不妨冷静下来,尝试着用宽容去解决,或许它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过于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路的人,往往会无路可走:一味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见解的人,往往不会进步;对他人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瑕疵的人,往往会如同身处高高的山顶,因缺氧而窒息。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因情绪的波动而随时改变着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说了,事实上圣贤也有一时之失,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过失呢?当然了,宽容并不是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不是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更不能无原则的宽大。宽容的前提是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公众。

宽容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它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同时,它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以减少摩擦,使剑拔弩张的关系得以缓和。可以说,宽容可化分裂为团结,化干戈为玉帛,化灾祸为祥和。

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改变的。

——尼布尔

患难之处见真情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你得意的时候,只有邀请才来,在你失意的时候,会不请自来。

人生的道路总有坎坷,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别人向你伸出的援助之手,倘若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肯伸手拉你一把,则如同雷中送炭,使你永生难忘。在别人危难之时,热情地予与帮助,不仅会给危难之人以温暖和关怀,还会使双方的感情进一步深化,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一类人,也许平常他并不对你说过多的溢美之言,而当你落难时,他总不会弃你而去。

我国晋代有一位名叫苟巨伯的人,一天,他去探望因病卧床的朋友。却未曾料到恰好赶上敌军攻破了城池,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们纷纷携妻挈子逃难而去。朋友急切地对苟巨伯说:“你赶快逃命去吧,我重病在身,根本无法逃脱,再说,我知道自己已经活不长了,跟着你只能拖累你,请你赶快离开吧!”他平静地对朋友说;“你重病在身,我怎么可以这个时候弃你于不顾呢?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不辞山高路远来此地就是为了照顾你的。现在,敌军进城,你重病在身,我更不能扔下你不管。”说完转身到厨房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请他快走,可苟巨伯却端药倒水跟没听见一样,他反倒安慰朋友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用担心我,天不是还没有塌下来吗?再说,就算天塌下来了,还有我来给你顶着呢!”

就在这时,只听“砰”的一声,门被敌军踢开了,几个敌军的士兵闯了进来,并冲着他们大喊大叫道:“你们是什么人?好大的胆子还敢在这里逗留,全城的人都跑光了,难道你们不怕死吗?”

苟巨伯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他走到那些士兵跟前,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各位,这是我的朋友,他病得很厉害,根本无法下地行走,我怎么可以为了逃命而丢下他呢?”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什么事情尽管找我一个人好了。就算是要我替我的朋友去死,我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苟巨伯大义凛然的一番说辞使得那些刚才还凶神恶煞般的士兵一下子变得温和了起来,他们被苟巨伯那种无畏的态度所慑服,同时也为他们朋友之间那种患难之情所感化,于是他们钦佩地说:“真没想到这种地方还有品格如此高尚的人,我们怎么好意思来侵犯他们呢?还是走吧!于是,敌军就撤走了。”

患难之时,正直的人所表现出的正义之情居然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威力,哪个人能够不惊叹呢?

倘若能够在别人危难之际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句温馨的安慰,一个关爱的眼神,都会令对方感激不尽,铭记于心。他们会把你当作知己。如果有一天你面临需要帮助的处境时,他们也会像及时雨一样来到你的身边,并且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锦上添花往往容易做到,而惟有雪中送炭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可是,总还是有人意识不到这种做法的可贵之处。当朋友摆脱困难纠缠后,这类人就会赶来说:“天哪!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啊,要是知道你遭遇困难了,我一定会帮上点忙的!”有这种说辞的人,我们不知道他的类似的话对多少朋友说过了。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正需要援助之手,还不如说他根本就没想要拉朋友一把。

平心而论,能够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境界的人的确是少而又少。生活中的你和我很可能都不是,但是我们至少应当做到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把朋友的事情放在心上;朋友身陷困境时能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当朋友身患重病时及时送去关心和问候;同朋友交谈时,多谈一些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朋友因遭到挫折而消沉时,应当给予鼓励。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受伤者的心,给他们希望。当然,将心比心,你是怎样对待朋友的,朋友必定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甚至更甚于你。因此,生活中的你我都应当做个有“心计”的人,在别人危难时拉人一把,也许这对于你而言真的是举手之劳,然而,谁能想到呢?即使是你这样并不用十分费力就帮了别人一把,都常常会被别人牢记在心,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坎坷的道路上可以看出毛驴的耐力,患难的生活中可以看出友谊的忠诚。

——米南德

发达后别忘帮别人一把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时刻保持这种善良而不丢弃,每向他人伸出一次援助之手,就会存贮一分助己之力。

一个人,在通过艰辛的跋涉而登上峰顶的时候,不要只顾“一览众山小”,还要学会给别人一架梯子,帮助别人发展。

历史上,总不乏深明此理的人,他们在自己显赫时,在得到世人的赞许时,都不忘适时地拉别人一把,这样既给了别人发展的空间,也巩固了自己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