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26665800000057

第57章 幽默故事(1)

掾者作奏

汉桓帝时,有人应招为公府书记官,作奏记文;此人根本不会作奏记文,有人就告诉他说:“梁国葛龚善于作奏记文而知名,只要把他所作的奏记文拿来抄一通就可以了,何必自找麻烦再写呢?”

他就听从别人的劝告,把葛龚写的奏记文拿来抄了一遍,但是忘记把葛龚的署名去掉。长官看到他送来的文件,大吃一惊,二话没说,就把他打发走了。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汉人煮床箦

汉地有个人到吴地去,吴地人用竹笋来设宴招待他,他问这是什么东西?

吴地人回答说:“这是竹子!”

这人回到家后就抽出床上的竹席上的几根竹片子去煮,怎么煮也煮不熟,便对他的妻子说:“吴地人实在是狡诈,竟敢这样来欺骗我。”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妙处难学

有人教育他的儿子说:“你一言一行,都应当效法你的老师。”一天,儿子遵循父亲的吩咐,伺候老师吃饭,结果老师吃,他也吃;老师喝,他也喝;老师侧身,他也侧身。老师窥见,禁不住发笑,放下筷子不由得打了个喷嚏。学生无法强使自己也打喷嚏,于是打躬作揖告罪说:“老师这种妙处,学生实在难学呀!”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技艺争高下

木工说:“我能够灵巧地使用斧凿,建筑房屋,制造器械,是真正优秀的工匠。”

石工说:“砍树凿木的木工活不是难做的事,真正难做的是雕刻石头,所以说,我才是真正优秀的工匠。”

铁工说:“木匠凿木,石匠雕石,都必须借助炉火冶炼,依靠钳锤之力,如果你们没有我,什么也办不成,你们不要在这里空谈,争高下了!”

明·冯梦龙《广笑府·尚气》

死后不赊

有个乡下人,依靠极其吝啬而发了财,后来身患重病,气息奄奄,就是不肯断气,他哀告妻子说:“我一生贪婪吝啬,苦心积攒,六亲断绝,才得到今天的富足。我死后可以剥下我的皮卖给皮匠,割下我的肉卖给屠户,取下我的骨头卖给漆店。”一定要妻子答应,他才肯断了气。已经死了半天,又苏醒过来,叮嘱说:“如今世道炎凉,人情淡薄,切记千万不可赊给人家啊!”

明·冯梦龙《广笑府·贪吞》

假儒

富人家里一个鄙俗的子弟,假装秀才,写了追债的状子到县官处告状。

县官看他粗俗鄙野,不像秀才,就问道:“你是秀才,请讲讲‘桓公杀子纠’一章是怎么说的?”

那人不知道这是书里的一句话,只怕是件人命案,就连连大叫申辩说:“小人实在不知内情!”

县官命令左右打他二十大板。出来后,那人对仆人说:“这县官太不讲理了,说我阿公打杀翁小九,将我打了二十大板。”

他的仆人说:“这是书里写的,你即使是稍微知道一点回答一下就可以了。”

那人说:“我连喊不知内情,尚且打二十板,要说知道,还不叫我偿命?”

明·冯梦龙《广笑府·儒箴》

道士包醮

一吃素人家想要请几个道士来做道场。一个道士极其贪财,不顾性命,想要拿到所有的斋钱,所有的宣疏、礼忏、击法器等项,都一身包揽。他不分昼夜,手忙脚乱,做得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到第三天拜章时就晕倒在地了。

吃素人家恐怕有人命的连累,便商量暂且请土工把道士扛出去,再看情况处理。那道士在地上听见了,就拼命挣扎着抬起头来对斋主家说:“你先把雇土工的银两给我,等我自己慢慢地爬出去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方外》

凿金罗汉头

有个人,掘地得到了一尊金罗汉,于是用手不停地敲击罗汉头,问道:“其余十七尊在哪里?”

明·冯梦龙《广笑府·刺俗》

鼓闻百里

甲说:“我家有一面鼓,每次敲击,声传百里。”

乙说:“我家有一头牛,江南吃水,头可以一直靠到江北。”

甲摇头说:“哪有这种牛?”

乙说:“不是这一头牛,怎么能蒙得这一面鼓呢?”

明·冯梦龙《广笑府·刺俗)

博士家风

有一个私塾老师杀了一只鸡,配上萝卜做成菜肴,邀请了二十位学生来享用。鸡死后到阴间地府去告状说:“杀鸡待客,是常有的,但不应该一只鸡供二十多人吃呀!”

冥官说:“恐怕没有这种道理的吧。”

鸡说:“萝卜可以作证。”

等到抓来萝卜审问,萝卜回答:“你这只鸡真会骗人呀!那天招待客人的菜肴里只看到我,什么时候看到过你呀?”

私塾老师的家风就是这样的呀。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外科医生

有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道。一天,有个副将身上中了飞箭,箭头射进了皮肉,从阵地回来就请这个医生治疗。医生取出一把并州出产的锋利无比的剪刀,把副将身上露出的箭杆剪掉,然后请求副将赏赐。

副将说:“箭头还钉在皮肉里面呢,必须赶快治疗!”

医生说:“这是内科医生的事情,不应该由我来治。”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不识姜者

楚地有个生来就不知道姜是怎么生长的人,他说:“这姜是从树上结出来的。”

有人告诉他说:“姜是从土里生长成的。”

这个楚人固执己见,说:“请让我跟你用十个人作裁判,用我骑的驴子来打赌,”不一会儿就问遍了十个裁判,都说:“姜是土里长出来的。”

楚人这才无话可说,最后说出了一句话:“这头驴子就输给你了,但姜还是树上结出来的。”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菱长山上

北方有个生来不认识菱角的人。他在南方做官时,看见席上的菱角,就连壳一起塞进嘴里。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的。”

这个北方人却为自己护短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我连壳一起吞下去是想用它来清火解热呀!”

问话的人又对他说:“北方也有菱角吗?”

他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呀?”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医人治驼

过去有个医生自我标榜能治好驼背,他说:“背驼得像弓的、像虾的、像曲环的人,请我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早上治疗晚上就像箭杆那么直了。”

有个驼背人相信了他的话,就去请他治疗。医生找来两块木板,把其中一块放在地上,让驼背人躺在上面,又将另一块木板压在驼背人身上,接着就站在木板上走来走去,驼背随即直了身子,也被压死了。驼背人的儿子想去告官,医生说:“我的工作是医治驼背,只管治人背直,哪管病人死活!”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一只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要求转投人身。

阎王说:“既然想要做人,必须将猴毛统统拔去。”就喊来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刚拔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疼得大叫起来。

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名读书

车胤把萤火虫集中在一起,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光来读书。一天孙康去拜访车胤,车胤不在,就问哪里去了,看门人说:“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这以后,车胤知道孙康来过,就去回拜他,看见他没事似的站在庭院里,就问:“为什么不读书呢?”

孙康回答:“我看今天的天气,不像是下雪天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道学相骂

两个人在路上相骂,甲说:“你欺心!”乙说:“你欺心!”甲说:“你没天理!”乙说:“你没天理!”

一个道学先生听到后,对他的门徒说:“你们都听着,他们两人是在讲学呀。”

门徒说:“他们相互骂来骂去,怎么算讲学?”

道学先生说:“他们在说心学和理学,不是讲学是什么呀?”

门徒说:“既然讲学,为什么相互骂来骂去?”

道学先生说:“你看看现在的道学先生们,哪个是和睦的?”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合种田

有两兄弟合种一块田,稻已经熟了,商议如何分配。

兄对弟说:“我拿稻禾的上半截,你拿稻禾的下半截。”

弟弟对分配不公表示不满。

兄长说:“不难解决的,到明年,你拿上半截我拿下半截就可以了。”

到了第二年,弟弟催兄长下稻种。兄长说:“今年种芋艿算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单衣更冷

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冬天穿夹衣,有人对他说:“这么严寒的天气,怎么只穿夹衣呢?”

贫士说:“穿单衣就更冷了!”

《赞》说夹衣胜过单衣,单衣胜过无衣,能有这种看法,就可以安贫乐道了。

有个人怕说家穷被人看不起,穿单衣去拜访朋友,他的朋友问他:“这么冷的天气,怎么穿单衣?”他回答说:“我有怕热的病。”他的朋友知道他在骗人,就把他挽留到天黑,送他在凉亭里过夜,他冻得受不了就逃走了。又一天朋友遇上他,问道:“前天留你过夜,为何不肯第二天再见?”那人说:“我怕太阳出来天热,趁着早晨凉快就走了。”

明·赵南星《笑赞》

秀才买柴

一秀才要买柴,说道:“担柴的人过来。”

卖柴的人因听清楚了“过来”两个字,就把柴挑到了秀才面前。

秀才问:“价钱怎样?”

因为“价”字听清楚了,就说了价钱。

秀才说:“外面实而内里空,烟多而火少,请便宜点。”

卖柴的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挑起柴就走了。

《赞》说:秀才们咬文嚼字,做的什么事,读书误人到此地步。

有一个做官的人下乡,问父老乡亲们说:“近来黎民百姓过得如何?”父老们说:“今年梨树长得好,只是虫吃了些。”看来,这就和这买柴的秀才一样。

明·赵南星《笑赞》

心劳日拙

一个穷人,家里连一张睡觉的宽阔点的草席都没有,与其把脚露出来,不如让手露出来。他对人说假话道:“你看我们,有一会儿离开过笔砚吗?即使是睡觉的时候,手指还好像笔一样露在外头。”

这个穷汉子有个小儿子不懂事,人家问他:“每天晚上盖什么睡?”他就回答道:“盖芦席子。”穷汉嫌小孩说得太不体面了,就打了他一顿,并且告诫他说:“以后有人再问你,就说盖被子睡觉的。”

一天,外出见客,而一根席草挂在他的胡须上,儿子从后大声呼叫道:“快点把你脸上的被子拿下来呀!”——这就是所谓的“作伪心劳日拙”的例子。

明·郭子章《谐语》

鳖笑夔

一只脚的夔走出来时,鳖伸着颈子发笑。夔问:“你笑什么呢?”

鳖回答说:“我是笑你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我担心你会跌跤!”

夔说:“我用一只脚连蹦带跳的走路,不是跟你颠跛的走一样吗?何况我只用一只脚,而你却要用四只脚。你用四只脚还支撑不住自己的身躯,怎么还来耻笑我!像你这样爬着走会累坏你的肝脏,拖着走就要磨坏你的肚皮,终日伏地而行,能走多远呢?你为什么不担心自己却来为我担心呢?”

明·刘基《郁离子》

玄石好酒

过去,玄石嗜好饮酒,常常为酒而陷于疲惫痛苦之中。由于毫无节制的喝酒,他的内脏都给酒熏坏了,肌肉骨骼都像蒸煮过,全身像散了架一样。吃什么药也治不好。三天后酒醒了,他对别人说:“我现在知道了,乱喝酒是可以死人的,再也不敢喝酒了!”

没过一个月,同他一起喝过酒的老朋友来了,对他说:“我们再试试喝一点酒吧!”

开始时他只喝了三杯,过了一天一下喝了五杯,又过了一天,一下喝了十杯,第四天喝得酩酊大醉,早已忘记乱喝酒能死人的旧话,终于死了。

明·刘基《郁离子》

郑之躁人

从前,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就把箭靶砸碎了,下棋下不赢,就把棋子咬烂了。

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他根本听不进去,终于因为急躁得病而死去。

明·刘基《郁离子》

搔痒

从前,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儿子来挠,连挠三次,三次都没有挠着痒处。又叫他的妻子来挠,挠了五次,也没有挠着痒处。这人恼怒地说:“儿子、妻子都是我亲近的人,为什么如此为难我呀!”于是自己伸手一挠,身上再也不痒了。为什么呢?因为哪里痒自己最清楚。自己动手一挠,哪有挠不中的呢?

明·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拾金

有个牧童,衣服破旧,头发蓬乱,光着脚,每天赶着牛羊去山冈郊野放牧,不时地放声歌唱,情意自得自足,而放牧的事也做得很好。

一天,他捡到了一铢金子,收进衣领里,从此他的歌声逐渐消失了,他放牧的牛羊也经常逃散开来,不像先前驯服了。

明·刘元卿《贤弃编·应谐录》

高帽

人们把喜欢别人阿谀奉承的人,俗称为爱戴高帽子。有个朝廷里做官的人,调到外地做官。他先去告别恩师,恩师叮嘱他说:“外地的官不太好当啊,应该谨慎一点。”

这人说:“我已经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大概不会有什么人为难我吧。”

恩师生气地说:“我们是正直无私的人,何必这样呢?”

这人说:“世上不喜欢戴高帽的像恩师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

恩师点了点头说:“你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人出来就对人说:“我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清·俞樾《俞楼杂纂》

杀骡乘鸡

有客人来,主人准备了一席素食招待他。客人很不痛快。主人抱歉地说:“我家里很穷而离街市又远,不能用荤菜款待你。”

客人说:“那么请杀掉我骑来的骡子吃吧。”

主人说:“那你怎么回去呢?”

客人指着台阶前的鸡说:“借你的鸡骑着回去吧!”

清·俞樾《俞楼杂纂》

万字万画

有个财主的儿子问老师说:“一字怎么写?”

老师回答:“一画。”

“二字怎么写?”

老师回答“二画。”

“三字怎么写?”

老师回答:“三画。”

他恍然大悟说:“天下的字可以用一来贯串,写字算不了什么难事!”正好他父亲要托人请一个抄抄写写的账房先生。他自告奋勇地说:“何必花这笔费用呢?这件事我完全可以胜任。”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