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26666300000014

第14章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变不公平为公平(1)

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环境,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就需要解决,而解决的方法就是改变,不是改变问题,就是接受问题,适应问题。即所谓:山不过来,就只有你过去。这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别让缺陷遮挡住你看世界的双眼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之所以无法看见更多的美,是因为我们把缺陷放在了自己眼前。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每一件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缺陷也是组成完美的一部分。只要你能够合理利用,缺陷也会转换成一种优势。不要把缺陷放在自己的眼前,它会妨碍你看清整个世界。

身体的缺陷,用心理的坚强去战胜它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翻开人类的成败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个戏剧性的故事结局——在向同一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一些处于顺境、条件便利的人往往是失败者,而一些身陷逆境、生理有缺陷的人却往往是成功之神的宠儿。

在加拿大历届著名领导人中,有一位享誉世界的“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32届总理——让·克雷蒂安。大家是否听过他美丽称号背后的故事呢?

小时候的克雷蒂安,曾患有严重的口吃。一天,他无意中从书上读到一篇关于蛹一步步蜕变成蝴蝶的神奇历程的故事,这则故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在他看来,一只弱小的蛹都能变成美丽的蝴蝶,那么,比踊强大很多的自己又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于是他结结巴巴一字一顿地对妈妈说:“妈妈,总有一天我也要化蛹成蝶……”妈妈鼓舞他说:“亲爱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从此,小克雷蒂安在妈妈的指导和帮助下每天口含石子,开始了刻苦的讲话训练。虽然很多次嘴角磨出了血,但他仍坚信着成为一只蝴蝶的可能。经一番艰苦练习,他终于克服了先天的缺陷,练就了动人的谈吐,并在后来的总理大选中,以绝对票数领先……

让·克雷蒂安并不是一个天才,但是,他却走出了天才的路。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勇敢地走出了先天缺陷的泥沼,化蛹成蝶。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小时候也有口吃,他也通过自己后天不懈的努力,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努力,谁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自身天生不如别人的地方,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不畏任何阻挠和压力直冲云霄的姿态,一种不卑不亢将壮志之根牢牢扎进信念沃土的底气。

超越自己,把缺陷变为前行的动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甚至是生理上的缺陷。没有关系,如果你确实是这些不幸者当中的一员,那么,先试着去接受它,正视它,然后,把这些身体的缺陷,在心理上变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在你活着的每一天,别让缺陷遮住你的双眼,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约翰·库缇斯出生下来后让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个孩子不仅下肢严重畸形,而且没有****。经检查,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先天性骨发育不全。

要想孩子存活,必须做手术。父母忍痛将孩子送上手术台,经过切口手术,约翰·库缇斯虽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排便了,但是这个过程经历了巨大的痛苦。

从小,约翰·库缇斯就被认为是个怪物,读小学时,同学们都不愿意同他做朋友,不懂事的孩子们经常弄些恶作剧来捉弄他。

一次,几个学生用塑料胶带封住他的嘴,将他扔入垃圾桶,之后竟点上火烧他,幸亏老师及时发现,把他救了出来。

库缇斯就在这样的折磨中升上了高中,但痛苦依然延续。有一次上幻灯课,库缇斯因突然感到腹痛而去厕所,在光线黑暗的幻灯室内,他每用双手“走动”一步,都感到掌心被扎得钻心的痛。爬出教室后才发现,他的两只手掌已经被扎得鲜血淋淋,原来,恶作剧的同学们在地上撒上了图钉。

最严重的是在17岁那年,正在考试的库缇斯突然发现自己翘在背后的毫无知觉的腿,被捣蛋的坏孩子用铅笔刀割得血肉模糊,两个脚趾还被切掉……不久,他因伤口感染,动手术截去了毫无用处的双腿。

库缇斯受够了,也没有勇气再继续生活下去,于是他找来爸爸的手枪想要自杀。被及时赶来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约翰,你是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最可爱的孩子!永远都是!”爸爸也说:“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你的责任就是要给别人做出榜样!”终于,在父母的爱的感染下,库缇斯又坚强地活下来了。

高中毕业后,库缇斯希望自食其力,经过百般努力,他终于在一家杂货铺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他又做过销售员、技术工人,还在一个仪表公司拧过螺丝钉。尽管生活很苦很累,但是能够自食其力,这令他非常开心。

库缇斯虽然身体残疾,但是爱好体育运动,由于他没有双腿,做事全靠双手的力量,使得他的臂力大的惊人。1994年,约翰·库缇斯成了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2000年,他拿到澳大利亚体育机构的奖学金,并在全国健康举重比赛中排名第二。

一次他应邀对自己的经历作简短演讲,很多观众听了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让约翰决定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经历过的恐惧和忧伤,讲出自己的挣扎和拼搏,给他人以启迪。于是,一个偶然的演讲机会,开创了他人生的全新局面。在一次简短的演讲后,有一个女孩因此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从那以后,他开始到世界各地演讲,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出了阴暗,走出了泥泞。

库缇斯鼓励那些和他一样觉得自己很糟糕的人说:“不管你认为自己有多么不幸,这个世界总会有人比你更加不幸。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缺陷,但我认为我很幸运,因为我知道我的缺陷在哪里。”

库缇斯用他的亲身经历为众人演绎了生命的顽强,他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努力,一切不可能都会被你击碎。

你知道你的缺陷在哪里吗?找到自己的缺陷,并尽自己最大努力,把缺陷变成前行的动力。

自身的缺陷往往是难以更改的事实,任何企图掩盖或回避缺陷的做法都可能引来消极的结果。别因为自身有缺陷、有不足,就对自己说“不可能”。尝试着直视缺陷,并把它当做是奋斗的动力,即使有缺陷,你也可以获得成功。

凡眼看社会

我们自身有缺憾甚至是生理缺陷,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变得消极,甚至自暴自弃。在缺憾面前,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把缺憾变成我们奋斗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没有怀才不遇,只有抓不住机遇

一些人往往会感觉自己怀才不遇,认为命运不肯眷顾自己,不肯给自己一个好的机遇。其实,不是命运没有给你机遇,而是你没有及时抓住。机遇稍纵即逝,它不会等在那里,等着你去拿,而是要你快速、勇敢、敏捷地去抓住它,它才会属于你。

留心观察,机会就在你身边

生活和工作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中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机会,每次考试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机会,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机会,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机会,每笔生意也都是一个机会。这些机会给你带来成长的养分,带来勇敢的性格,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有时候,机会往往隐藏在不被人注意的事物之中,因此,要捉住它,就必须留意自己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一件极微小的事,也别错过它可能带给你的幸运。

梁天雄高考落榜后,选择了离开家乡重庆去外面闯一闯。于是,1997年春节过后,梁天雄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到了北京,梁天雄一下子有点儿傻了,自己既没有文凭也没有技术,到哪里去找工作。无奈之下,他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晚上则在树下或桥洞里栖身。

一天,梁天雄在一栋宿舍楼门口溜达时,看到一位老人把一盆花扔到了垃圾桶里。梁天雄感到很奇怪,就走过去问:“老先生,您怎么把花扔了?”

老人告诉他,因为花养久了,花盆中的泥土就被水浇没了,所以只能把花扔掉。

梁天雄看到里面的确只剩一些沙子了,就问老人为什么不再放些土进去。老人说:“现在北京城里哪还能找得到土呢,想找就得去郊区了。”

老人的一句话,让梁天雄眼前一亮,自己为什么不拿些泥土来卖呢?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从郊区弄来一袋子泥土来到这个小区。他把泥土卖给了一位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只要了一部分,并给了他15元钱。

初战告捷,梁天雄发现了商机,趁机做起了花土生意。他将自己的花土配上不同品种的花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做成花肥,并加以分类,花土更好卖了。在经营花土的过程中,梁天雄不断向专家请教有关的知识,生意越做越细,越做越大,很快,他就注册了“天雄花盆土”经销公司。

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件事情,它本身不一定就是机遇,但是把这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联系起来思索,就可能有所发现,就可能转化成一次很有价值的机遇,从而创造一次财缘。

身边的机会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你不让自己局限在得到什么的狭窄思想中,而是看到“我能够得到这个机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你就会发现机会就在你身边。事事洞悉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金子就在自家门口,你只需勤于思考,勤于寻求,你的未来就不是梦。

把别人的需要当做自己的机遇

无论你做什么——生意、职业、家务乃至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应当研究一下对象的需求,这就是挑战机遇的奥妙。你必须首先知道对方的需求,然后才能投资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所有的人,所有的厂家和商人,无论是制造商、经销商,还是工人,他们的工作都应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目的。这条原则适用于全人类。

有一个木匠失业了,他在家里懒散度日,妻子看不下去了,让他出去找工作。离开家,他坐在海湾的岸边,把一块浸湿的木片削成一个小木人。当天晚上,他把小木人拿给孩子们玩,但孩子们因想拥有小木人而争吵了起来,于是他又削了一个当他正在削第二个小木人的时候,一个邻居来拜访他,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说:“你为什么不削玩具去卖呢?我想那一定很赚钱!”

“但是,”他说,“我不知道做些什么玩具好。”

“那就问问孩子们吧!”

这位木匠接受了邻居的建议。第二天早上,女儿从楼上下来时,他问:“你想要什么样的玩具呢?”女儿告诉他,她想要玩具床、玩具脸盆架、玩具马车、玩具小雨伞,还说了一长串足以让他做一辈子的东西。就这样,通过在家里询问自己的孩子,他获得了灵感。他找来烧火用的柴削出了那些结实的不涂色的玩具。许多年后,这些玩具传到了世界各地。这个木匠最初为自己的孩子做玩具,然后按照它们的式样做更多的玩具,通过他家隔壁的鞋店卖出去。开始的时候,他赚了一点钱,渐渐地越赚越多。

一个人可以通过了解自己家的孩子喜欢什么从而判断别人家的孩子喜欢什么,通过了解自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知晓他人的内心,这是在商业上通向成功的一条道路。

有需求才有市场,知道别人需求什么,你才能去做什么。重要的是,你要抢先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轻松地“一招抢先”,把它作为一个机会、一个事业做起来,你才能够成功。

凡眼看社会

现代社会,不乏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这个“遇”也就是机遇,其实,机遇处处都有,能不能得到,还要看你有没有发现机遇的能力。机遇并不是总在那里等着你去取,当机遇出现时,需要你的敏锐感觉与当机立断。

增强你应对挫折的复原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磨难,有些人能比较轻松地挺过来,而有些人却沉湎于绝望的情绪当中,从此颓废下去,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求得解脱。而在挫折和磨难面前,能否抗得过去,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灵是否能扛得住挫折的打击,一个人在挫折面前的复原能力越强,生存能力就越强。

锻炼自己的挫折复原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比过去更大。面对种种无可避免的挫折和失败,很多人渐渐丧失了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变得情绪低落,忧郁沮丧,甚至出现精神崩溃的现象。而有一些人不但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且,即使遭遇挫折和失败,也能够快速排解困难,走出挫折的阴影。这后一种人,就是在挫折面前的复原力很强的人。

犹如每个人都会生病,而每个人也都有一定的自愈力一样。在面对挫折、面对困境时,每个人对于自己内心遭遇的伤痛,都有一个应对挫折的复原能力,只是有强弱之分。

一般说来,挫折复原能力强的人,往往对挫折的反应小,受挫折的消极影响也少;而挫折复原能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更容易给其带来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挫折复原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有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遭遇挫折而又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调适造成的。

人对挫折的复原能力和适应能力,跟其他的心理品质一样,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增强自己的挫折复原能力,是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经常在心理上作好对付挫折的准备,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挫折,甚至可以假设一定的挫折情境,来锻炼自己的挫折复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