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26666300000025

第25章 拥有低头的智慧,才有出头的机会(1)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低头并不代表懦弱,而是为了不被碰伤自己而进行的一种自保手段。在强大的对手和困境面前,如果一味逞强,不肯低头退让,只会让自己碰得头破血流。退步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低头是为了将来的出头。只有暂时低头过了这道坎,才能为以后有出头之日积蓄力量。

认输但不服输,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在挫折和碰壁面前,我们若固执地不肯低头,一味地拼死向前,只能撞得头破血流。敢于认输,才有勇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明天的挑战。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敢于认输,是勇气更是智慧

敢于认输,是需要勇气的,敢于认输的人,就是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眼前的残酷。所以,他们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明天的挑战,他们认输但不服输,从这一点来说,认输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从小习武的李小龙凭着自己的天资和刻苦的训练,年纪轻轻就成为武术赛场上的“常胜将军”。随着功夫的日渐精湛,他的傲气也与日俱增。

还是在香港读书的时候,一次,李小龙在路边的草坪上看见一位老人正在教三位年轻人练习拳法。看着他们慢吞吞的一招一式,李小龙忍不住停住脚步说:“嘿,你们这样练拳是不行的!动作太慢,还未出招就会被对方打倒。”

这时,旁边教授的师傅笑着走过来说:“你认为我们这种功夫不行,那把你的功夫亮出来,咱们比比看到底这种功夫行不行!”

李小龙一听便心生得意,但还是故意推辞说:“我怕您身体招架不住我的一拳,还是算了吧!”

老人笑道:“原来是怕了啊!看来你只是徒有‘嘴把式’。”

年轻气盛的李小龙哪受得了,于是上前准备露两手。

就在李小龙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胸口就被老人击中!当他准备再次出拳时,老人又是猛地转身一推,李小龙差点被击倒在地。

几个回合下来,李小龙是心服口服了,并当即请求拜老人为师。在李小龙的一再恳求下,这位已经不再收徒的老人终于答应收李小龙为徒。而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蔡李佛拳始祖陈享的传人。

而敢于认输,也成就了李小龙“功夫之王”的美名。

面对失败,敢于认输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尊严。认输不等于服输,敢于认输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吸取众家之长,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只要在认输后鼓起“卷土重来”的勇气,就有可能改变命运,成就一番事业。

失败在所难免,但是勇于承认失败的勇气和智慧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敢于承认错误,才能在以后避免犯错。只有敢于认输的人,才会赢得下一次较量的胜利。懂得认输,这不代表懦弱和窝囊,而是一种清醒的理智,一种潇洒的智慧。

认输能平息烦恼,能教会我们放下的智慧。学会认输,承认挫折,就是面对自身的不足,明智地选择另外的路线,让自己在理性中,抵达阳光彼岸。

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将为你开启一扇窗。只不过,有的人发现了开启的窗户,有的人却倒在了那扇被关闭的门口。前者知道去寻找另一个出口,而后者却在关闭的门前败下阵来。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各式各样的艰难险阻。困难或不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困难和不幸面前,你选择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他们。你认输了,放弃了,那你就真的输了。如果你拥有不服输的韧劲,那么,这些挫折也只不过是历练我们坚强个性的必经之路。困难或许可以将你击倒,但是,只要你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再大的困难也无法将你打败。

拿破仑说过:“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成功的人不是从未被击倒过的,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向成功之路不断迈进。

对于成功者来说,困难只是我们历练自己的一个过程,只要永不放弃,我们最终都会成功。困境有其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同时,也是人生成长及发展过程中不能缺少的磨炼。如果你能够在成长中克服困难,那困难就会成为激励你的要素。

困难不能阻碍我们的前进,恰恰相反,它可以成为我们进步更快的助跑器。不要在那扇已经关闭的门前哀叹,用不服输的精神,去寻找上帝赐予我们的那扇开启的窗吧!

不论成功或失败,一切都取决于自己,取得成功的要素不在于外在因素,而在于自身实现目标的信心和不服输的坚定信念。只要信念不倒,我们就可以重新站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成功,首先必须具备不服输的品格,其次必须懂得认输的重要性。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谁是最后的赢家。只有输得起,你才会心存希望,才会为下一次的成功积蓄信心和力量,从而成为最终的赢家。

广州医药足球俱乐部,在一次比赛中,以连赢三局的好成绩进入半决赛。但在第一场半决赛时,比赛时间已过半仍落后于对方,队员们过于急躁,最终因为没有发挥最佳水平而使这场球以失败告终。

输球并没有让主教练戚务生失去信心,当这场球以失败告终后,戚务生说出“痛快”二字,他认为,一场失败有助于球员摆正心态,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第二场比赛时,重压之下的广药队却表现出了一种“输得起”的心态。虽然,刚刚经历了失败,但他们调整心态,知道不到最后时刻就不能叫做真正的输,他们以平和的心态迎战,无论在战术思想还是临场发挥上都没有缩手缩脚,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局。

很多时候,竞争的双方实力不相上下,尤其在体育赛场上,真正竞争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态。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失败,也止于失败,不懂得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不知道成功其实离自己仅一步之遥。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在意一时的失败,当你经得住挫折,才能扛得起成功。输不起的人,很难取得大的成功;输得起的人,才会充满奋斗的力量。

凡眼看社会

水自高山流下,沿途无法冲破高山和巨石,只能调整自身,改变前行方向,千回百转,最终奔流入海。人也一样,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到处都可能出现高山和巨石,阻挡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充满风险和坎坷的道路上,碰壁在所难免。在这些障碍面前,要学会低头,学会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顺利地走向人生的终点。

善待失败,学会向失败者取经

人们习惯以成功者为师,向成功者学习,却很少有人理会失败的人。其实,成功的经验自然可取,但失败者的教训,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以失败者为师,向失败者取经,不仅会发现前行路上的坎坎坷坷,还能帮助自己有效地绕过这些沟沟坎坎,少摔跟头,少走弯路,更顺利更快捷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善待失败,接受教训

教训与经验同等重要,成功固有经验可以总结,失败亦有教训可以吸取。做一件事情很难一下子就成功,往往要经历多次失败,从这一点看,教训产生于经验之前。“失败乃成功之母”,教训也可以说是经验之“母”。只有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才能取得成功,最终得到成功的经验。

某商城在2003年国庆开业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启事:“本商城在开张之际,特向全国重金收购经营失败的教训!”这是一则令人惊奇的启事,因为人们大多喜欢学习成功的经验,而很少有人会把别人的教训当回事,更不用说重金收购了。

也正因为这家商城把教训看得比经验更重要,所以,也就能更好地避免了别人犯过的错误,大大降低了自己走弯路的可能。

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教训可以给遭遇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败的路标,还可以为他人留下前车之鉴。吸取教训,才能更加理性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中寻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点,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深刻。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无不是在吸取自己或别人的教训之中,寻找良方,从而获得成功。

一个能够正确面对成败的人,失败一样可以催人奋进,激励自己不断拼搏进取。而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迎接他的将是再一次的失败。

向成功者看齐,以失败者为师

向成功的人看齐,以成功者为榜样,我们就能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就能从他们成功的经历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但另一方面,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能不能从失败者身上也学点儿什么?

对于失败者,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吸取教训,这些教训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失败本身就是一次自我学习的机会,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人的失败中获取经验。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成功者的成功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你,以成功者为师,应该有选择性,因为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但失败者的经历你却可以拿来时刻告诫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总结避免失败的因素越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以失败者为师,更有利于我们成功。

陈刚刚拿下驾照就买了一辆新车,很快买车的消息就传遍了单位,同科室的张师傅和李师傅都是热心人,都想着给他当“陪练”。陈刚也正乐得能有人能帮自己把着点儿,自然不会拒绝两位师傅的好意。最终,他选择了有20多年驾龄,人稳车熟,技术好,几乎没出过事故的张师傅。

这边,张师傅也是尽心尽力地教,一个月下来,陈刚能自如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稳健驾驶了。

在对张师傅一番感谢之后,陈刚便开始自己独自操刀了。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开车去单位上班,倒车时一不小心,擦到了旁边停着的另一辆车。恰巧这一幕让“事故大王”李师傅看到了,他走过来对陈刚说:“刚才你倒车时方向盘打早了,所以擦破了车。别灰心,这种事情常有发生,多练练就好了。”

下班时,陈刚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张师傅,张师傅说这样的事根本就不该出,责怪他太不小心了。

从此以后,陈刚开车格外小心,但是,一个星期后,陈刚还是在车库把倒车镜给撞碎了。

当他再次满脸愁苦地跟张师傅诉苦时,张师傅甚为不解,他觉得陈刚怎么老出这样不该出的事故呢。一旁的李师傅听到后,说是新手掐量不准,需要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并说他以前进车库时也出过类似事故。

……

后来,陈刚有机会去驾校看望他以前的教练,聊天过程中,顺便把自己所遭遇的事都告诉了教练。谁知,教练竟然对陈刚说:“你应该多向李师傅请教。有时候,向经常失败的人请教,胜过那些经常成功的人。因为他们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人要多,所以能更好地避免失败。”

在人生的旅途中,成功者确实有许多令人敬仰、让人学习的地方,而相比之下,那些跌跌撞撞的失败者所拥有的经验和教训更为可贵。因为失败者曾经摔倒过,更知道哪个地方有泥泞,哪些地方有绊脚石,哪些地方更容易摔倒,哪些地方需要跨大步过去……在这些人身上,能够得到的,是怎样避免错误,怎样少走弯路,这些,绝对是一个人难得的财富。

凡眼看社会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者也是成功者之师。失败者固然是失败了,但是,在他们失败的地方,其他的人可以避免再次失败;在他们摔倒的地方,后面的人可以看到绊脚石便绕开。在失败者身上,人们得到的不仅是沉痛的教训,还有避免少走弯路的捷径。从这一点说,以失败者为师,向失败者取经,这本身也是一种幸运。

尊重是赢来的,而不是逼来的

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只是愚蠢的人用压力去逼迫别人,而智慧的人,不会先去要求别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后自然会得到“人敬一丈”的回报。

想得到尊重,先学会尊重别人

要想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便要尊重别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有个寺院的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个农妇发生了争吵,最后两个人互相厮打起来,结果两个人把彼此的脸都给抓破了。后来寺院的其他和尚赶来,把他们劝开,并把受伤的小沙弥送回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并没有对小沙弥进行教训,而是张罗着在供品里为那个农妇寻找布匹,然后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农妇赔礼道歉、送布匹。

从农妇家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老法师一个没注意,被一块石头绊倒了。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那块石头踢了几脚。老法师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踩上它的,一点儿也不能怪它,这次磕绊是自找的,我理应向石头道歉……”

人生旅途中,大部分泥泞坎坷都是我们自己踩上去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磕绊挫折,也多是由自己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多数时候,不是社会找了我们的麻烦,而是我们找了社会的麻烦。尊重也一样,我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是我们没有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