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26666300000034

第34章 金融风暴来了,并非世界末日来了(2)

邓普顿的父亲是一位精明人,在那次危机期间,他总是站在二楼窗前,观看拍卖现场状况,每次都要等到无人出价时,他才会冲下楼去,以很低的价格买下别人的农场。很多年后,又把这些资产出售给地产开发商,以当时所付出的微薄的资金,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父亲的成功让邓普顿学会了在无人出价的时候进场,并总结出一个伟大的投资原则——“极度悲观原则”。

在市场里,出价的人越少的时候,越是接近购买机会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出价时,就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到所需的商品。

股市也是这样,当熊市来临时,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站在了一条狭窄的小径上,面对张牙舞爪、凶猛无比的“灰熊”,总是显得无助且无奈。但在一些善于发现机会的人眼中,“灰熊”挥舞手臂扑过来,则是与他们击掌庆贺。

在他们眼里,熊市来了,意味着股票又会变得很便宜。大多数人因为恐慌而离开了熊市,但往往那些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会借此机会选择那些优质但被低估了的股票,从而在未来的时间里狠赚一把。

巴菲特在其著作《雪球》一本中也讲述了这个道理。书中把财富比喻成雪球,雪球滚得越大,财富就越多。

巴菲特在书中解释说,刚刚落下的雪总是很干,很难滚出雪球,必须找到合适的湿雪,再加上一个斜度合适的长坡,就能轻松地滚雪球,而且会越滚越大。

在这本书中,他把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比喻成一场难得的大雪,最开始的萧条境况好比是干雪,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因为恐慌离开这个市场,但此时干雪已开始变为湿雪,大部分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金融海啸造就了难以想象的价格。

这个时候,投资者如果能静下心来摆脱恐慌情绪,耐心寻找优秀而且被低估的股票,然后持有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就有可能把雪球越滚越大。

人们总爱选择晴天出门,在前景不错的行业中寻找工作。但是,这样很难有很好的收益。邓普顿说:“买卖股票、基金时,如果购买的方式与其他每个人都一样,那么得到的回报率就会和每个人一样。因此,趁别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将股票低价买入,趁别人贪得无厌的时候将股票高价卖出,那时将获得极大的回报。”

虽然2008年已经成为过去,但是,金融风暴并没有停止,因此,我们要冷静分析,从危机中寻找机遇以改善自己的困境。只要学着换个角度,把握机遇,你就有机会在湿雪上滚出一个大雪球。

危险总能孕育机会,黎明前的天总是最黑暗的。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经济状况,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表示,经济危机从长远来看,确实能给一些人带来投资机会,在经济实体遭遇冲击的情况下,会有很多企业难以坚持,但也会有很多企业从中找到更好的机会。

由此可见,危机与机遇是并存的,当你意识到危机来了,也务必要同时意识到随之而来的机遇,并努力将其抓住。

在困境中找到机遇

许多人在困难出现时,退却了;在无法突破时,灰心了;也有人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就丧失了斗志,甚至有人用放弃自己的生命了结问题。

生命是一张画板,要靠你自己去着色,失败了,不应把这张画板摔得粉碎,而要有重整旧山河的气度,拿起画笔再来一次。

许爱东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从事金融租赁工作。出于效率考虑,公司裁员,许爱东也成了下岗人员中的一个。

许爱东本来就有比较严重的风湿病,下岗的打击本已经让她心情沮丧,病痛缠身使她更加苦恼。

正在苦恼的时候,老家的一个朋友到杭州看望她,顺便给她带来了一床竹炭床垫和几个炭包,说是可以治疗她的风湿病。

没想到一床竹炭床垫却由此改变了许爱东的命运。经过几个月的使用,许爱东的风湿症状真的大为减轻。高兴之余,她给朋友打电话,希望再买一床竹炭床垫,但是,朋友却让她等一等。原来,竹炭床垫主要是出口韩国等地,一般不在国内销售。

自己家乡生产的床垫,竟然在国内买不到,惊讶之余,许爱东从中悟出了商机。自己为什么不能把竹炭床垫在国内的市场做起来呢?

第二天她就赶到了老家遂昌,跑了十几家竹炭加工厂了解情况,希望能够代理国内市场的销售。听到有人有意在国内经营竹炭,那些厂家也都非常愿意,双方一拍即合。

2002年3月,许爱东的竹炭专卖店开始营业了,她给小店取名“卖炭翁”,这是国内第一家竹炭专卖店。

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并不好,许爱东开始找原因,她发现生意不好,主要是经营品种有问题,高端产品太多,价格太高,普通百姓承受起来有点困难。而最重要的,是包装不合适。她将大包装改成小包装,对价格和经营品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生意马上就开始好转起来。

然而,2003年,非典发生了。所有的商家店铺都冷清了下来,许爱东的小店也不例外。面对冷清的店面,许爱东决定撑下去,非典总会有结束的一天。随着夏季的来临,非典远离了人们,许爱东的小店顾客也开始多起来。

到2005年,许爱东的竹炭专卖店,发展到800多家加盟店,遍布全国。

危机和灾难就像强盗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破门而入。遇到灾难不要手忙脚乱,要沉着面对,找出解决的方案,给自己寻找出获得生机的机会。当你身处逆境时,当你遭遇危机时,不要悲观,不要气馁,拿出自己的勇气,从危机中找到转机。也许,机遇就在失败的拐角处。

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困难的时候,不要着急恐慌,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引起困难的原因,在困境中寻找合适自己的机遇,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机遇就在你前行路上的下一个路口。

凡眼看社会

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各种灾难和困境是难免的。当灾难和困境降临之际,有人会感到恐慌,有人会躺倒叹息,而有的人则会冷静地思考对策,从中寻觅创造财富的机会。捕捉危机中的机遇并非易事,但只要肯发现,绝处逢生并不难。

面对经济危机,要及时充电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一直还在上演着,由其导致的裁员和失业潮也在各大企业闹得沸沸扬扬。当全球经济再度萎靡,身处职场中的你,选择如何“过冬”呢?这个时候,多数白领选择了及时充电。

忙里偷闲,自我提升

在经济低迷时期,教育及培训会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很多人在这个阶段,拥有较以前更为充裕的时间,同时经济的萧条让很多人产生了提高自身能力的紧迫感。因此,很多人会选择这个时候为自己充电。

宋扬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的客户广告投放计划就大幅缩水,她的工作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忙碌了,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一些。

不过,公司有可能会随时裁员,这让她也感觉心里不踏实,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由于每天上班都“挂”在网上,宋扬考虑通过网络来学习英语,来给自己“蹩脚”的英语充充电。即使现在用不着,趁这会儿时间比较充裕,多充充电,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等经济复苏了,不论是晋升还是跳槽,都给自己增加了一份能力。于是,她分别花450元和300元选学了两门网络课程。

与刚刚大学毕业准备继续再教育的学生相比,职场白领们往往会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选择继续学习,大多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或是趁全球经济衰退之际拿一个更高的学位或者借机学习第二专业,等到学有所成,有可能正赶上经济回暖,在新的就业机会面前,自己就有了更强的学历背景和专业能力,也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的机会。

没有哪个人可以永远独占鳌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惟有虚心学习的人才能够掌握未来。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当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计算成本,谨慎选择

无论职位高低,随时为自己充电,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你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脚步迟缓的人瞬间就会被甩到后面。即使你是工作数年自认“资深”的人,也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大多数人,尤其是公司高层,因为平时工作繁忙,虽然也想着继续学习,但总是苦于没有时间。经济危机的到来,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机会。工作不再如以前那样忙了,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时候。

但是,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也要根据情况,谨慎选择,一方面选择的培训项目要对自己切实有用,价格合理;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时间成本也计算进去。

家住北京郊区的李然是银行的大客户经理,金融危机的到来对在银行工作的他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他的工作明显没有以前那样忙碌了,于是他选择利用周末的时间报了一所培训机构的市场营销课。

但是,学习比工作更让他堵心,第一次上课,就由于交通拥挤,他在路上足足耗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连续这样两周之后,李然最终放弃了去那里继续上课的计划。

白领充电要学会控制好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一种隐性的成本,时间的浪费比起金钱的浪费更是一个巨大的代价。像李然这样每周上课都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显然付出的代价还是有些大了。

如果你也想着进行充电学习,不要盲目进行。首先,确定适合自己并且性价比较高的充电计划,然后,尽量选择离家或者公司较近的授课点,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另外,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企业裁员多招聘少,所以,如果你想充电,也不要耽误工作,更不能轻易辞掉工作,而是要在业余时间学习,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当前的工作中。

凡眼看社会

经济危机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他们备感压力。公司裁员使得工作难求、工作难保。而没有工作,就会给父母增加压力,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时候,年轻人要做的不是祈祷经济危机赶快过去,而是想办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好日子能过,苦日子也照样能过

金融风暴的突然袭击,让人们慌恐不安。面对冬天的来临,人们都在问: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怎么过?其实,没有什么,好日子能过,苦日子照样能过,而且,照样能过得精彩。好日子与苦日子,本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经济的紧张,只能代表我们物质的不富有,如果能够苦中作乐,那么,苦日子也一样过得甜。

苦日子也能过甜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人民的日子都不好过,在这样的状况下,怎样把生活过得甜,过得不失品质,也是考验人们智慧的一门功课。

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不好找,钱越来越不好赚,大家都在奉行“能省则省”的消费原则。但是,省钱,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拿降低生活标准作为代价,苦日子也能被过甜。

在美国西雅图一个普通的卖鱼市场,鱼贩子们天天在这充斥着腥臭气味的环境中工作。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一开始,他们也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但是,当意识到再多的抱怨都无济于事时,他们开始转变心态,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从厌恶转变为欣赏。

他们不再抱怨腥臭的工作环境,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平时,他们个个面带笑容,像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儿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他们用笑脸迎接着过往的客人,把快乐传递给了每一个人。以前气氛沉闷的鱼市,变成了欢乐的游乐场。

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能够改变心态,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行为。那样,你会在生活当中发现很多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那个时候,再苦的日子也是甜的。而生活的艺术,就是把苦日子过甜的艺术。

谁都可以把苦日子过甜,关键看我们以怎么样的心态过日子。乐观的人心胸宽广,能苦中作乐,在困苦中享受小小的幸福。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把日子过甜,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不积极,不乐观。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亏待我们,而是我们祈求太多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像“拼客”一样生活

“拼客”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群体。所谓“拼客”,顾名思义,就是指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实行AA制消费的一群人。

“拼”,让这些在一起消费的人们,既节约了分摊成本,又共享了团体的优惠,同时,还能享受到交往更多朋友的快乐。让我们来看一看“拼”一族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几“拼”:

“拼车”:在起始地和目的地相同、相近或顺路的情况下拼车,几个人结成伴,一起搭车上路,车费均摊或根据路程远近按比例分摊。不管是平日上下班拼车、周末郊游拼车,还是长假回家、出差办事,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人,就可以尽情地“拼”,“拼车”既享受到了私家车的舒适,又不用花费那么多钱。奥运期间,北京实行车号限行措施,也催生了一场私家车的拼车潮。私家车拼车,既缓解了道路交通拥挤的情况,也为车主节约了资源,同时,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拼购”:“人多折扣大”,团购总是比单独购买在价格上要优惠得多,找几个有共同购买意向的人,大家拼到一块儿去购买,这样既可以大幅降低购买成本,又有在一起砍价购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