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心理操控术:操纵他人心理,实现交际制胜
26666600000020

第20章 让他人心悦诚服的心理策略(2)

这个实验说明,语言的条理性与人们将信息单元组合成信息块的能力有关。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材料组成的信息块的归结、定位也可能不同。比如,以“产品项目管理”为例,刚识字的小学生认为它是6个信息块,每个字是一个信息块;一般成人往往将它看作两个信息块——“产品项目”和“管理”;从事管理等相关职业的人则认为它仅仅是一个信息块——专有名词“产品项目管理”。

在此基础上,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又做了一个关于信息块广度的实验:

从1~9中随机抽出7个数字,比如“2、7、8、3、6、5、9”,报给被试者听。然后,要求他们进行复述。结果,几乎所有的被试者都可以准确无误地把这7个数字复述出来。

接下来,米勒增加了数字的个数,却发现,被试者能复述的仅仅只是前面7个数字,而后面的他们都不记得。

通过一系列实验的验证,1956年,米勒正式提出了“7±2法则”。米勒认为:大脑在短期记忆中对“信息块”的接纳范围是5~9个,而大多数人的上限是7。

“7±2”法则是对人类能力的客观总结。那么,我们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要尽力将信息块的数目控制在7±2的范围内。如果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对方很多信息,并且要确保其信息传递有效,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语言做如下调整:

(1)使信息块包含的信息最大化。将尽可能多的信息用尽可能少的信息块表达出来,能把信息块的数目控制在“7±2”的有效范围之内。

(2)将最重要的信息块放在最前面。人对最前面的信息块往往具有最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将重要的放在前面说。

(3)控制好信息块的个数。在社交场合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比如噪声、杂事等,使对方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会导致只有两三个信息块能够被他们记住。

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说话就应该比较有条理了。但是,现实和理论往往是有差距的,而消除这个差距的唯一途径就是训练自己。

不要说病句。即使是面对面地说话而非书面表达,病句也会影响对方对信息的接收效率,而且还会给对方留下不自信、没有文化素养的不良印象。

说话要有要点、有重心。有的人喜欢与人寒暄或者东拉西扯,结果到交谈结束的时候也没有把关键的事情说清楚,这就是无效的语言交流。

要三思而后说。缺少理性的思考会影响语言的条理和逻辑,因此,开口前要稍微想一想。

要把握非语言因素。声线要沉稳,语速要适中,肢体语言要适度,太多了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要多听名人演讲。这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说话条理。

条理性的语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与人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

5.用断定性的语言来说服对方

论起说服他人的本事,这方面的佼佼者非雄辩家们莫属了。不过雄辩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以政治家为代表的“自信类型”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他们说话时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比自信、笃定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他们所不能控制的事情。

其实许多人都知道,真理只有一个,而雄辩家门所说的未必就是真理。然而,当他们在众人面前满怀自信侃侃而谈的时候,人们总是容易被他们那种无比确定的样子所征服,愿意去相信他们说的就是真理。那么,为什么他们总是能让人相信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就是真实的、甚至是不容置疑的呢?为什么他们就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呢?

如果你留意一下他们的语言就会发现,他们高频率地使用了诸如“绝对”、“肯定”、“百分之百”、“全”、“总”、“都”之类的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立场非常鲜明的断言。他们在说服他人时,总说:“我一定会把我说过的事情都付诸实践的。”“我绝对值得你们信赖!”“我向上帝起誓……”等断定性的言论。

一般人听到这种言论的时候,尽管会理智地告诉自己,“凡事不能这样简单地断定”,但又会怀有一种“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不然他怎么这么肯定呢”的侥幸而继续听下去,也就等于给了对方继续说服自己的机会,而从对方那里获取的信息越多,被说服的可能性就越大。

与那些不确定的信息相比,利用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表达出来的确定性信息所体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强得多。

回想一下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各大媒体的宣传,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使用了“全坏”、“全灭”、“全烧”之类的断定性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进而说服人们捐款。而那些“部分地区崩坏”、“部分人员伤亡”之类的语言,在给人心理造成影响的强烈程度和信息确切度方面都大不如确定性的语言。

一位老师对一个心理素质比较差的考生说一句:“你绝对没问题的,一定能够考好。加油!”这种断定性的语言往往能够有效地消除对方心里的不安,给予对方勇气,从而使学生发挥正常的水平而通过考试。相反,如果老师说:“你应该能够考好吧,即使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请加油吧!”这样,不但不能说服对方、使对方充满自信,而且有可能使对方产生“老师都这样说了,看来,我真的是考不好了……”的疑虑,进而加重心理负担,导致考试失败。

由此可见,利用断定性的语言向对方传递信息,往往能够征服对方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说服对方。因此,当你想要说服他人的时候,不妨适当地运用一些确定性的词语,即使是不确定的信息,也要用断定性的语言来传达。

6.用对方的心理定势说服对方

世界著名的心理催眠专家米尔倾·埃米尔松在对人进行催眠的时候,常准备很多对方肯定会回答为“是”的问题,然后依次问对方这些问题,通过让对方不断地回答“是”,人为地让对方形成一种对任何问题都回答“是”的心理定势,进而达到心理催眠的效果。

在心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原理叫做“刻板印象原理”,指的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会影响他随后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即一个人在其已有经验的影响下,心理上通常会对某一特定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的状态,从而使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与专注性。

刻板印象原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关于“刻板印象”的实验:

心理学家把同一张照片出示给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看。不过,心理学家事先告诉第一组的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告诉第二组的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心理学家让这两组学生分别用文字来对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进行描述。结果,第一组学生描述道:此人深陷的双眼表明其内心充满了仇恨,突出的下巴昭示着他沿着犯罪的道路越走越远的内心……第二组学生描述道:此人深陷的双眸表明其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求知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

同一个人,之所以会得到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仅仅是因为评价者之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有区别,一开始产生了反感,后来就很难认同;一开始认同,往往就会一直认同。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巧妙利用人的心理定势,就可以非常简单地让他人点头称“是”,对你心悦诚服。

“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

“是啊!”

“夫人和孩子也都好吧?”

“是的,很好。”

“今年是你的本命年吧?”

“是的,我属鼠。”

……

让对方不断地同意你的意见,制造对方“同意”的心理定势,最后,引入正题,对方往往也会同意。

或许有人会怀疑,这个简单得类似于哄小孩子的策略真的能够奏效吗?是的,这个策略虽然简单,但的确非常有效。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心理经历:用“不”来拒绝对方,并不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甚至有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相反,表示同意的肯定性回答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愉快轻松的感觉。也就是说,对人来说,同意是自然的态度,而反对要比同意困难。再加上心理定势对“同意态度的强化”,人在连续地同意了一连串事情之后,要突然扭转态度是非常困难的。

再则,人天生有一种使自己的言行或者态度前后保持一致的需求,如果产生了不一致,就会造成心理不适。

因此,通过制造对方“同意”的心理定势来使对方心悦诚服,是切实可行的说服策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先就一些对方肯定会表示同意的事情取得对方的同意态度,使对方形成心理定势,最后再道出正题,往往就会避免双方的许多意见分歧,使彼此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共识。

7.激发对方的好奇心,让他甘愿被说服

生活中,当一个人固执的时候,要想说服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当一个人固执的时候,其心理往往处于一种紧张、封闭的状态,如果硬碰硬地劝说对方,十有八九是会碰钉子的。相反,巧妙地制造悬念,引发对方的好奇心,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从而缓和对方紧张、抗拒的情绪,然后再说服对方,则相对容易很多。

战国时,齐国宰相田婴想要在自己的领地内筑城,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几乎所有门客的反对。门客们认为,实施筑城计划会引起田婴和齐国王室的摩擦,而这很可能导致田婴失去政治权利。然而,田婴却固执己见。

一时之间,门客们不断地向田婴进言,希望他能改变主意。面对他人千篇一律的反对,田婴觉得烦不胜烦,不想再听到任何人的劝说,于是,他就对看门的仆役说:“如果再有门客登门造访,一定不要让他们进来。”

果然,又来了一位门客,这位门客苦苦地向仆役恳求,仍然不能得其门而入。无奈之下,他只得在门外大声地喊:“我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我都愿受刀斧而死。”

听他这样说,田婴破例接见了他。这位门客果然只对田婴说了“海”、“大”、“鱼”三个字,说完后,他毫不停留,转身就走。

他这一走,真让田婴如蒙一头雾水,怎么想也不明白这位门客到底想要说什么。于是,他主动叫住那位门客,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把话说完,不然我会被你憋死。”

这位门客回答道:“海里的大鱼很厉害,能够将钓住它的鱼线挣断,也能将捕捉它的渔网挣破,让人很难捉到它。然而,像这样厉害的大鱼,如果想离开水,到更加广阔的天空里去畅泳,恐怕只会被渴死。齐国对你而言,不正像水之于大鱼吗?你筑城是为了摆脱国王的束缚,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但是同时,你也会失去国王的有力支持,进而失败。”

最后,田婴终于被这番话打动,打消了筑城的念头。

的确,通过制造悬念或者新奇的话题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一方面能够使对方放松心理戒备,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用心地听你讲,这些无疑是成功说服对方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由于勾起了对方的兴趣,说服会变得更加容易。

亚历山大·克雷厄姆·贝尔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因为他发明了电话机。然而,一切的科学研究都是需要经费的。有一次,他为了研究复音电唱机的事情而来到朋友哈伯特家,希望哈伯特能够赞助他正在进行的研究。那么他是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拉赞助那样,带了一大堆项目说明、调研分析、可行性报告,然后直言自己的项目多么多么有价值、多么多么好呢?显然,贝尔没有这样做。